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目组词>

目组词,目字组词,目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目组词

反馈

    目怎么组词?一年级目字组词有那些?

    目组词语共300个,其中目开头的词语100个,目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100个。

    目字组词: 目的、 目标、 目睹、 目光、 目前、 目录、 目视、 耳目长、 眵目糊、 纲目体、 鬼目菜、 撑目兔、 耳目官、 鬼目草、 节目、 举目、 项目、 数目、 醒目、 瞩目、 篇目、 ... 这些目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目字开头的组词

1、目的:1. 行动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或境界。 2. 奋斗的目标。

2、目标:1. 受攻击的对象。 2. 观察、射击的对象。 3. 指通过斗争和忍受艰难困苦才能取得的东西。 4. 要获得的一个战略地位,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或规定的陆战或海战所要攻到的地点。

3、目睹:(1)眼见;亲眼所见 (2)亲眼看见

4、目光:1. 眼睛的神采;眼光。 2. 抱负;志向。

5、目前:(1)当前,现在

6、目录:(1)按次序编排以供查考的图书或篇章的名目 (2)书刊上列出的篇章名目——多放在正文前

7、目视:以目示意。

8、目耗:眼睛昏花。

9、目宿:即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

10、目下:(1)目前;现在;在此时

11、目瞤:眼跳。旧谓有事发生的预兆。

12、目瞑:1.目昏眩。2.瞑目。指死亡。

13、目録:(1)按次序编排以供查考的图书或篇章的名目 (2)书刊上列出的篇章名目——多放在正文前

14、目意:以目测度。

15、目色:视力。 犹青眼。亦谓垂青。

16、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

17、目莲:亦作'目莲'。 [梵Maudgaly?yana]摩诃目犍连的略语。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 指目莲戏。

18、目连:亦作'目莲'。 [梵Maudgaly?yana]摩诃目犍连的略语。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 指目连戏。

19、目睛:眼珠。亦泛指眼睛。

20、目睑:眼皮。

21、目注:目光注视。

22、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23、目睭:方言。眼珠;眼睛。

24、目揖:1.注目为礼。

25、目眦:(1)眼眶

26、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27、目翫:观察研习。

28、目眩:(1)失去清晰视觉;视觉变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时的眼花

29、目属:注视 :~目。~望。高瞻远~。

30、目镜:(1)光学仪器(如望远镜)靠近眼睛一端的透镜或透镜组,通过它们能看到像——亦称“接目镜”

31、目睫:见“目不见睫”。眼睛和睫毛。两者距离极近,因喻近处或近时。

32、目胞:上下眼皮。

33、目兵:1.兵卒中的小头领。

34、目论:1.谓像眼睛一样只见毫毛不见睫毛之论。比喻不自见其过失,无自知之明。 2.比喻肤浅狭隘的见解。

35、目逆:以目光相迎。

36、目生:陌生。不认识;没见过。

37、目精:眼珠;眼睛。

38、目授:以目传情。

39、目及:看到。

40、目力:(1)视力

41、目覩:1.见"目睹"。

42、目摄:以严厉的目光使对方慑服。

43、目验:目击;亲眼验证。

44、目逃:谓眼睛受到突然刺激而避开。形容心存怯懦。

45、目熟:犹眼熟。看着好像认识。

46、目击:(1)亲眼看到;作为目睹人在场

47、目为:看作。

48、目今:(1)现在;如今

49、目识:看后即记住。

50、目触:目击;目睹。

51、目眊:目不明貌。

52、目见:亲眼看到。

53、目测:(1)不利用仪器,只用肉眼测量

54、目纲:上下眼皮的两边。

55、目即:1.目前;现今。2.立即;即刻。

56、目波:1.水波似的目光。2.谓目光流盼如水波。

57、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58、目学:1.佛教语。谓浏览涉猎。

59、目眚:眼病之一。目生翳。

60、目翳:眼睛生翳。眼病之一。

61、目疾:眼病。

62、目卧:瞌睡;打盹。

63、目听:1.古代听讼法之一。谓观察受审讯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2.谓看人语态即知其意;见人容态即知其所欲言。

