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字开头的组词
笄字中间的组词
- 1、将笄之年: 古时十四岁的女子。
笄字结尾的组词
- 1、及笄:(1)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 2、冠笄:1.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2.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3.指成年男女。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八:“戴名世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4.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后主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懺。”
- 3、恶笄:古代服丧时所用以竹﹑木等制成的簪子。与用象骨制的"吉笄"相对。
- 4、刺笄: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
- 5、荆笄:用荆枝制成的发簪。借指贫妇。
- 6、磨笄:1.磨利束发的簪子。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3.山名。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传说春秋末,赵襄子姊代君夫人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
- 7、初笄:古代女子十五岁,始加笄。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笄"指女子成年。
- 8、衡笄:横簪。
- 9、许笄:1.许嫁。语本《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 10、发笄:女子丧装。'发'乃'髽'之误。
- 11、骨笄:兽骨制的簪子。
- 12、吉笄:古代指行吉礼时所用的发簪。
- 13、玉笄:玉质的簪子。亦指玉饰的簪子。借指仙女、美女。
- 14、逾笄:谓女子年龄超过十五岁。
- 15、鬈笄:女子的鬓髻和束发用的簪子。泛指女子容仪。
- 16、箭笄:1.古代女子服丧时所用的竹制簪子。
- 17、簪笄:1.即簪子。
- 18、桑笄:桑木做的簪子。谓首饰简朴。
- 19、摩笄:后因以'摩笄'称后妃殉国自杀。 山名。
- 20、设笄:谓用簪子束发。古代成年之礼。
- 21、栉笄:用制栉之木所制的笄。古代女子服丧时所用。
- 22、榛笄:古代妇人服丧时束发用的榛木簪子。
- 23、未笄:旧指女子未成年。
- 24、始笄:《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后因以"始笄"谓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束发,进入婚龄。
- 25、折笄:春秋时晋·士会(范武子)怒其子燮(文子)对长者不敬,以杖击之,折其委笄。委,周冠名;笄,结冠的簪子。见《国语•晋语五》。后用为训子的典故。
- 26、加笄:谓以簪束发。古时女子十五岁始加笄,表示成年。
- 27、委笄:委貌冠上的簪子。
- 28、总笄:指童年。
- 29、副笄:古代贵族妇女的头饰。编发为假髻称副,假髻上所插的簪称笄。
- 30、纚笄:谓束发加簪。
- 31、笈笄:古代指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