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衣组词>

衣组词,衣字组词,衣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衣组词

反馈

    衣怎么组词?一年级衣字组词有那些?

    衣组词语共300个,其中衣开头的词语100个,衣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100个。

    衣字组词: 衣服、 衣裳、 衣钵、 衣衿、 衣襂、 衣着、 衣衾、 白衣道、 连衣裙、 白衣酒、 传衣钵、 嫁衣裳、 白衣冠、 捣衣石、 衲衣、 纩衣、 墙衣、 捣衣、 征衣、 衩衣、 胫衣、 ... 这些衣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衣字开头的组词

1、衣服:(1)衣裳服饰。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

2、衣裳:(1)衣服的通称

3、衣钵:(1)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4、衣衿:(1)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5、衣襂:1.衣衫。

6、衣着:(1)指身上的穿戴;服装的式样;穿戴的方式

7、衣衾:衣服与被子。 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8、衣襆:衣裳包裹。

9、衣幍:1.便衣与便帽。

10、衣眦:1.指交领。

11、衣帢:1.便衣与便帽。

12、衣柜:(1)存放衣服用的立式柜 (2)存放或收藏衣服的壁橱

13、衣圭:1.古代的一种衣饰。在裳之右旁,另用一幅布帛对角裁开,缀于右后衽之上,使之钩而向前,谓之"衣圭"。

14、衣饰:(1)衣着和装饰

15、衣库:贮藏衣物的府库;堆存大批衣物的处所。

16、衣囊:盛衣服的包裹或口袋。

17、衣箱:(1)盛衣服的箱子

18、衣饟:衣服粮饷。

19、衣冠:(1)衣服和礼帽 (2)服饰 (3)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20、衣裓:衣襟。亦指僧衣。 佛教徒挂在肩上的长方形布袋,用作拭手和盛物。 一种盛花之器。

21、衣分:(1)子棉上纤维的重量与子棉重量的比,通常用百分率来表示,是评定棉花品种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

22、衣裙:下裳。泛指衣和裙。

23、衣褃:腋下的衣缝。指挂肩或腰身。

24、衣章:1.衮衣上的花纹。

25、衣覆:1.犹覆盖。

26、衣物:(1)指衣服和器物

27、衣食:(1)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28、衣领:(1)连在衣服上或分开的带形物,它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用以装饰衣服的领口

29、衣架:(1)用以挂放衣服的架子

30、衣纽:衣扣。

31、衣襟:(1)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32、衣帻:1.衣服与头巾。

33、衣袍:袍子,长外衣。 泛指衣服。 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34、衣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

35、衣靠:1.指武侠所穿的密扣紧袖束腰衣装。

36、衣补:缝补衣被。

37、衣绣: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38、衣裘:夏衣冬裘。 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39、衣桁: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40、衣褐:泛指粗布衣服。

41、衣兜:(1)口袋,衣服上的袋子 (2)衣服上的口袋。也叫“衣袋”

42、衣锦: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43、衣蛾:(1)几种小黄色或浅黄衣蛾,它的幼虫吃有机物质(如毛织品、毛皮或皮革)

44、衣裾:(1)衣服的前后襟

45、衣车:1.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一种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的车子。可卧息,亦兼载衣服。《释名.释车》:"衣车,前户。所以载衣服之车也。"王先谦疏证补引孙诒让曰:"衣车前户者,对辎车后户也。《说文.车部》云:'辎,軿车,前衣车后也。'汉时辎车﹑軿车﹑衣车三者制度盖略相类,故《苍颉篇》云:'軿,衣车也。'明其形大同,惟以前后衣蔽及开户,微有区别。盖軿车四面有衣蔽,故此下文云:'軿车,軿,屏也。四面屏蔽,妇人所乘牛车也。'衣车则后有衣蔽而前开户,可以启闭。辎车则前有衣蔽,后开户。故刘云:'衣车,前户。'而许君又以'軿车,前衣车后'释辎车也。苏舆曰:'定九年《传》载"葱灵寝于其中而逃"'孔疏引贾逵云:'葱灵,衣车也。'……《汉书.霍光传》:'﹝昌邑王﹞略女子,载之衣车。'则衣车亦妇人所乘,故有葱与灵,亦为隐蔽形容之用,又兼载衣服可卧息也。"一说泛指有帷幕遮蔽的车子。2.衣服与车子。3.方言。指缝纫机。

