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闻组词>

闻组词,闻字组词,闻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闻组词

反馈

    闻怎么组词?一年级闻字组词有那些?

    闻组词语共199个,其中闻开头的词语49个,闻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50个。

    闻字组词: 闻讯、 闻名、 闻徤、 闻知、 闻慧、 闻人、 闻韶、 登闻鼓、 新闻社、 新闻篇、 新闻馆、 方闻科、 欢闻歌、 新闻纸、 钝闻、 绯闻、 奏闻、 佚闻、 创闻、 饱闻、 见闻、 ... 这些闻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闻字开头的组词

1、闻讯:(1)听到信息

2、闻名:(1)著名;有名 (2)听到名声

3、闻徤:1.亦作"闻徤"。2.谓趁强健之时。

4、闻知:听说;知道。 见闻;知识。 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

5、闻慧:1.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

6、闻人:1.社会上很有名望的人:社会~。 2.(Wénrén)姓氏。

7、闻韶:听极美妙极向往的音乐。

8、闻问:1.通音问﹐通消息。2.音信。

9、闻信:1.听信。2.听到消息。

10、闻诊: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11、闻化:1.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12、闻健:1.亦作"闻徤"。2.谓趁强健之时。

13、闻早:趁早;赶早。

14、闻闻:本谓听到曾经听过的,引申为随时可以听到。

15、闻声:听到声音。 听到消息。

16、闻教:1.领教;受教。

17、闻识:1.知识;学问。2.指有学识。

18、闻令:1.接受教诲。

19、闻笛:1.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20、闻雷: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21、闻鸡:1.听到鸡叫。指黎明。2.见"闻鸡起舞"。

22、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

23、闻善:1.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24、闻誉:1.听到美名。

25、闻悉:(1)听到;听说

26、闻家:1.显达﹑有名望的家族。

27、闻风:听到音讯或传闻。 探听消息。

28、闻孙:指有声誉的子孙。

29、闻望:1.声望;名望。

30、闻诵:1.谓传布和称道。

31、闻听: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 听见;知道。

32、闻说:1.犹听说。

33、闻义: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

34、闻妇:1.有声名的妇女。

35、闻得:1.听说。2.嗅到。

36、闻见: [wénjiàn]:〈名〉见闻。[wénjian]:1.嗅到。2.听到。

37、闻彻:1.谓闻名四方。

38、闻奏:1.犹奏闻。

39、闻达:(1)显达;有名望

40、闻道:1.领会某种道理。2.听说。

41、闻士:有名望的人士。

42、闻样:1.犹模样。

43、闻鹤:被亲近

44、闻鸡舞:1.见"闻鸡起舞"。

45、闻如是:佛经开卷语。犹言如是我闻。意为'我听说这样'。

46、闻鸡人:1.指闻鸡起舞的祖逖。比喻及时奋发的志士。

47、闻喜宴:唐制,进士放榜,醵钱宴乐于曲江亭子,称曲江宴,亦称闻喜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诏命新进士闻喜之宴﹐年赐钱四百贯。宋太宗端拱元年定由朝廷置宴﹐皇帝及大臣赐诗以示宠异﹐遂为故事。因曾设宴于琼林苑﹐故至明清赐新进士宴称琼林宴。

48、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49、闻人姓: 闻人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复姓。



闻字中间的组词

1、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2、新闻社:即通讯社。采访、搜集和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的机构。

3、新闻篇:报纸。

4、新闻馆:报社。

5、方闻科:科举时应试科目之一。方﹐通"旁"。

6、欢闻歌:乐府吴声歌曲。

7、新闻纸:报纸。白报纸。一种生产量大、价格低廉的印刷用纸,主要用以印刷报刊。

8、张闻天:(1900-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又名洛甫,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先后在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1935年到陕北后主持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后历任延安马列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建国后,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在庐山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受到错误批判。“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平反昭雪。主要著作编为《张闻天选集》。

9、上闻爵:见“上闻”。

10、声闻乘: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11、柳浪闻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

