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敕组词>

敕组词,敕字组词,敕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敕组词

反馈

    敕怎么组词?一年级敕字组词有那些?

    敕组词语共110个,其中敕开头的词语50个,敕结尾的词语57个,在中间的词语3个。

    敕字组词: 敕造、 敕许、 敕撰、 敕使、 敕勒、 敕建、 敕正、 诰敕房、 墨敕斜封、 遗令敕子、 诰敕、 申敕、 帖敕、 喾敕、 脩敕、 赐敕、 跋敕、 ... 这些敕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敕字开头的组词

1、敕造:奉诏令建造。

2、敕许:敕命准许。

3、敕撰:奉敕命编撰。

4、敕使:1.皇帝的使者。

5、敕勒:(1)又名铁勒,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6、敕建:犹敕造。

7、敕正:1.亦作"勅正"。2.整饬;整顿。

8、敕断:犹裁断。

9、敕封: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

10、敕设:1.整饬周备。设,周备。

11、敕戒:1.警诫,教诫。

12、敕甲:五代时对卑职官员不发告身,中书省录其授官制辞编号备案谓之“敕甲”。

13、敕见:敕命进见。

14、敕书: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

15、敕赐:皇帝的赏赐。

16、敕谕:皇帝的诏令。 告戒晓谕。 以敕书晓谕。

17、敕牒:诏书的一种。 授官的文书,委任状。

18、敕额:1.谓皇帝赐给寺院匾额。

19、敕教:帝王的命令。

20、敕画:1.犹敕令,诏命。因诏敕须押字判行,故称。

21、敕法:整饬法令。

22、敕厉:告戒勉励。

23、敕唤:敕令召唤。

24、敕晓:告戒晓谕。

25、敕符: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26、敕备:谨慎周备。整饬完善。

27、敕葬:宋代大臣及近戚有病,皇帝多命医诊治,凡药必服,家人不敢问。及死,例遣内侍监护葬事,称“敕葬”。至敕葬,听凭监护吩咐,有至倾家荡产者,故当时有“宣医纳命,敕葬破家”之语。见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

28、敕力:复姓。

29、敕印:敕符,印信。

30、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

31、敕宪:教令。

32、敕头:1.即状元。

33、敕条:朝廷所颁列的法律条款。

34、敕号:帝王颁赐称号。

35、敕答:帝王的批答。

36、敕局:宋时内廷承旨撰制法律条例的机构。

37、敕准:原谓行事得到诏命准许。后泛指经当局许可。

38、敕命: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明·清赠封六品以下官职的命令称“敕命。”见《正字通•攴部》、《清会典事例•中书科•建置》。

39、敕黄:敕书。用黄纸书写,故名。

40、敕警:犹警戒。

41、敕躬:敕身。

42、敕语:敕言,纶言。

43、敕旨:帝王的诏旨。

44、敕牓:1.皇帝赐给寺院的门榜。

45、敕授:唐制,朝廷封授六品以下官称“敕授”。

46、敕文:指帝王诏书。

47、敕格:朝廷颁定的律法。

48、敕身:警饬己身。

49、敕勒歌: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东魏高欢在一次兵败后,曾令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歌辞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中展现了北方草原的辽阔景象,富于雄壮之美。

50、敕勒术:驱鬼术。道士画符咒制鬼必书敕令二字以约勒鬼神,故称。



敕字中间的组词

1、诰敕房:1.官署名。清置。负责起草和缮写皇帝诏令。

2、墨敕斜封:用斜封下达的墨敕。唐中宗时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常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付中书执行,时人称为斜封官。

