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焉支: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汉将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 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
- 2、焉廼:于是。
- 3、焉乌:"焉""乌"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
- 4、焉耆:古代焉耆国。
- 5、焉乃:亦作'焉乃'。 连词。于是。
- 6、焉逢:1.十干纪年法,太岁在甲之名。
- 7、焉提:即阏氏。匈奴对王后的称呼。
- 8、焉尔: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 9、焉耳: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 10、焉酸:1.草名。
- 11、焉能:怎么能?
- 12、焉知: 哪知;怎知。
- 1、下焉者:《礼记.中庸》:"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郑玄注:"下谓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 2、轮焉奂焉: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 3、终焉之志: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4、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含有“于是”的意思。察:仔细看,觉察。习惯于某些事物,就觉察不出其中的问题。也作“习而不察”。
- 5、毛将焉附: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6、人焉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考察,也就没有什么能被隐藏和掩饰的了,那么就可以给此人下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了。
- 7、習焉不察:1.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以"习焉不察"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 8、眇焉悠邈: 年代久远。眇、悠、邈,都是久远的意思。
- 1、欻焉:亦作'歘焉'。 犹忽然。
- 2、嗒焉:《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陆德明释文:''荅焉',本又作嗒。'后以形容怅然若失的样子。
- 3、荅焉:相忘貌。
- 4、飘焉:飘然;轻捷貌。
- 5、蝉焉:亦作'蝉嫣'。 岁阴名。卯年的别称。又称'单阏'。
- 6、少焉:1.少刻,一会儿。 2.过一会儿。
- 7、忽焉:快速貌。
- 8、介焉:1.细微貌。介,通"芥"。2.耿介孤高貌。
- 9、阙焉:1.缺少;不完备。2.间断;延搁。
- 10、恻焉:1.犹恻然。
- 11、乌焉: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
- 12、儳焉:1.轻贱貌;不庄重貌。2.引申为放纵恣肆貌。3.不安宁貌。4.轻率,不慎重。
- 13、飒焉:形容风声。 衰飒貌。 迅疾貌。
- 14、厌焉:犹安然。
- 15、眷焉:回视貌。焉,词尾。
- 16、喟焉:感叹貌。
- 17、斩焉:因丧哀痛貌。
- 18、恤焉:犹恤然。忧闷貌。
- 19、于焉:从此;于此。
- 20、异焉:(1)对此(感到)惊异
- 21、终焉:终,终结,完结;焉,语气助词。临终,最后,末期。
- 22、语焉:语焉不详yǔyānbùxiáng粗略谈及,没有说得很详细。焉,语助词,韩愈《原道》:“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荀,荀子。扬,扬雄语焉不详 说了但不详细。“焉”字另有作兼词“于之”讲,“对烈士的事迹”,供参考 。
- 23、颯焉:1.形容风声。2.衰飒貌。3.迅疾貌。
- 24、于是焉:1.犹于是乎。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焉组词,焉的组词,焉字怎么组词,焉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焉字组词的组词,其中焉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2个,焉字在中间的组词有8个,焉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4个。
- 拼音yān
- 注音ㄧㄢ,
- 笔划11
- 繁体焉
- 五笔GHGO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名〉(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鸟名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通“颜”(yán)。额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代〉表示指示,相当于“之”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又如:心不在焉哪里或那里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什么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怎么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副〉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于是,就,乃,则。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又如:焉始乘舟于是。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助〉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