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政组词>

政组词,政字组词,政组词语一年级,政组词2个字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政的组词

反馈

政字开头的组词

  • 1、政治:(1)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
  • 2、政协:(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 3、政客:(1)指从事政治投机、谋取私利的人
  • 4、政策:(1)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 5、政府:1. 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2. 古时称宰相处理政务的处所。
  • 6、政权:(1)政治上的统治权利 (2)行使国家统治权力的机关
  • 7、政务:(1)政府的事务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务
  • 8、政官:掌军政的官吏。
  • 9、政能:政治才能。
  • 10、政委:(1)政治委员的简称
  • 11、政敌:(1)在执掌政权方面与己为敌的人;政治上的敌人
  • 12、政坛:(1)政界;政治领域
  • 13、政病:政治上的弊端。
  • 14、政俗:政治与风俗。
  • 15、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指朝廷。
  • 16、政学:犹政教。
  • 17、政长:君主;官长。
  • 18、政雄:指杰出的政治人物。
  • 19、政理:(1)政治
  • 20、政柄:(1)政治权力
  • 21、政顿:整理。政,用同“整”。
  • 22、政绩:(1)指施政的成绩
  • 23、政德:政事和德行。 端正的德行。
  • 24、政术:政治方略。
  • 25、政党:(1)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
  • 26、政体:(1)施政的要领
  • 27、政源:为政的本源。
  • 28、政躬:对执政首脑身体的尊称。犹尊体。借指政务。
  • 29、政纪:(1)指机关、团体所制定的行政纪律
  • 30、政审:(1)政治审查
  • 31、政职:指赋税。
  • 32、政首:政治上的首要大事。
  • 33、政复:即使;纵使。
  • 34、政道:施政的方略。
  • 35、政经:政治的常法。
  • 36、政化:政治和教化。
  • 37、政枢:政治大权。
  • 38、政家:政治家的简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帝国主义与辛亥革命•欧报对于中国革命之舆论》:“日本多数政家,就本国之地位著想,自然深盼中国君主立宪,此亦不得责其差谬也。”
  • 39、政主:执政者。
  • 40、政教:(1)指刑赏与教化
  • 41、政典: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指政策和制度。
  • 42、政乱:犹治乱。
  • 43、政涂:治道。仕途。
  • 44、政适:讨伐敌人。政,征伐。
  • 45、政派:(1)政治上的派别
  • 46、政役:政事役使。赋税和劳役。政,通“征”。
  • 47、政论:(1)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
  • 48、政条:犹政令。
  • 49、政法:(1)政治和法律
  • 50、政察:谓政治严明。
  • 51、政瘼:政治上的弊病。
  • 52、政费:政府的行政费用。
  • 53、政拙:谓拙于政事。
  • 54、政争:政治斗争。
  • 55、政议:严正批评。政,通“正”。关于政事的讨论。
  • 56、政历:历法。政治历史的简称。
  • 57、政事:(1)政府施政的事务
  • 58、政本:1.为政的根本。2.借指尚书。
  • 59、政工:(1)专门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 (2)政治工作
  • 60、政迹:1.亦作"政迹"。2.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3.犹政绩。
  • 61、政属:政治归属。犹隶属。
  • 62、政制:政治制度。
  • 63、政序:政治秩序。
  • 64、政略:政治策略。
  • 65、政情:(1)政治形势
  • 66、政潮:指政局上的起伏变迁。
  • 67、政象:指政法条文。政治情况。
  • 68、政尔:正尔;正当。政,通“正”。
  • 69、政令:(1)政府发布的法令
  • 70、政路:1.为政的途径。2.指仕路﹑仕宦。
  • 71、政网:法纪。
  • 72、政協:(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 73、政要:(1)施政要领 (2)政府要人
  • 74、政机:指政务。
  • 75、政人:执政的人。
  • 76、政慢:政事松弛。
  • 77、政刑:政令和刑罚。
  • 78、政声:官吏的政治声誉。
  • 79、政蠹:比喻从事政治活动、危害人民利益的坏人。
  • 80、政号:犹政令。
  • 81、政纲:(1)政治纲领。它说明政党的政治任务和要求
  • 82、政界:(1)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即政治界
  • 83、政见:(1)政治主张;政治见解
  • 84、政魁:zhèngkuí,有政坛领袖含义。
  • 85、政荡:政治动荡。
  • 86、政变:(1)国家统治机构中的一部分人采取某种手段造成政权的突然变更
  • 87、政局:(1)政治局势
  • 88、政治家: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并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多指国家的领导人物。
  • 89、政务院: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在1954年9月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称国务院。
  • 90、政治学:研究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的科学。
  • 91、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 公元 年 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 92、政治犯:由于从事某种政治活动被政府认为犯罪的人。
  • 93、政治哦: 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

