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胡组词>

胡组词,胡字组词,胡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胡组词

反馈

    胡怎么组词?一年级胡字组词有那些?

    胡组词语共287个,其中胡开头的词语100个,胡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87个。

    胡字组词: 胡来、 胡抡、 胡云、 胡诌、 胡噜、 胡羊、 胡吢、 刮胡子、 冰胡儿、 雕胡饭、 花胡衕、 提胡芦、 缦胡缨、 玄胡索、 坳胡、 封胡、 跋胡、 安胡、 狯胡、 豹胡、 含胡、 ... 这些胡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胡字开头的组词

1、胡来:(1)不按规程,任意乱做 (2)胡闹;胡作非为

2、胡抡:(1)〈方〉乱干;胡来

3、胡云:胡说。

4、胡诌:(1)随口乱说 (2)仿效着作

5、胡噜:(1)揉,抚摩 (2)用拂拭的动作把东西归拢在一处

6、胡羊:指产于胡地的羊。今亦称绵羊为"胡羊"。

7、胡吢:(1)口∶无缘无故或歪曲事实地胡说

8、胡羌:1.胡人和羌人。亦泛称西方和北方各族。

9、胡混:(1)胡里胡涂地生活 (2)乱搞或搞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10、胡咙:喉咙。

11、胡琴:(1)弦乐器之一,把系有马尾的竹弓置于两根弦之间,弦固定于蒙覆蛇皮的竹筒上,演奏时马尾摩擦琴弦而发声,如板胡、二胡等

12、胡梳:梳理胡须的小梳子。

13、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

14、胡须:(1)胡子。人,通常是成年男人颏(下颌)、两唇及邻接部分上的毛

15、胡吣:(1)口∶无缘无故或歪曲事实地胡说

16、胡渰:装傻﹐装痴。

17、胡鳙:即鳙鱼。俗称胖头鱼。

18、胡拿:胡来﹐胡闹。

19、胡荽:亦作“胡荾”。即芫荽,俗称“香菜”。

20、胡语:泛称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语言。

21、胡孑:刃旁有曲支的戈戟。

22、胡袋:1.某些鸟类颔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23、胡來:(1)不按规程,任意乱做 (2)胡闹;胡作非为

24、胡鯭:1.亦作"胡蜢"。

25、胡市:1.与胡人交易。亦泛指与外族交易。

26、胡掳:抓取;捕捉。归拢;收拾。

27、胡骑:1.胡人的骑兵。泛指胡人军队。 2.指归附的胡人骑兵。 3.泛指入侵的外国军队。

28、胡貊:1.见"胡貉"。

29、胡觑:1.随意偷看。

30、胡床:亦作“胡床”。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

31、胡支:(1)乱指使 (2)乱支吾

32、胡耉:亦作'胡耈'。 年老的人。亦指年老;高寿。

33、胡福:无穷之福。

34、胡茬:指剪而未尽的或刚长出来的又短又硬的胡子。

35、胡祆:唐时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信仰为胡祅﹐并在长安等地建有胡祅祠。

36、胡髭:嘴边上的胡子。王鲁彦《狗》:“‘时间’是我们少年人的仇敌。越望它慢一点来,好让我们少长一根胡髭,它却越来得迅速。”沙汀《医生》:“中医彭春山是个瘦小老人。面色白净,胡髭浓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钱文贵﹞人没三十岁就蓄了一撮撮胡髭。”

37、胡芦:1. 同“葫芦”。 2.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状如两个球连在一起,成熟后表面光滑,可做器皿,常用以盛酒。

38、胡蒜:大蒜。

39、胡盝:藏矢的器具。

40、胡荾:即芫荽,俗称“香菜”。

41、胡麻:(1)即“芝麻”。东印度群岛的一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Sesamumindicum),其花主要为蔷薇红色或白色。亦称“芝麻”、“脂麻” (2)中国西北、内蒙古一带对油用亚麻的俗称

42、胡绳:1.香草名。

43、胡揪:方言。困苦地胡乱对付。

44、胡髯:颊旁及下巴上的胡须。

45、胡坐:1.盘腿而坐。

46、胡捣:1.胡来;捣乱。

47、胡同:[hútòng]:(名)巷;小街道。

48、胡基:方言。土坯。

49、胡毋:1.见"胡母"。

50、胡为:何为﹐为什么。

51、胡画:古代的一种博戏。

52、胡搅:(1)瞎捣乱;扰乱 (2)狡辩;强辩

53、胡粤:1.同"胡越"。

54、胡敲:1.一种玩具。形似扯铃。

55、胡掖:复姓。晋时鲜卑族秃发匹孤娶胡掖氏﹐其后人秃发乌孤据有河西﹐建南凉王朝。见《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56、胡元:1.对元朝的贬称。

