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字开头的组词
- 1、知音:(1)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2)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知心朋友
- 2、知青:(1)是中国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特指那时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
- 3、知名:(1)出名。声名为世所知 (2)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3)告知姓名
- 4、知己:(1)了解、赏识自己 (2)亲密的朋友 (3)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 5、知识:(1)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2)认识的人;朋友 (3)指有关文化学术的 (4)知道;懂得
- 6、知悉:(1)知道;了解
- 7、知微:犹知几。
- 8、知会:1.通知;告诉:你先去~他一声,让他早一点儿准备。 2.通知对方的文书。 3.知道,领会。
- 9、知止: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
- 10、知觉:(1)感觉 (2)心∶感性认识 (3)知觉;觉察 (4)领会;会意
- 11、知性:1.字面意思是了解人的本性。 2.形容人有智慧。
- 12、知道:[zhīdào]:(动)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懂得:他~的事情很多。[近]了解。
- 13、知心:(1)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 14、知了:(1)蝉的俗称
- 15、知足:(1)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 16、知县:(1)明朝以来县一级最高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 (2)又
- 17、知客:1.寺庙中负责接待宾客的僧人。 2.旧时婚丧喜庆中负责招待宾客的人。
- 18、知慧:亦作'知惠'。 聪明,才智。
- 19、知耻:谓有羞恶之心。
- 20、知能:1.智慧才能。
- 21、知趣:(1)言行恰如其分,不惹人讨厌
- 22、知津:认识渡口。犹言识途。
- 23、知事:(1)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2)通晓事理;懂事
- 24、知交:知心朋友。彼此投合,互相结交。
- 25、知印:主持用印。
- 26、知友:知心的好朋友。
- 27、知睿:才智聪明。
- 28、知几: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
- 29、知人: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谓懂人事。 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
- 30、知见:犹见识﹐见解。
- 31、知晓:(1)知悉;洞晓 (2)理解
- 32、知宾:1.犹知客。
- 33、知命:(1)《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用“知命”指五十岁 (2)认识天命或命运
- 34、知达:1.明智通达。
- 35、知章:谓能看清事物的明显迹象。
- 36、知照:(1)通知;关照
- 37、知方:知礼法。 谓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向。
- 38、知遇:(1)相知才识,优遇启用
- 39、知言:1.有见识的话。2.谓善于辨析他人之言辞。3.知音。
- 40、知希:表示知己难得。
- 41、知府:(1)明朝以来对府一级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
- 42、知德:1.懂得道德。2.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
- 43、知解:颖悟;领会。
- 44、知归:1.思归。2.谓知所归循﹑归依。3.欲求归隐。
- 45、知非: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2.省悟以往的错误。
- 46、知通:1.知州和通判的并称。
- 47、知术:才智方略。
- 48、知阁:官名。“知閤门事”的省称。
- 49、知行:指人的思想追求与其生活方式,也指认识与实践。
- 50、知虑:1.智慧和谋略。
- 51、知至: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 谓尽知。
- 52、知政:为政。谓主持政务。 明察政事。
- 53、知务:1.懂得实际事务。
- 54、知我:深切了解我。器重我。
- 55、知体:识大体。
- 56、知闻:知悉;知道。 通知,告知。 消息。 交结;交往。 朋友。
- 57、知故:1.旧交好友。
- 58、知窍:1.知趣。
- 59、知丘:《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名丘,作《春秋》,后世遂以'知丘'为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的典故。
- 60、知证:作证。
- 61、知常: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
- 62、知纵:1.亦作"知纵"。2.谓知道别人犯法而不检举告发。汉律定为有罪。
