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读组词>

读组词,读字组词,读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读组词

反馈

    读怎么组词?一年级读字组词有那些?

    读组词语共156个,其中读开头的词语42个,读结尾的词语82个,在中间的词语32个。

    读字组词: 读书、 读物、 读音、 读数、 读若、 读曰、 读蜺、 可读性、 吏读式、 走读生、 统读字、 借读费、 借读生、 禁读令、 宣读、 重读、 审读、 句读、 授读、 默读、 走读、 ... 这些读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读字开头的组词

1、读书:(1)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2、读物:(1)供阅读的材料,书籍、报纸、杂志等的统称

3、读音:(1)发某音的行为或方式

4、读数:(1)机器、仪表上的指针或其指示器所指示的刻度数目

5、读若:古代注音﹑释义用语。

6、读曰: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7、读蜺:《梁书•王筠传》:“约(沈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

8、读者:(1)阅读书报的人 (2)指书籍、报纸、杂志或其他类似的宣传工具所能影响到的公众

9、读灋:亦作'读灋'。 宣读灋令。 指字应作何音读。 读解文字的方法﹔诵读文章的方法。

10、读破:(1)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时,按通常读法以外的读法去读,叫做读破,如“爱好”的“好”不读hǎo而读hào

11、读秒:围棋比赛时﹐由裁判员根据规则﹐随时口报秒数﹐以限定时间。其方式有两种﹕(1)在规定时间内﹐对局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用完而棋局尚未结束时﹐开始读秒。规定每一步棋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分钟﹐否则判为输棋。(2)在规定时间只剩五分钟时开始读秒。此时每着棋所花时间如满一分钟﹐须在最后五分钟内扣除﹔如不满一分钟﹐则不扣除时间。此五分钟可机动使用﹔但不得用完最后一分钟;否则判输。

12、读霓:《梁书.王筠传》﹕"约(沈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忭曰﹕'仆尝恐人呼为霓。'"按﹐前"霓"﹐五激反﹐后"霓"﹐五鸡反。后以"读霓"为知音韵之典。

13、读礼:1.学习礼节。2.古人守丧在家﹐读有关丧祭的礼书﹐因称居丧为"读礼"。语本《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14、读学:读书学习。

15、读众:读者。

16、读鞫:宣读判决书。

17、读为: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用以表示古书中的假借字。

18、读命:宣读册命。

19、读祝:祭祀时宣读祝告文。

20、读帖:看字帖上的字﹐揣摸其写法。为学习书法的方法之一。

21、读别:读成别的字。

22、读社:朗读祭祀土地神的文章。

23、读本:(1)教科书,课本

24、读卷:阅卷。古代殿试进士﹐由皇帝钦点大臣为读卷官阅卷。

25、读画:赏玩画意。

26、读记:阅读书籍。

27、读头:(1)把磁带、磁鼓或磁盘上存储的数字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为计算机运算部件所用的一种器件

28、读如:古代注音﹑释义用语。

29、读奏:在帝王前宣读奏本﹑奏折。

30、读法:亦作'读法'。 宣读法令。 指字应作何音读。 读解文字的方法﹔诵读文章的方法。

31、读赗:宣读送葬之物的单子。

32、读诵:阅读﹐诵读。

33、读经:(1)朗读、诵读、阅读经典著作或经典文章

34、读心:看穿一个人的心思。

35、读料:毛料原始形貌和特点进行解读

36、读解:很简单,那就是读和解。

37、读书人:(1)被指定给别人朗读的人(如被指定在吃饭时间高声朗读的人) (2)知识分子;士人(你们都是读书人,知道得多)

38、读死书:死读书本﹐不联系实际。

39、读破句:(1)在读句中,由于断句错误,把应属于上句末了的字连到下一句中,或把下一句句头的字读到上一句中

40、读后感:1. 阅读完毕后的感想。 2. 写读后感想的文章。

41、读者按: 读者对于对有关文章、词句所作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42、读图板: 读图板也叫数位板。



