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问组词>

问组词,问字组词,问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问组词

反馈

    问怎么组词?一年级问字组词有那些?

    问组词语共237个,其中问开头的词语100个,问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37个。

    问字组词: 问好、 问题、 问肯、 问鼎、 问索、 问卜、 问拟、 疑问句、 老问题、 打问讯、 打问号、 成问题、 慰问品、 学问哥、 访问、 诇问、 慰问、 逮问、 询问、 学问、 顾问、 ... 这些问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问字开头的组词

1、问好:(1)询问安好,表示关切

2、问题:(1)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 (2)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 (3)事故;麻烦 (4)关键;要点

3、问肯:求亲。定婚前的一种礼俗。

4、问鼎:

5、问索:求讨。

6、问卜:(1)用算卦来解决疑难(迷信)

7、问拟:审问罪犯,拟定罪刑。

8、问疑:请求解释疑难。

9、问号:(1)即符号“?”。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 (2)指疑问;可疑的问题

10、问恤:慰抚。

11、问话:(1)询问;质问

12、问答:(1)提问和回答

13、问候:(1)问安;问好

14、问学:1.求知;求学。2.犹学问。

15、问断:1.指案件的判决。2.指审判案件。

16、问当:问。当,语助词。

17、问对:1.一问一答。2.文体名。

18、问心:(1)反省、检查自己的良心

19、问徒:判处徒刑。

20、问病:问候病人。

21、问头:1.犹试题。2.犹问端。

22、问辠:(1)公开宣布对方的罪过,加以谴责

23、问筶:掷杯珓以卜吉凶。

24、问省:问候尊长的起居。

25、问绞:判处绞刑。

26、问正:请求教正。

27、问事:(1)问询信息 (2)过问具体事务

28、问劳:问候;慰问。

29、问讳:古礼,初至人家,先问以祖先名讳,以免触犯。

30、问状:查明案件的情状。

31、问讯:(1)询问或打听 (2)问候 (3)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32、问俗:访问风俗。

33、问聘:行聘;订亲。

34、问目:1.试题。2.对罪犯的起诉文书。

35、问政: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

36、问途:1.亦作"问涂"。2.询问路径;探索门径。

37、问坠:1.亦作"问坠"。2.询问水中可涉的途径。

38、问业:请问学业。

39、问革:问罪罢职。

40、问知:向有知识的人请教。

41、问审:犹询问。

42、问亲:求亲,提亲。

43、问听:犹传闻。

44、问谏:谓参与谋议。

45、问法:1.依据法律。2.问佛法。

46、问望:名望;声望。问,通"闻"。

47、问膳:古礼,父母进食,人子侍侧﹐问膳食如何。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郑玄注:"问所食者。"

48、问安:(1)向尊长询问安好

49、问名:(1)中国旧时婚姻礼节,在婚前男家把写有询问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内容的书札派人送到女家

50、问龟:占卜。

51、问卦:占卦象以问吉凶。

52、问慰:1.犹慰问。

53、问语:犹询问。

54、问接:谓双方问候应答。

55、问经:指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

56、问察:审察。

57、问发:判决发配。

58、问遣:问罪发配。

59、问信:1.打听信息。2.过问。

60、问禁:初至异地,先访问其政教风俗的禁忌,以免触犯。

61、问礼:询问礼法;学礼。

62、问遂:1.亦作"问坠"。2.询问水中可涉的途径。

63、问天:1.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64、问道:1.请教道理、道术。 2.问路。 3.问,询问。道,语助词。

65、问涂:1.亦作"问涂"。2.询问路径;探索门径。

66、问阅:检阅询问。

67、问世:(1)指新作品出版跟人们见面 (2)指新产品跟人们见面

68、问取:问,询问。取,助词,无义。

69、问官: [wènguān]:wènguān的又音。义同“问官wènguān”。[wènguan]:〈名〉旧指审问犯人,处理案件的官员。

70、问津:(1)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71、问数:占问运数。

72、问军:充军。古代刑罚之一。

73、问齿:询问年龄。

74、问策:策问。汉以来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使之条对,后称试士的考题为策问。

75、问字:(1)请教学问

76、问遗:1.指贿赂。2.慰劳馈赠。

77、问牛:《汉书.丙吉传》载:丙吉为相,见人逐牛,牛喘吐舌。吉问牛行几里。或谓牛喘为细事。吉曰:"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后以"问牛"为称颂官员关怀民间疾苦的典故。

78、问绢:《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79、问禅:犹参禅。

80、问结:1.指经过审问并结案。2.清代称判决纳金赎罪的案件。

81、问疾:探问疾病。

82、问询:(1)关切地探问

83、问罪:(1)公开宣布对方的罪过,加以谴责

84、问课:谓请教课业。

85、问宁:问安。

86、问盟:犹问聘。

87、问端:1.写在纸上的审讯罪犯的问题。2.问题。

88、问难:(1)反复辩难

89、问辨:询问辨识。

90、问荆: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很长,从根茎的节上长出直立的茎。春季长出的茎没有分枝,顶端有笔头状的穗,嫩时可以吃;夏季长出的茎有分枝,绿色,有退化的叶片。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91、问理:审理。