64、目图:眼前的计划谋略。

65、目瞠:即瞠目。形容惊讶的样子。

66、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

67、目痾:眼病。

68、目刻:即刻。

69、目想:闭目凝思。

70、目近:眼前;现时。

71、目围:眼圈;眼眶。

72、目语:(1)用眼神暗示,传递信息

73、目呼:1.把"四"字认成"目"字,或把"目"字认成"四"字。谓文盲或认字少的人读错字。2.粗横;愚蠢。

74、目巧:1.目测的技巧。

75、目冥:眼睛昏花。

76、目送:(1)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77、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

78、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

79、目捷:目光敏捷。

80、目珠:眼球。

81、目眙:1.目直视貌。

82、目耕:谓读书。力学不倦,若耕田然,故称。

83、目眹:眼珠。

84、目面:犹面目。借指体系。

85、目成:(1)眉来眼去,以目传情

86、目观:1.从外表看。2.犹目睹。

87、目迷:眼花缭乱。

88、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

89、目笑:1.目视而窃笑。2.犹眉开眼笑。

90、目裂:眼眶破裂。形容忿怒到极点。

91、目数:以目计算。

92、目眼:眼睛。

93、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94、目安:大致目标。

95、目晕:犹言头昏眼花。亦作:[[头昏目眩]]

96、目夹:就是意为眨巴眼,眼睛很快的开闭。

97、目倦:目倦又称视疲劳。

98、目脑:景颇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正月中旬。这一天,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来到目脑(意为大伙跳舞)的中心广场。广场上搭起“石东争”,里面放置大鼓、东巴、锣等乐器。小伙子们手舞长刀,姑娘们挥动着彩巾,大家放声高歌,尽情欢跳,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99、目涩:潮汕话中表达已经困了,想睡觉的意思。

100、目录学:整理研究各种图书,概括它的内容和学术源流,确定类别,编制目录的学问。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目字中间的组词

1、耳目长:1.谓消息灵通。

2、眵目糊:方言。

3、纲目体:中国编年体史书体裁的一种。其体例为以大字提要称纲,小字叙事称目。每一历史事实纲目清楚,颇便查检﹑阅读。该体裁始于宋朱熹的《通鉴纲目》,后明陈桱《通鉴续编》等亦相沿用。

4、鬼目菜:即鬼目草。

5、撑目兔:亦作'撑目兔'。 指望月而孕的兔子。喻指妇女不夫而有胎孕。

6、耳目官:1.指耳﹑目两种器官。2.借指负责视听的亲近侍从之臣。3.专称御史。

7、鬼目草:草名。

8、麂目篱:即麂眼篱。

9、天目山:在浙江省西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130千米。分东、西天目山,海拔分别为1479米和1587米。山高水秀,多奇峰怪石。有仙峰远眺、平溪夜月、玉剑飞桥、莲花石座、悬崖瀑布及禅源寺、狮子口、西关龙潭等胜景,为浙西名胜。

10、鸡目眼:1.亦作"鸡目眼"。2.指夜盲症。

11、节目牌:指演出场所门口告示上演节目的木板。

12、科目记:记载登科士人情况的簿册。

13、软目标:(1)暴露在地面上、易于摧毁的目标

14、数目字: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

15、鬼目粽:南朝宋刘义恭被害后,眼珠被挖出投入蜜中浸之,宋废帝 刘子业 称之为'鬼目粽'。

16、科目人:科举考试及第的人。

17、方目纱:古代丝织物名。

18、數目字:1.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

19、黄目尊:黄铜彝器。据说刻人目为饰,故名。

20、比目鱼:(名)海洋深处一种长相十分古怪的鱼,身体扁平,由于长期平卧海底,使头骨发生扭曲,成长中,两眼逐渐并列于头部的一侧,所以叫比目鱼。也叫偏口鱼。

21、深目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名,民皆深目。

22、节目单:文艺演出的项目表。

23、蝨目鱼:即遮目鱼。体呈梭形﹐长达1米以上。口小﹐无牙。可食用﹐味美。

24、头目人:领头的人。

25、虱目鱼:即遮目鱼。体呈梭形﹐长达1米以上。口小﹐无牙。可食用﹐味美。

26、科目儒:指追求科举功名的读书人。

27、注目礼:军礼之一。以目注视受礼者之目。泛指以目注视对方的见面礼节。

28、节目秀: 节目秀指的都是电视真人节目秀,各家电视台纷纷使出各种歪招奇招,企图争夺观众眼球,由于某些节目的创意过于“惊人”,随之而来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29、极目远眺: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30、满目疮痍:(1)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穷困流离,民不聊生的景象