57、胡氛:本指异族的气氛。太平天国及清末人民用指清统治者的凶焰。

58、胡桃: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内果皮坚硬,有皱纹。木材坚韧,可以做器物,果仁可吃,亦可榨油及入药。又称核桃。

59、胡衕:(1)同“胡同”

60、胡孙:猴的别名。

61、胡髥:颊旁及下巴上的胡须。

62、胡判:指迷信传说中阴司的判官。胡﹐形容多须。

63、胡簶:藏矢的器具。

64、胡簏:藏矢的器具。

65、胡乱:(1)马虎;草率

66、胡涂:参见:糊涂,胡涂

67、胡越:1.胡与越。 2.胡在北、越在南,比喻相隔遥远。 3.胡、越等民族时有侵犯中国边境之举,因以比喻祸患。

68、胡行:胡乱行走。胡作非为。

69、胡疑:1.狐疑。

70、胡做:胡来﹐乱搞。

71、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72、胡嘌:1.乱唱。2.谓乱说。

73、胡怜:犹胡伶。

74、胡搧:胡乱煽惑。

75、胡子:(1)人脸上,通常指成年男子脸上的下巴、嘴唇和邻近部位的胡须 (2)〈方〉胡匪

76、胡螓:虫名。蝉的一种。

77、胡颜:犹言有何面目。意谓愧极。

78、胡羼:犹鬼混。

79、胡柴:1.胡说;胡扯。

80、胡整:1.方言。乱搞。

81、胡侜:胡诌。

82、胡搞:(1)任意乱做 (2)乱搞男女关系

83、胡本:佛经由梵文译成西域文的本子的通称。

84、胡辇:1.同"瑚琏"。2.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

85、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褐色横纹。尾部有毒刺,能蜇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通称马蜂。

86、胡禄:亦作“胡鹿”。亦作“胡簏”。亦作“胡簶”。藏矢的器具。

87、胡搂:方言。犹收拾﹐归拢。

88、胡撦:1.胡扯。

89、胡人:(1)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2)泛指外国人

90、胡帽:唐代妇女骑马外出时所著不障面之帽。

91、胡嘈:亦作'胡嘲'。 胡说。

92、胡卢:(1)笑的样子。一说,喉间发出的笑声

93、胡梯:扶梯﹐楼梯。

94、胡枲:1.草名。

95、胡粉:铅粉。用于傅面或绘画。 用于涂墙。

96、胡闯:乱冲;乱走。

97、胡谈:胡说﹐乱说。

98、胡儿:1.指胡人。多用为蔑称。 2.清末民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3.指胡人的儿童。 4.果核。

99、胡乐:1.古代称西北方及北方民族和西域各地的音乐。

100、胡虏: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胡字中间的组词

1、刮胡子:剃胡须。喻批评人。余开选《狮子》:“小组的同志都很生气,说情况都不了解就乱反映,就刮胡子。”