- 63、知母:知母(拉丁学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unge)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 64、知类:(1)懂得类推事理
- 65、知过:1.自知过失。
- 66、知兵:1.通晓军事。
- 67、知爱:1.赏识喜爱。
- 68、知契:1.犹知己,好友。
- 69、知委:1.犹知道。
- 70、知举:'知贡举'的省称。
- 71、知更:报更,值更。
- 72、知赏:赏识。
- 73、知院:1.五代后晋天福初,桑维翰以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宋代枢密院不置枢密使时,则以他官知枢密院事,因称知院。后遂为枢密使的通称。
- 74、知启:1.一种陈述事由﹑传递通知的帖子。
- 75、知风:1.闻风,听到消息。
- 76、知单:旧时一种宴客或集会的通知单。上写被邀请者的姓名,专人持单面邀,应邀者在自己名下写'知'字,辞谢者则写'谢'字。
- 77、知辩:1.才智和辩才。
- 78、知化:谓通晓事物变化之理。
- 79、知惠:亦作'知惠'。 聪明,才智。
- 80、知力:才智能力。
- 81、知巧:1.智慧技巧。2.智谋巧诈。
- 82、知警:1.知道警诫。
- 83、知略:1.智慧与谋略。
- 84、知情:(1)领情 (2)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
- 85、知观:1.主持道观事务的道士。
- 86、知班:1.掌管朝班仪节的官吏。
- 87、知谋:1.智慧和谋略。
- 88、知局:犹知趣,识相。
- 89、知士:才智之士。
- 90、知机:1.同"知几"。
- 91、知旧:1.知交旧友。
- 92、知重:1.赏识;看重。
- 93、知怜:1.赏识爱护。
- 94、知底:(1)知道底细或内情
- 95、知谢:1.道谢。
- 96、知权:1.知道权衡轻重。2.懂得权变。3.犹掌权。
- 97、知録:官名。"知録事参军"的省称。为一种属官,掌管文书,纠查府事等。至元代不设。
- 98、知奬:1.赏识赞许。
- 99、知州:官名。
- 100、知寺:寺院中职事僧的一种职称。
知字中间的组词
- 1、楮知白:纸的别名。楮可制纸,纸白色,以纸拟人,故称。
- 2、善知识:佛教语。梵语意译。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即善友﹑好伴侣之意。后亦以泛指高僧。
- 3、不知量:犹不自量。过高地估计自己。
- 4、求知欲:(1)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欲望 (2)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 5、所知障:佛教语。又称智障。谓以法执为主的烦恼障碍。为二障 另一为烦恼障 之一。
- 6、鹊知风:谓能预知境况而早作防备。旧说以为鹊能预知当年风之多少,风多则巢建于低外。语本《淮南子.缪称训》:"鹊巢知风之所起。"高诱注:"岁多风﹐则鹊作巢卑。"
- 7、天知道:(1)天才知道,也就是说,谁也不知道。感叹用语,近似“天晓得” (2)表示难以理解或无法分辩
- 8、未知数:1. 在数学方程式中有待证明的数字或其他符号。 2. 比喻还不知道的事情。
- 9、见知法:汉律,吏知他人犯罪而不举,以故纵论处,谓"见知法"。
- 10、不知人: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觉。
- 11、恶知识:1.佛教语。指昧于佛法,导人入邪的人。
- 12、通知书:(1)关于某事物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警告或告知书 (2)通知单
- 13、县知事:(1)民国初年称一县的长官
- 14、盐知事:1."盐运司知事"的简称。盐运司的属官,分辖某一地区的盐场。又称盐场知事。
- 15、通知单:(1)办理国际汇兑的邮局发出的汇款通知书(邮局投送物品后送给寄件人的)收件回单,回执 (2)供军事人员膳食和住宿(如在私人住宅)的正式命令
- 16、可知道:1.亦省作"可知"。2.难怪。3.犹当然。4.须知。
- 17、可知是:犹正是。
- 18、先知君:龟的异名。
- 19、须知册: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
- 20、情知道:深知;明知。亦作:情知道道
- 21、权知府:宋代权遣京官充任的郡府长官。
- 22、四知金:《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23、预知子:药草名。又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蔓生,依大树上,叶绿有三角,七八月间结实,生青,熟后呈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斑褐色。根亦入药。相传取子二枚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当预知之,故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预知子》。
- 24、已知数:(1)已经知道的数
- 25、不知道:词目。英文:Idon’tknow。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 26、自知力: 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 27、矛知道: 是广东省茂名地区的方言。
- 28、不知情:不知道事件的内情。
- 29、可知论:可知论是认为世界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同不可知论相对立。可知不等于预知,可知论与决定论不同。可知不等于全知,可知论强调认识具有无限性。
- 30、不知戒:不知警惕,还要重犯错误。
- 31、佛知见: 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之次第。