3、遗令敕子: 一首汉朝短文。



敕字结尾的组词

1、诰敕:亦作“誥勅”。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

2、申敕:亦作'申勑'。亦作'申勅'。 告诫。 敕命;宣示诏令。 整饬;整顿。

3、帖敕: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称"帖敕"。

4、喾敕:犹教诫。

5、脩敕:谨慎不逾矩。

6、赐敕:下诏令。

7、跋敕:亦作“跋勅”。谓撰写诏敕。亦泛指起草官文书。

8、赍敕:携持诏书。

9、诫敕:1.见"诫敕"。

10、豫敕:预先命令﹑告诫。

11、戒敕:告戒。即戒书。

12、整敕:1.同"整饬"。2.端谨。

13、诲敕:1.教诲﹐告诫。

14、告敕:即告身。朝廷授官的文凭。

15、画敕:画押。

16、警敕:1.亦作"警勑"。亦作"警饬"。2.警戒。

17、衔敕:遵奉皇帝的诏令。

18、格敕:法规敕令。

19、口敕:1.亦作"口勑"。亦作"口勅"。2.口宣诏敕。3.帝王口头的诏令。

20、棰敕:1.鞭打训诫。

21、黄敕:皇帝的诏书。因用黄纸书写,故名。

22、命敕:犹敕命。皇帝的诏令。

23、特敕:1.亦作"特勑"。2.帝王的特别命令。

24、教敕:教诫;教训。

25、明敕:《汉书•平帝纪》:“其明敕百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诏所名捕,它皆无得系。”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26、母敕:母亲的告诫。

27、约敕:1.亦作"约勑"。亦作"约饬"。2.约束诫饬。

28、遵敕:谓遵照皇帝的诏令。

29、敦敕:1.督察敕戒。

30、符敕:1.亦作"符勅"。2.敕命文书。3.指符箓。

31、奉敕:亦作'奉勑'。亦作'奉勅'。 奉皇帝的命令。 指奉师长之命。

32、谨敕:亦作“谨勅”。谨慎自饬。严令。

33、匡敕:1.亦作"匡敕"。2.正直谨慎。语本《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毛传:"勑,固也。"孔颖达疏:"既能诚正矣,既能慎固矣,于祀之礼无所失。"朱熹集传:"匡,正;敕,戒。"

34、修敕:谨慎不逾矩。

35、制敕:亦作'制勅'。亦作'制勑'。 皇帝的诏令。

36、墨敕:1.亦作"墨勅"。亦作"墨勑"。2.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37、手敕:亦作‘手勑'。亦作'手勅'。 手诏。

38、批敕:代皇帝批示处理奏章和对草拟的制敕签署意见。

39、降敕:颁发诏书。

40、出敕:1.出示帝王的诏书。

41、应敕:1.在帝王左右侍候传达旨意的人。

42、训敕:1.亦作"训勑"。2.君上对臣下告谕﹑诫饬。

43、矫敕:1.假托诏令。

44、切敕:严令。

45、刀敕:1.亦作"刀勅"。2.捉刀应敕的省称。借指权臣。

46、元敕:原先的诏令。

47、宣敕: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2.发布命令。3.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

48、诏敕:1.亦作"诏勑"。2.皇帝下令。3.诏书。

49、遗敕:1.亦作"遗勑"。2.临终告诫。

50、正敕:正式敕命。

51、阴敕:1.犹密令。

52、发敕:1.唐代诏旨形式之一。凡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等用之。

53、箠敕:鞭打训诫。

54、齎敕:携持诏书。

55、初敕:新即位的帝王的初次诏书、命令。

56、空头敕:即空名告身。

57、发日敕:1.唐代诏旨形式之一。凡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等用之。



  • 拼音chì
  • 注音ㄔ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KIT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形声。从攴(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同本义敕,诫也。——《说文》敕天之命。——《虞书》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通“饬”。整治;整饬既匡既敕。——《诗·小雅·楚茨》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敕身齐戒。——《汉书·礼乐志》惧余身之未敕。——《后汉书·张衡传》又如:敕法(整饬法令);敕设(整饬周备)委任,任命。如: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皇帝下命令。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名〉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又如:敕书(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符(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敕/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