2、冰胡儿:供暑天食用的洁净小冰块。

3、雕胡饭:1.用苽米煮成的饭。

4、花胡衕:藏娇的地方。亦指妓院。

5、提胡芦:(1)鹈鹕

6、缦胡缨:武士冠缨。亦指武服。

7、玄胡索:草名,延胡索的别称。多年生草本,有球状块茎。初夏开花,花紫红色。块茎入药,功能活血、利气、止痛。

8、血胡同:亦作“血湖洞”。犹言血路。形容战斗激烈,流血甚多的地方。

9、红胡子:旧时东北地区活动在深山野林中结伙打劫的人。

10、漫胡缨:即缦胡缨。武士缨带名。

11、风胡辘:1.指风车。

12、装胡羊:1.方言。假装痴呆。

13、曼胡缨:结冠的粗带子。曼,通“缦”。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

14、莫胡卢:1.复姓。北周有莫胡卢纂。

15、吹胡子:形容发脾气或盛怒的样子。

16、鬼胡延:犹鬼胡由。难以捉摸的心计。

17、酒胡芦:1.亦作"酒胡芦"。2.盛酒的葫芦。

18、查胡势:咋咋呼呼的丑态。

19、小胡桃:方言。即山核桃。果仁可以吃,又可以榨油。

20、鬼胡油:犹鬼胡由。鬼花样,令人难以捉摸的心计﹑勾当。

21、响胡芦:1.亦作"响葫芦"。2.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镫"。

22、小胡同:见“小胡同”。

23、杀胡林:1.地名。在今河北省栾城县西北。

24、瞎胡闹:胡搞,没有来由地乱闹。

25、打胡哨:1.亦作"打胡哨"。2.撮口发声,作为信号。

26、秋胡戏:1."秋胡戏妻"的歇后语。指妻。

27、烝胡卢:蒸熟的葫芦瓜。

28、谢胡蝶:1.宋诗人谢逸的别称。

29、花胡哨:1.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敷衍。

30、雕胡米:1.即雕胡﹐苽米。

31、花胡洞:1.见"花胡同"。

32、死胡同:1.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 2. 比喻绝境、绝路。

33、鬼胡由:1.鬼混;胡闹。2.鬼花样,令人难以捉摸的心计﹑勾当。3.指鬼魂。4.指水性杨花﹑难以捉摸的妓女。

34、花胡同:藏娇的地方。亦指妓院。

35、秋胡妇:秋胡之妻。诗文中常用以为节义烈女的典型。

36、风胡子:1.亦称"风湖子"。亦称"风胡"。亦称"风壶"。2.人名。春秋时楚国人,精于识剑﹑铸剑。

37、麻胡子:传说中的凶残者,常用以恐吓小儿。

38、小胡子:仅上唇留着的短胡子。

39、打胡旋:兜圈子。

40、马胡子:方言。响马,土匪。

41、捋胡须: 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

42、刘胡兰: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女,汉族,原名刘富兰,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43、逛胡同: 逛胡同原来是逛妓院,后来代指那些嫖客引申,进而泛指那些作风不正、不正经、在胡同里闲逛的人,也叫“串胡同”。此词经常被媒体误用为中性词语,用来表示游览胡同的意思。

44、石胡蒌: 鹅不食草的一个别名。鹅不食草: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

45、酒胡子:隋唐制造的用于行酒令的酒具。

46、平胡调: 浙江曲种。

47、尸胡山: 是上古山名。

48、冰胡子: “被冻住的胡子”。

49、八大胡同:清末民初指北京·前门外的石头胡同、胭脂胡同、百顺胡同、小李纱帽胡同、王广福斜街、陕西巷、韩家潭、皮条营等八处。当时为妓院集中地。后用以代指妓院。

50、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51、碧眼胡儿:1.古代指西﹑北方少数民族。清末以来,则多指外国人。

52、络腮胡子:连着鬓角的胡子。

53、八字胡须:胡子的一种,泛指生长于男性上唇的胡须。

54、狗蝇胡子:戏称极稀疏的胡须。

55、连鬓胡须:络腮胡子。

56、乱作胡为:犹胡作非为。

57、一地胡拿:一味胡闹。亦作:一地里胡拏

58、花里胡绍:意思是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59、含含胡胡:见“含含糊糊”。

60、连鬓胡子:(1)络腮胡子

61、吹风胡哨:吹口哨。多用作招呼同伴的暗号。

62、花黎胡哨:意思是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63、仁丹胡须:即仁丹胡。

64、泼寒胡戏: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

65、山羊胡子:(1)男子下巴上一小撮整齐的尖形或簇状的胡须 (2)一种短而尖的胡子

66、胡胡麻麻:马虎。

67、毛胡芦兵:1.见"毛葫芦军"。

68、希颩胡都:形容情不自禁;胡涂。 形容神思迷迷糊糊。

69、血胡淋剌:1.亦作"血胡淋剌"。亦作"血糊流拉"。2.鲜血淋漓的样子。

70、一口胡柴:满嘴瞎说。

71、奚丢胡突:1.犹言稀里糊涂。

72、五胡乱华:汉武帝时曾在边地安置投降的匈奴人,此为塞外部族内徙的开始。东汉末年,天下纷扰,内徙的部族人数增多,由于生活习惯和汉人不同,故常有争端。

73、禁断胡语: 不允许进行的行为禁止说胡语,革除鲜卑风俗的意思。

74、云胡不喜: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75、丰盛胡同:丰盛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关,一是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事实是谁也没错,在东西城曾经各有一条丰盛胡同。

76、顶银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贡院西街,西至朝阳门南小街。

77、乱作胡爲: 犹胡作非为。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直这般无廉鲜耻,乱作胡为。”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秀才,与你这一间幽静的房儿,随你自去打觔斗,学踢弄,舞地鬼,乔扮神,撒科打諢,乱作胡为。”