46、衣折:1.衣服的褶裥。

47、衣冕:衮衣和冠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48、衣禄:犹俸禄。 衣食福分。

49、衣衽:1.指衣裳前幅的下边。

50、衣箧:藏衣服的小箱。

51、衣橐:1.衣囊。

52、衣襋:1.衣领。

53、衣盋:1.指师传的学问﹑技能等。盋,同"钵"。

54、衣缨:1.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装。2.借指官宦世家。

55、衣褧:1.见"衣锦褧衣"。

56、衣绦:1.衣带。

57、衣岔:1.衣服两旁开衩的地方。

58、衣褶:衣服的褶裥。

59、衣棱:衣角。

60、衣衫:(1)单衣;衣服

61、衣牌:旧时上海钱业市场用语。银元一元兑换铜元的行市。因最初由估衣业挂牌开岀,故称。

62、衣篝:即衣熏笼。

63、衣缽:(1)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64、衣彩:相传老莱子行年七十,父母犹在,常身穿"五色彩褊襕衣,弄鶵鸟于亲侧"。事见《初学记》卷十七引《孝子传》。后遂用作典故,称孝养父母为"衣彩"。

65、衣奁:衣箱。

66、衣绶:1.朝服与佩绶。

67、衣甲:1.铠甲。

68、衣工:1.制衣工匠。

69、衣单:袈裟和度牒。

70、衣履:(1)衣服和鞋,泛指衣着

71、衣料:(1)适宜做衣服的成品纺织品;尤指毛料或精纺毛织物 (2)够做一件衣服(如一女裙)的一段纺织品的长度

72、衣装:1. 随身的衣服及行装。 2. 衣着,衣饰。

73、衣被:1.衣服和被褥。 2.单指衣服。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4.穿衣盖被;给人穿衣盖被。 5.比喻养护,加惠。 6.引申为包含。 7.比喻蒙受恩泽,得益。

74、衣橱:(1)存放或收藏衣服的橱柜或壁橱

75、衣匳:衣箱。

76、衣胞:(1)在分娩胎儿之后,由子宫排出的胎盘和胎膜

77、衣廪:1.见"衣禀"。

78、衣禀:1.亦作"衣廪"。2.指朝廷或官府所赐给的衣服粮食。亦泛指生活供给。

79、衣袪:1.衣服的袖口。亦泛指衣袖。

80、衣带:束衣的带子。 衣与带。亦代称衣着,装束。 见'衣带水'。

81、衣袂:1.衣袖。2.借指衣衫。

82、衣鱼:1.即蠹鱼。2.紫服和鱼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

83、衣幞:衣裳包裹。

84、衣貌:衣着外貌。

85、衣薪:用柴草包裹尸体。语出《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孔颖达疏:"而棺椁自殷已后,则夏已前棺椁未具也。"

86、衣巾: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 衣服和头巾。 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指青领衣和方巾。明清时的秀才服式。 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87、衣格:存放衣物的框格家具。

88、衣盂:1.衣食器具。

89、衣笥:1.盛衣服的竹器。

90、衣顶:清代标志功名等级的衣服和顶戴。亦借指功名。

91、衣簪: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装。常借指官吏与世家大族。

92、衣藻:亦称“单衣藻”。绿藻门,衣藻科。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93、衣帛:指精美的丝绸服装。

94、衣包:(1)旧时祭奠时烧给死者的用纸做的衣服和装着纸钱的纸袋

95、衣钩:(1)金属或其他坚韧材料做成或弯成的曲线形或弯角,用以钩住衣服

96、衣摆:解释为衣服的下边沿。

97、衣帽间:(1)专设有存物柜的房间;尤指设有供运动员个人单独存放衣服和专用设备的柜橱并供更换运动服的房间 (2)供客人临时存放衣帽的房间

98、衣冠冢:(1)没有尸骨,只埋着死者的衣冠的坟墓

99、衣熏笼:熏衣服的竹笼。

100、衣食业:指维持生活的职业。



衣字中间的组词

1、白衣道:1.清代民间秘密社团之一。也名在理教。为白莲教支派。相传为明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创立﹐奉南海大师观世音菩萨为教祖。入教者须穿白衣以供奉白衣大士﹐故称。