31、图书目录:图书目录(booklist)是2019年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

32、触目兴叹: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33、瞿目缩舌:犹言瞠目结舌。形容吃惊恐惧的样子。

34、触目崩心:1.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35、科目资格:指科第年资。

36、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37、河目龟文:古指公侯外貌。

38、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39、众目昭彰:(1)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举一动有目共睹

40、口茄目瞠:犹口呆目瞪。形容吃惊。

41、纲挈目张:(1)大纲带动小目,举一纲而张万目。比喻条理分明。也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环节,带动次要环节

42、题目正名:1.戏曲用语。元明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马致远《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明妃青冢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又如王子一《误入桃源》其结尾对句是"太白金星降临凡世﹐紫霄玉女夙有尘缘﹐青衣童子报知仙境﹐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这两处对句的末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刘晨阮肇误入桃源"便是这两个杂剧各自的全称。而《汉宫秋》﹑《误入桃源》便是其简称。在刊刻剧本时或把它放在剧前﹐或放在剧后。或称"题目正名"﹐或省称为"题目"或"正名"。

43、犯罪目的: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与犯罪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动机是之所以希望达到这种结果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不同,犯罪的性质也就不同。有些犯罪必须具有特定的目的才能构成,如赌博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才能构成。因此,判明犯罪目的对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

44、嘴乌目吐:方言。形容气极的样子。

45、触目儆心:1.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46、万目睽睽:(1)一万双眼睛都瞪得大大地看着

47、贱目贵耳:谓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亦比喻舍近求远。

48、隐显目标:(1)时隐时现的目标。其特点是位置不固定,暴露时间短促,出现突然,不易发现 (2)指短时间暴露在射手视界内的目标,例如隐显靶或从散兵坑里短时间露出的目标

49、耀目晶光:形容光亮眩目的样子。

50、马目毒公:鬼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鬼臼》。

51、体目文字:古代一种离合解义的字谜游戏。

52、迷留目乱:1.同"迷留没乱"。

53、鱼目间珠:见“鱼目混珠”。

54、四目相对: 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眼睛。

55、夏目漱石: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56、项目启动: 项目存在及运作于比其自身概念大得多的环境之中,所以项目的成功很重要依赖于项目在萌芽阶段的定义。

57、耳目非是:耳目非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ěrmùfēishì,意思是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58、虎目圆睁:瞪大眼睛,形容英雄遇到危机,提起精神。

59、题名目录:题名是直接表达或象征、隐喻文献内容,并使其个别化的文献名称。

60、广目无双:放眼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61、极目远晀:掌:用手擘开;蹠:用脚踢。传说华岳本为一山,河神手擘脚踢,将其分开为二。比喻规模巨大、气魄雄伟的经营。

62、怒目圆瞪: 非常恼怒,气愤的样子。

63、满目蒿莱:满眼野草。

64、美目盼兮:美人眼珠黑白分明,非常美丽。

65、侧目观看: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66、使能目标: 指从原有知识基础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次级目标。

67、晒客目录:整理研究各种图书,概括它的内容和学术源流,确定类别,编制目录的学问。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68、兼并目标:澳洲出生的纯种竞赛马匹

69、瞋目而视:发怒时睁大眼睛。

70、亲眼目睹:亲自看见。

71、嗔目叱之: 瞪大眼睛呵斥他。

72、网目组织: 网目组织以平纹组织为地,在经、纬向分别间隔地配置单根或双根交织点的平纹变化组织,其变化规律是交织点较少的经纱或纬纱浮现在织物表面呈扭曲网络状,故称网目组织。