78、高井胡同:因井而得名的胡同

79、高位胡同:高位胡同北京的胡同,有人比喻每一条胡同,都有一段故事、传说、趣闻、来历,已经流传850多年,仍然有趣有乐有味。

80、昏聩胡涂:昏聩胡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ūnkuìhútú。

81、油房胡同: 在新街口北,东起珠八宝胡同,西至新开胡同。

82、报子胡同:报子胡同又叫西四北三条。

83、云胡不乐:已经见到意中,为什么还不快乐

84、鸦儿胡同:属西城区什刹海街道。

85、迷延胡索: 本科约42属650余种,主要产于北温带,多集中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或草原沙漠干旱地区,少数产美洲延至热带。

86、雷家胡同: 北京城内老百姓集中活动的场所在什刹海一带。

87、寿屏胡同:曾被称为烧饼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区北部,新街口六条北大街。



胡字结尾的组词

1、坳胡:南朝宋刘胡的原名。

2、封胡:传说中的黄帝的臣子。见《汉书•古今人表》。

3、跋胡:亦作"跋胡疐尾"。

4、安胡:菰米。

5、狯胡:西域国名。

6、豹胡:我国古代北方部族名。

7、含胡:见“含糊”。

8、缦胡:粗而没有文理的帽带,武士冠缨。 借指兵卒。

9、林胡:1.古族名。战国时分布在今山西朔县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畜牧,精骑射。战国末为赵将李牧击败,遂归附于赵。2.唐代借指奚﹑契丹等族。

10、漫胡:鳖甲边缘的裙边部分。

11、五胡:晋武帝死后,晋室内乱,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刘渊及沮渠氏·赫连氏,羯族·石氏,鲜卑族·慕容氏及秃发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吕氏,羌族·姚氏,相继在中原称帝,史称“五胡”。

12、咙胡:喉咙。

13、琱胡:1.亦作"琱瑚"。2.菰米。

14、侍胡:指接待﹑伺候汉使的胡人。

15、羌胡: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16、鹈胡:(1)属于鹈胡属的大型全蹼足的鸟。体长约二米,羽多白色,翼大,嘴长,嘴下有一个皮质的囊,可用以兜食鱼类。性喜群居,栖息在沿海湖沼河川地带

17、愁胡:谓胡人深目,状似悲愁。多用以形容鹰眼。

18、模胡:不分明,不清楚。

19、狐胡:古代西域游牧部落名。位于车师·柳谷(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玉勒干铁列克)。

20、雕胡:菰米。六谷之一。

21、东胡: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

22、高胡:高音二胡,一般用钢丝弦。

23、妢胡:古国名。在今安徽阜阳一带。

24、妴胡:兽名。

25、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花小,黄色,果实椭圆形。根供药用,有解热作用。

26、獑胡:亦作“獑猢”。

27、螹胡:即獑胡。兽名。猿属。

28、凋胡:即菰米。详"雕胡"。

29、卢胡:谓笑声发于喉间。

30、梭胡:纸牌的一种。

31、曼胡:长而无刃之戟。

32、骄胡:指胡人。语本《汉书.匈奴传上》:"单于遣使遗大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33、旋胡:即胡旋舞。

34、阑胡:1.鱼名。

35、板胡:(1)一种发音高亢的胡琴类乐器,以琴筒口蒙薄板和用细钢丝作琴弦为特征

36、坠胡:中国擦奏弦鸣乐器。又称曲胡、二弦。

37、髯胡:胡人多须,故称。

38、远胡:指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

39、髭胡:指金军。

40、胡胡:1.象声词。形容风声﹑笑声或器物震动的声音。2.指胡琴。

41、狼胡:喻处境艰难,进退维谷。

42、逆胡:旧称侵扰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

43、肥胡:古代一种窄长的旗帜。

44、田胡:1.晋时少数民族名。

45、钟胡:三国魏钟繇与胡昭的并称。二人皆以工书擅名﹐世谓"胡肥钟瘦"。

46、南胡:乐器名。胡琴的一种,即二胡。因原先流行在南方,故称。参见"二胡"。

47、秋胡:春秋鲁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48、茈胡:即柴胡。

49、麻胡:传说中人名。说法不一,以残暴著称。民间习用以恐吓小儿。谓貌丑而多须者。胡,指西北少数民族。

50、羯胡:《魏书.石勒传》:'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旧时用以泛称来自北方的外族。

