好工具>组词>龙组词>

龙组词,龙字组词,龙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龙组词

反馈

    龙怎么组词?一年级龙字组词有那些?

    龙组词语共300个,其中龙开头的词语100个,龙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100个。

    龙字组词: 龙团、 龙眼、 龙骨、 龙德、 龙镳、 龙睛、 龙王、 乌龙茶、 箨龙衣、 踏龙尾、 水龙头、 飞龙廐、 伏龙观、 海龙王、 沙龙、 蛟龙、 黄龙、 合龙、 鱼龙、 青龙、 箨龙、 ... 这些龙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龙字开头的组词

1、龙团:宋代贡茶名。饼状,上有龙纹,故称。盘龙纹饰。

2、龙眼:1. 桂圆,与荔枝相近的一种果实,它由东印度群岛的一种乔木(Euphorialongana)产生。 2. 产生龙眼果实的一种乔木。

3、龙骨:(1)中药名。别名“花龙骨”。为古代大形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 (2)沿船底中心线从船头至船尾的纵通桁材

4、龙德:圣人之德;天子之德。

5、龙镳:1.仙人的坐骑。2.骏马。3.皇帝的车驾。借指皇帝。

6、龙睛:《太平御览》卷七十引《淮南子》:“黄金千岁生黄龙,黄龙入藏生黄泉。”注:“黄泉,黄龙之精汋也。”精,通“睛”。后因称泉水为“龙睛”。指杨梅。

7、龙王:(1)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并掌管行云降雨的神

8、龙骧:1.亦作"龙襄"。昂举腾跃貌。 2.骏马。 3.指晋大将龙骧将军王浚。 4.指画家顾恺之。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梁有龙骧﹑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铠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6.指大船。晋龙骧将军王浚为伐吴曾造大船。

9、龙井:(1)浙江杭州龙井一带产的一种绿茶

10、龙逄:见“龙逢”。

11、龙物:指龙。

12、龙船:(1)龙舟,前面饰有龙头的细长条船,多桨,民间用于端午赛船

13、龙脑:(1)蒸馏龙脑树的树干而得到像樟脑的物质,有清凉气味。可制香料,也可入药

14、龙篴:见“龙笛”。

15、龙头:(1)江湖上称帮会的头领 (2)管道上放出液体的活门 (3)自行车的车把 (4)泥石流又叫龙扒。它的前端习惯上叫龙头

16、龙阳:龙阳君,生活在公元前243年前后的年间,是魏安釐王的男宠,像女子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因此被封为龙阳君。魏安釐王对于龙阳君的特宠也使得龙阳之好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17、龙葵:一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夏秋间开白花,结浆果,圆球形,熟时紫黑色。有小毒。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消肿生肌的功效。

18、龙舫:龙舟。

19、龙舟:(1)狭长的龙形舟船,多人同时划动数浆,用作竞渡比赛

20、龙子:传说中龙王之子。 旧时称帝王的后代。 骏马名。 见'龙子幡'。 蜥蜴的别名。 古贤人名。

21、龙厩:1.亦作"龙厩"。亦作"龙厩"。2.天子的马舍。

22、龙门:(1)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23、龙梭:《晋书•陶侃传》:“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后因以“龙梭”为织梭的美称。小战船。

