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字中间的组词
- 1、重脣籥:鲨(古代一种小鱼)的别名。
- 2、搬脣递舌:挑拨是非。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脣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 3、膏脣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 4、摇脣鼓舌: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摇唇鼓舌”。宋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北史·尉瑾传》:“好学吴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章炳麟《文学总略》:“战国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
- 5、焦脣乾肺:谓忧心如焚,肺为之枯干。
- 6、膏脣贩舌: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脣贩舌,分路扬鑣,无罪无辜,如兄如弟。”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弟焉得膏脣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参见“膏脣拭舌”。
- 7、君卿脣舌:善于辞令
- 8、焦脣乾舌: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
- 9、鼻塌脣青:亦作'鼻塌嘴歪'。
- 10、搬脣弄舌:1.挑拨是非。2.卖弄口才。
- 11、朱脣玉面:1.指美女。
- 12、攧脣簸嘴:1.犹言说长道短。
- 13、摇脣鼓喙: 犹言摇唇鼓舌。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脣鼓喙,詡詡相夸奬。”
- 14、朱脣粉面: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 15、反脣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义》:“於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脣相讥也。”亦作“反唇相讥”。巴金《秋》一:“‘三妹,你怕什么?我又不会把你嫁给枚表弟,’觉民反唇相讥地说。”《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姑娘听出话里带刺,并没反唇相讥。”参见“反脣”、“反脣相稽”。
- 16、调脣弄舌:1.耍嘴皮子,纵谈。《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无外人来往,恣意调脣弄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倘然当官告理,且不顾他声名不妙,谁奈烦与他调唇弄舌!”2.搬弄是非。明汪廷讷《狮吼记·争宠》:“调唇弄舌,莫非駡詈之言。”
- 17、反脣相稽:亦作"反唇相稽"。
脣字结尾的组词
- 1、摇脣: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摇唇鼓舌”。宋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北史·尉瑾传》:“好学吴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章炳麟《文学总略》:“战国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
- 2、反脣:1.亦作"反唇"。
- 3、弹脣:鼓唇动舌。指喋喋不休地说话。明孙梅锡《琴心记·金闺荣返》:“只管唧唧噥噥那些箇女伴弹脣也,羞杀桃花满面娇。”
- 4、花脣:1.亦作"花唇"。2.花巧的嘴唇。谓花言巧语。
- 5、谗脣:亦作“谗唇”。谗口;谗舌。宋宋祁《文正王公墓志铭》:“谗脣不摇,王室无惎。”明冯梦龙定本《邯郸梦·谗人私计》:“俺试把谗唇鼓,应教天眼盲。”
- 6、牛脣:草名。即泽泻。
- 7、缄脣:是谓闭口不言。
- 8、调脣:搬弄是非。明单本《蕉帕记·闹题》:“敢来调脣,自招人唾骂,费我香濜。”
- 9、齞脣:唇不掩齿。
- 10、绛脣:赤色雾气。
- 11、朱脣:亦作“朱唇”。
- 12、湖脣:湖边。唇,同"唇"。
- 13、猩猩脣:即猩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