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碑组词>

碑组词,碑字组词,碑组词语一年级,碑组词2个字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碑的组词

反馈

碑字开头的组词

  • 1、碑刻:(1)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
  • 2、碑铭:(1)碑文和铭文。有韵的碑文,叫铭
  • 3、碑帖:(1)石碑的拓本
  • 4、碑阴:碑的背面。亦指碑后面的文字。
  • 5、碑记:(1)刻在碑上的记事文章
  • 6、碑洞:碑林的俗称。
  • 7、碑套:泰山没字碑的别称。
  • 8、碑像:碑上刻的人像。
  • 9、碑工:刻碑的匠工。
  • 10、碑志:(1)碑文和墓志
  • 11、碑本:碑刻的拓本。
  • 12、碑拓:拓印的碑帖。
  • 13、碑垄:坟茔及茔前墓碑。
  • 14、碑石: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特指墓碑。
  • 15、碑颂:刻在墓碑上颂扬死者的文辞。
  • 16、碑阙:石碑和石阙。
  • 17、碑亭:(1)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
  • 18、碑泪:犹悲泪。碑,悲,取其谐音以为双关。
  • 19、碑首:即碑额。
  • 20、碑匠:即碑工。
  • 21、碑材:可以制碑的石料。
  • 22、碑池:陂池。倾斜向下貌。
  • 23、碑林:(1)众多石碑竖立如林之地
  • 24、碑诔: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字。
  • 25、碑堂:即碑亭。
  • 26、碑榜:亦作"碑牓"。
  • 27、碑座:(1)碑下的石座儿
  • 28、碑牓:1.亦作"碑榜"。2.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
  • 29、碑文:(1)刻在石碑上的文词
  • 30、碑表:1.即墓表。2.界碑,用来标志分界的石碑。
  • 31、碑版:亦作'碑板'。 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 泛指碑碣。 指拓印的碑帖。 书法中北碑一派。
  • 32、碑宇:即碑亭。
  • 33、碑学:①研究、考证碑刻的时代、体制、源流、文字和拓本真伪的学问。②崇尚碑刻的书法派别。与“帖学”相对。起源于清嘉庆、道光间,阮元倡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继起誉扬北碑,崇碑之风遂盛,因此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 34、碑趺:碑座。
  • 35、碑兽:墓碑及墓前石兽。
  • 36、碑板:亦作"碑版"。
  • 37、碑碣:(1)碑刻的统称
  • 38、碑额:(1)碑首。碑头及其题字
  • 39、碑侧:石碑的左右两个侧面
  • 40、碑阳:碑石上通常镌刻文字或附图饰,正面称为“碑阳”。
  • 41、碑估:以售卖碑帖为业的商人。
  • 42、碑壠:坟茔及茔前墓碑。
  • 43、碑阴文:写或刻在碑背面的文字。汉代碑阴文大多数是门生﹑故吏﹑撰书人以及石工的题名。唐代开始,才在碑背面作题记等文字。参阅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碑阴文》。
  • 44、碑珓儿:古代占卜用具。用贝壳或竹﹑木片制成。

碑字中间的组词

  • 1、石碑丕:1.犹实丕丕。实实在在。
  • 2、汉碑额:指汉碑题额之字。多为篆书。
  • 3、无碑记:不可胜计;无数。
  • 4、卧碑文: 明清时代政府颁布的在学生员必须遵守的训令条文。
  • 5、北碑南帖:清阮元分南北朝时书法为南北两派,称北朝的碑版为北碑,称南朝的书帖为南帖。详见阮元《北碑南帖论》。康有为对此说持有异议。
  • 6、断碑残碣: 形容萧条,破败,凄凉的景象;同义词:断壁颓垣。
  • 7、墓碑瓷像: 墓碑瓷像艺术品从属于陶瓷艺术品之列,向来是典雅、永恒、细腻的象征,是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文化形态,其悠远的历史,凝聚着历代陶工的智慧和心血,表现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历程,展现中华文明的演化进步与发展的历史,展示着中国人民追求美、向往美、颀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轨迹与华夏民族独有的陶瓷文化内涵,而且一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中国发展史上也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 8、西安碑林:在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内侧文庙(今陕西省博物馆)内。建于1090年。原为保存唐《开成石经》而建,后陆续将珍贵碑刻移入。是中国保存碑刻最多的地方,收藏汉、魏至明、清的各种碑石千余方。有唐代的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苏轼,元明的赵孟彗、董其昌等著名书法家作品的碑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字结尾的组词