24、龙胆:(1)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花蓝紫色,聚伞花序顶生,根可入药

25、龙驎:骏马。

26、龙茶:龙团茶。

27、龙汉:道教谓元始天尊年号之一。又为五劫之始劫。

28、龙髯:龙之须。帝王之须。喻松叶;松。

29、龙刍:即龙须草。可作马料,故称。

30、龙翼:帝王的辅相。 指东南方。龙,指东方苍龙七星;翼﹐代表南方朱鸟七星。

31、龙精:道家炼丹术语。指水。 蚕的别名。 指日。 指丰城剑。

32、龙车:以'龙车'指日车。 以'龙车'指天子的车驾。 以'龙车'为神仙所乘车。

33、龙凤:1.龙与凤。 2.谓帝王或贵人形质超凡。 3.比喻优异的才能。亦指才能优异的人。 4.喻文章。 5.喻飞舞的雪花。 6.见"龙凤团茶"。

34、龙符:1.即龙节。借指地方长官。2.指道教符箓。

35、龙纛:绘有龙形的大旗。

36、龙木:龙须草。

37、龙摅:如龙之飞腾上天。谓帝王兴起。谓羽化登仙。

38、龙筋:指瘦劲的松树枝干。

39、龙宫:(1)神话中龙王居住的海底宫殿

40、龙位:皇位;皇帝的坐位。

41、龙牙:1.一根粗枝上有许多横出枝条者。2.荔枝的一种。3.见"龙芽"。

42、龙吟:指龙发出声音,形容声音深沉或细碎,也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

43、龙章:龙纹;龙形。 指龙旗。 皇帝的仪仗。唐温庭筠《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锽铓,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 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画或绣龙之服。天子之服。语出《礼记.明堂位》:'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 喻不凡的文采﹑风采。 对皇帝文章的谀称。

44、龙枣:泽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泽兰》。

45、龙蹏:亦作“龙蹄”。瓜的一种。

46、龙龈:于琴尾端,用以承弦者。

47、龙藻:1.龙形纹。2.奇丽的辞藻。

48、龙醢:用龙肉制成的酱。

49、龙瑙:见“龙脑”。

50、龙埛:指边远蛮荒之地。

51、龙襄:1.亦作"龙襄"。昂举腾跃貌。 2.骏马。 3.指晋大将龙襄将军王浚。 4.指画家顾恺之。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梁有龙襄﹑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铠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6.指大船。晋龙襄将军王浚为伐吴曾造大船。

52、龙耳:旧时堪舆家称风水特好的葬地。

53、龙髥:龙之须。帝王之须。喻松叶;松。

54、龙赵:乐书《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和《雅琴赵氏》七篇的并称。

55、龙媒:《汉书•礼乐志》:“天马徕龙之媒。”喻俊才。指土龙。迷信者用土制成龙状,以为可招诱真龙来降雨。唐御马厩六闲之一。

56、龙盐:药名。传说乃龙精液生成。又称吉吊脂﹑紫稍花。

57、龙票:清政府颁发的执照。上有龙形图纹,故称。

58、龙孙:骏马名。称帝王的后裔。竹的一种。生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指红色的蜻蜓。笋的别称。《魏书•王慧龙传》:“﹝王慧龙﹞幼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后因以“龙孙”敬称他人之孙。指小竹。泛指竹。指新竹。

59、龙麟:龙和麒麟。骏马名。

60、龙颔:骊龙的下巴。传说其下有珠。

61、龙頟:亦作“龙额”。“龙雒侯”的省称。

62、龙卵:白色公马的睾丸。

63、龙案:御案。

64、龙儿:1.小龙。2.指骏马。3.笋,幼竹。

65、龙具:指牛衣。喻指简陋粗糙的衣被。

66、龙颜:谓眉骨圆起。《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晋潘岳《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 借指帝王。 谓鱼头如龙。

67、龙爪:龙的爪。喻指天子的手。 书体名。 挖泥用的工具。

68、龙旗:参见:龙旗,龙旗

69、龙忌:禁火日。鬼神忌日。

70、龙盾:亦作“龙楯”。

71、龙禁:1.指皇帝所居之禁中。2.旧时忌日名。

72、龙勺:古礼器。用以舀酒浆。柄刻龙形,故称。

73、龙钟:(1)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2)另指湿漉漉的样子

74、龙鳞:1.龙的鳞甲。 2.《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因以“龙鳞”指人主。 3.指皇帝的衮服,龙袍。 4.像龙鳞的样子。 5.似龙鳞的事物。指水波,涟漪。 6.幼竹。幼竹有箨,如龙鳞状。 7.松桧之属。松桧之皮如龙鳞,故称。 8.累累垂垂的葡萄。 9.宝刀名。

