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避组词>

避组词,避字组词,避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避组词

反馈

    避怎么组词?一年级避字组词有那些?

    避组词语共174个,其中避开头的词语100个,避结尾的词语59个,在中间的词语15个。

    避字组词: 避灾、 避走、 避讳、 避役、 避刑、 避开、 避煞、 躲头避懒、 政治避难、 不避艰险、 趋避冲突、 回避制度、 毫不避讳、 暂避风头、 闪避、 媿避、 阿避、 亸避、 惊避、 躲避、 免避、 ... 这些避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避字开头的组词

1、避灾:谓避免灾祸。

2、避走:1.因回避而走开。2.因避害而逃跑。

3、避讳:[bìhuì]:(动)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bìhui]:回避,忌讳。

4、避役:1.逃避徭役。 2.爬行类动物之一种。

5、避刑:谓避免触犯刑法。

6、避开:(1)躲开,不接触 (2)摆脱,不受困扰

7、避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后若干日,魂随煞返归生时之宅,是日家人外出回避叫"避煞"。

8、避静:避闹取静。 天主教内的一种宗教活动。在一定时期内,避开'俗务',进行宗教静修,故称。活动方式一般为教徒听神父讲道和个人静思。

9、避言:1.谓避世人议论。2.谓他人以恶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

10、避弟:谓兄避位而使辟召其弟。

11、避逃:逃避。

12、避谷:即自然辟谷,不吃五谷。古称行导引之术,不食五谷,可以长生。《神农本草经》卷一“﹝丹沙﹞能作水澒,鍊丹,与消石服之”清孙星衍校注:“按金石之药,古人云久服轻身延年者,谓当避穀,絶人道,或服数十年乃効耳。”

13、避雨:(1)离开露天处或遮住以避免雨淋

14、避宠:躲避帝王宠幸;避仕。

15、避僧:旧时谓行军出师之日,忌见僧尼。

16、避秦: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指躲避强暴或战乱。簏名。

17、避贼:犹避寇。

18、避课:逃避赋税。

19、避廗:亦作"避席"。

20、避第:谓避仕宦之途而退居家中。

21、避舍:犹退避。

22、避骢:见“避骢马”。

23、避邪:(1)避开恶魔或邪恶

24、避殃:避灾。

25、避雠:亦作“避仇2”。亦作“避仇”。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躲避仇人,以免受害。

26、避易:辟易,退避。

27、避仇:亦作"避雠"。

28、避患:犹避害。

29、避禅:谓逃避禅位于己。

30、避眚:旧时的一种风俗。于死者回煞之期,死者家属举家外出以避。

31、避迹:亦作"避迹"。

32、避乡:谓市民为逃难而避居乡下。

33、避仕:谓避而不仕;不从征召。

34、避羞:犹怕羞。

35、避心:佛教语。谓舍弃一切尘念。

36、避事:谓逃避职事。

37、避谤:防人毁谤。

38、避债:犹躲债。

39、避世:(1)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40、避所:指躲避藏身的地方。

41、避让:(1)躲避;让开

42、避怨:1.躲避仇敌。2.避免结怨,不得罪人。

43、避诎:犹避忌。

44、避寒:1.御寒;免受寒冷。2.天气寒冷时移居温暖之地。

45、避虏:犹避寇。

46、避远:犹疏远。

47、避堇:亦作'避厪'。 特指蓼虫喜寄生于味辛之蓼草,避开其味甘美之堇菜。

48、避寇:1.亦作"避宼"。2.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49、避退:退避。

50、避位:1.让位;辞职。2.离位起立。表示敬意。

51、避捍:躲避和防御。

52、避时:谓逃避时世。

53、避免:(1)使不发生

54、避孕:(1)用药物或器具防止精子和卵子结合

55、避劫:犹言逃避灾难。

56、避亲: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2.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57、避慎:应避忌和当心的。

58、避怕:躲避,害怕。

59、避寝:1.谓避正寝。

60、避炎:逃避暑热。

61、避浄:犹僻静。

62、避厪:亦作'避堇'。

63、避徙:谓避难迁居。

64、避寿:谓某人在寿辰时节避而外出,以躲避亲友的庆贺。

65、避就:避开与趋就。 回避迁就。 '避祸就福'之省称。

66、避难:[bìnán]:躲开困难。[bìnàn]:(动)躲避灾难或迫害:外出~。

67、避放:亦作"避煞"。

68、避年:中医学名词。指月经不调,一年行一次。

69、避俗:1.避世隐居。2.指出家。3.舍弃旧俗。参看"避俗趋新"。

70、避伏:犹隐藏。

71、避凶:谓避开祸害。

72、避地:1.亦作"避墬"。2.谓迁地以避灾祸。3.犹言避世隐居。

73、避逊:回避辞让。明冯梦龙《古今谭概·颜甲·脔婿》:“少年忻然而行,略无避逊。”

74、避酒:谓在宴会中因怕劝酒而避席。

75、避节:封建时代谓官吏休假离职,不受上级节制。

76、避贤:犹让贤。

77、避国:《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髪,以让季历。"后以"避国"指太伯﹑虞仲避居吴地﹑让国于季历事。

78、避盈:古人认为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因此必须避免处于招致衰败的盈满状态。

