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字开头的组词
- 1、言语:[yányǔ]:(名)说的话:他的这番~很能打动人。[yányu]:说;说话:你走的时候~一声儿。问你话呢,你怎么不~?
- 2、言约:言语之约﹐口头的约定。
- 3、言官:(1)谏官
- 4、言禽:1.会模仿人说话的鸟。指鹦鹉之类。
- 5、言纶:1.指诏书。
- 6、言鲭:意思是说话有味。
- 7、言诰:1.据君王言辞写成的文告。
- 8、言讽:1.用委婉的语言示告。
- 9、言枢:1.言语的枢机。
- 10、言情:(1)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
- 11、言念:想念。言﹐助词。
- 12、言晤:1.晤面交谈。
- 13、言筌:言语的迹象。
- 14、言誓:1.盟誓。2.哲言。指古圣贤教诲。誓﹐通"哲"
- 15、言宴:言谈说笑﹐谈笑欢乐。
- 16、言破:1.说穿。
- 17、言愿:1.谓言辞谨厚。
- 18、言綍:1.指诏书。
- 19、言笔:1.口头之辞与书面之辞。
- 20、言明:1.讲明。
- 21、言扬:举荐。
- 22、言竞:1.争论。
- 23、言乱:1.言语错乱﹔说胡话。
- 24、言诠:谓以言语解说。 引申指语言的迹象。
- 25、言谏:1.进言规劝。
- 26、言论:(1)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
- 27、言词:说话或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 指言论。
- 28、言传:用言语表达或传授。 说话。 方言。捎话。
- 29、言德:1.用语言来阐扬德教。
- 30、言策:1.言论与谋略。
- 31、言教:(1)教训;说教
- 32、言职:1.言官的职务。
- 33、言告:1.上位者告諭下位者。《易經•姤卦•象曰》 :“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2.文體名。古代用來告誡他人的文字,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 :“康誥”、“洛誥”、“酒誥”。
- 34、言制:1.指语音语调。言﹐通"音"。
- 35、言兰:1.谓谈得很融洽﹐情投意合。语出《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36、言致:1.言语的情趣。
- 37、言展:1.犹申述。
- 38、言议:1.议论﹔言论。
- 39、言功:1.谓陈述功绩。
- 40、言巧:1.说话的技巧。指口才。2.言语巧妙。
- 41、言状:1.所述情状。2.用语言来形容或描绘。
- 42、言次:1.言谈之间。
- 43、言心:1.倾吐心意。2.言语和思想。
- 44、言空:1.空言﹐空泛之言。
- 45、言宣:语言显露。 表达﹐表白。
- 46、言问:1.讯问。
- 47、言肆:1.谓说话的声音失常。
- 48、言言:指欢言。 高大貌﹔茂盛貌。 用言语表达。 句句。
- 49、言象:1.指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
- 50、言纳:1.见"言讷"。
- 51、言称:1.犹言说。
- 52、言声:1.作声﹔吭声。
- 53、言废:1.说的话不被采纳。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54、言重:(1)话说得过重
- 55、言者:指谏官。
- 56、言笑:(1)说笑
- 57、言旨:语意。
- 58、言鸟:1.能模仿人语的鸟。
- 59、言斥:1.指责。
- 60、言下:1.说话的时候。2.一言之下﹔顿时。
- 61、言气:1.言辞声气。2.说话生气。指争吵。
- 62、言音:1.说话的声音。2.指鸣声。
- 63、言辞:(1)说话所用的词句 (2)话语
- 64、言文:1.谓解释法律文字。2.言语和文字。3.专指书面语言。
- 65、言泉:1.如泉水般涌出的话语。
- 66、言喘:1.犹吭声﹐吭气。
- 67、言事: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3.诉说或陈述事情。4.谓记言与记事。5.指公文。
- 68、言瑞:1.守信之言。语出《左传.襄公九年》﹕"信者﹐言之瑞也。"
- 69、言面:1.晤谈﹐见面交谈。2.犹辞色。
- 70、言讲:1.说﹔谈论。
- 71、言默:1.议论和沉默。
- 72、言丝:1.指诏书。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 73、言对:1.晤面交谈﹔应对。2.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
- 74、言信:说到必做到的信用。
- 75、言容:1.说话时的神情。2.言语与容貌。
- 76、言地:1.言官的职位。
- 77、言行:(1)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
- 78、言金:1.《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以"言金"指言辞贵重如金。
- 79、言观:1.看。言﹐助词。
- 80、言绝:说罢,说完。
- 81、言话:1.说话﹔谈话。
- 82、言服:1.谓以言服人。
- 83、言色:1.言语和脸色。
- 84、言说:谈论﹔说话。 指宣讲佛教的故事和理论。 言辞﹔言论。
- 85、言燕:言谈和宴饮。
- 86、言路:(1)向政府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 (2)发表意见的机会
- 87、言道:(1)说;说道
- 88、言责:(1)指君主时代臣下对君主进谏的责任 (2)指对自己的言论所负的责任
- 89、言旋:1.回还。言﹐语首助词。
- 90、言调:1.言辞合适。
- 91、言吐:1.言谈。
- 92、言爽:1.说话不守信用。
- 93、言句:1.言语。2.字句。
- 94、言語:(1)说出来的话;说出来的一个词
- 95、言表:指言语中流露出来的意思。
- 96、言定:(1)说定;说好
- 97、言意:1.言语和意旨。2.说明意思。
- 98、言端:1.指始发之言。
- 99、言噱:1.犹谈笑。
- 100、言咏:1.言谈吟咏。
言字中间的组词
- 1、文言文:(1)用文言写的文章
- 2、纳言士:新莽时所置尚书属官。
- 3、八言诗:每句八字的古体诗。