73、满目苍痍:《北征》

74、衆目昭彰:(1)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举一动有目共睹

75、节目形态:节目形态是一种通过专题片和纪实片脱口秀的方法来向观众传达出一种思想理念的节目方式。

76、举目远望:抬起头睁大眼睛,往远处看。

77、御目生新: 看过。

78、项目制造: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79、侧目倾听: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80、沟通目的:沟通目的是一种沟通术语,意思是通过沟通便于达到沟通者的目的。

81、项目开发:项目是什么?人们常用“时间”、“资源”,“某种工作努力”,“交付物或者产品”,“综合工程”,“缺乏凌驾其他班组的职权”,以及“预算”来给它下定义。

82、睹目思人:表示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

83、满目苍翠: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84、举目无双:举目:抬头看。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孤零零的,四处游荡。

85、侧目相视: 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86、满目荒凉:形容满眼看到的都是凄凉荒芜的景象。

87、试目以待: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88、眉目如玉:形容人的容貌秀美不凡。

89、一目如炬:指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见识远大。

90、耳目聪明:生理性名词。

91、举目远眺: 举目:抬起眼睛(看)。眺望,:从高处往远处望。举目眺望指抬起眼睛从高处往远处望的之意。

92、极目眺望: 指集中全身力气到目上向远处看。

93、满目倦容: 面色比较憔悴,感觉很困的样子。

94、四目相投: 两个人对着眼看。

95、面熟目生: 似曾相识。

96、盲目跟风:指没有主见,跟从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是常见的一种股民心态。

97、举目所及: 指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98、数目可观: 数量比较多,到达了你理想的数量。

99、比目皆是: 一个挨一个。

100、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指给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提供所需要的评价标准,以便客观地讨论、监督、衡量绩效。



目字结尾的组词

1、节目:(1)文艺演出或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 (2)情节 (3)事项 (4)树木枝干相接的地方和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

2、举目:(1)抬眼看

3、项目:(1)事物按性质分成的类

4、数目:(1)事物的个数 (2)方言衡量事物的标准

5、醒目:(1)显明突出,引人注意

6、瞩目:(1)注视;注目

7、篇目:1. 指一本书中的每篇或每章标题。 2. 一般放在书籍前面,表示书中篇章标题的目录。

8、题目:(1)诗歌或文章的主题、意旨;书籍的标目 (2)提出来要求解答的问题 (3)借口;名义 (4)评论;品题

9、荡目:1.犹眩目。眼花缭乱。

10、书目:(1)图书目录

11、条目:(1)规章、条约等的项目 (2)字典、词典中的一整条

12、嗔目:瞪大眼睛,以示不满。

13、眉目:(1)眉和眼 (2)面貌 (3)事情的头绪 (4)文章的条理

14、耳目:(1)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2)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15、内目:太监头目。

16、盲目:1. 双眼失明。 2. 比喻无见识、无目的。

17、爽目:(1)悦目好看

18、远目:1.远望。2.远大的眼光。

19、鬓目:犹须目。

20、跌目:眼球突出。

21、关目:戏曲﹑小说中的重要情节。 泛指事件;情节。 戏曲中的说白。 特指男女之间的情事。

22、转目:1.转眼。形容时间短促。

23、睅目:鼓出眼睛;圆睁的眼睛。

24、头目:(1)首领,领导人

25、泪目:流泪的眼睛。

26、努目:生气时两眼张得大大的样子。如:「一进庙门,见两旁金刚努目而视的样子,真是够吓人的了。」

27、侧目:(1)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2)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

28、土目:土司所属员司的称号。世袭,兼理文武,职守权力因时因地而异。

29、存目:保留书目。

30、刿目:触目,刺眼。

31、仄目:斜着眼看。多表示畏惧﹑忌恨等情绪。

32、梗目:犹碍眼。

33、入目:观看。

34、兔目:指槐树的新叶。

35、名目:(1)事物的名称 (2)名声

36、暖目:青睐;看重。与"冷眼"相对。

37、炫目:(形)耀眼;夺目:光彩~。

38、镜目:明亮敏锐的眼光。

39、贮目:犹注目。

40、垂目:照顾。

41、面目:(1)相貌 (2)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3)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4)指面子、脸面

