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组词
反馈符怎么组词?一年级符字组词有那些?
符组词语共219个,其中符开头的词语100个,符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19个。
符字组词: 符号、 符合、 符箓、 符牒、 符瑞、 符节、 符檄、 字符串、 承符吏、 铜符吏、 桃符板、 婚符号、 标点符号、 乾符坤珍、 字符、 郡符、 桃符、 音符、 相符、 传符、 龙符、 ... 这些符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符字开头的组词
1、符号:(1)印记;标号 (2)用于区分某种特征的标识
2、符合:(1)与存在的式样、形式或标准一致 (2)在本性、特性或作用上为一样或一致 (3)在意见、意志或行动上一致
3、符箓:亦作“符录”。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箓的统称。道士巫师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相传可以役鬼神,辟病邪。
4、符牒: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5、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6、符节:1.古代符信之一种。 2.发兵符和使者所持节的统称。 3.单指使者所持之节。 4.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长官或专使。
7、符檄:官符移檄等文书的统称。
8、符契:1.犹符节。 2.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3.符合。
9、符卪:1.古代符信之一种。 2.发兵符和使者所持节的统称。 3.单指使者所持之节。 4.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长官或专使。
10、符经:仙家的经典。
11、符文:敕命文书;公文。 指道家﹑神仙家符箓文字。
12、符牌:古代朝廷发驿遣使时由执勤官员佩带以为信物的金属牌子。
13、符扈:桔梗的别名。
14、符袋:挂在小孩颈上的布制袋形护身符。
15、符台:明制﹐中央官署设有尚宝司﹐掌管宝玺﹑符牌﹑印章及其使用﹐别称符台。
16、符目:指符敕等公文的题签。
17、符传:1.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2.指兵符。
18、符籍:符伍与名籍。
19、符桩:悬挂符箓咒旛的桩子。
20、符棨:符契。
21、符策:1.亦作"符册"。2.符契简策。
22、符曜:符瑞的光彩。
23、符玺:印信。
24、符拔:兽名。
25、符繻:分裂繻帛而成的符传。古代出入关卡时作为凭证。
26、符师:指画符念咒的术士﹑巫师。
27、符谶:1.亦作"符谶"。2.符图谶纬的统称。泛指各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28、符贶:天赐的瑞兆。
29、符信: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凭据。
30、符征:符瑞;符兆。
31、符甲:犹孚甲。种子的表皮。符﹐通"孚"。
32、符厌:指道士巫师符咒厌胜的法术。
33、符书:1.符箓。2.指记载符箓的书籍。3.官符文书。
34、符兆:征兆。
35、符虎:即铜虎符。汉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36、符协:符合;相同。
37、符祝:(1)道教在纸符上写以咒语,用于作法
38、符宝:1.亦作"符宝"。2.即附宝。相传为黄帝的生母。
39、符守:谓受符为郡守。
40、符架:符咒禁架的合称。皆方士禁咒之术。
41、符镇:犹符厌。
42、符印:1.符节印信等凭证物的统称。
43、符会:符合。
44、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文体名称。内容为述说瑞应以颂帝王功德。
45、符禳:谓以符咒禳解。
46、符记:1.符号;标记。
47、符水:1.巫师道士以符箓焚化于水中﹐或直接向水画符诵咒﹐迷信者以为可以辟邪治病。
48、符篆:1.加有官府印信的文书。 2.符篆通常表现为符号、图形,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符篆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3.道家指以篆文书写的符咒。
49、符识:犹符记。
50、符竹:1.《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51、符运:犹符命。
52、符譣:1.验证。
53、符券:符信;票券。
54、符同:1.符合;相同。2.附和;赞同。
55、符伍:古制﹐居民五家﹐共同签具一份连保连坐契约以相检束﹐称为符伍。
56、符號:(1)印记;标号 (2)用于区分某种特征的标识
57、符官:道教指守护符箓的神官。
58、符样:上级官府下达的文件。
59、符验:亦作“符騐”。凭据;证件。应验;符合。
60、符醮:指画符打醮。道士祈福禳灾的祭祀活动。
61、符咒:(1)道教在纸符上写以咒语,用于作法
62、符娄:夫馀和挹娄的并称。皆古代东方国名。
63、符告:唐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
64、符祥:符兆。
65、符教:书面的教令;批示。
66、符实:方言。犹踏实。
67、符使:即符官。
68、符纬:符图谶纬之类典籍的统称。
69、符应:上天显示的与人事相应的征兆。
70、符表:1.外表。2.显露的征兆。
71、符别:即傅别。古代的一种债券。分别为二﹐双方各持其一以为凭证。
72、符移: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2.谓行文书于不相统属的官署。