  • 1、丰碑:(1)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 2、口碑:(1)指人们口头上的赞颂 (2)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 (3)亦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 3、路碑:犹路标。
  • 4、德碑:即德政碑。
  • 5、圭碑:有圭首的石碑。亦泛指石碑。
  • 6、沈碑:亦作“沉碑”。
  • 7、泪碑:指羊祜碑。
  • 8、谥碑:刻有赠谥制诰的碑石。
  • 9、撰碑:撰写碑文。
  • 10、魏碑:(1)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 11、党碑:即党人碑。
  • 12、郭碑:《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卒,〕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后因以'郭碑'称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碑文。
  • 13、鸡碑:1.《晋书.戴逵传》﹕"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总角时﹐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作《郑玄碑》﹐又为文而自镌之﹐词丽器妙﹐时人莫不惊叹。"后以"鸡碑"为多才多艺之典。
  • 14、汉碑: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 15、模碑:1.亦作"橅碑"。2.摹刻有图文的石碑。
  • 16、卧碑:明洪武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明伦堂之侧﹐称为卧碑。清顺治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 泛指镌刻各种禁例的石碑。
  • 17、残碑:残缺的碑石。
  • 18、后碑:碑阴,碑的背面。
  • 19、秦碑:指秦始皇所建的石碑。
  • 20、韩碑:指唐代韩愈撰写的《平淮西碑》。宪宗时,摄蔡州刺史吴元济反于淮西,宰相裴度及唐﹑随﹑邓节度使李愬受命讨伐﹐平定叛乱。韩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文颂其功绩﹐因称"韩碑"。唐李商隐有《韩碑》诗﹐极称其文。
  • 21、桓碑:1.指墓碑。
  • 22、牲碑:1.亦称"牲石"。2.古时宫﹑庙前用以拴系祭牲的竖石。后泛指纪功德的刻石。
  • 23、琬碑:石碑的美称。
  • 24、赝碑:1.仿古的碑文。
  • 25、坟碑:墓碑。
  • 26、界碑:(1)作为地界标志的石碑
  • 27、断碑:1.断裂残缺的石碑。
  • 28、庙碑:宗庙﹑祠庙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庙碑上的记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 29、穹碑:圆顶高大的石碑。
  • 30、神碑:1.指湖南衡山云密峰上的禹碑。
  • 31、诗碑:(1)名胜中刻诗的石碑
  • 32、南碑:统称吴﹑晋﹑宋﹑齐﹑梁﹑陈诸朝碑的法帖。其书法神妙高逸,略胜于北碑。但流传甚少。
  • 33、羊碑:1.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 34、生碑:1.为活人立的碑。
  • 35、贞碑:1.碑石的美称。
  • 36、打碑:1.见"打穷碑"。2.拓碑。
  • 37、衔碑:含悲的隐语。碑,音同"悲"。
  • 38、怨碑:1.相传秦始皇建墓时,将工匠禁闭于内,工人作文刻石以泄怨愤,后人发墓见石,称之为"怨碑"。
  • 39、树碑:立碑。
  • 40、墓碑:(1)平放在坟墓上的碑文石;坟墓的台石 (2)树于坟墓之上或附近的石碑,其上刻有死者姓名和纪念死者的碑文
  • 41、禹碑: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夏禹治水时所刻。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昆明﹑成都﹑长沙﹑绍兴﹑南京栖霞山和西安碑林等处,皆有摹刻。
  • 42、遗碑:指前代遗留之碑;古碑。
  • 43、制碑:1.撰作碑文。
  • 44、戒碑:即戒石。
  • 45、石碑:(1)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
  • 46、黨碑:即党人碑。
  • 47、刻碑: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图画将字或画书写或复写于平整的石板上,然后镌刻而成。
  • 48、岣嵝碑:即禹碑。原在湖南省衡山县云密峰,早佚。昆明﹑成都﹑绍兴及西安碑林等处皆有摹刻。字似缪篆,又似符箓。相传为夏禹所写,实为后世伪托。
  • 49、梅花碑:1.亦称"梅花石"。2.在福建省泉州承天寺山门口。
  • 50、峄山碑:秦碑名。
  • 51、秦望碑:指秦始皇东游秦望山时所立的碑。
  • 52、曹娥碑:曹娥的墓碑。
  • 53、百衲碑:指宋蔡襄所书《昼锦堂记》碑文。
  • 54、打穷碑:相传范仲淹镇鄱阳时,有一书生来献诗,自称是世上最贫寒的人。当时风行欧阳询的字,他的《荐福碑》很值钱。范想给书生拓一千本,纸墨都已备好。不料前一天夜里,碑被雷击碎。事见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后因以"打穷碑"比喻文士时运不佳。
  • 55、德政碑:旧时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碑石。
  • 56、岘首碑:晋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首碑"。
  • 57、岘山碑:晋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山碑"。
  • 58、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
  • 59、党籍碑:即党人碑。
  • 60、堕泪碑: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死后,其部属在岘山·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 61、三段碑:《天发神谶碑》的俗名。因碑石裂为三段,故称。
  • 62、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 63、磨崖碑: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
  • 64、纪念碑:(1)为纪念已故人物或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