92、问寝:1.问候尊长起居。

93、问诊: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94、问责: 追究责任。

95、问斩:(1)旧时指被处以杀头的刑罚

96、问卷: 列有若干问题让人回答的卷子。用于书面调查等。

97、问案:(1)审问案件;问询案情

98、问仙:问仙,是上海部分农村地区的一种愚昧的陋俗

99、问刑官:审判官。

100、问事帘:1.古时官吏往往坐在帘子内问案,这帘子叫做"问事帘"。



问字中间的组词

1、疑问句:(1)表示询问或反诘的句子。如“你去吗?(Areyougoing?)”;“为什么你喜欢它?(Whydoyoulikeit?)”

2、老问题:1. 一个反复发生的课题或项目。 2. 一种陈旧的项目。

3、打问讯:谓僧尼向人合掌致敬。

4、打问号:(1)用一个疑问符号标明或注明,尤指标明某处是有疑问的或假的 (2)发生怀疑

5、成问题:(1)存有疑问或出现难题

6、慰问品:用来安慰帮助灾民的物品和用品

7、学问哥: 网络流行词如“学问哥、师太、风中你们几个在干嘛?”。

8、云问答: 云的问题和答案。

9、慰问信:打听信息。 过问。

10、善问者: 1.善学者,师逸。 2.而功倍,又从而庸。 3.之。

11、慰问团:慰问的团体

12、好问决疑: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13、百鸡问题:中国古代著名算题。原载《张邱建算经》卷下第三十八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如设鸡翁数为x,鸡母数为y,鸡雏数为z,就可得一次不定方程组:x+y+z=100,5x+3y+13z=100。原书虽列出全部三组正整数答案:(4,18,78)、(8,11,81)、(12,4,84),但对解法根据没有详述。后世很多人研究此题,并各自得出解法,称为“百鸡术”。

14、入境问禁:到一个新地方后,先要问清当地禁止些什么,以免触犯。

15、求田问舍: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16、不敢问津: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17、刨根问底:(1)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原由。又作“盘根问底”

18、七桥问题:著名古典数学问题之一。在哥尼斯堡的一个公园里,有七座桥将普雷格尔河中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如图)。问是否可能从这四块陆地中任一块出发,恰好通过每座桥一次,再回到起点?欧勒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了此问题,他把问题归结为如下右图的“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

19、一问一临:古礼,君对士的疾病要慰问一次,对士的丧事要临吊一次,故称。

20、枝节问题:(1)旁出或附带的问题 (2)较次要的问题

21、无问津者: 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22、安问狐狸:比喻有巨盗枭首在位,却只敢拿宵小之徒试刀。

23、莫问今朝:意为不要考虑现下如何

24、莫问前程:象锦绣那样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25、学问渊博:指学识深而且广。

26、亟来问讯: 屡次过来询问。

27、不问世事: 不过问闲事。

28、百问不烦: 问一百次也也不嫌烦。

29、如理问记: 如理问记佛教术语,瑜伽八十八卷十六页云:复次由五种相,于诸行中,如理问记。

30、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就是选择一项回答,并举例说明。

31、开刀问斩:问斩wènzhǎn旧时指被处以杀头的刑罚

32、肿瘤问题:作者尹学兵,刘保海主编。

33、四色问题:将一张地图着色,要求凡有公共边界的两个国家或地区染色不同。1840年德国数学家牟比乌斯首先提出猜想:对于平面上的任何地图,用四种颜色就足够了。1976年美国的阿普尔等人借助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猜想成立。

34、把脉问诊:多形容探寻问题的原因。

35、素质问题: 形容此人人品、素质有问题或不好。常常说:“素质问题,素质问题!”。

36、不成问题:问题很简单,解决起来不费力,很容易。

37、柳庆问饮:没有事实根据不能随意猜疑、指控别人,要怀疑别人必须掌握决定性的证据;自己没有罪却帮别人背黑锅,这不是勇敢的表现,要敢于为自己辩解。



问字结尾的组词

1、访问:(1)拜访,有目的地探望 (2)观光;游历

2、诇问:1.侦察探问。2.探询问候。

3、慰问:(1)安慰问候

4、逮问:1.逮捕问罪。

5、询问:(1)打听,发问

6、学问:1. 系统知识。 2. 泛指知识。

7、顾问:(1)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备以咨询的人员

8、疑问:(1)有怀疑或不理解的问题 (2)质疑,询问

9、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0、诘问:(1)追问;责问(诘问之下,他终于开口讲了事情的原委)

11、送问:1.谓送交官府审问。

12、提问:(1)提出问题

13、逼问:(1)逼迫对方回答问题

14、驳问:驳回审问。

15、清问:清审详问。

16、请问:(1)敬辞,表示请教询问 (2)口气较重,表讯问

17、偢问:关心过问。

18、反问:(1)反过来问提问的人 (2)用疑问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

19、嘉问:亦作'嘉问'。 问,通'闻'。美名;好声誉。

20、备问:详细询问。

21、叩问:(1)打听;询问(含尊敬意)