政字中间的组词

  • 1、拙政园:我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 2、摄政王:(1)当名义上的君主未达法定年龄、不在或无能时统治国家的君主
  • 3、德政碑:旧时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碑石。
  • 4、通政司: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
  • 5、参政党:在中国,指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它们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 6、家政妇:犹女管家。
  • 7、布政使:职官名。明清各省民政兼财政长官。属承宣布政使司,受辖于督抚,与掌理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为「两司」。也作「藩台」、「藩司」。
  • 8、军政司:管理军中事务的官员。
  • 9、执政党:(1)执掌国家权力的党派
  • 10、军政府:军事时期由军人建立和领导的政府。
  • 11、时政记:唐时廷议奏对的记录,称"时政记"。始于唐长寿间。由宰相撰着,封送史馆。
  • 12、土政策:(1)指地方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独自制定的政策和作出的规定、决定
  • 13、宣政门:唐代宫门名。在宣政殿之前。
  • 14、布政牓:宋时称节度使的布告。
  • 15、驿政局:1.清代传递文报函件办理邮务的机构。
  • 16、执政官: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在雅典,约自公元前 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 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 17、资政院:清末所设的中央咨议机关。由皇帝指派及各省咨议局选举议员。于1910年10月正式开院。辛亥革命时,资政院推举袁世凯为内阁总理,不久即解散。
  • 18、民政局: 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主管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工作。
  • 19、行政区: 设有国家政权机关的各级地区。
  • 20、宣政院: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 21、邮政局:(1)邮政部门中分管特定地区(如一城市或一区镇)邮务的分部
  • 22、行政法: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23、宗政姓: 宗政姓源流单纯,源出:出自刘姓,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以官名为氏。
  • 24、德政路: 德政路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道路。
  • 25、李政道: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 26、立政殿: 是位于太极宫内的一处殿宇。
  • 27、财政厅: 财政厅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置的,是省政府主管全省财政工作的组成部门。
  • 28、参政权: 参政权rightfortheparticipationingovernmentandpoliticalaffairs一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
  • 29、党政军: 党政军,男,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节目嘉宾,因为参加这个节目而在网络上走红。党政军是指党派、政府和军队的统称。
  • 30、仁政说: 中国先秦儒家关于以仁义道德为施政准则的政治学说。
  • 31、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 32、财政政策:利用财政收支的制度性安排和随机调整税收、公共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以调节社会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
  • 33、行政区域: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并设立相应国家机关的区域。我国的行政区域为:(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 34、行政处罚: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制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
  • 35、财政资金: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运用价值形式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形成归国家集中或非集中支配,并用于指定用途的资金。
  • 36、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 37、邮政编码:(1)一种用来识别每一个邮政投递区的、包括若干个数字或字母的代码
  • 38、行政许可: 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一般人依法负有不作为义务的事项,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解除禁令,允许他作为的行政活动。
  • 39、鸵鸟政策:指不敢正视现实的政策。据说鸵鸟被追急时,就把头钻进沙里,自以为平安无事。
  • 40、三大政策:指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 41、财政寡头:帝国主义国家中掌握了金融资本的少数垄断资本家。也叫金融寡头。
  • 42、寡头政治:(1)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 43、财政赤字: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
  • 44、懃政聚会:元代制度名。谓官员应勤于政事,按时到衙早聚。
  • 45、铁靴政策:(1)强迫别人屈从的粗暴手段
  • 46、过渡政府:现政府因故解散,而新政府还没有经选举及其他程序形成时,现政府中部分成员与社会部分成员临时管理国家,进行政权过渡。
  • 47、同化政策:一般指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消灭被统治民族的民族特点的政策。如禁止被统治民族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强迫他们改变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奴役、迫害,以改变其民族成分。
  • 48、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所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项基本职能。
  • 49、官僚政治:(1)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 50、联合政府:由各阶层、各党派或集团联合组成的政府。特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成立的三三制的地方性的抗日民主政府。
  • 51、两面政权:指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敌占区或国民党统治区之间的一些对敌我双方都取应付态度的基层政权。
  • 52、睦邻政策:(1)与另一国友好、合作,不干涉其内政的政策
  • 53、行政处分:在中国,有关部门对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和职工所给予的行政纪律处罚。如记过、记大过、降级、开除工职等。
  • 54、北京政变: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
  • 55、锁国政策: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 56、财政资本: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形成的资本。也叫金融资本。
  • 57、勤政聚会:元代制度名。谓官员应勤于政事,按时到衙早聚。
  • 58、致政大夫:旧时对退职官吏的敬称。
  • 59、大行政区:(1)1949年—1954年间我国设立的包括若干省(市)大于省级的行政区域。当时全国共设立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
  • 60、党政分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指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职能分开。
  • 61、维新政府: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南京后组织的汉奸傀儡政权。参加的有梁鸿志、温宗尧、陈群、任援道、傅筱庵等。1940年并入汪伪政权。
  • 62、人存政举:谓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则善政行。