- 4、能言鸟:即鹦鹉。或以为即秦吉了。
- 5、七言诗:(1)每句七个字的旧体诗,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 6、二言诗:指两字一韵的诗。
- 7、发言权:说话或发表意见的权利。
- 8、能言鸭:1.唐陆龟蒙故事。比喻文人囊中虽无所有﹐但其才智足以惊人。
- 9、能言家:指好为议论者。
- 10、泼言语:犹下流话。
- 11、玄言诗:指魏晋时一些清谈家用老庄言词写成的诗。
- 12、敢言之:古时下属对上言事时的套语。
- 13、换言之:(1)调换一句话说
- 14、六言诗:每句六字的古体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诗。皆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至唐六言诗有古体、律体之分。六言诗体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但不甚流行。参阅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六言诗》、清·赵翼《陔余丛考•六言诗》。
- 15、万言书:封建官吏呈送给帝王的长篇奏章。泛指长篇的书面意见。
- 16、一言诗:古诗中的一字句。
- 17、忘言交:1.不须凭借语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
- 18、五言城:谓五言佳作。
- 19、多言癖:(1)反常的健谈
- 20、杂言诗:1.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每句字数不等﹐长短句间杂﹐无一定标准﹐用韵也较自由。后人多有仿作。
- 21、三言诗:旧诗体的一种。以三字为句,故名。
- 22、发言人:代表某一政权机关或组织发表意见的人:外交部~。
- 23、闲言语:1.亦作"闲言语"。2.空话;谎话。
- 24、五言律:见“五言律诗”。
- 25、七言律:见“七言律诗”。
- 26、真言宗:日本密宗的通称。因重视念诵真言﹐故名。公元814年﹐日僧空海来唐学法﹐密宗传入日本﹐成立了真言宗。
- 27、七言体:即七言诗。
- 28、五言古:见“五言古诗”。
- 29、五言诗:(1)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特点为每句五个字
- 30、五言绝:见“五言绝句”。
- 31、三言式: 一种新兴的提炼词语的方式。
- 32、语言学:(1)对文学的研究,包括或可能包括语法、评论、文学史、语言史、文学体系及任何与文学有关或与使用于文学的语言有关的内容
- 33、不言传: 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
- 34、质言之: 直截了当地说。
- 35、代言人:(1)为一定的个人或社会集团、社会组织的利益说话的人
- 36、诸言体: 诸言体又叫诸意体、诸语体。
- 37、语言美:语言美,亦称“言语美”。
- 38、四言诗:(1)每句四个字的古体诗,汉代以前通行
- 39、申言者: 如泉涌出。
- 40、寓言文: 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
- 41、羣言堂:1.亦作“群言堂”。
- 42、群言堂:(1)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 43、五言絶:诗体之一。始于南朝齐梁,至唐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 44、秕言谬说:错误的言论。
- 45、多言或中:说的很多,偶而才说到关键处。形容学者忽略了多学少说的重要,故而说话中甚少切中主旨。
- 46、劖言讪语:亦作'劖言劖语'。 刻薄嘲讽玩笑之言。
- 47、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48、疾言厉色:(1)言语急迫,形色严厉发愁
- 49、劖言劖语:亦作'劖言劖语'。 刻薄嘲讽玩笑之言。
- 50、不言不语: 不说话;不声张。
- 51、人微言轻:(1)指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被人重视
- 52、风言俏语:打情骂俏的话语。
- 53、微言大义:(1)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 54、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55、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 56、记丑言辩:1.谓所记怪异﹐所言辩给。
- 57、五言古诗:诗体之一。形成于东汉初。每句五字,每篇句数不拘。用韵较灵活,可以隔句或每句押韵,可用平声或仄声韵,一韵到底也可换韵。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 58、悖言乱辞:胡言乱语。
- 59、矫言伪行: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 60、冲言冲语:1.亦作"冲言冲语"。2.冲撞﹑冒犯人的话。
- 61、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 62、七言律诗: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
- 63、五言律诗:诗体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64、能言善辩:(1)具有雄辩的口才和修辞技巧
- 65、闳言高论:1.见"闳言崇议"。
- 66、不可言宣: 犹不可言传。指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言语来传达或传授。
- 67、风闻言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 68、千言万语:(1)指要说的事很多
- 69、欲言又止: 亦作“欲言而止”。想说而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70、谜言谜语:不明不白的话。