2、连衣裙: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3、白衣酒:1.白衣人所送之酒。

4、传衣钵: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5、嫁衣裳:1.出嫁时的衣裳。

6、白衣冠:(1)吊丧的冠服

7、捣衣石: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陕西省勉县旧褒城县境有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东汉张鲁女捣衣所用之石。又荆州秭归县境古有屈原宅﹐亦有捣衣石。

8、吃衣饭:1.亦作"吃衣饭"。2.谓营业,做买卖。

9、锦衣卫:(1)明代护卫皇宫亲军。明太祖时始设,权力极广、兼理侦察、逮捕、审讯之事。也是明代的一个特务机构

10、成衣铺:缝制衣服的店铺。

11、小衣襟:见“小襟”。

12、奉衣巾:犹奉巾栉。

13、黑衣郎:据唐·张读《宣室志》卷八载:洛阳·崇让里·李氏宅有怪异,无人居。

14、短衣帮:(1)旧时劳动人民穿短衣,故短衣帮指劳动人民

15、红衣炮:明代称西洋制大炮。

16、绛衣娘:荔枝的别名。

17、青衣谶:谓帝王被俘﹑受辱的预兆。

18、白衣士:1.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

19、裁衣日:指适宜于裁制衣服的黄道吉日。旧时迷信,以为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制衣则有福。

20、打衣粮:谓分发衣服﹑粮食给士兵。

21、浣衣局:明代犯罪女子服役洗衣处。

22、白衣人: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2.旧指平民。

23、曝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24、草衣士:指隐遁不仕之人。

25、乌衣巷:诗篇名。唐代刘禹锡作。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是东晋士族名门的聚居区。全文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燕子栖息处的变迁,写出昔日豪门世族的衰落,是唐代咏史怀古诗中的名篇。

26、化衣尘:指所蒙受的使衣着变色的尘土。多形容仕途奔波之苦。语出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

27、青衣神:即蚕丛氏。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

28、铁衣郎:指战士。

29、绣衣吏:1.见"绣衣直指"。

30、牛衣泪:1.见"牛衣对泣"。

31、布衣交:谓不拘身分地位高低的朋友。因布衣一般为平民所服,亦指贫贱之交。

32、挂衣冠:犹挂冠。

33、授衣假:1.指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 2.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

34、麻衣相:见“麻衣相法”。

35、洗衣粉:(1)用于洗涤衣物的粉状或颗粒状化学洗涤剂

36、簑衣裙:草编的下衣。

37、穿衣镜:(1)用来修整衣冠、端正仪表的大镜子

38、牛衣泣:牛衣:用草或麻编成的给牛御寒、遮雨的东西。睡在牛衣里,相对着哭泣。比喻夫妻共守贫寒。亦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39、青衣梦:《南史.宋纪上.武帝》﹕"﹝帝﹞后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后遂以"青衣梦"指刘裕所创帝业。

40、缬衣帘:结彩之帘。

41、画衣冠: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着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刑罚,称为'画衣冠'。

42、雪衣女:1.白鹦鹉。

43、雪衣娘:即雪衣女。

44、白衣会:1.昴星为著名之星团。其星气如云非云﹐似烟非烟﹐望之如白气﹐故称。后世星象家附会成为有凶灾之征兆。2.谓帝室有丧﹐公卿素服而朝。3.指民间集会。

45、孝衣裳:见"孝衣"。

46、蓑衣裙:草编的下衣。

47、白衣相:1.亦作"白衣卿相"。

48、緑衣郎:1.古代低级官员官服为绿色。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员。2.指新科进士。

49、朱衣郎:指年轻的官员。

50、黄衣夫:宫廷仆役。衣黄,故称。

51、垂衣裳: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52、牛衣客:1.指贫寒之士。

53、脂衣柰:苹果的一种。

54、更衣曲:唐新乐府名,刘禹锡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立为皇后事为题材。参阅《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五.更衣曲》。