22、讥问:讯问。

23、筮问:卜问。

24、斥问:责问。

25、好问:勤于向人请教。

26、查问:1. 查究追问;审问。 2. 调查询问。

27、发问:(1)口头向人提出问题

28、谆问:恳切相问。

29、察问:考察讯问。

30、概问:概括询问。

31、耗问:1.消息;音信。

32、抢问:犹责问。

33、拿问:拘捕审问:革职~。

34、被问:受贿。问,馈赠。

35、函问:1.指书信。2.用通信的方式向对方询问。

36、款问:1.犹审问。2.叩问﹐打听。

37、謏问:1.小有声誉。

38、哲问:好的声誉。问,通“闻”。

39、案问:审问。

40、睿问:1.圣明的声誉。问,通"闻"。

41、按问:查究审问。

42、拷问:(1)拷打审问,泛指用刑逼供

43、廉问:察访查问。廉,通"覝"。

44、聘问:(1)古代诸侯之间遣使互相通问叫聘,小规模的聘叫问,通称聘问

45、译问:翻译和询问。

46、叱问:(1)大声喝问

47、讣问:报丧的音讯。

48、历问:遍问。

49、质问:(1)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责问

50、讯问:(1)严厉盘问

51、探问:(1)打探;探听 (2)问候、询问健康或生活情况

52、何问:大声斥问。何,通"呵"。

53、德问:道德声誉。问,闻,名声。

54、诲问:1.教诲和存问。

55、切问:谓恳切求教。急切问难。

56、待问:等候叩问。

57、难问:1.提出疑问﹔请教。2.民歌体裁的一种。有如谜语﹐两人合唱﹐以一问一答形式出现。如﹕(问)啥人数得清天上星?啥人数得清鳜鱼鳞?(答)太白金星数得清天上星﹐姜太公数得清鳜鱼鳞。我国东南各省如江苏﹑广东等地民间都很流行。

58、征问:征召询问。

59、辩问:1.盘问﹐查问。

60、喝问:(1)吆喝着盘问

61、圣问:对帝王询问的尊称。

62、下问:(1)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63、存问:(1)慰问

64、贰问:谓不诚而卜。

65、借问:(1)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66、临问:(1)地位高的人亲临慰问或征询意见

67、丑问:丑恶的名声。

68、垂问:俯问;下问。

69、跟问:1.犹追问。

70、体问:探问。

71、乡问:来自家乡的书信。

72、音问:音讯;书信。

73、定问:1.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2.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

74、行问:1.且行且问。2.动问,请教。

75、呵问:责问;盘究。

76、诃问:责问﹔盘究。

77、令问:令闻,美好的声名。问,通"闻"。

78、録问:1.谓省察甄别囚人。

79、吊问:吊祭死者,慰问其家属。

80、根问:1.寻根问底。

81、勾问:提审。

82、鞫问:审讯。

83、庭问:指天子上朝询问国事。庭,通"廷"。

84、阅问:1.逐一询问。

85、咨问:1.咨询;请教。2.犹问候。

86、禀问:1.向尊长询问事情。

87、赐问:1.谓赐予慰问。2.称人来信的敬辞。3.谓请师长教诲。用作敬辞。

88、购问:悬赏询问。

89、誉问:名誉。

90、重问:1.赠送厚礼。2.指古时大臣犯重罪而被审讯。

91、瞅问:理睬;过问。

92、穷问:1.追问;究诘。

93、置问:犹过问﹐究问。

94、簿问:《汉书·霍光传》:“始许后暴崩,吏捕诸医,劾衍侍疾亡状不道,下狱。吏簿问急。”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已而上收督师袁崇焕於詔狱。大学士钱尤锡、兵部尚书王洽、戎政尚书李邦华、工部尚书张凤翔皆坐焕党簿问。”

95、考问:参见:攷问,考问

96、荣问:1.美好的声誉。2.荣获问事或问候。

97、视问:看望慰问。犹安抚。

98、拜问:1.跪拜讯问。2.敬词。表示恭敬地讯问。

99、对问:1.互相问答交谈。2.古代文体之一。战国时宋玉作《对楚王问》﹐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后因名其体为"对问"。3.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4.指受审问。

100、风问:名望声誉。



  • 拼音wèn
  • 注音ㄨㄣ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KD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同本义问,讯也。——《说文》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小聘曰问。——《仪礼·聘礼》问人于他邦。——《论语》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其故。——《列子·汤问》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景公问政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康肃问曰。——宋·欧阳修《归田录》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访问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责问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又如:质问;诘问问候;慰问伯牛有病,子问之。——《论语·雍也》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战国策·齐策》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过问不问之秋。——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审案,审讯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引申为“判决”。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追究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按问其家。——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不必问。——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不问罪之有无。——清·方苞《狱中杂记》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寻访后遂无问津者。——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通“闻”。告诉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名〉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指书信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又如:久无家问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公问不至。——《左传》通“闻”。声誉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介〉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如:问你买酒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问/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