79、避谗:逃避谗言。

80、避岁:1.古人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兴建土木要避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遭受祸害。2.旧时迷信,谓新年所属地支与某人生肖冲克,过年时某人应离家避居,否则会遭灾祸。

81、避去:避开;离去。

82、避荒:逃荒。

83、避嚣:犹避喧。

84、避道:旧时礼节,遇尊长于道,避退一旁,以示敬畏。

85、避隐:1.遮蔽;隐蔽。2.避世隐居。3.回避躲藏。4.避忌隐瞒。

86、避灶:亦作"避灶"。

87、避稽:逃避稽查。

88、避宼:亦作"避寇"。

89、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90、避护:躲避或遮护。

91、避招:谓逃避征召,隐居不仕。

92、避生:谓某人在生日当天避而外出,以躲避亲友的庆贺。

93、避墬:亦作"避地"。

94、避尘:后以'避尘'指代其事。 避开尘俗。

95、避税:逃税。

96、避盖:遮盖。

97、避辟:谓免受法律制裁。

98、避逐:逃避追逐。

99、避锋:避开锋芒。

100、避咎:1.避免罪过或过失。2.避免祸害。



避字中间的组词

1、躲头避懒:犹偷懒。

2、政治避难: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为避免遭受迫害而逃亡他国,并要求他国准予居留的行为。准予逃亡者居留、不把他引渡回国,就称为“庇护”,即同意政治避难。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因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3、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4、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

5、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所谓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理的情形。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适用范围,申请回避和作出决定的程序等内容组成。

6、毫不避讳: 丝毫不回避,忌讳地做某事。

7、暂避风头: 暂避:暂时躲避。风头:将要发生的事件。

8、逃避心理:即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轻易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

9、举贤避亲: 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者地区为官。

10、懒人避世:避世绝俗bìshì-juésú不与外界来往

11、卖宅避悍: 对它不能粗心大意,很盛的样子。

12、弯道避障:是汽车比赛中常用的一个项目。

13、移乡避仇:指古代的一种法律规定:将犯人移配他乡,以避免其与受害者子孙结为仇人。

14、煨乾避湿: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元李五《虎头牌》第三折:“俺两口儿虽不曾十月怀躭,也曾三年乳哺,也曾煨乾避湿,嚥苦吐甘。”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乾避湿母艰辛。”亦作“煨乾避湿”。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嚥苦吐甜,煨乾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15、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损害另一法益以保护较大法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行为。



避字结尾的组词

1、闪避:(1)急速侧身避让

2、媿避:1.因羞愧而回避。

3、阿避:曲从回避。

4、亸避:躲避。

5、惊避:惊慌逃避。

6、躲避:(1)隐匿避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 (2)离开与己不利的事物

7、免避:1.亦作"免辟"。2.避免。

8、退避:(1)畏缩后退;退后躲避

9、趋避:(1)躲避;规避;快走躲开

10、鲠避:语本《国语.晋语六》:"除鲠而避强,不可谓刑。"韦昭注:"鲠,害也。"后以"鲠避"谓避害。

11、遁避:犹逃避。

12、顾避:顾虑避忌。

13、逃避:(1)逃走避开;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

14、窥避:1.犹规避。

15、匿避:隐避,躲避。

16、迁避:(1)迁移逃避

17、禳避:祭神避祸。

18、逊避:退让;退避。 退位;禅让。

19、推避:1.推卸逃避;躲避。2.托故避开。

20、诡避:1.制造借口躲避。

21、巴避:巴鼻。

22、趄避:方言。巧避;躲避。

23、控避:退避,回避。

24、旋避:1.犹旋辟。

25、梗避:1.谓设法回避。

26、讳避:1.亦作"讳辟"。2.隐匿回避。

27、却避:1.亦作"却避"。2.退避。

28、三避:犹三黜。

29、窜避:1.逃亡;逃匿。

30、降避:犹退避。

31、讬避:托身规避。

32、回避:(1)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参加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案件的审判、检察或侦察

33、不避:(1)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2)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34、撝避:谦让。

35、敛避:1.犹退避;避开。

36、屈避:屈身回避。

37、潜避:隐避;躲避。

38、閃避:(1)急速侧身避让

39、隐避:(1)隐藏躲避

40、畏避:(1)因害怕而退避

41、防避:防备和避免。

42、惮避:1.畏避。

43、引避:1.让路;躲避。2.引退;回避。

44、晞避:谓向往与退避。晞,通“睎”。

45、辞避:1.托辞退避。

46、走避:1.躲避;逃避。

47、谦避:谦让。

48、瞻避:指有所顾虑而回避。

49、违避:背离;避开。

50、移避:1.转移避开。

51、影避:躲避。

52、忌避:1.避开禁忌;顾忌回避。

53、还避:回避。

54、规避:(1)设法避免

55、托避:托身规避。

56、嚲避:躲避。

57、力避:尽力避免:力避被动ㄧ力避事故发生。

58、軃避:意思是躲避。

59、没巴避:没来由;无根据;没办法。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NKUP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同本义避,回也。——《说文》避,去也。——《苍颉篇》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书生避雨檐下。——清·周容《芋老人传》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离去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逊让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隐藏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避/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