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虏组词>

虏组词,虏字组词,虏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虏组词

反馈

    虏怎么组词?一年级虏字组词有那些?

    虏组词语共86个,其中虏开头的词语13个,虏结尾的词语69个,在中间的词语4个。

    虏字组词: 虏子、 虏夺、 虏掠、 虏廷、 虏役、 虏官、 虏父、 征虏亭、 首虏率、 邓虏沦敦、 破虏将军、 俘虏、 鞑虏、 寇虏、 丑虏、 仇虏、 悍虏、 贼虏、 ... 这些虏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虏字开头的组词

1、虏子:古蜀人对中原人的贬称。

2、虏夺:1.掠夺。

3、虏掠:抢劫﹐掠夺。

4、虏廷:1.亦作"虏庭"。2.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

5、虏役:1.奴隶;奴仆。2.谓奴役。

6、虏官:1.古时蜀人对北人仕蜀者的贬称。

7、虏父:古时贱视北人的称呼。

8、虏获:(1)俘虏其人或斩获首级。亦指俘获之物

9、虏尘:1.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10、虏酒:1.旧称北方民族所酿的酒。

11、虏庭:1.亦作"虏庭"。2.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

12、虏使:1.谓当作奴隶役使之。2.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或敌寇所遣使者的蔑称。

13、虏略:1.虏掠。



虏字中间的组词

1、征虏亭:亭名。在今江苏省江宁县东。

2、首虏率:古代按首级及获俘数量评核军功的标准。

3、邓虏沦敦:形容滚圆。

4、破虏将军: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义军攻破长安,王莽败亡。更始帝刘玄建都洛阳,其到达洛阳后,以刘秀(即后汉光武帝)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



虏字结尾的组词

1、俘虏:(1)虏获

2、鞑虏: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3、寇虏:盗贼;敌人。

4、丑虏:对敌人的蔑称。

5、仇虏:指被俘的敌手。

6、悍虏:凶悍不驯的奴仆。

7、贼虏:对敌寇的贬称。

8、北虏:(1)对北魏的蔑称

9、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0、猾虏:奸狡的敌人。对敌方的蔑称。

11、避虏:犹避寇。

12、边虏:1.与敌人相邻近。2.边寇;边敌。

13、讨虏:1.讨伐敌寇。2.指孙权。曹操曾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故称。3.掳掠。虏﹐通"掳"。

14、驱虏:见“驱掳”。

15、抄虏:抢劫虏掠。

16、骄虏:1.亦作"骄卤"。2.骄横的胡虏。

17、桀虏:凶恶的人。

18、通虏:1.与北方的外族勾结。

19、老虏:1.詈词。犹老奴。

20、守虏:犹言守钱奴。

21、钞虏:抢劫掳掠。

22、麤虏:粗暴鲁莽。

23、格虏:强悍不驯的奴仆。

24、人虏:俘虏。

25、奴虏:1.俘虏;奴隶。2.视作俘虏﹑奴隶。

26、逋虏:逃寇,流寇。

27、禽虏:擒捉敌人。

28、羁虏:1.谓俘虏而羁留。

29、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

30、獯虏: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31、杂虏:旧时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蔑称。

32、塞虏:指塞外之敌。

33、白虏:东晋时秦人对鲜卑的蔑称。

34、仆虏:奴仆。古以俘虏为家奴,故亦谓奴仆为仆虏。

35、囚虏:1.罪犯与俘虏。2.指俘虏。

36、生虏:1.俘虏。

37、收虏:收捕俘虏。

38、胡虏: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39、轻虏:轻捷剽悍的敌人。

40、汉虏:被俘的汉族人。

41、淘虏:谓掠夺。

42、亡虏:逃亡的罪人。

43、赀虏:古时对匈奴的蔑称。

44、雠虏:1.被俘的敌人。2.敌寇。

45、首虏:首级和俘虏。 偏指首级。 犹斩获。

46、粗虏:1.亦作"麄虏"。2.粗暴鲁莽。

47、剽虏:掳掠。

48、齐虏:《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汉高祖刘邦发兵击匈奴,齐人刘敬以为不可。高祖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后人诗文中因以"齐虏"指刘敬。

49、财虏:财产和奴仆。

50、逆虏:对叛逆者的蔑称。

51、穷虏:1.犹言亡国奴。

52、反虏:造反者,反叛者。

53、蛮虏:1.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54、民虏:1.俘获的敌国民众。

55、敌虏:亦作“敌卤”。

56、降虏:俘虏。

57、捕虏:1.亦作"捕掳"。俘获。2.指被俘者。3.捕虏将军的省称。

58、臣虏:(1)奴隶

59、剧虏:势力强大的敌寇。

60、黠虏:狡猾的敌人。

61、征虏:指东汉祭遵。遵封征虏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事见《后汉书.祭遵传》。

62、徒虏:犹徒奴。

63、强虏:强暴的敌人。

64、遗虏:犹残敌。

65、迁虏:指被强制迁居的战败国人民。

66、系虏:1.掳获;俘获。2.指俘获的人。3.拘囚,囚系。

67、掠虏:1.亦作"掠掳"。亦作"掠虏"。2.掳掠;抢劫。

68、亡国虏:因国破而逃亡的人。

69、索头虏:亦作'头虏'。 即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方民族的蔑称。



  • 拼音
  • 注音ㄌ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LV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形声。从力,从毌(guàn),虍(hū)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同本义虏,获也。——《说文》献民虏者操右袂。——《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虏楚将屈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虏赵王。——《战国策·燕策》亦指虏掠、抄掠珠柙离丘体,珍宝见剽虏。——张载《七哀》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史记·韩长孺列传》又如:虏掠(虏获掠夺);虏夺(虏掠抢夺);虏暴(残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隶);虏略(虏获掠夺)〈名〉俘虏乘奔逐北,斩首捕虏十余万。——《盐铁论·诛秦》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为降虏手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为奔亡之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乞为囚虏。——宋·苏轼《教战守》又如:虏囚(俘虏);虏役(奴役);虏伏(如俘虏一样降服)奴仆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又如:虏役(奴仆);虏使(役使之如奴隶)指敌人;叛逆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又如:虏尘(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诟虏帅失信。——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奉西北之虏。——宋·苏轼《教战守》又如:虏人(胡人);虏民(胡族的人民);虏廷(胡虏的朝廷);虏使(胡虏的使臣)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虏/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