12、新闻公报: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委托通讯社就重大事件或问题发表的新闻性的公告和声明。

13、新闻记者:采访和撰写、报道新闻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专职人员。

14、名闻利养:佛教语。谓名声远闻与以利养身。

15、风闻言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16、舋闻罕漫:昏暗不明貌。

17、衅闻罕漫:不明貌。

18、遐尔闻名:形容名声大,远近都知道。

19、新闻人物:具有新闻价值、可以引起社会注意的人物。

20、区闻陬见:谓见闻狭陋。

21、传闻异词: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为听到的传说。异辞:言辞不同。原指记录年代远近不同的事情,措辞各有所不同。后指辗转相传的事说法不一致。

22、见见闻闻:1.看到曾经看过的,听到曾经听过的。谓接触熟悉的事物。

23、风闻论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24、喜闻乐见:(1)爱听,喜欢看 (2)喜欢

25、欢闻变歌:1.乐府吴声歌曲。

26、远近闻名:此人为国做出很大的贡献,所以~。 中文发音:远近闻名[yuǎnjìnwénmíng]词语解释: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近义词:人人皆知、妇孺皆知、大名鼎鼎、家喻户晓、驰名中外、闻名遐迩、举世闻名、远近驰名。

27、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的一种事实,即指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只有那些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兴趣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

28、奇闻趣事: 有趣味的事。

29、博闻彊志: 同“博闻彊识”。《荀子·解蔽》:“博闻彊志,不合王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於治乱。”

30、惊闻噩耗: 突然听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31、世界闻名:事物具有广泛的知名度(闻名天下)。

32、轶闻趣事: 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33、新闻侵权:怪异的、无根据的传闻。

34、趣闻轶事: 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35、奇闻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常被用来表示为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评。

36、耳闻能详:听得非常熟悉,以致能详尽的说出来。

37、新闻轶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和一些人们所不知道,正史少有记载的事迹。

38、如闻其声: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39、奇闻志异: 记录和描写一些匪夷所思的传闻和故事。

40、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是一个词语,指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事。

41、令闻广誉:美好的名声,很大的荣誉

42、强闻博识: 形容知识丰富,全面。

43、风闻奏事:风闻fēngwén传闻得知

44、新闻电头:怪异的、无根据的传闻。

45、罕闻寡见:见识不广,知识有限。

46、新闻审判: “新闻审判”又名“媒介审判”,原初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概念,意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多数是发生在刑事案件报道中。

47、广闻博见: 表明一个人的知识丰富而渊博,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经验多。

48、新闻丐帮:怪异的、无根据的传闻。

49、博闻彊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50、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以图片、文字为媒介,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闻字结尾的组词