- 71、三言二拍: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 72、选言证明:运用选言直言推理所作的证明。间接证明的一种。以论题为一个选言支,构造一个穷尽该问题一切可能的选言判断,并断定除该选言支外,其他选言支都是假的,从而断定论题是真的。如为了证明电灯突然熄灭是因为灯泡坏了,可以构造选言判断如下:“电灯突然熄灭,或者是因为停电,或者是因为保险丝烧断,或者是因为线路发生故障,或者是因为灯泡坏了。”然后根据事实断定前三个选言支为假,从而断定论题是真的。
- 73、五言绝句:诗体之一。始于南朝·齐·梁,至唐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 74、不可言喻:(1)无法用语言来说明,只可意会
- 75、酒言酒语:谓酒后胡言乱语。
- 76、元语言学:(1)纯理语言学。语言学的一个语支,论述语言与其他取决于文化的行为的关系
- 77、恶言詈辞:中伤辱骂的言辞。
- 78、剧言苦句:调笑挖苦的语句。
- 79、十言之教:传说为伏羲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
- 80、遣言措意:1.同"遣辞措意"。
- 81、言言语语:1.谓啰里啰嗦﹐说个不停。2.犹言说三道四。
- 82、四言八句:指旧时婚礼,新人交拜后,并坐床沿,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时所讲的吉利套语。四字一句,共八句。
- 83、五言四句:即五言绝句。指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诗体。不同于唐以后格律严密的五言绝句。
- 84、迷言迷语:犹言胡言乱语。
- 85、选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有几种可能的复合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各个判断,叫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有两个选言支。选言支之间,可以是相容的关系,也可以是不相容的关系。前者用“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等做逻辑联结词,至少要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后者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做逻辑联结词,只有在一个选言支真的情况下,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
- 86、放言遣辞: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 87、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88、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 89、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 90、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 91、五言金城:南唐刘洞长于五言诗,自号"五言金城"。
- 92、五言试帖: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
- 93、直言无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 94、三言之道:三句为政之道。
- 95、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如“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规定条件的判断,即“如果”后面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即“那么”后面的判断,叫“后件”。条件有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又必要条件三种,相应地,假言判断也就有三种。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 96、五言长律:见“五言排律”。
- 97、栀言蜡貌:指伪饰的面貌与言辞。
- 98、坐言起行:(1)原意是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来引伸为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 99、无可言状:(1)不可以用言语表达
- 100、五言排律: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南朝宋时已出现,盛行于唐,元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五言长律"。
言字结尾的组词
- 1、箴言:(1)规劝的话 (2)《圣经·旧约》中的一卷书
- 2、谎言:(1)假话,欺骗之言,没有根据的话
- 3、旁言:他人的话。
- 4、寓言:1. 有所隐含的语言。 2.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 5、楚言:1.指操楚语。2.借指操楚语的人。
- 6、谏言:规劝别人的话语。
- 7、赘言:(1)说不必要的话
- 8、貌言:1.虚伪文饰的话,假话。2.犹言表面上说。
- 9、絓言:1.犹挂齿。谈到;提及。
- 10、弁言:(1)前言;引言。因冠于篇卷的前面,故称弁言
- 11、妄言:谬说。指谎言,假话。胡说;随便说说。佛教十恶之一。指诅咒,漫骂。
- 12、卮言:亦作“巵言”。自然随意之言。一说为支离破碎之言。后亦作为对自己作品的谦词。语出《庄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成玄英疏:“巵,酒器也。日出,犹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和,合也……无心之言,即巵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係倾仰,乃合於自然之分也。又解:巵,支也。支离其言,言无的当,故谓之巵言耳。”后人亦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如《艺苑卮言》、《经学卮言》。