  • 65、党人碑:宋哲宗元佑元年,司马光为相,尽废神宗熙宁﹑元丰间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复熙丰之制,斥司马光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宰相,尽复绍圣之法,并立碑于端礼门,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
  • 66、手痕碑:碑名。在山西省灵石县。传说唐崇徽公主手痕印在石上,故名。
  • 67、颂德碑:《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 68、棠棣碑:1.谓兄弟碑。歌颂唐贾敦颐贾敦实兄弟功德的石碑。
  • 69、常棣碑:唐时洛州地方为贾敦颐﹑贾敦实兄弟先后所立碑,两碑并列,时人称"常棣碑"。也称棠棣碑。
  • 70、神禹碑:1.碑名。即禹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后人附会为夏禹治水时所刻,故名。
  • 71、碧落碑:唐碑。在今山西省新绛县龙兴宫。
  • 72、没字碑:1.没有镌刻文字的碑石。指泰山玉皇顶庙前无字的巨碑。碑身高六米,宽一点二米,传为秦始皇时立,后人考证为汉武帝所建。2.比喻虚有仪表而不通文墨的人。
  • 73、史晨碑:东汉碑刻,隶书,汉灵帝·建宁二年立。碑在今山东·曲阜·孔庙内。此碑两面刻,故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庙碑”。书法古朴厚实,端庄遒劲,为汉隶名碑。
  • 74、歌风碑:《大风歌》碑。在江苏省沛县城内。楚汉相争﹐刘邦称帝。后黥布谋反﹐刘邦率兵平定﹐返长安途中路经故乡沛县﹐作《大风歌》。后人因勒石记之。相传碑文为蔡邕所书﹐或云曹喜书﹐无所考。
  • 75、头陀碑:指北齐·王屮所著《头陀寺碑文》。
  • 76、紀念碑:(1)为纪念已故人物或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
  • 77、庙堂碑: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 78、韦丹碑:韦丹,字文明。唐京兆万年人,为江西观察使,政事卓然,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元和时称治民第一。宣宗时﹐乃诏观察使纥干臮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见《新唐书.循吏传.韦丹》。后因以"韦丹碑"为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典故。
  • 79、无字碑:1.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 2.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 4.对标格清峻而不为文章或少识文字者的谑称。
  • 80、下马碑:见“下马牌”。
  • 81、黄绢碑:指《曹娥碑》。
  • 82、路程碑:里程碑。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亦比喻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 83、遗爱碑:颂德碑。旧时为颂扬官员德政而所立的碑。
  • 84、幼妇碑:1.即曹娥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 85、纪功碑:记载功绩的石碑。
  • 86、受禅碑:碑名。
  • 87、双兔碑:1.碑名。《魏书.尒朱荣传》﹕"初﹐荣之将讨葛荣也﹐军次襄垣﹐遂令军士列围大猎。有双兔起于马前﹐荣乃跃马弯弓而誓之曰﹕'中之则擒葛荣﹐不中则否。'既而并应弦而殪﹐三军咸悦。及破贼之后﹐即命立碑于其所﹐号双兔碑。"后用为典实。
  • 88、三萧碑:南朝梁智藏法师碑。因由梁萧绎撰铭,萧几作叙,萧挹书写,故称。
  • 89、神道碑:(1)指神道前的石碑,上面记载死者生前事迹 (2)也指神道碑上的文字记录
  • 90、四面碑:《颜氏家庙碑》的别称。
  • 91、里程碑:1. 设置在路旁记录里数的标志。 2. 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 92、羊公碑:1.见"羊碑"。
  • 93、四绝碑:《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华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后人争模写之,号为‘四绝碑’。”
  • 94、禁示碑: 立于山脚,佛寺,墓葬的禁示意味的碑文,碑文上记载了该建筑群的建筑时间。
  • 95、乙瑛碑:《乙瑛碑》是刊刻于东汉永兴元年( 年)的一方碑刻,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 96、张迁碑:东汉碑刻。隶书。额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公元186年镌立于无盐。碑阴刻有题名。书体方整厚重,骨力雄健。
  • 97、四絶碑:唐代李华为元德秀撰墓碑,并由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时人称为「四绝碑」。
  • 98、汉班碑: 汉班碑者,盖其字画残灭,不复成文,其氏族、州里、官阀、卒葬皆不可见,其仅见者曰“君讳班”尔。
  • 99、黨人碑:宋哲宗元佑元年,司马光为相,尽废神宗熙宁﹑元丰间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复熙丰之制,斥司马光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宰相,尽复绍圣之法,并立碑于端礼门,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碑组词,碑的组词,碑字怎么组词,碑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碑字组词的组词,其中碑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4个,碑字在中间的组词有8个,碑字在结尾的组词有99个。
  • 拼音bēi
  • 注音ㄅㄟ,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DRT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竖石碑,竖石也。——《说文》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释名·释典艺》有碑仆道。——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载其事。——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又如:楔形碑;碑文;碑记;石碑;丰碑;界碑;路碑;墓碑;里程碑碑文,文体的一种。如:碑拓(碑刻的拓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