75、龙奥:停泊龙船的船坞。

76、龙柏:树名。桧的栽培变种。

77、龙辔:神仙乘坐的龙驾的车。

78、龙辕:指龙驾的车。

79、龙眉:皇帝的眉毛。

80、龙虱:参见:龙虱,龙虱

81、龙睇:如龙之雄视。

82、龙鲤:指穿山甲。又称鲮鲤。

83、龙钏:饰刻龙形的镯子。

84、龙邸:天子或太子的住宅。

85、龙腮:琴名。

86、龙腾:龙飞腾。如龙飞腾。喻笔势遒劲。喻帝王兴起。

87、龙卷:古代帝王朝服。上绣龙纹。

88、龙阮:柄上刻饰龙形的拨弦乐器阮咸。

89、龙沫:龙涎。指龙涎香。

90、龙睡:龙睡眠。语本《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

91、龙轜:1.亦作"龙轜"。2.帝王的丧车。

92、龙蹲:《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后因以"龙蹲"指孔子。

93、龙骖:龙驾车。指皇帝的车驾。为皇帝驾车的骏马。

94、龙艘:即龙舟。皇帝乘坐的御船。

95、龙奋:谓贤才之士奋发有为。

96、龙鞭:帝王躬耕籍田所用牛鞭。

97、龙节:龙形符节。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节。竹节。亦借指竹。

98、龙舆:1.高大轩敞的车舆。2.由龙拉的车舆。3.天子的车舆。4.借指皇帝。5.指皇帝的统治区。舆,舆地。

99、龙笳:即笳。借指皇家乐队。

100、龙牌:供于佛前,饰有龙纹的牌位。传达皇帝命令的牌子。评剧《铡阁老》第十一场:“刘镛这二纸呈状:‘咱朝中有一家大官,一无万岁旨意,二无太后龙牌,他私自斩人,按律条儿下来,该问他何罪呢?’”



龙字中间的组词

1、乌龙茶:(1)茶叶的一大类,只有边缘发酵,沏出的茶带黑色

2、箨龙衣:1.竹笋壳。

3、踏龙尾:1.亦作"蹋龙尾"。2.龙尾是唐代朝堂含元殿侧的走道,踏龙尾谓行走龙尾道上。意谓受到皇帝器重,而居显要之职位。

4、水龙头:(1)截止或调节通过管子的水流量的旋塞 (2)置于泥浆泵软管和旋转钻钻杆之间的旋转接头 (3)用杠杆和偏心器控制开关的龙头

5、飞龙廐:唐代御厩名。

6、伏龙观: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离堆北端。相传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立祠祭祀。

7、海龙王:传说海中的龙神。

8、大龙湫:在浙江省雁荡山马鞍岭西﹐是我国著名的大瀑布。水从高约190米的连云嶂凌空而下﹐白练飞泻﹐极为壮观。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也称"龙湫"。

9、登龙门:1.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身价。 2.封建时代称会试中式,致身荣显为“登龙门”。

10、卧龙岗: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

11、黄龙舰:见“黄龙战舰”。

12、登龙术:有一套钻营高升的本领。

13、白龙臛:鳜鱼肉的别名。

14、泛龙舟:古乐曲名。

15、拜龙牌:明清时,外官逢节日或庆典向皇帝龙牌跪拜行礼以示朝贺。

16、黄龙洞:洞名。

17、夔龙纹: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18、骊龙珠:即骊珠。

19、六龙舆:1.天子的车驾。因用六马﹐故名。

20、急龙车:古代一种机弩的戏称。

21、白龙堆:沙漠名。在新疆天山南路。简称龙堆。

22、黄龙牌:方言。指用黄纸折成的迷信品。

23、元龙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刘备﹞曰:'君(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后借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

24、赤龙爪:白棘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白棘》。

25、蛟龙匣:见“蛟龙玉匣”。

26、豢龙氏:豢龙氏是中国古代的人物,别名董父的人,擅养龙。

27、海龙君:即海龙王。传说龙宫中多珠宝,因用以喻极豪富的人。

28、黑龙江:(1)中国最北部的省。面积46万平方公里,人口3543万(1990),省会哈尔滨。林木资源约占中国的1/4,大庆油田是中国第一个大油田,齐齐哈尔为重型机械和机车车辆为主的工业区,松嫩平原为该省主要农业区,甜菜、亚麻产量居全国首位 (2)亚洲大河,注入鄂霍次克海流域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全长4350公里,流域184.3万平方公里,冰期长达6个月。黑龙江省的北面以该河与俄罗斯分界

