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躬组词>

躬组词,躬字组词,躬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躬组词

反馈

    躬怎么组词?一年级躬字组词有那些?

    躬组词语共87个,其中躬开头的词语17个,躬结尾的词语62个,在中间的词语8个。

    躬字组词: 躬稼、 躬耕、 躬亲、 躬体、 躬览、 躬圭、 躬桑、 曲躬躬、 微躬礼、 变躬迁席、 鞠躬尽瘁、 打躬作揖、 卑躬屈节、 谷口躬耕、 鞠躬、 匪躬、 慈躬、 返躬、 藐躬、 贱躬、 朕躬、 ... 这些躬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躬字开头的组词

1、躬稼:1.亲身务农。

2、躬耕:(1)古时天子亲自下田的礼节

3、躬亲:(1)亲自动手做

4、躬体:犹身体。

5、躬览:1.亲自视察或阅览。

6、躬圭:1.古玉器六瑞之一,为伯所执。以人形为饰。

7、躬桑:1.谓古代后妃亲自采桑以劝蚕事。

8、躬身:1.自身;自己。 2.亲自;亲身。 3.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9、躬己:1.恭己。谓帝王敬肃己身,无为而治。躬,通"恭"。2.亲自;亲身。

10、躬履:1.亲身履行。

11、躬自:自己;亲自。

12、躬率:1.亦作"躳率"。2.亲自率领。3.亲身实行。

13、躬敛:1.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

14、躬蹈:亲身履行。

15、躬化:1.谓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

16、躬行:(1)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17、躬逢:亲身经历。



躬字中间的组词

1、曲躬躬:躬身有礼的样子。

2、微躬礼: 区别于哈腰和欠身的一种礼节。

3、变躬迁席: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4、鞠躬尽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诸葛亮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力’选本多作‘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5、打躬作揖:(1)旧时的一种礼节,弯腰抱拳,表示恭敬。也形容卑下恭顺的样子 (2)恭顺地恳求,又作“打恭作揖”

6、卑躬屈节:(1)形容没有骨气,讨好奉承。也称“卑躬屈膝”

7、谷口躬耕:典出汉扬雄《法言.问神》:"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后以"谷口躬耕"指隐居生活。

8、俯身躬耕: “俯身躬耕”形容亲自弯腰弯膝,耕种田地,进行农业劳作。



躬字结尾的组词

1、鞠躬:(1)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 (2)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2、匪躬: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

3、慈躬:对父母等长辈身体的尊称。

4、返躬:反过来对自己。

5、藐躬:孱弱的躯体。

6、贱躬:谦称己身。

7、朕躬:我﹐我身。多用于天子自称。

8、禔躬:犹禔身。

9、躹躬:即鞠躬。

10、卑躬:谦恭逊让。犹卑身。

11、饬躬:犹饬身。

12、薄躬:1.自身。谦辞。

13、躯躬:身体。引申指生命。

14、焚躬:1.谓不惜己身被焚。

15、储躬:太子之身。亦借指太子。

16、躶躬:犹言赤身露体。

17、眇躬:旧时帝后自称之词。

18、错躬:1.犹置身。错﹐通"措"。

19、局躬:1.犹言弯腰曲背。喻惶恐不安。

20、玉躬:犹玉体。

21、弯躬:弯下身体。

22、贵躬:1.指王公贵人。

23、静躬:1.反躬静思。

24、托躬:犹寄身。

25、裸躬:1.即裸体。

26、政躬:对执政首脑身体的尊称。犹尊体。借指政务。

27、抚躬:谓反躬﹐反躬自问。

28、正躬:犹正身,亲身。

29、敕躬:敕身。

30、曲躬:折腰。形容恭顺。

31、王躬:君王的身体。

32、畸躬:指独行脱俗的人。

33、打躬:弯下身子作揖。表示恭敬。

34、谨躬:犹谨身。

35、治躬:犹治身。

36、偏躬:谓身着偏衣,身着两色合成之衣。

37、私躬:1.自身。

38、讬躬:犹寄身。

39、恕躬:谓躬行仁爱之道。

40、我躬:我本身,我自己。

41、圣躬:(1)圣体 (2)代指皇帝

42、遗躬:犹遗体。

43、俯躬:弯下身子。

44、蹐躬:缩着身子。

45、束躬:检点约束自己。

46、克躬:严格要求自己。

47、省躬:反躬自省。

48、直躬:以直道立身。 指《论语》中提到的证其父攘羊的人。

49、神躬:1.犹言神魂。

50、植躬:犹立身。

51、折躬:鞠躬。

52、要躬:指身体。要﹐"腰"的古字。

53、责躬:1.反躬自责。

54、微躬:谦词。卑贱的身子。

55、敛躬:1.弯腰缩身。表示行踪隐秘。

56、自躬:亲自为之。

57、反躬:(1)回过头来反省一下自己

58、侧躬: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

59、背躬: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

60、跼躬:犹言弯腰曲背。喻惶恐不安。

61、三鞠躬:民国元年颁布的礼制。三度弯身致敬,为最敬之礼节。

62、曲躬躬:躬身有礼的样子。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MDX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同本义躬,身也。——《说文》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吾党有直躬者。——《论语》。孔注:“直身而行。”躬腠胝无胈。——《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我鞠躬不敢息。——马中锡《中山狼传》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汉书·元帝纪》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又如:躬体(身体);躬先士卒(身先士卒);躬擐(身穿。擐:穿)生命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沅、湘。——汉·刘向《九叹·远游》通“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谓侯之上下幅布也。——《仪礼·乡射礼记》又如:长躬(衣服的中间部分较长)〈代〉自身;自己已躬命之。——《仪礼·士昏礼记》。注:“犹亲也。”静言思之,躬自悼之。——《诗·卫风·氓》百官之非,宜由联躬。——《史记·教本纪》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国语·越语下》又如:躬自(自己);躬化(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反躬自问〈副〉亲身;亲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史公治兵,往来相城,必躬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唐·王勃《滕王阁序》又如:躬耕乐道(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躬身(亲身,自身);躬稼(亲身从事农事);躬卒(亲自率领;亲身实行)〈动〉本身具有。如:躬上将之姿(本身具有上将的风姿)稍微向前弯身,以表尊敬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霸形》又如:躬身下拜;躬敛(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躬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形〉通“穷”(qióng)。困苦危难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躬为匹夫而不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大戴礼·哀公问五义篇》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躬/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