- 32、日知录:读书笔记。 清代顾炎武作。三十二卷。按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兵事、艺文等分类编次。较全面地反映了著者的政治学术思想。书中错误之处,曾经阎若璩等订正。黄汝成著有《日知录集释》,后又有多位学者加以整理研究。
- 33、不知足:不满足。
- 34、四知名: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
- 35、贺知章: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证圣年间进士。官至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工书法,尤善草书、篆书。有《回乡偶书》、《咏柳》等名篇。
- 36、红颜知己: 也叫红粉知己,就是一个与你在精神上独立、灵魂上平等,并能够达成深刻共鸣的女性朋友。
- 37、后知后觉:对事情的敏感度迟钝。在别人已经了解和知道某种事物的同时,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后又察觉到就称之为后知后觉。
- 38、曳瑟知林:义译'杖林'。曳瑟知,梵语音译,义云'杖'。佛教故事,传说有婆罗门不信释迦身长丈六,乃以丈六竹杖量佛身。婆罗门将杖端增长,佛身亦随长,不可穷究,乃投杖而去,后遂生根成林。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按,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称此林为'杖林',即今之Jeshtiban。
- 39、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 40、叶落知秋:(1)见树叶纷纷落下,就知道秋天到了。比喻从事物发展的微小变化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
- 41、察今知古: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 42、不知高下:谓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 43、乐天知命:(1)安于自己的命运而没有任何忧虑
- 44、观往知来:往:以往。来:未来。观察过去,知道未来。指认真分析过去的情况,就能推测未来的发展。
- 45、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46、尽心知性:孟子提倡的内省修行方法。谓充分发挥心中的良知良能,认识人性,不违“天命”。语出《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 47、不可知论:一种唯心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之外的世界是无法认识的。
- 48、求知若渴: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49、感性知识:由感性认识所获得的知识,与理性知识相对,是知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参见'感性'﹑'感性认识'。
- 50、不知香臭:形容不能辨别好坏﹑善恶。
- 51、不知利害:《庄子•齐物论》:“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谓不知何者为利,何者为害。今语“不知利害”出此。
- 52、知己知彼:(1)对自己和对方都了解得很透彻
- 53、闻一知十:(1)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
- 54、认知科学:以人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的边缘学科。由思维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形成。主要研究知识的性质、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结构等。
- 55、视微知著: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56、须知单状:旧时官府记录须知事物的字据。
- 57、相知恨晩:谓以未能早成知己为憾事。
- 58、讨类知原:谓通过类比而探知渊源。
- 59、易知由单:旧时征收田赋的通知单。也称由帖﹑由单。单上开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额和起交存留各项,发给纳户。始于明正德初,清代因之。
- 60、陵母知兴:《汉书.王陵传》﹕"王陵﹐沛人也……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陵卒从刘邦定天下。后因以"陵母知兴"为识大局知兴亡的典故。
- 61、认知能力: 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 62、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 63、红颜知已:是一种在精神上高于妻子的爱情形式,一种不能生活在一起的思想情人,一种灵魂交流胜于肉体交流的精神伴侣。
- 64、唯吾知足: 最早出现在汉朝的古钱币上,利用了方孔钱中间的那个方孔作“口”字偏旁,上、下、左、右共用一个“口”字,所以后人又称它为“借口钱”。
- 65、绿颜知己:网络上虚拟世界里聊天
- 66、无知少女: 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对集“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和女性”于一身的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戏称”。
- 67、紫颜知己:看成好朋友。
- 68、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即没有人知道,没一个人知道。