29、黄龙汤:指粪清。可入药。

30、唱龙眼:旧时福建风俗。东家雇人摘龙眼,恐其多吃,令歌唱不止,谓之"唱龙眼"。

31、铜龙馆:饰有铜龙的馆舍。太子之宫﹐亦借指帝王宫廷。

32、崩龙族:一般指德昂族。德昂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

33、衮龙袍:1.古代皇帝的朝服。上有龙纹,故称。2.借指皇帝。

34、青龙头:1.犹言太岁头上。旧时方士术数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有所兴办时要避开太岁方位﹐否则不吉利。

35、蟠龙钗:1.妇女首饰名。

36、山龙子:蜥蜴的异名。

37、分龙日:即隔辙雨。夏季所降对流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古人以为由于龙分管不同区域的降雨使然,故谓之"分龙日"。此种情况始出之时日,宋时吴越之俗谓在夏历五月二十日,清时燕地之俗谓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称此日为"分龙日",亦称"分龙兵"﹑"分龙"。

38、盘龙髻:指妇女盘绕卷曲的发髻。

39、九龙池:唐代长安池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故址在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

40、钱龙宴:宴饮名。宴时张挂结成龙形的钱串﹐以示豪侈。

41、青龙舰:古代战舰名。相传为三国吴孙权在青浦所造。

42、蛟龙吼:比喻大声吟啸。

43、九龙殿:宫殿名。后指皇宫。

44、九龙壁:在北京。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北海·天王殿西。在山西省·大同市·东大街路南。建于明·洪武年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以四部分组成:须弥座、壁身、斗栱和琉璃瓦顶。壁身以琉璃砖拼砌而成,九条巨龙翻腾于汹涌的云海之中,构图生动,造型古朴,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座九龙壁。

45、疑龙家:即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

46、赤龙子:指汉高祖刘邦。

47、青龙车:1.传说中神仙所乘之车。因以青龙为驾﹐故称。

48、分龙节:宋时池州以夏历正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为“分龙节”。其时常降大雨。

49、铜龙楼:1.饰有铜龙的门楼。借指太子宫室。亦借指帝王宫阙。

50、来龙儿:指银钱的进项。如:这笔生意来龙儿是大的。

51、触龙鳞:1.触犯龙的逆鳞。比喻臣子对君主的过失犯颜直谏。

52、降龙钵:1.降伏毒龙的佛钵。《佛本行集经.迦叶三兄弟品》﹕"如来化迦叶三兄弟﹐至优娄频螺村﹐求一止息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为毒龙﹐在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禅室。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来亦入火光三昧﹐身出大火﹐草堂炽燃﹐如大火聚。时毒龙见如来所坐处独寂然无火﹐自至佛所﹐踊身入佛钵中。"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涉公者﹐西域人也……以符坚建元十二年至长安﹐能以秘咒咒下神龙。每旱﹐坚常请之咒龙﹐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中观之﹐咸叹其异。"后遂以"降龙钵"泛指僧道的钵盂。

53、跳龙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故从唐起士子登第谓之'跳龙门'。

54、青龙疏:1.指佛教经疏。

55、黄龙宗: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一派。

56、水龙吟:词碑名。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曲牌名。俗称《大开门》、《发点》。戏曲乐队所用的伴奏乐曲。有调无词。以唢呐演奏,锣鼓配合,高官统帅升堂升帐时用,如京剧《空城计》诸葛亮的升帐。

57、云龙笺:1.以云龙为图饰的纸张。

58、批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语本《战国策.燕策三》:'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59、黄龙誓:以黄龙为信物,订立誓约。