读字中间的组词

1、可读性:(1)指书报杂志或文章内容吸引人的程度;读物所具有的阅读和欣赏的价值

2、吏读式:朝鲜从七世纪新罗时代至二十世纪初李朝末年所用的一种汉语朝鲜语混合文字。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多用汉语,虚词多用朝鲜语(以汉字记音),句法从朝鲜语。

3、走读生:(1)来校上课和参加其他课外活动但不住校的学生

4、统读字: 所谓统读字,是指《审音表》规定统读的字。

5、借读费: 借读费解释近似于择校费。借读费,是针对学生跨省、市(地)、县(市、区)借读,占据了当地一定的教学资源所收取的费用。

6、借读生: 指通常由于户口,成绩不够等原因导致学籍(或户籍)与所在学校(或所在地)不一致的学生。

7、禁读令: 中央及相关部门于2014年7月底联合下发的《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培训项目。

8、异读字: 文言文的语音部分,除了多音字的辨析之外,还包括异读字的问题。

9、破读字: 指读破的字。见〖读破〗。

10、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11、电子读物:又称“电子出版物”。通过电子计算机阅读的出版物。即将文字或图像通过电子计算机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需要时又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出来供人们阅读,并可将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复制下来予以保存。

12、通俗读物:指专供文化水平较低的成年人阅读的图书报刊。一般使用一定数量的常用字,或加注音﹑注释,并附有插图。

13、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14、工读教育:对有较轻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改造、挽救的教育。

15、参考读物:(1)必读书目以外的用以补充必读读物或便于弄明某一问题的辅助性书籍

16、侍读学士:官名。清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17、侍读博士:古代官名。

18、寄小读者:散文集。冰心作。

19、有声读物:用磁带录制成的出版物。

20、工读学校:(1)过去指半工半读学校,现多指监管并改造犯罪青少年的教养机构

21、耕读文化:耕读关系的认识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22、以飨读者: 让读者享受好的作品。

23、盲文读物:用盲字符号拼写语言文字的出版物。

24、饱读诗书: 博学多才,形容一个人很有知识。

25、缩写读音:首字母缩写词又称首字母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词的读音方法一般有两种:音读法和形读法。英文缩写词是用一个单词或词组的简写形式来代表一个完整的形式的缩写词。

26、耕读传家: 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27、唐骏读博:知名人士或公众人物为某种目的驱动而作假或默认作假。

28、音像读物:音像读物,也称“视听读物”。

29、阅读障碍:障碍赛跑zhàngàisàipǎo田径运动比赛项目之一,是在三千米跑道上,跨越栏杆、跳过水坑等障碍物的长距离赛跑。

30、陪读保姆:直译就是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上的最大便利。

31、书读百遍:(1)明显表露

32、书读袖烂: 形容涂剑读书学习认真,书读完了,袖子已经在桌子上磨破了。



读字结尾的组词

1、宣读:(1)当众朗读

2、重读:(1)把一个词或词组里的某个音节或语句里的某几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

3、审读:(1)审阅

4、句读:(1)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来标记 (2)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5、授读:1.授予学业,教读。2.承受学业。授,通"受"。

6、默读:(1)不出声地读

7、走读:学生只在私塾或学校上课,而不住宿。

8、朗读:(1)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9、工读:(1)过去指以本人劳动所得供自己读书,现在多指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边劳动改造边学习文化

10、阅读:(1)看书或读书;观览文件图书

11、诵读:(1)读出声音来 (2)唸

12、通读:(1)把书籍或文章从头到尾阅读一遍 (2)阅读并且理解意思

13、泛读:(1)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

14、伴读:(1)旧时教授富家子弟的读书人;又官名,宋代各王府中陪皇侄皇孙读书的人 (2)旧指陪同富家子弟一起学习的书童

15、谛读:1.仔细阅读。

16、范读:1.示范朗读。

17、徧读:全部阅读;通读。

18、古读:古时的音读。

19、观读:阅读。

20、剧读:疾读,流畅地朗读。

21、捧读:(1)敬辞,读(别人的文章等)