  • 63、铁血政策:(1)滥用军事力量,以代替正常的外交手段
  • 64、三头政治: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 65、国民政府:(1)国民党执政的政府。它经历了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变迁
  • 66、财政结余:也称“预算结余”。各级财政机关执行年度预算收支的结余。在各级总预算单位中,其年终的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的全年收入合计,大于其预算支出、上解支出、补助支出等的全年支出合计,其差额即为本年财政结余。
  • 67、财政补贴: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资助社会集团或居民。如价格补贴、房租补贴等。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 68、宫廷政变:(1)原指帝王宫廷内发生篡夺王位的事件,现在一般用来指某个国家统治集团少数人从内部采取某种方式夺取国家政权
  • 69、君主政体:以君主任国家元首的政治制度。
  • 70、人民政府:我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通称。
  • 71、独头政治:指独裁统治。
  • 72、流亡政府:通常指本国领土被敌国占领而逃亡到外国的政府。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土被法西斯德国占领的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政府官员逃往国外所组织的政府。
  • 73、邮政储蓄:由邮政机构举办的居民储蓄业务。始创于英国,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邮政机构都举办储蓄业务。其储蓄种类除一般银行办理的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外,还因邮政机构具有网点多等特点,有异地存取、全市通兑等储蓄。
  • 74、绥靖政策: 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侵略者妥协的政策。是一种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又叫妥协政策。
  • 75、大棒政策:美国第26届总统T.罗斯福提出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 76、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中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既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也包括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独立对外行使职权的工作部门,如国务院下设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下设的厅、局等。
  • 77、廉政建设:研究和推行廉政建设,首先要对廉政的基本内涵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
  • 7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透过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来影响经济景气的操作。
  • 79、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 80、行政拘留: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进行的短期关押,由警察机关裁决执行。
  • 81、产业政策:国家指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各种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进行资源长期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 82、边缘政治:边缘政治是和主流政治(政府)相对的政治,政府敏感的话题,譬如热衷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口号的边缘政治。
  • 83、割据政权:历史学名词,通常指在某国固有版图内占领一隅,但未列入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范围的地方势力。
  • 84、勤政廉洁:清廉并且恪尽职守,勤于政事。
  • 85、问政于民: 问政于民,就是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普通百姓建议和意见,以使政府的政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这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呈现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不少地方、单位和部门把这“三问”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予以始终坚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扎实付诸实践,不仅使活动向纵深推进,更在深入人心中赢得民心。
  • 86、金钱政治:用来形容现代政治,主要是财界即金融、实业界上层,他们每年向自民党提供大量金钱,同时自民党利用金钱实惠收买选民,扩大派系,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指使官员给予特定企业好处,从而形成“财界—官僚—政界”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
  • 87、行政干部:是指在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包括政府以及有关功能部门行政机关中,占有法定编制的人员。
  • 88、行政监察: 在行政系统中设置的专司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行政活动及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 89、为政以德: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它代表了孔子的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90、祺祥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六岁皇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定次年改元祺祥。11月,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肃顺等人,宣布“垂帘听政”,以奕欣为议政王,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慈禧太后掌握清廷实权达四十余年。
  • 91、财政悬崖: “财政悬崖”一词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2年2月7日的国会听证会上首次提出,用以形容在2013年1月1日这一“时间节点”上,自动削减赤字机制的启动,会使政府财政开支被迫突然减少,使支出曲线看上去状如悬崖,故得名“财政悬崖”。
  • 92、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狭义上是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一条对党政机关进行了定义: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党政机关,广义上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也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2013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对党政机关进行了说明…。
  • 93、焦土政策:是一种军事战略。政策理解原意此战略包括当敌人进入或撤出某处时破坏任何可能对敌人有用的东西。
  • 94、傀儡政权:形式上独立,但其内政外交却受到外国指挥、控制的政权。
  • 95、怀柔政策:用政治上笼络的手段使之归附。
  • 96、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原则上自告知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规定时自规定之时起生效。
  • 97、行政制裁:行政制裁,是指国家对行政违法者依其所应负的行政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
  • 98、维希政府:维希法国(法语:RégimedeVichy),正式名称为法兰西国(法语:Étatfrançais),是二战期间在德国攻入法国并迫使法国投降后,扶持法国政府要员组建的政府,存在于1940年7月到1945年间。
  • 99、简政放权: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
  • 100、党政正职: 指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第一把手,如市委书记是市委正职;市长是市政府正职。