60、分龙兵:见“分龙雨”。

61、青龙稻:南方粳稻的一种。道家制作青精饭原料之一。

62、青龙幡:绘有龙形的青色旗幡。代表东方。

63、瑞龙脑:1.香料名。即龙脑。2.喻指桂花。

64、小龙团:宋代茶叶精品。以模压成龙形,故名。亦称“小团龙”。

65、青龙符:1.隋唐时颁发给东方诸州的传信符。

66、青龙旗:1.绘有龙形的青旗。代表东方。

67、青龙刀:刀类兵器名。因形如偃月﹐并雕有青龙﹐故称。

68、三龙祠:古匈奴俗,于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戊为龙,故称。

69、分龙雨:即隔辙雨。夏季所降对流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古人以为由于龙分管不同区域的降雨使然,故谓之"分龙雨"。此种情况始出之时日,宋时吴越之俗谓在夏历五月二十日,清时燕地之俗谓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称此日为"分龙日",亦称"分龙兵"﹑"分龙"。

70、探龙颔:喻科举得第。亦以喻冒犯君威。

71、乌龙尾:梁上壁间的倒挂烟尘。以形似得名。可入药。

72、冲龙玉:1.亦作"冲龙玉"。2.鼻神。

73、黄龙旗:清朝国旗。

74、玉龙膏:相传能化银液的油。古代化妆品的一种。

75、鱼龙夜:指秋日。

76、登龙位:1.即皇帝位。

77、火龙标:五代·梁太祖·朱温自称其指挥所用大赤旗。

78、引龙直:宋代皇帝出巡时前导的乐队。

79、斗龙舟:1.亦作"斗龙舟"。2.以龙舟竞渡。我国民间习俗,每年端午节举行。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80、鼓龙胡:1.亦作"鼓龙胡"。2.谓不敢公开言说,私下传语。

81、合龙门:1.见"合龙"。

82、回龙汤:1.尿的谑称。

83、交龙锦:织有蟠龙纹的丝织品。

84、寓龙马:明器的一种。祭祀或丧葬时所焚烧的纸龙﹑纸马。

85、独龙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

86、封龙门:指科举考试时封锁考院正门。

87、生龙脑:1.未经加工的龙脑香。

88、六龙车:1.天子的车驾。因用六马﹐故名。

89、盘龙茶:一种加工精制的贡品茶名。

90、伏龙肝: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

91、盘龙癖: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92、青龙寺:古寺名。

93、五龙车:天子所乘之车。

94、走龙蛇:1.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95、雕龙客:1.指文人﹑文章大家。

96、风龙阵:龙卷风。

97、火龙船:古代战船。外形似海船,周围以牛皮革为障,或剖竹为笆,上留铳眼、箭窗,分为三层,两旁设飞桨或轮,往来如飞。

98、金龙案:帝王所用的几案。上面雕刻或绘画龙形﹐饰以金。

99、瓦龙人:比利时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法国、美国等国。约410万人(1985年)。讲法语,少数说瓦龙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采矿、冶金、机器制造、化学等工业。

100、包龙图:即包拯。因他曾官龙图阁直学士﹐故称。参见'包公'。 借指铁面无私﹑办事公正的人。



龙字结尾的组词

1、沙龙:(1)旧时法国巴黎的文人和艺术家常在崇尚艺术的贵妇人的客厅里集会,谈论文艺。后来就把文人雅士聚谈的场所叫沙龙,现也指在文学艺术方面志趣相投的人们的一种社交场所

2、蛟龙:(1)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3、黄龙: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指真命天子。舰船名。古城名。即龙城。星座名。比喻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或沙漠。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指长枪。端溪砚石品名。借指黄河。府名。黄铜铸成的龙,以为盟约的信物。

4、合龙:(1)桥梁、堤、坝等从两端施工的工程在中间接合

5、鱼龙:1.鱼龙,比喻品质高下不同的人。 2.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3.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

6、青龙:指六辰。指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7、箨龙:竹笋的异名。

8、海龙:传说海中的龙神。

9、毒龙:1.凶恶的龙。 2.喻残暴者,恶势力。 3.佛教故事。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众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猎人剥皮,小虫食身,以至身干命终,后卒成佛。见《大智度论》卷十四。后用以比喻妄心。