1、钝闻:1.亦作"钝闵"。2.昏昧﹐不明事理。

2、绯闻:(1)桃色新闻

3、奏闻: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

4、佚闻:逸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5、创闻:犹罕闻,罕见。

6、饱闻:犹多闻。

7、见闻:(1)看到听到的情况

8、嗅闻:意思是用鼻子辨别气味。

9、并闻:一并告知。

10、记闻:记述所闻。 记事与见闻。

11、新闻:(1)新近听来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宋时指有别于正式朝报的小报

12、传闻:(1)听到流传 (2)通过多人才了解 (3)辗转流传的消息

13、誉闻:名声。

14、备闻:尽知。

15、国闻: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16、浪闻:随便传播。

17、罕闻:很少听到。

18、丑闻:(1)有关丑事的传闻或消息

19、侧闻:从旁听到。

20、诉闻:犹诉说。

21、瑰闻:1.亦作"瑰闻"。2.奇闻。

22、好闻:(1)气味闻着很香

23、睹闻:谓亲见亲闻。

24、耳闻:(1)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25、敷闻:犹布闻。使名声远扬。

26、骤闻:猛然听见。

27、多闻:(1)见多识广

28、豫闻:参与闻知。豫,通"与"。

29、徧闻:全都闻知。

30、达闻:1.传闻。2.传递消息。

31、报闻: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泛指天子批答。

32、秽闻:(1)污秽淫乱的丑闻

33、宿闻:1.早已知闻。2.陈旧的见闻﹑知识。

34、表闻:上表申闻于上。

35、铺闻:广泛传播。

36、听闻:(1)听的活动 (2)指听到的内容

37、清闻:犹清名。

38、声闻:1.亦作"声问"。2.音信。3.名声。

39、夙闻:早知道;素所知闻。

40、禀闻:谓得知下级报告。

41、博闻:多闻,见闻广博。

42、难闻:(1)气味不好,令人难受

43、骇闻:犹言骇人听闻。

44、赡闻:博闻。

45、逖闻:在远处听到。表示恭敬。

46、厌闻:充分听取。参见“厌闻饫听”。不愿听。

47、仁闻:仁爱的名声。

48、布闻:1.传布。2.指向上传报。

49、陈闻:陈述上闻。

50、大闻:大名声。

51、耸闻:耸动听闻。

52、寡闻:(1)见闻不广

53、瞑闻:1.隐约听见。

54、稔闻:1.犹素闻。

55、询闻:闻讯。询﹐用同"讯"。

56、洽闻:多闻博识。

57、旧闻:(1)指过去发生的事情,特指掌故、逸闻、琐事等

58、想闻:想望,仰慕。

59、赴闻:1.报丧;亦指报丧的文告。

60、习闻:1.常闻。

61、遥闻:远远地听到。 在远处嗅。

62、与闻:(1)haveaparticipant'sknowledgeof参与并知道内情

63、瞥闻:偶尔听到;忽闻。

64、服闻:1.习闻﹐熟闻。

65、具闻:皆已知悉。

66、翫闻:谓沉溺。

67、轶闻:不在正式书籍中记载的传说。

68、远闻:声名远播。

69、艳闻:亦作'艳闻'。 关于艳情方面的传闻。

70、腾闻:上闻﹐使皇帝或朝廷闻知。

71、玩闻:谓沉溺。

72、謏闻:小有声名。 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

73、要闻:(1)重要的新闻 (2)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新闻

74、周闻:尽知。

75、腥闻:原谓酒腥上闻于天。后用指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76、发闻:1.传播;显扬。2.犹闻名﹐传扬名声。3.发声使人听到。

77、闻闻:本谓听到曾经听过的,引申为随时可以听到。

78、谀闻:1.顺耳之说。

79、嘉闻:亦作'嘉问'。 问,通'闻'。美名;好声誉。

80、讲闻:讲求听闻。

81、上闻:1.向朝廷呈报。2.古赐爵名。亦称"上闻爵"。

82、伫闻:肃立恭听;敬闻。用为敬词。

83、倚闻:犹侧闻,从旁闻知。

84、合闻:犹洽闻。见闻广博。

85、章闻:传闻;着闻。

86、知闻:知悉;知道。 通知,告知。 消息。 交结;交往。 朋友。

87、条闻:列举上报。

88、升闻:上闻。

89、琐闻:(1)琐碎的传闻或新闻

90、显闻:显着而为世所闻知。

91、饫闻:犹饱闻。谓所闻已多。

92、高闻:敬称他人的所见所闻。

93、接闻:本人直接听到。

94、污闻:1.亦作"污闻"。2.指玷污耳朵的听闻。

95、着闻:著名,闻名。

96、访闻:查知﹔查访并报闻。

97、奉闻:敬词。告知。

98、凶闻:死讯。

99、方闻:博洽多闻。 指博洽多闻之士。 见'方闻科'。

100、简闻:谓所闻不详。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BD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同本义闻,知声也。——《说文》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听说;知道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其闻道也。——唐·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不可得闻。——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接受。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传布,传扬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报告上级。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趁,乘。如:闻早(趁早,赶早)闻名,出名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以义闻于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嗅;嗅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又如:自不可闻通“问”。询问;问候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名〉知识;见闻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闻见(见闻)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声望;威望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前时之闻。——宋·王安石《伤仲永》草野之无闻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闻/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