55、青衣人:差役﹐皂隶。

56、压衣刀:护身刀;匕首。

57、金衣丹:1.橘实的美称。

58、大衣服:古代会客时穿的长衣。

59、蟆衣草:1.亦作"蟇衣草"。2.车前草的别名。

60、青衣鱼:1.妾鱼的异名。又称鳑魮鱼。游江河间﹐常一﹑二相随﹐犹如青衣婢女﹐故称。

61、朱衣吏:古代贵戚﹑大臣外出的前导之吏,着朱衣。

62、浣衣里:晋·嵇绍安葬处。

63、緑衣人:指邮递员。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故名。柯灵《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64、授衣月:指农历九月。

65、御衣黄:牡丹花名。因其色如君王袍服之色,故称。

66、洗衣机:(1)洗涤衣物的机器

67、朱衣鸟:鸟名。

68、游衣冠:汉代制度,每月初一将高帝的衣冠从陵墓的宫殿中移到祭祀高帝的宗庙里去,谓之"游衣冠"。

69、胞衣地:埋胞衣的地方。犹言出生地。

70、連衣裙: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71、麻衣仙:即麻衣道者。

72、更衣室:(1)适于个人换衣服的房间 (2)设有供运动员个人单独存放衣服和专用设备的柜橱并供更换运动服的房间

73、朱衣官:穿红色官服的官员。

74、乌衣国:1.神话中的燕子之国。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乌衣巷》:"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宋戴复古《燕》诗:"闻说乌衣国,低连海上村。"金庞铸《田器之燕子图》诗:"乌衣之国定何许,一双燕子能飞来。"后因以之为男女结合之地的典实。

75、捣衣砧: 木质,形状为棒球棒状,长约30~35公分不等。多为杨树木。用于洗衣,捣衣把衣服中的水分及污物敲打出。

76、摆衣裳: 将洗过的衣裳在水中摆荡揉洗1的意思。

77、地衣瘿: 地衣体上的一种粒状物。

78、估衣行: 出售旧衣或做工粗糙的店铺。

79、正衣冠: 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80、洗衣店:(1)替人洗衣的商店

81、擣衣石:1.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2.陕西省勉县旧褒城县境有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东汉张鲁女捣衣所用之石。又荆州秭归县境古有屈原宅﹐亦有捣衣石。

82、地衣门: 属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低等植物中的地衣类地衣门:是植物界中最特殊的类型,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等特征。固把地衣看成独立的门,约2万5千余种。

83、深衣制: 深衣属于汉服,古时上下通行之衣为深衣,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亦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

84、白衣没: 唐大中时南诏部队名。

85、黑衣郞:据唐张读《宣室志》卷八载:洛阳崇让里李氏宅有怪异,无人居。开元中,有王长史购之以为家。一夕,闻哀啸声,见有黑衣人立几上,长史弟射之,嗥叫跳屋而逸。后长史召工修房,于重舍内得一死猿,有矢贯胁,乃悟黑衣人即所见之猿。后因以“黑衣郎”作猿的别称。

86、睡衣裤: 两件式配套或连体式穿着的睡衣。

87、传衣鉢: 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宋史·范质传》:“﹝质﹞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鉢’。”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冯当世《赠彭器资诗》:“当时已自传衣鉢,羞媿犹为食肉僧。”

88、释衣服: “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大千世界,万物纷呈,其名各异。百姓大众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

89、脱衣舞:也称艳舞,用来形容各种包含情色和性意味的舞蹈。

90、小衣裳:1.贴身穿的单衣单裤。2.小孩儿穿的衣裳。

91、羽衣甘蓝:羽衣甘蓝(学名:Brassicaoleraceavar.acephalaf.tricolor),二年生草本植物,为结球甘蓝(卷心菜)的园艺变种。结构和形状与卷心菜非常相似,区别在于羽衣甘蓝的中心不会卷成团。栽培一年植株形成莲座状叶丛,经冬季低温,于翌年开花、结实。总状花序顶生,花期4~5月,虫媒花,果实为角果,扁圆形,种子圆球形,褐色,千粒重4克左右。园艺品种形态多样,按高度可分高型和矮型;按叶的形态分皱叶、不皱叶及深裂叶品种;按颜色,边缘叶有翠绿色、深绿色、灰绿色、黄绿色,中心叶则有纯白、淡黄、肉色、玫瑰红、紫红等品种。羽衣甘蓝在美国非常受欢迎,因为含钙率是10%,维生素A133%,维生素C134%。