- 13、丑言:恶语,难听的话。
- 14、谶言: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
- 15、构言:谓进谗言诬陷。
- 16、导言:1. 2. 导引双方意见的话。 3. 书或论文等的为主题、主要部分提供预备性说明或评论的有特色的部分,也叫“引言”
- 17、薄言:1.急急忙忙。 2.浅薄的话。多用作谦词。
- 18、长言:意思是引长声音吟唱;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 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与'短言'相对。
- 19、格言:(1)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字句
- 20、窕言:1.指虚假不实之言。
- 21、麤言:粗恶的话;粗俗的话。
- 22、恩言:1.指帝王加恩的谕旨。
- 23、诺言:(1)应允别人的话;承诺
- 24、安言:谓言谈从容不迫;言辞迂缓。
- 25、偶言:谓相聚议论。
- 26、詶言:答言﹔酬答。
- 27、導言:(1) (2)
- 28、讳言:(1)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
- 29、昌言:(1)正当的言词,好话 (2)正直的、无所忌惮的话
- 30、巷言:1.犹巷议。
- 31、暴言:1.犹揭露。2.浅露的言语。
- 32、辞言:1.言辞。
- 33、谠言:正直之言﹐直言。
- 34、窾言:空言﹐不实之言。
- 35、村言:1.粗俗的话。
- 36、传言:(1)通过多人而了解到的不一定真实的消息、新闻 (2)传话
- 37、套言:1.客套话。
- 38、伧言:粗俗的言辞。
- 39、盛言:极力申说。
- 40、便言:(1)巧于言辞,能说会道
- 41、奓言:1.夸大之言。
- 42、誓言:1.誓师时所说的话。2.泛指宣誓﹑发誓时说的话。3.相互约定的话。4.约誓﹔以言相约。
- 43、失言:(1)不该对某人说却对他说了 (2)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 44、答言:(1)搭话;搭腔
- 45、鹤言:谓鹤寿长而能知往事。
- 46、豤言:恳切地说。豤,通"恳"。
- 47、避言:1.谓避世人议论。2.谓他人以恶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
- 48、儳言:1.谓别人说话未完便插话,打乱别人的话题。2.饶舌。
- 49、刍言:浅陋的言论;卑贱者的言论。多用为自谦之词。
- 50、超言:1.旷达的言辞。
- 51、淳言:淳朴的言辞。
- 52、厝言:进言。
- 53、斥言:1.谓直言指责过失。2.明言;指名而言。
- 54、纳言:1.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 2.官名。
- 55、断言:(1)十分肯定地说 (2);也指十分肯定地说出的话
- 56、辨言:1.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辨﹐通"辩"。2.申辩﹐说辩解的话。辨﹐通"辩"。
- 57、称言:1.讲话;叙说。
- 58、成言:订约,成议。形成完整的论断。
- 59、达言:1.超脱豁达的言谈。
- 60、好言:善言;好话。
- 61、脞言:犹脞说。
- 62、名言:(1)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
- 63、寸言:犹寥寥数语。
- 64、发言:(1)发表的意见
- 65、倍言:背弃诺言。倍,通"背"。
- 66、单言:1.全部说完。单,通"殚"。2.一个字。3.犹片言。
- 67、谰言:(1)诬妄不实、无根据的话
- 68、谣言:(1) (2)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 (3)没有公认的传说 (4)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
- 69、语言:(1)用以表达情意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 70、敖言:傲慢的话。
- 71、冰言:媒人的话。
- 72、词言:文辞。
- 73、谮言:毁谤的言语。
- 74、贅言:(1)说不必要的话
- 75、诚言:装出一副诚意样子的话语。 约定的话。 真诚的话。
- 76、謊言:(1)假话,欺骗之言,没有根据的话
- 77、本言:1.原来说。2.犹言这些言论。
- 78、不言:1.不说。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3.不料。
- 79、窜言:1.参与议论。
- 80、蜚言:流言。多指诽谤。
- 81、郛言:不切实际的大话。
- 82、亢言:高谈阔论。
- 83、奸言:1.奸邪之言。
- 84、白言:1.报告;禀告。
- 85、屏言:辨言,巧言。屏,通"辨"。
- 86、侧言:邪巧之言。
- 87、察言:审察言论。
- 88、尘言:世俗的言论。
- 89、瞽言:没有根据或不合情理的话(多用作谦辞)。
- 90、九言:九句格言。指春秋时郑国·子大叔告诫赵简子的九句话。用以敬称别人的教诲。指一句九字的诗体。
- 91、能言: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2.议论而有见解者。
- 92、谝言:巧言。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
- 93、鄙言:1.俚俗的言词。2.谦称自己的言辞。
- 94、鼎言:〈书〉有分量的言论。
- 95、留言:(1)离去时写下的书面语言
- 96、襃言:1.褒奖的言词。
- 97、辟言:1.合乎法度的言论。2.邪僻的言论﹔谬论。
- 98、侈言:夸大不实的言辞。 指夸大其词不切实际地说。 引申谓大言,夸口。 犹详述。 犹大讲。
- 99、搭言:(1)答话
- 100、巽言:语本《论语·子罕》:'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后因以'巽言'谓恭顺委婉的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