42、方目:1.相传仙人偓佺因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变方﹐能飞行逐走马。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偓佺》。三国魏嵇康《答》:"偓佺以松实方目。"后多以"方目"形容眼睛呈方形﹐大而有神﹐为神仙或同类中翘楚者之特征。2.方形之孔。3.水鸟名。

43、怒目:(1)生气时瞪着眼睛;也指生气时瞪着的眼睛

44、卑目:犹卑吏。旧时官吏对上级谦称自己。

45、符目:指符敕等公文的题签。

46、惨目:犹言惨不忍睹。

47、写目:谓尽目力之所及,纵情观览。

48、部目:1.部下的头目。

49、出目:戏目。

50、戴目:犹侧目。戴,通“载”。

51、睆目:1.眼睛突出貌。2.突出眼睛。

52、价目:(1)商品的标价

53、骊目:宝珠名。

54、碍目:满眼;目光所及。 蔽眼;遮住视线。

55、不目:谓不称其名。不看。

56、眙目:瞠目惊视。

57、感目:犹触目。

58、虾目:1.虾眼。喻指茶汤初沸时的小气泡。

59、烂目:犹耀眼。

60、悍目:1.睁大突出的眼睛。亦指大而突出的眼睛。悍,通"睅"。2.强悍的头目。

61、睽目:反目;翻脸。

62、幎目:死者覆面的巾帕。

63、曲目:剧本或歌曲目录。亦指歌曲和其他音乐作品等的名目。

64、鸲目:1.亦作"鸜目"。2.指端砚上的斑点。

65、从目:竖着眼睛。形容凶恶的样子。

66、瞚目:眨眼。

67、恂目:1.眨眼。

68、弁目:清代低级武官的通称。言其为兵弁的头目。

69、矃目:瞪眼。凶恶貌。

70、栏目:(1)报刊上专门登载某一类文字的版面

71、陋目:谦词。谓视野狭隘﹑见识短浅。

72、漏目:犹漏洞。

73、梅目:1.含有醋意的目光。

74、陌目:犹霢霂。汗流貌。

75、慈目:1.亦称"慈目"。佛教语。佛以慈悲心视众生之眼。2.马的一种眼病。

76、牒目:1.犹名册。

77、娱目:悦目。

78、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

79、瞪目:1.睁大眼睛。 2.怀著怒意睁大眼睛看人。 3.睁眼愣视

80、夺目:(1)耀眼,因超群出众而使其它所有的都黯然失色

81、弗目:不书,不言。

82、害目:对眼有害。

83、瞑目:(1)闭上眼睛,多指人死时无所牵挂

84、狞目:凶恶的眼睛。

85、触目:(1)容易被看到 (2)目光接触到

86、凤目:犹凤眼。指小眼角向上的眼睛。

87、角目:怒目。

88、案目:1.定睛注视。2.旧时称剧场中招待顾客的人员。

89、編目:(1)编排好的目录

90、瞠目:(1)张大眼睛直视,形容受窘、惊恐的样子

91、断目:1.极目;望断。

92、纲目:

93、焕目:1.犹耀眼。谓光芒映射,使人眼花。

94、胶目:蒙住眼睛。

95、捔目:较量的目光。

96、品目:(1)物品的名称、类别

97、穷目:(1)用尽目力;极目(向远处看)

98、逼目:犹耀眼。

99、寄目:观看;注视。

100、乱目:扰乱视觉。



  • 拼音
  • 注音ㄇㄨ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HHH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同本义目,人眼,象形。——《说文》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夫妻反目。——《易·小畜卦》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满目萧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瞋目大怒。——晋·干宝《搜神记》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目光;眼力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孔眼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条目;要目。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目录。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首领;头目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如:松柏目名目,数目;行列不在使者之目。——宋·文天祥《后序》〈动〉观看,注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指目牵引。——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递眼色,使眼酒阑,吕布因目留高祖。——《史记·高祖本纪》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看待不敢以说书目敬亭。——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目/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