10、火龙:(1)〈方〉 (2)棉红蜘蛛 (3)麦蜘蛛

11、蟠龙:1.回环的龙形。 2.盘伏的龙。 3.发髻名。

12、小龙:(1)〈方〉指十二生肖中的蛇

13、恐龙:(1)中生代最为繁盛的一种爬行动物,种类极多,形体大小不一,大者长达三十米,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原因不详

14、白龙:1.传说中白色的龙。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3.神话中的河神。4.传说伏羲时的刑官名。5.即白龙堆。

15、接龙:依数字次序或文字相同者排列的游戏。

16、鼍龙:扬子鳄。

17、黑龙:1.神话中的黑色之龙。 2.指黑龙江,借指我国东北一带。 3.指烟囱黑烟。

18、九龙: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称汉文帝的九匹良马。鞭炮的一种。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19、赤龙:1.借指汉高祖刘邦。传说以为神仙所乘。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炎帝神农氏﹑帝尧﹑汉刘邦)的祥瑞。 3.赤色的龙。 4.古代马苑名. 5.比喻太阳。 6.泛指皇帝。 7.古代船名。

20、玉龙:龙形的玉雕。传说中的神龙。指龙形的漏壶。喻雪。喻泉水、瀑布。喻剑。喻笛。喻桥。

21、衮龙:朝服上的龙。指衮龙袍。 见'衮龙袍'。

22、苍龙:1.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 2. 太岁星,古时以为凶神,今比喻极其凶恶的人。

23、龟龙:龟和龙。古人以为均是灵物。比喻杰出人物。指汉武帝时的龟文钱币和龙文钱币。

24、景龙:大龙。

25、懒龙:方言。花卷一类的面食。

26、乌龙:黑色的龙。

27、猪龙:1.龙首的猪。指安禄山。 2.一本作“猪龙”。后即用以代指安禄山。

28、诺龙:水虫名。

29、鲲龙:古代传说中的大鱼、蛟龙。

30、虬龙:1.传说中的一种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3.比喻盘屈的树枝。

31、籦龙:1.亦作"籦龙"。2.竹的一种。可用以作笛。

32、扒龙:清末一种装备武器的手划的走私快艇。

33、螭龙:1.螭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 2.传说中的鸟名。

34、飞龙:1.飞的龙。2.比喻帝王。3.传说中的人名。4.对人的美喻。5.鸟名。6.指骏马。7.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8.乐章名。9.即山魈。10.仙药名。

35、来龙:旧时堪舆家以山势为龙,称其起伏绵亘的姿态为龙脉。来龙,指龙脉的来源。 泛指事物的来源。

36、蚗龙:蛟龙之属。蚗﹐通"蛟"。

37、骊龙:古代指黑色的龙: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颔下有珠。

38、茅龙:1.相传仙人所骑的神物。

39、应龙: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40、逴龙:传说中的山名。《楚辞.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赩只。'王逸注:'逴龙,山名也。赩,赤色,无草木貌也。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逴龙。'一说神名。洪兴祖补注:'《山海经》:西北海之外有章尾山,有神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而赤,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疑此逴龙即烛龙也。'

41、雕龙:1.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 2.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 3.指龙形花纹。 4.彫龍: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

42、捞龙:1.使龙离海。喻处于困境。2.指引诱男人。

43、两龙:喻指两个豪杰。

44、翠龙:1.传说中的马名。2.用翠羽制作的龙。

45、逢龙:山名。

46、乖龙:传说中的孽龙。

47、亢龙:比喻骄横无德之君。泛指刚愎躁进之人。

48、耍龙:一种传统的民间游艺。用布或绸做成形状像龙的外壳﹐由数人或十馀人用木棒擎举挥舞﹐做出龙蜿蜒游动和飞舞的情态。有的前面还有一人举着一颗龙珠。

49、腾龙:犹驾龙﹐乘龙。

50、鲟龙:即鲟鳇。

51、阿龙:晋丞相王导的小名。

52、雷龙:闪电。以其打闪时火光如龙﹐故称。

53、匣龙: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发观内中唯有一剑,欲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后因以称匣中的宝剑。