73、符葆:1.亦作"符宝"。2.即附宝。相传为黄帝的生母。
74、符呪:1.见"符咒"。
75、符勅:1.亦作"符勅"。2.敕命文书。3.指符箓。
76、符効:1.亦作"符効"。2.指表示吉凶的征兆。3.效验。
77、符理:符节的纹理。
78、符禁:符咒与禁架。
79、符历:1.记录符命的历书。
80、符效:1.亦作"符効"。2.指表示吉凶的征兆。3.效验。
81、符任:汉制﹐朝廷颁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因以"符任"指州郡长官职务。
82、符术:指道士巫师以符咒役使鬼神的法术。
83、符録:亦作“符录”。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箓的统称。道士巫师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相传可以役鬼神,辟病邪。
84、符敕:1.亦作"符勅"。2.敕命文书。3.指符箓。
85、符曹:古代官署中主管印信的处所。
86、符采:1.亦作"符彩"。2.美玉的文理色彩。3.比喻人的外表仪容。4.指文艺才华。
87、符吏:即符官。
88、符要:1.谓以符檄文书为约。
89、符蔰:桔梗的别名。
90、符图:符箓和图谶的合称。
91、符册:1.亦作"符册"。2.符契简策。
92、符赏:指军令文书中所规定的奖赏数目。
93、符彩:1.亦作"符彩"。2.美玉的文理色彩。3.比喻人的外表仪容。4.指文艺才华。
94、符授:谓官员罢任时将公物移交后任。
95、符帖:简帖。
96、符旨:1.犹诏旨。
97、符法:1.犹符术。
98、符劾:克制鬼神的符咒。
99、符騐:凭据;证件。
100、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状标记
符字中间的组词
1、字符串:由数字、字母、下划线组成的一串字符。
2、承符吏:唐代州府户曹的小吏。掌文书往返﹑民刑案件的通知诸事。
3、铜符吏:指郡县长官或相应的官职。
4、桃符板:见“桃符”。见“桃符”。
5、婚符号: 婚礼和冠礼,也指婚符号的年龄,喻年少。
6、标点符号:(1)用于标点的各种标准的符号
7、乾符坤珍:天地的符瑞。
8、木刻符契:刻在木板上的记事符号。
9、標點符號:(1)用于标点的各种标准的符号
10、表音符号:(1)表现某一语言的读音的一整套符号
11、七符六诏: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12、护身符子:(1)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据说,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如赢得爱情或战争)
13、隔音符号:(1)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符号(’),必要时放在a,o,e前头,使音节的界限清楚,不致混淆。如:皮袄pí’ǎo,西安xī’ān
14、梦符散曲:《梦符散曲》是元代乔吉所编撰的一部散曲集。
15、相符提示: 相符提示意指与信用证中的条款及条件、本惯例中所适用的规定及国际标准银行实物相一致的提示。
16、计算符号:是计算数学时所用的符号,计算符号有加号、减号、乘号、除号。
17、标记符号:1分类号码是代表各级类目的标记,是分类表中类目的代码,故又称标记符号。
18、干符坤珍:天地的符瑞。
19、注音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用来标注汉字字音的音标,采用笔划简单的汉字,有的加以修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十六个韵母。
符字结尾的组词
1、字符:1. 一般以相连或相邻的笔画在空间排列成的图形形式来表示数据的基本标记,如字母或数字。 2. 相邻位的一个小集合,用以表示一段作为一个单元编址或处理数据,经常对应一数字或字母。
2、郡符:1.郡太守的符玺。亦借指郡太守。
3、桃符:(1)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后在其上贴春联 (2)借代春联
4、音符:(1)乐谱中以其形状表示相对的持续时值(音长),并以其在谱表上的位置表示一定音高的记号
5、相符:(1)相合;彼此一致
6、传符:通行的符信。
7、龙符:1.即龙节。借指地方长官。2.指道教符箓。
8、阴符:1.古兵书名。2.泛指兵书。
9、钗符:端午节避邪的一种头饰。
10、官符:1.旧时阴阳家所谓凶神之一。 2.官府下行的文书。
11、边符:旧时指朝廷颁发给边地军政官员的符节。
12、吉符:吉祥的符瑞。
13、召符:犹调令。古代上级征调下级的凭证。符,符节﹑符信。
14、画符:(1)道士用咒语画成箓 (2)比喻字潦草
15、飞符:1.谓祭起符箓。2.指符箓。3.急速传送的兵符。
16、高符:犹言好命运。
17、剖符: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18、邦符:国家的符瑞。
19、轨符:1.古代国家发行的一种借券。
20、麟符:亦作'麐符'。 古代朝廷颁发的麟形符节。
21、路符:一种通行凭证。
22、门符:1.即门联。
23、地符:1.大地的符瑞。2.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
24、潜符:暗中相符。
25、哲符:吉祥之兆。
26、敕符: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27、火符:即火牌。
28、降符:上天赐予符命。
29、军符: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30、合符: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 相符合。 指符信。