政字结尾的组词

  • 1、枋政:执掌政权。
  • 2、行政:(1)指企事业、各种社会团体等的内部管理
  • 3、郡政:一郡之政事。唐白居易有《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诗,云:"赖是余杭郡,台榭繞官曹。凌风亲政事,向晩恣游遨。"
  • 4、谤政:受到指责的政事。
  • 5、廉政:同“廉正”。
  • 6、逊政:谓把国家政权让给别人。
  • 7、恩政:犹德政。
  • 8、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
  • 9、篡政:谓篡夺政权。
  • 10、鹾政:盐务。指经管有关食盐的事务。
  • 11、勤政:勤劳于政事。
  • 12、壸政:宫内事务;家政。
  • 13、邦政:1.国家军政;执掌国家军政。
  • 14、粃政:1.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 15、阃政:1.妻子掌管的家政。
  • 16、稗政:指不良的政治措施。
  • 17、布政:施政。 布政使的省称。
  • 18、谬政:荒谬的政治措施。
  • 19、听政:(1)坐朝处理政务;主持国政
  • 20、思政:谓思行善政。
  • 21、闇政:1.昏暗的政治。
  • 22、猛政:严酷的政治。
  • 23、死政:死于国事。
  • 24、颁政:颁布政令。
  • 25、骇政:谓民心不安于政命。
  • 26、贿政:指政界中的贿赂行为。
  • 27、桼政: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桼,通"七"。
  • 28、训政: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 指孙中山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他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
  • 29、谢政:1.辞官退休。
  • 30、地政:(1)土地管理事务
  • 31、横政:暴政。
  • 32、暴政:(1)残虐的政治,指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措施
  • 33、呈政:敬辞。犹言请指正;呈上请指正。政,同'正'。
  • 34、屯政:屯田措施。
  • 35、罢政:谓免除宰相职务。
  • 36、獘政:弊政。恶劣的政治措施。獘,通“弊”。
  • 37、寄政:谓把军令寄寓在庶政之中。
  • 38、考政:犹问政。
  • 39、缪政:1.谬误的政治措施。
  • 40、路政:1.有关道路的行政管理。指铁路和公路。
  • 41、秉政:(1)执政
  • 42、践政:当政。
  • 43、峻政:苛政。
  • 44、莅政:临朝治理政事。
  • 45、逆政:1.乱政。2.指败坏政治。
  • 46、八政: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具体内容不一:
  • 47、秕政:1.不良的政治措施。
  • 48、复政:归还政权。
  • 49、谋政:谋划政事。
  • 50、朔政:1.古代帝王每年季冬颁发来年的历日与政令﹐诸侯受而行之。
  • 51、从政:(1)参与政治事务,指做官
  • 52、衰政:1.亦作"衰政"。2.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政,通"征"。
  • 53、内政:(1)国家内部的政务 (2)皇宫内的事务
  • 54、当政:(1)执掌政权;把持政权
  • 55、归政:1.交还政权。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
  • 56、设政:施行政令。
  • 57、报政:陈报政绩。指任地方官。
  • 58、贰政:1.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2.辅政。3.指辅政之官。
  • 59、本政:1.指朝廷政令。2.指农事。
  • 60、观政:1.察知政情。2.犹从政。
  • 61、还政:1.致仕;辞官。2.归政;交权。
  • 62、吏政:1.官吏的政绩。2.犹政事。
  • 63、两政:宠臣擅朝政,权力不统一。
  • 64、临政:亲理政务。
  • 65、豫政:参与政事。豫,通"与"。
  • 66、专政:(1)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敌对阶级实行的强力统治 (2)专权;独揽大权
  • 67、班政:1.颁布政令。
  • 68、弛政:除去苛政。
  • 69、党政:指国民党领导的政治。 党和政府。
  • 70、蠹政:1.败坏朝政。2.害民的政令。
  • 71、急政:1.催征赋税。
  • 72、能政:善政。
  • 73、问政: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