- 69、无知妇孺:中国古代非常封建、女的是不能读书的、而小孩必须到一定年龄才可以学习、这句话意思是没有知识的人。
- 70、不知疲倦:指一种投入工作忘记了劳累和辛苦状态。
- 71、上知下愚: 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的意思。
- 72、应知应会: 应知应会指特定岗位上的工作者应该了解、知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该会做的基本技能。应知:本岗位应该知道,了解的知识,但不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做,但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包括可以指导下属的工作的技能和知识。应会:本岗位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要做的事务;包括下属的某些事务,下属请假或者离职的情况下,做为第二责任人时候需要处理的事情。
- 73、不知廉耻: 指人脸皮厚,厚颜无耻、不知羞耻。
- 74、死乃知之: 死了才知道这件事情。
- 75、相知相惜:互相认识了解,好好珍惜彼此。
- 76、新知书店:新知书店成立于1935年,创办人是钱俊瑞、徐雪寒、华应申等,前身是《中国农村》月刊。
- 77、相知相伴:拉关系;强行结交。
- 78、认知失调: 又名认知不和谐。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 79、粉红知己:男人的非女友非妻子的那种女性朋友。
- 80、毫不知情:丝毫不知道事情的内情。
- 81、理性知识: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 82、无从知晓: 没办法知道,没有地方可以得知,无从知道其实更常用无从知晓。
- 83、不知进取: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每天都在混日子。
- 84、何以知之:依据什么知道的呢?
- 85、蓝颜知已:蓝颜知己也叫碳粉知己,来源于 世纪 年代末,是指与女性在精神上独立、灵魂上平等,并能够达成深刻共鸣的男性朋友。由于男女的特殊性,被誉为一种游离于亲情、爱情、友情之外的第四类感情。
- 86、视微知着: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87、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也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内部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他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们的外显行为。
- 88、只知其一: wèizhīqíèr简拼:zzjywzje解释: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
- 89、不知所惜: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90、认知障碍: 认知是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随意、心理和社会行为。
- 91、不知何时: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 92、良知泯灭: 是形容人良好的道德观念被扭曲。
- 93、认知模式: 对信息的获取、处理的模式。
- 94、无知之幕: 就是在人们商量给予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里的不同角色的成员的正当对待时,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下,约定好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会在走出这个幕布后将在社会/组织里处于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大家讨论针对某一个角色大家应该如何对待他,无论是市长还是清洁工。
- 95、不知则问: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
- 96、致知于行: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
- 97、大善知识:大有德之善知识。即教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之善友。
- 98、天知地知:(1)天也知,地也知,无人不知 (2)除非天地知道,否则谁都不知道
- 99、审美知识: 本书围绕“审美”和“审美教育”两个中心话题,以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创造为主线,从美的表现形态入手,以文学创作、二维艺术、三维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为载体,以一种崭新的范式建构了审美的知识框架,完整地阐释了审美和审美教育的力量。
- 100、础润知雨: 看到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兆。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知字结尾的组词
- 1、认知:(1)认识、思维或知觉的自身发展,包括理解和推理的意识官能或过程,靠它获得关于感觉或理念的知识
- 2、通知:(1)通告事情的文字或口信
- 3、无知:(1)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 4、诇知:谓侦察得知。
