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濡组词>

濡组词,濡字组词,濡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濡组词

反馈

    濡怎么组词?一年级濡字组词有那些?

    濡组词语共79个,其中濡开头的词语46个,濡结尾的词语29个,在中间的词语4个。

    濡字组词: 濡泃、 濡泄、 濡沫、 濡湿、 濡需、 濡养、 濡缕、 相濡沫、 呴呴濡沫、 日濡月染、 豕虱濡濡、 灌濡、 浧濡、 洆濡、 呴濡、 沾濡、 洽濡、 涵濡、 ... 这些濡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濡字开头的组词

1、濡泃:亦作'濡煦'。 比喻人在困境中以微力相救助。

2、濡泄:濡泻。

3、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4、濡湿:(1)浸泡,泡在水里或其它液体里;使浸透或泡软 (2)使湿;用水或其它液体浸透或弄湿

5、濡需:1.苟安一时。

6、濡养:养育,培养的意思。

7、濡缕:沾湿一缕。形容沾湿范围极小。引申指力量微弱。

8、濡沾:1.沾湿。

9、濡润:(1)沾湿;滋润

10、濡笔: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11、濡弱:柔弱;懦弱。

12、濡愞:软弱。

13、濡沃:滋润。喻施恩泽。

14、濡须:水名。今称运漕河。源出安徽省·巢湖,东流至今芜湖市·裕溪口入长江。古代当江·淮间交通要道,魏·晋·南北朝时,这里是兵争要地。堡坞名。

15、濡褐:指沾湿马衣。语出《左传.定公八年》:"主人焚冲,或濡马褐以救之。"

16、濡煦:亦作'濡煦'。 比喻人在困境中以微力相救助。

17、濡毫:1.濡笔。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18、濡染:沾染;受熏陶。谓描绘和表现。浸湿。常指运笔写字作画。

19、濡濯:古代给死人洗过头的脏水。

20、濡濡:1.湿润貌。2.犹沉湎。3.融洽貌。

21、濡迹:亦作“濡蹟”。谓滞留。驻足。喻出仕。见“濡跡”。

22、濡肉:1.煮烂的肉。

23、濡渥:1.湿润。

24、濡渍:浸泡。

25、濡溺:沉浸﹐沉溺。

26、濡霈:雨盛貌。喻帝王恩泽。

27、濡化:滋润化育。出自《剧秦美新》。

28、濡栉:1.沾湿梳篦。古代丧礼,死者如不洗头,即用沾湿的篦栉三梳而止。

29、濡鹈:语出《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郑玄笺:"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后以"濡鹈"比喻享受高官厚禄﹑不理朝政﹑不称职的人。

30、濡翰: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31、濡洽:犹沾润,施惠。

32、濡忍:柔顺忍让。

33、濡没:1.淹没。

34、濡墨: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35、濡首:意思是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之意;埋头、专心致志。

36、濡滞:(1)迟延;犹豫不决

37、濡迟:1.迟滞;缓慢。

38、濡头:1.濡首。2.谓头浸水墨中。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张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后因以"濡头"为典。

39、濡浃:1.沾润。

40、濡写:因水湿阻于肠胃,脾虚不能制水导致的腹泻。

41、濡足:1.沾污了脚。指被沾污。

42、濡泽:沾润。喻获得恩惠。

43、濡尾:语出《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孔颖达疏:"小才不能济难事,同小狐虽难渡水而无余力,必须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济不免濡,岂有所利?"后以"濡尾"比喻力不胜任,处境尴尬。

44、濡口:1.指濡须口。

45、濡如:雨露润泽貌。

46、濡须坞:堡坞名。



濡字中间的组词

1、相濡沫:用口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难中以微小的力量互相帮助。

2、呴呴濡沫:用《庄子》典。比喻身处困境。

3、日濡月染: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

4、豕虱濡濡:个人苟且偷安,自我陶醉



濡字结尾的组词

1、灌濡:1.浇灌润泽。

2、浧濡:犹盈缩。《管子.宙合》:'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念孙曰:'浧﹐当为逞;儒﹐当为偄﹐皆字之误也。逞与盈同﹐偄与緛同。盈緛犹盈缩也。'一说犹燥湿﹐或曰犹疾徐。均见《管子集校》。

3、洆濡:沉浸。

4、呴濡:1.犹呴沫。喻慰藉;救助。2.指吹泡吐沫。

5、沾濡:浸湿。多指恩泽普及。

6、洽濡:滋润。

7、涵濡:滋润;沉浸。

8、函濡:1.沾濡润泽。

9、垫濡:谓溺水。

10、辽濡:辽河。

11、渐濡:浸染,熏染。

12、歔濡:吐沫以相沾湿。喻人同处困境而互相救助。

13、咮濡:以嘴沾取。

14、浸濡:因受水渍而湿透。

15、染濡:染笔润纸。指作诗﹑写字﹑绘画等。

16、烝濡:蒸腾的湿气。

17、濡濡:1.湿润貌。2.犹沉湎。3.融洽貌。

18、滋濡:滋润濡染。

19、济濡:沾湿,使透湿。

20、温濡:温和柔润。

21、磨濡:研磨浸渍。

22、煦濡:温和;惠爱。

23、漂濡:飘洒沾湿。

24、喣濡:谓相互给以温暖和帮助。

25、柔濡:柔顺,含忍。

26、霑濡:沾湿。浸渍;湿润。谓蒙受恩泽、教化。

27、怀濡:1.谓感戴恩泽。

28、澍濡:雨水滋润万物。多用于比喻承受恩泽。

29、雨濡:雨水浸渍。语出《易.夬》﹕'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引申为教化润泽。



  • 拼音
  • 注音ㄖㄨˊ,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IFDJ
  • 五行

基本释义

濡〈名〉古水名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说文》在河北省尿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通“儒”。儒士,学者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假借为“堧”。空地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濡〈动〉沾湿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又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迟缓;滞留是何濡滞也。——《孟子》又如: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形〉湿的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韩非子》缓慢的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南朝梁·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通“软”。柔顺羔裘如濡。——《诗·郑风·羔裘》以濡弱谦下为表。——《庄子·天下》又如: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濡/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