92、蟒衣玉带:古代贵官的服饰。

93、曹衣出水:北齐·曹仲达、唐·吴道子都善画佛像,曹笔法稠叠,而衣带紧窄;吴则笔势圆转,而衣带飘举,故后人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参阅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94、缟衣白冠:白色衣冠。凶服。

95、黑衣宰相:指南朝·宋释慧琳。

96、短衣窄袖:1.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緑短衣,长靿靴,有鞢?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97、缟衣綦巾:1.白绢上衣与浅绿色围裙。古时女子所服。

98、白衣秀士:指尚未获取功名的读书人。

99、布衣黔首: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100、褒衣博带:亦作“裒衣博带”。



衣字结尾的组词

1、衲衣:僧衣。 代称僧人。 道袍。 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2、纩衣:充以绵絮之衣。

3、墙衣:1.指生在墙上的苔藓。

4、捣衣:(1)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5、征衣:1.旅人之衣。 2.出征将士之衣。 3.泛指军服。

6、衩衣:两侧开衩的长衣。古人用以称男子便服,始于唐。

7、胫衣:套裤。

8、蝶衣:1.蝶翅。 2.喻轻盈的花瓣。

9、寿衣:(1)装殓死者的衣服

10、蓑衣:(1)用棕榈皮编成的雨衣

11、毳衣:1.古时天子、大夫的衣服。 2.毛皮制作的衣物。 3.僧人的衣物。

12、蟒衣:1.即蟒袍。

13、莱衣:相传春秋楚老莱子侍奉双亲至孝,行年七十,犹着五彩衣,为婴儿戏。后因以'莱衣'指小儿穿的五彩衣或小儿的衣服。着莱衣表示对双亲的孝养。

14、艾衣:1.古俗,端午日采艾叶合绵制衣,谓服之能祛毒。

15、篝衣:把衣服放在熏笼上烘干或烘暖。

16、布衣:(1)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平民百姓

17、褓衣:1.婴儿衣。

18、衬衣:(1)贴身穿在里面的单衣。也用指衬衫

19、衵衣:内衣。

20、逊衣:清代銮驾仪卫卤簿中抬轿执杖的人所穿的衣服。

21、诨衣:写上淫词秽语的衣服。

22、鹑衣:(1)补缀的破旧衣衫

23、青衣:(1)黑色的衣服 (2)汉以后卑贱者衣青衣,故称婢仆、差役等人为青衣 (3)指评剧角色之一。扮演庄重的中年或青年妇女,因穿青衫而得名

24、蝉衣:比喻解脱、卸除。

25、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26、鹊衣:黑色衣服。传说中为鬼役所穿,亦指鬼役。

27、赭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 指囚犯,罪人。

28、纳衣:1.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衲"。2.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衲"。

29、袿衣:古代妇女的上等长袍。

30、大衣:妇人的礼服。会客穿的长衣。亦称大衣服。较长的西式外套。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的法衣,称“僧伽梨”,译名“大衣”。见《释氏要览•法衣》。亦泛指袈裟。

31、道衣:僧道所穿之服。

32、睡衣:(1)睡觉或在室内休闲时穿的服装

33、缟衣:白绢衣裳。 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34、整衣:整理衣裳。表示态度庄重。