54、扳龙:比喻依附帝王或有权势的人。

55、地龙:地上的龙。 蚯蚓。

56、夔龙:1.相传舜的二臣名。 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57、尼龙:(1)含有聚酰胺的各种合成纤维,以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纤维、长丝硬毛或薄板

58、赐龙:赐予龙团新茶。

59、驳龙:骏马名。

60、成龙:比喻成为出人头地,事业有成的人。

61、孽龙:1.亦作"孽龙"。2.传说能兴水为害﹑作恶造孽的龙。3.喻难以制服的人。

62、槐龙:谓盘曲如龙的老槐枝柯。

63、弥龙:车轭末端的龙头装饰。弥,通"弭"。

64、卧龙:(1)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

65、漦龙:吐涎沫之龙。谓恶龙。

66、乾龙:《易·乾》:“九五,飞龙在天。”《乾》卦第五爻为天子在位之象,因以“乾龙”喻帝王。

67、跃龙:指皇帝登位。

68、濯龙:1.汉代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2.池名。3.厩名。

69、钟龙:1.竹名。2.泛指竹。

70、驹龙:指骏马。

71、群龙:喻贤臣。 喻群圣。

72、仓龙:苍龙。仓,通'苍'。青色的骏马。 苍龙。仓,通'苍'。木星位于东方之称。

73、豢龙:1.养龙。传说中本为氏名,亦借用为古官名。2.古代名马。

74、石龙:龙形的巨石。 蜥蜴的别名。 植物名。即荭草。

75、挂龙:刮龙卷风。因远看积雨云呈漏斗状舒卷下垂,古人误认为龙下挂吸水,故称。

76、蓬龙:风转动貌。

77、洋龙:旧指水龙。引水救火的工具。旧指水泵。

78、八龙:神话中的八匹龙马。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传说中的伏羲兄弟八人,世号八龙。称东汉·荀淑八子。

79、乘龙:比喻趁时而动。 乘坐龙车。 骑龙。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因以'乘龙'比喻成仙。 对帝王死去的讳称。 比喻得佳婿。

80、痴龙:传说洛中有大穴﹐有人误坠穴中﹐见有大羊﹐取髯下珠而食之。出而问张华。华谓:"羊为痴龙。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见《法苑珠林》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用为典故。

81、缪龙:交错的龙形。

82、鲛龙:蛟龙。鲛﹐通"蛟"。蛟指古代传说中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83、云龙:1、云和龙。 2、喻朋友相得。 3、即龙。 4、喻豪杰。 5、骏马的美称。 6、汉宫殿门名。 7、山名。在江苏省徐州市。 8、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宋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84、老龙:1.指老子。语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2.龙图阁学士的别称。

85、闹龙:一种舞动的龙形图案。

86、游龙:游动的蛟龙。 荭草的别名。

87、画龙:1.绘画龙的形象。2.龙的图像。3.比喻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事物。

88、角龙:1.古代神话传说中五百年的神龙。

89、六龙:1.指太阳。 2.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3.六兄弟的美称。

90、攀龙: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下迎﹐黄帝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黄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91、三龙:三条龙。 喻三位杰出者。喻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喻三位杰出者。喻汉代蔡邕﹑崔寔﹑许受。 喻三位杰出者。喻宋代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 喻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92、双龙:指宝剑。

93、钵龙:钵中之龙。事本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僧涉(一作沙公)者﹐西域人也……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俄而龙便下钵中﹐天辄大雨"。

94、车龙:指火车。

95、蜚龙:飞龙。

96、金龙:金色龙形的装饰物。 指秋季。 铜制的龙。道教用以投于名山洞府作祭祀。

97、班龙:1.有斑纹的龙。班,通"斑"。2.指鹿。

98、斑龙:1.传说中为仙人驾车的彩龙。2.鹿的别名。

99、登龙:登天的龙。 乘龙。 同'登龙门'。 泛指升官。

100、句龙:1.人名。相传为共工之子,能平水土,后世祀为后土之神。2.复姓。宋有句龙如渊。见《宋史》本传。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XV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同本义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飞龙在天。——《易·乾》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喻骏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比喻性格亢直。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方〉∶歪扭不圆。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姓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龙/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