  • 74、刑政:刑法政令。
  • 75、驭政:掌握统治权力。
  • 76、隆政:高的准则。 犹大治。
  • 77、阙政:1.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
  • 78、颛政:谓独揽政权,专权用事。颛,通"专"。
  • 79、拙政:是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谦词。
  • 80、干政:干预政事:宦官~。
  • 81、论政:1.议论政事。
  • 82、摄政:(1)代国君处理国政
  • 83、新政:(1)新的政策
  • 84、仁政:(1)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2)仁慈的统治措施
  • 85、妇政:妇人参与政事。
  • 86、苛政:(1)指苛刻烦琐的政令
  • 87、家政:(1)家中的事务 (2)有关家庭生活的知识
  • 88、郢政:郢正,斧正。
  • 89、请政:1.敬辞。请斧正。
  • 90、王政:国君的政令。 犹王道,仁政。
  • 91、争政:争夺政权。
  • 92、执政:(1)掌管国家政事 (2)掌握国家大权的人 (3)主管某一事务的人
  • 93、犯政:违反政令。
  • 94、官政:国家的政事。
  • 95、关政:1.参与政事。
  • 96、矿政:1.开矿事务。
  • 97、铨政:指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政务。
  • 98、缺政:1.缺失的政事。
  • 99、授政:授予帝位。
  • 100、兵政:管理军队和用兵的事务。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政组词,政的组词,政字怎么组词,政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政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政字在开头的组词有93个,政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00个,政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00个。
  • 拼音zhèng
  • 注音ㄓㄥ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GHTY
  • 五行

基本释义

政〈动〉(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同本义政,正也。——《说文》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秋瑾《致琴文书》又如:正己主持政事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名〉政治;政事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元政紊弛。——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言时政者。——清·张廷玉《明史》沽名乱政。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如:民政;邮政;财政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如:家政;校政政策;法令先王之政。——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袁有守多惠政。——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官长;主事者政诸侯。——《墨子·非命上》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周公作立政。——《书·立政》又如:学政;盐政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如:历官七政政权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策略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朝廷;政府机关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脱脱《宋史》姓另见zhēng政〈动〉通“征”(zhēng)征伐先为之政。——《管子·势》吴政荆。——《韩非子·内储下》诸侯力政。——《大戴礼记·用兵》征税宽政役。——《管子·小匡》相地而衰政。——《荀子·王制》庶民弛政。——《礼记·乐记》另见zhèng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