31、白符:1.白石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五色石脂》。
32、景符:测量日影的一种仪器。
33、谶符:1.即谶箓。
34、宝符: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史记.赵世家》:"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恤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母恤为太子。"后遂以"宝符"为称美赵之地势或赵氏子孙的典实。2.宝玺和符命。3.上天所赐的符命。4.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
35、乾符:旧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
36、绛符:道教用以召神驱鬼的红色符箓。
37、丹符:帝王的符信。
38、灵符:(1)有神力的符箓(迷信)
39、握符: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汉班固《东都赋》:"圣皇乃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40、艾符:1.古俗,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恶。
41、赤符:1."赤伏符"的简称。2.汉朝的符命。汉为火德,火色赤,故称。3.旧指驱邪的符箓,因用朱砂书写,故称。4.赤石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五色石脂》。
42、前符:犹言成法。
43、调符:用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44、分符:犹剖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
45、珪符:封官爵的信符。
46、黄符:诏敕。符箓多黄色,故称。
47、节符:1.节与符。古代帝王授予使者的信物。2.节符须双方验合﹐因喻结合密切。
48、蠲符:免除赋役的凭证。
49、默符:暗相符合。
50、表符:犹表率。
51、冥符:1.默契,暗合。2.谓神授的符命。
52、线符:1.亦作"线符"。2.旧俗端午日以五彩线篆符置户牖帐屏之间,以辟邪崇,其符称"线符"。
53、不符:(动)不相符合:账目~|名实~。
54、户符:1.发给民户的证券。
55、简符:官府敕命征调文书。
56、玄符:天符,符命。谓上天显示的瑞征。
57、换符:谓调任或任满离去。
58、武符:即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59、龟符:《黄帝出军决》:“﹝黄帝﹞伐蚩尤……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太牢,有元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指天赐人君的祥端征兆。龟形的符节。
60、虎符:(1)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61、木符:旧时迷信谓树木呈现祥瑞的征兆。
62、日符:谓梦日入怀的瑞应。
63、探符:1.据《后汉书.刘盆子传》:赤眉军樊崇等欲立帝,求得军中景王的近属后代盆子﹑茂及孝。乃书木片为符曰"上将军",又以两空木片置笥中,盆子等三人依次抽出木片。盆子得符,遂立为帝。后因以"探符"为选立皇帝的典故。2.泛指抽签。
64、元符:大的祥瑞。
65、祯符:祥瑞;吉兆。
66、刻符:秦书八体之一。刻于符节上的文字。
67、机符: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
68、悬符:1.遥相符合。
69、珍符:珍奇的符瑞。
70、呕符:1.犹抚爱。呕,通"煦"。
71、青符:1.道教徒用青藤纸画的符箓。
72、双符:1.即鱼袋。唐代授予品官的一种符契。左﹑右各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73、伍符:1.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2.泛指军队中的簿册。3.指军队。
74、移符:1.转达符命。古时朝廷有事﹐遣使持符下达命令。
75、灾符:1.灾变的征兆。
76、旨符:传达命令的凭证。
77、六符:谓三台六星的符验。《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
78、兽符:虎符。因避讳而改。
79、允符:符合。
80、公符:官方的凭证。
81、使符: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
82、书符:画符。
83、台符:《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84、文符:1.犹文书。
85、玺符:犹印信。天子所用。
86、右符:符信的右半。古代调动军队或任免州郡长官等时使用。双方各执其一,左右合符,以为凭信。以竹﹑木﹑铜等制作。鱼形符的右半亦称"右鱼"。
87、护符:护身符。
88、声符:1.即声旁。
89、朱符:用朱墨写的符箓。
90、一符:一道符箓。全相符合。
91、应符:应验符命。
92、昌符:表示昌盛吉祥的符瑞。
93、钤符:1.兵书﹐兵法。
94、韬符:古代兵书《六韬》、《阴符经》(一说《阴符经》为道书)的并称。泛指兵书。
95、玉符:玉制的信物。特指玉质的鱼形佩饰。
96、左符:符契的左半。汉制,太守出任执左符,至州郡合右符为验。
97、鸿符:极大的祥瑞。
98、九符:指符箓。
99、天符:1.天的符命。2.谓天廷的诏命。
100、金符:犹符命。古代谓天赐与人君的符瑞﹐以为受命之凭证。 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