- 5、先知:(1)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亦指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宗教中指受神启示而传达神的意旨或预言未来的人
- 6、周知:(1)普遍知道;使普遍知道
- 7、可知:1.见"可知道"。
- 8、感知:(1)哲学名词。感觉与知觉的统称。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 9、良知:(1)天赋的道德观念 (2)好友;知己
- 10、觉知:1.觉察到。 2.知觉。 3.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
- 11、行知: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3.指通知事项的文书。
- 12、了知:明知;领悟。
- 13、稔知:深知、熟知。
- 14、相知:(1)互相了解,知心 (2)互相知心的朋友
- 15、求知:(1)探求知识;检查或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
- 16、谂知:意思是知道,详细了解。
- 17、谙知:1.熟悉﹔熟知。
- 18、洞知:清楚地知道。
- 19、告知:(1)说给某人让他知道
- 20、格知:度知。
- 21、牟知:1.多智。知,通"智"。
- 22、致知:推极知识。
- 23、曲知:认识不全面,一知半解。
- 24、证知:1.参悟。2.告知。
- 25、麤知:略知。
- 26、浅知:1.亦作"浅智"。2.识见肤浅。
- 27、谍知:探知﹔暗中查明。
- 28、故知:(1)老朋友
- 29、本知:谓自身固有的智能。
- 30、察知:观察了解。
- 31、所知:(1)已掌握的知识 (2)指相识的人
- 32、重知:谓极为知遇,异常器重。
- 33、踹知:犹言踏探明白。
- 34、鉴知:1.亦作"鉴知"。2.明察知悉。
- 35、新知:(1)新结交的好友
- 36、至知:1.最高的智慧;最有智慧的人。知﹐通"智"。
- 37、机知:犹机智。机巧,机诈。
- 38、角知:1.见"角智"。
- 39、四知:《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40、匿知:谓聪明才智不外露。
- 41、的知:确实了解。
- 42、受知:受人知遇。
- 43、真知:(1)真才实学;深刻的哲理;真理
- 44、料知:犹估计。
- 45、隐知:谓隐藏其智。知﹐通"智"。
- 46、谕知:1.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晩辈给以指示。
- 47、责知:1.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2.贬谪到某处做官。
- 48、贯知:习知;熟知。
- 49、决知:犹言审知辨识。
- 50、探知:(1)经探听、探查或探测后得知
- 51、闻知:听说;知道。 见闻;知识。 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
- 52、陂知:狡猾巧诈。
- 53、后知:1.觉悟较晩。亦指觉悟较晩者。2.后来的知己。
- 54、絜知:1.测度而知。
- 55、推知:(1)经过推理论证而知道
- 56、禀知:1.亦作"禀知"。2.谓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 57、才知:亦作'才智'。
- 58、肤知:肤浅的见闻。
- 59、内知:指豪门的管家。
- 60、逆知:预知,逆料。
- 61、问知:向有知识的人请教。
- 62、高知:(1)高级知识分子的简称
- 63、奬知:赏识知遇。
- 64、体知:体察了解。
- 65、灼知:1.明白了解。
- 66、眷知:恩宠和知遇。亦泛指相知。
- 67、窥知:探知;侦悉。
- 68、豫知:谓事先知道。
- 69、报知:犹禀告,告知。
- 70、恩知:犹恩遇。
- 71、关知:1.告知。
- 72、饬知:1.旧时公文的一种。专用于上级官署通知下属。2.指命令使知晓。
- 73、亲知:(1)亲自体验获得的知识
- 74、特知:1.特别赏识﹑重用。
- 75、习知:熟知。
- 76、自知:(1)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 77、材知:意思是才能智慧。
- 78、贵知:1.谓贵在周知下情。
- 79、过知:谓聪慧过头。
- 80、灵知:犹灵觉。指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 犹良知。
- 81、早知:(1)对未来事件能超常预知的现象
- 82、备知:1.周知;尽知。
- 83、参知:1.验证确知。2.参与主持。
- 84、赡知:1.亦作"赡知"。2.足智多谋。
- 85、函知:犹言函告。
- 86、权知:谓代掌某官职。
- 87、五知:谓五种修身克己之道。
- 88、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 89、睿知:(1)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 90、辱知: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
- 91、遥知: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 92、觇知:暗中了解。
- 93、量知:推想而知。
- 94、贼知:谓出鬼主意。知,"智"的古字。
- 95、徧知:全都知道。
- 96、达知:1.通达之智。
- 97、画知:在知单上自己的姓名下面写个“知”字,表示已经知道。
- 98、见知:1.见而知之。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 3.受到知遇。 4.为人所知。
- 99、与知:犹与闻。预先知晓。
- 100、己知: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