22、倒读:颠倒误读。

23、试读:(1)尝试性地阅读

24、倍读:背诵。倍,通"背"。

25、览读:阅读。

26、研读:(1)钻研阅读

27、饱读:(1)过分充足地阅读

28、卒读:尽读;读完。

29、课读:1.谓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2.谓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30、传读:传授句读。

31、拼读:(1)通过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读出音节

32、破读:(1)同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几种读音的时候,习惯上称通常读音之外的读音为破读,如“好逸恶劳”的“好”读去声

33、赞读:1.赞唱诵读。2.官名。明代东宫官属。

34、百读:1.反复诵读。

35、讽读:1.诵读。

36、奉读:犹拜读。

37、耽读:谓极好读书。

38、讲读:讲习诵读。

39、趺读:佛教语。谓僧尼趺坐诵经。

40、省读:犹阅读。

41、祝读:祭祀时宣读(祝辞)。

42、导读:(1)辅导阅读

43、开读:谓宣读帝王的诏旨。

44、攻读:(1)专攻,主修一门学科以便获得该学科的学位和文凭 (2)勤勉地读书、学习或研究

45、选读:(1)挑选某些篇章阅读 (2)从一个人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选出一部分编成供阅读的书,多用作书名,如《古代诗歌选读》

46、耕读:(1)指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或教学

47、骤读:迅速地诵读。

48、籀读:1.诵读。

49、校读:审阅校订。

50、宿读:谓如预先读过。

51、领读:(1)集体朗读时,由一个人带头朗读

52、跳读:指不依次序,跳越章节读书。

53、训读:1.训蒙教读。2.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读汉字﹐叫训读。

54、对读:1.犹校对。

55、教读:教书。指教师。

56、披读:(1)翻开书本读

57、正读:正音释义。

58、进读:在皇帝前朗读诗文。

59、精读:(1)仔细地阅读 (2)需仔细阅读的材料

60、转读:1.诵读佛经。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经师传论》:"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又,仅读每卷佛经中的初﹑中﹑后数行,也叫"转读"。

61、判读:(1)判断视觉符号所包含的信息

62、习读: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注:"读谓经,传谓训诂。"

63、属读:连读。

64、借读:(1)通常由于户口等原因不能作为正式接受的学生在学校同其他正式接受的学生一起上学

65、伏读: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

66、异读:(1)一个字具有不同的读音,如“尾”字读wěi,又读yǐ

67、住读:指学生住校读书。与走读相对。

68、释读:(1)指考证并解释古文字

69、拜读:(1)敬词,指阅读作品或书信

70、玩读:1.玩味诵习。

71、音读:(1)字的念法

72、复读:(1)重复某一阶段的学习 (2)中途停学一段后重新返回学校上学

73、展读:犹阅读。

74、侍读: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宋有翰林侍读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 古代官名。南北朝唐宋诸王属官,有侍读,侍讲。 古代官名。清代内阁所置官。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参见《清通志.职官一》。

75、俗读:一般人习惯的读音。

76、品读: 仔细地阅读品味。

77、解读: 分析;研读。

78、错读:(1)由于某些指明的或暗含的标准的变化,发音的方式被认为是不正确的

79、就读:(动)在某一所学校里读书学习:他现在~于北京大学。

80、细读:(1)仔细地读

81、在读:正在学校或科研机关学习:在读硕士研究生。

82、浅阅读: 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



  • 拼音dú,dòu
  • 注音ㄉㄨˊ,ㄉㄡ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YFND
  • 五行

基本释义

读〈名〉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韩愈《师说》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另见dú读〈动〉(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读,诵书也。——《说文》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读其书。——《孟子》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阅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楚人贫居,读《淮南方》。——邯郸淳《笑林》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说读,说也。——《广雅·释诂二》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上学。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名〉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宋。——徐师曾《文体明辨》姓另见dòu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读/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