35、夹衣:1.双层,外层多为家织布,一种纹路很粗的土布,中间不衬垫絮类的衣服。 2.裌衣:有面有里,中间不衬垫絮类的衣服。

36、佛衣:1.即袈裟。佛教禅宗六祖以前皆用为传法的信物之一。

37、成衣:(1)服装加工

38、坏衣:即袈裟。僧尼避用五种正色和五种间色,故僧衣皆以坏色染成,因名坏衣。

39、翟衣:是古代中国、朝鲜后妃命妇的最高礼服,因其衣上绣有翟鸟花纹而得名。

40、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41、皓衣:鲜明洁白的衣服。

42、浣衣:亦作'澣衣'。 洗衣。 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

43、抠衣: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

44、蒙衣:1.以巾蒙头。2.犹披戴。

45、褚衣:绵衣。

46、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7、黪衣:浅黑布做的衣服。

48、肠衣:脱去脂肪晾干的猪肠或羊肠。可用以制香肠﹐或做羽毛球拍的弦。旧时亦用以做缝合伤口的线。

49、寒衣:(1)冬天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50、虮衣:1.生满虱的衣服。

51、毛衣:(1)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毛线上衣

52、戎衣:(1)军服、战衣

53、衰衣:丧服。有'斩衰'﹑'齐衰'之别。 谓服丧。

54、法衣:僧道穿的衣服。

55、魂衣:死者所穿之衣。

56、鞠衣: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九嫔及卿妻亦服之。其色如桑叶始生。

57、撩衣:掀起衣襟。

58、染衣:1.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以"染衣"指出家为僧。

59、襃衣:1.亦作"褒衣"。亦作"裒衣"。2.赏赐的礼服。3.宽大之衣。

60、恶衣:破旧或粗劣之衣。

61、赘衣:1.犹缀衣。周代主掌衣服之官,天子近臣。

62、地衣:(1)地衣门的许多复杂叶状体植物的任何一种,这是一种藻和一种菌在各种固体表面(如岩石、树皮表面上)的共生体,由一个分枝的叶状体组成

63、良衣:1.即裩衣。古代平民百姓穿的一种短裤。

64、配衣:指古代禁军。

65、绍衣:意思是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66、缁衣: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泛指黑色衣服。《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僧尼的服装。引申指佛教。借指僧人。

67、半衣:古代妇女穿的一种短上衣。

68、襜衣:1.遮至膝前的短衣。即围裙。

69、车衣:遮盖在车舆上的帷幔。

70、摄衣:1.整饬衣装。2.提起衣襟。

71、衮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 借指帝王或上公。

72、翚衣:皇后服之一种,素质﹑五色﹑以翚雉为领褾。

73、柳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布帷。

74、棉衣:(1)为了御寒,中间絮上了棉花等保温材料的衣服

75、被衣:1.把衣服披在肩背上。2.人名。相传为尧时高士。

76、氅衣: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风寒,其形制不一。

77、冬衣:(1)人们在冬天穿的、用来防寒的服装

78、铠衣:(1)中世纪穿在铠甲里面的短上衣,亦指一种有钢甲的衣服

79、莎衣:蓑衣。莎,通"蓑"。

80、血衣:(1)沾满血迹的衣衫

81、短衣:(1)指带短下摆或短后摆的紧身上衣

82、面衣:1.古人服饰,用以遮蔽脸面。2.指死者的盖面布。

83、容衣:1.帝王生前的衣冠,陈设以供人祭奠。又称魂衣。亦指帝后的寿衣。2.犹内衣。

84、褶衣:夹衣。

85、操衣:制服。

86、彩衣:《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87、行衣:1.出行所穿的服装。2.指穿行衣的人。

88、暖衣:指冬衣。旧时婚礼中,男家送与新娘在结婚日穿着的衣服。

89、瓦衣: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中药屋游的别名。

90、递衣:谓轮流穿一件衣服。

91、弓衣:装弓的袋。

92、护衣:梳洗时披在衣服上的外罩。

93、宂衣:粗劣的衣服。

94、色衣:1.彩色的衣服。对"素服"(孝服)而言。

95、紩衣:缝补之衣。

96、纻衣:苧麻所织之衣。

97、禅衣:僧衣。

98、裳衣:裳与衣。亦泛指衣服。

99、襌衣:1.单层的衣服。

100、揽衣:1.亦作"擥衣"。2.提起衣衫。



  • 拼音yī,yì
  • 注音ㄧ,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EU
  • 五行

基本释义

衣〈动〉穿衣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褐。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遮盖;包扎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依靠。后作“依”另见yī衣〈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同本义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披紫衣。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器物的外罩。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指胞衣。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涂层。如:糖衣;防护衣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如:花生衣另见yì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衣/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