椶字开头的组词
- 1、椶熊:动物名。哺乳纲,熊科。体大,长约二米,高约一米。通常呈褐色;耳有黑褐色长毛;胸部有一宽白纹,延伸至肩部前面;前后肢黑色。生活在北温带山林地区。杂食性。有冬眠现象。肉可食,胆入药,皮可制革,熊掌尤为珍贵。我国所产的马熊,为棕熊的一个亚种。/n
- 2、椶榻:亦作“棕榻”。棕绷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先夫咽了气下来,真是除了一个棕榻、一条草席,再无别物的了。”
- 3、椶荚:棕榈树的果实。
- 4、椶毛:棕丝的俗称。棕榈树叶鞘的纤维,红褐色,坚韧而具弹性,是编结蓑衣、绳索等的原料。元·上都别殿的通称。又称棕殿,因用棕毛以代陶瓦,故称。/n
- 5、椶舆:棕车。
- 6、椶榈:指棕衣或棕毛。
- 7、椶鱼:棕榈的花苞。因其中细子成列有如鱼子,故称。
- 8、椶闾:棕榈。閭,同“櫚”。
- 9、椶笠:用棕和竹篾编成的帽子。用以遮雨或遮阳等。
- 10、椶花:比喻酒花。因状似棕树花苞中排列的细子,故称。
- 11、椶片:棕皮。
- 12、椶鞋:亦作“棕鞋”。用棕丝编制的鞋。
- 13、椶丝:即棕毛。参见“椶毛”。
- 14、椶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 15、椶垫:用棕丝制成的垫子
- 16、椶緑: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 17、椶篮:棕编的篮子。
- 18、椶编:用棕丝编制的用品和工艺品。坚实,美观,制品有提兜、箱子、凉帽、拖鞋、玩具等。主要产地是四川新繁地区。
- 19、椶殿:亦作“棕殿”。元上都别殿的通称。
- 20、椶鞵:亦作“棕鞋”。棕鞋。
- 21、椶拂:用棕榈叶制成的拂尘。用于掸尘、驱蚊蝇等。
- 22、椶冠:棕制的帽子。《明史·隐逸传·杨恒》:“﹝恒﹞閲十年退居白鹿山,戴椶冠,披羊裘,带经耕烟雨间,啸歌自乐,因自号白鹿生。”
- 23、椶绷:用棕绳穿在长方形木框上制成的床屉子。
- 24、椶扇: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芭蕉扇。因棕榈有蒲葵异名,故误称棕扇。
- 25、椶竹:常绿丛生灌木,叶形略似棕榈,但质薄尖细如竹叶。多栽培供观赏。干虽细而坚韧,可制手杖、伞柄等。
- 26、椶车:以棕为盖顶的车。始为皇太妃和内外命妇所乘,后其他官员亦乘之。
- 27、椶帚:棕丝编扎的用具。用于刷粉、尘、浆糊等。参阅《三才图会·器用十二·棕帚》。
- 28、椶箱:外层包有棕毛织物的箱子。
- 29、椶人:指棕色人种。
- 30、椶树:棕榈的通称。
- 31、椶棚:亦作“棕棚”。用棕覆顶的棚子。
- 32、椶靸:棕丝编制的靸鞋。
- 33、椶壤:又称棕色森林土。在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夏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n
- 34、椶匠:称制造或修理棕器的工匠或手工业者。
- 35、椶衣:棕皮。如:棕匠们先把棕衣加工成棕丝,再用棕丝制成棕垫、棕绷、棕刷等用具。用棕丝编织的蓑衣。
- 36、椶轿:覆以棕盖的轿舆。明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一·御辂》:“主上禁中游幸,惟用椶轿,其制轻捷,又减步輦数倍。”《明史·舆服志一》:“永乐元年,駙马都尉胡观越制乘晋王济熺朱轑椶轿,为给事中周景所劾。”
- 37、椶毯:棕丝制的地毯。
- 38、椶荐:棕垫子。
- 39、椶色:像棕毛一样的颜色。
- 40、椶屩:棕鞋
- 41、椶綦:棕鞋。綦,鞋带,借指鞋。
- 42、椶床:用棕绳编制的坐卧之具。
- 43、椶笋:1.亦作“棕笋”。棕榈的花苞。2.见“椶笋”。
- 44、椶皮:棕榈树干上包裹着的一层由叶鞘形成的纤维状物。可加工成棕丝,也可直接用作编结蓑衣等的原料。棕皮的基部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之功能。
- 45、椶将军:棕帚的别名。
- 46、椶榈屋:覆有棕衣或棕毛的车盖。
- 47、椶檐子:肩舆的一种。
椶字结尾的组词
- 1、海椶:亦作“海棕”。树名。椰木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