51、鼎胡:1.见"鼎湖"。

52、捽胡:1.揪住头颈。

53、泼胡: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

54、山胡:即稽胡。古族名。又称步落稽。源于南匈奴。鸟名。又名“山呼”、“珊瑚”。

55、杂胡:胡人的泛称。

56、黠胡:奸猾的胡人。

57、三胡:1.指我国古代北方林胡﹑楼烦﹑东胡三族。2.清代学者胡匡衷﹑胡培翚﹑胡春乔的合称。

58、垂胡:1.胡须下垂。2.颔肉下垂。胡,下颔肉。

59、阖胡:1.何不。

60、函胡:(1)同“含糊”。重浊而含混

61、云胡:为什么。

62、二胡:(1)由两条相差五度,一头张在槌形小木筒上而另一头系在琴杆顶端弦轴上的丝弦构成的中国弓弦乐器

63、领胡:传说中的兽名。

64、训胡:1.即训狐。

65、古胡:指佛像。因佛为西域胡人,故称。

66、诸胡:1.古代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

67、西胡:1.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

68、商胡:古称至中国经商的胡人。多指粟特﹑大食商人。

69、椰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琴筒用半边椰子壳制成,面板为桐木。二弦,按五度或四度关系定弦。发音较二胡低沉浑厚。常用于合奏。

70、风胡:1.见"风胡子"。

71、乞胡:汉魏时对胡僧的蔑称。胡,古代泛称西方和北方各少数民族。

72、贾胡:经商的胡人。 泛指外国商人。

73、涵胡:含糊,不清晰。

74、京胡:(1)胡琴的一种,像二胡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75、酒胡:1.见"酒家胡"。2.古代用于酒席上佐酒助兴之木偶戏具。刻木为人形,置之盘中,左右欹侧如舞,久之乃倒,视其传筹所至或倒时所指向者饮酒。故又称劝酒胡。

76、四胡:拉弦乐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称之为呼兀尔,源于古代奚琴。宋代陈旸《乐书》:“奚琴四胡本胡乐也。”清代用于宫廷乐队,称提琴。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提琴,四弦,与阮咸相似,其实亦奚琴之类也。”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

77、迷胡:1.见"迷糊"。

78、攀胡: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下迎﹐黄帝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黄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79、稽胡:1.古族名。匈奴的别种。

80、大胡:俗称胡琴,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因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

81、彫胡:菰米。六谷之一。

82、玄胡:草名,延胡索的别称。多年生草本,有球状块茎。初夏开花,花紫红色。块茎入药,功能活血、利气、止痛。

83、八字胡:(1)胡须在中间断开,分向两边各自略下垂,以其形似“八”字而得名

84、拉近胡:亦作“拉近乎”。

85、打夜胡:1.亦作"打夜胡"。2.旧时民间岁末跳鬼驱邪风俗的俗称。

86、碧眼胡:亦作"碧眼胡儿"。

87、老臊胡:1.《五灯会元.龙潭信禅师法嗣.德山宣鉴禅师》:"这里无祖无佛﹐达磨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本指多须髯的胡人﹐后泛称络腮胡须。

88、鼓咙胡:1.亦作"鼓龙胡"。2.谓不敢公开言说,私下传语。

89、打野胡:1.亦作"打夜胡"。2.旧时民间岁末跳鬼驱邪风俗的俗称。

90、连腮胡:络腮胡子。

91、乞寒胡:见“乞寒”。

92、劝酒胡:古时宴会中用以劝酒的小木偶。亦称酒胡﹑酒胡子。

93、斗十胡:方言。斗牌。

94、仁丹胡:指日本仁丹商标图像上的八字式胡子。

95、波斯胡:旧称波斯人。借指识宝之人。

96、闹腮胡:络腮胡子。

97、连鬓胡:连鬓胡子liánbìnhúzi络腮胡子

98、串脸胡:连着鬓角的胡须,也叫"络腮胡子"。

99、指巡胡:古时饮宴的劝酒具。刻木为胡人状,底锐,置盘中,推之不倒,欹侧摇摆,定后,视其所指者饮酒。

100、京二胡:(1)胡琴的一种,音响介于京胡和二胡之间,用于京剧伴奏等



  • 拼音
  • 注音ㄏ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E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将胡骏马。胡人大入塞。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指胡人。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古国名。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二月,楚灭胡。——《左传》〈代〉怎样;何胡,何也。——《广雅·释诂三》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为什么;何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胡不已乎。——《墨子·公输》胡不见我于王。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胡可得而法。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什么;何。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形〉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李商隐《骄儿诗》远;大。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副〉任意乱来。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名〉胡须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衚hú见“胡同”(hútong)“衚”另见hú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胡/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