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字开头的组词
- 1、拗口:(1)说起话来别扭,不顺口
- 2、拗断:亦作“抝断”。折断。
- 3、拗体:亦省称'拗体'。 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
- 4、拗劲:[àojìn]:固执倔强的劲头。[niùjìn]:也说拗劲儿。掘强的脾气。
- 5、拗开:把东西用两手掰开。
- 6、拗救:格律诗中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的方法。。
- 7、拗句:1.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 2.见“拗句格”。
- 8、拗怒:压制愤怒。
- 9、拗转:扭转。
- 10、拗拙:1.形容文章古拙拗口。2.愚顽不驯。
- 11、拗峭:谓不同于常调而峭劲有力。
- 12、拗处:指偏僻的地方。
- 13、拗性:性情固执。
- 14、拗花:折花。
- 15、拗阻:阻挡违拗。
- 16、拗抗:违反,不服从。
- 17、拗强:拗口,不流利。
- 18、拗蛮:个性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
- 19、拗格:生硬不顺口。
- 20、拗拢:酒筹的异名。
- 21、拗项:《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唐卢言《卢氏杂说.郑馀庆》:"郑余庆,清俭有重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余庆﹞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舁台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碗,蒸胡芦一枚。"后因以"拗项"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
- 22、拗字: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
- 23、拗涩:生硬难读。
- 24、拗调:拗体诗。
- 25、拗却:拒绝。
- 26、拗语:拗句。
- 27、拗折:断折。 弯曲。
- 28、拗别:亦作“拗别”。闹别扭;不顺从。见“拗彆”。
- 29、拗捩:亦作'拗戾'。 生硬拗口;不顺。
- 30、拗声:拗口的语音;不顺耳的声调。
- 31、拗执:固执倔强。
- 32、拗戾:亦作'拗戾'。 生硬拗口;不顺。
- 33、拗律:拗体的律诗。
- 34、拗取:折取。
- 35、拗撬:闹矛盾
- 36、拗陷:指地槽或地台中的下沉部分。
- 37、拗气:比喻因不满当前的事或人而生闷气,心情不痛快。
- 38、拗哭:幼儿数日内啼哭不止。
- 39、拗柴:实际是指崴脚
- 40、拗不过:谓无法改变别人的意见。
- 41、拗口风:受气吃亏而不能置辩。
- 42、拗体诗:亦省称'拗体'。 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
- 43、拗木枕:犹强项。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
- 44、拗口令:(1)绕口令。由于有成串的类似的变化微小的音(主要是辅音)而难以发好音的词、短语或句子
- 45、拗相公:对宋代力主变法的王安石的诬称。
- 46、拗句格: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 47、拗项桥:唐时尚书省东南角的小桥。久未升迁的官,常在此转头以望南宫,羡慕高官,故名。
- 48、拗过去: 将头用力向后仰。
拗字结尾的组词
- 1、执拗:(1)坚持己见,固执任性
- 2、别拗:别扭,违拗。
- 3、鳖拗:1.亦作"鳖拗"。2.犹别扭。意见不相投。鳖,用同"别"。
- 4、憋拗:固执;执拗。
- 5、曲拗:1.犹违拗。
- 6、偏拗:谓固执,不顺从。
- 7、村拗:1.粗鄙违拗。
- 8、僻拗:1.偏僻,不顺便。
- 9、阻拗:阻挡违拗。
- 10、撒拗:耍脾气,不听话。出自《老生儿》。
- 11、警拗:警策拗峭。
- 12、直拗:亦作'直抝'。 固执﹑倔强。
- 13、折拗:犹中断。
- 14、打拗:1.反对,不顺从。
- 15、十拗:指老人的十种反常情态。
- 16、深拗:隐晦曲折。
- 17、违拗:(1)违反;有意不依从长辈、上级的主意
- 18、悲拗:悲伤,悲痛。
- 19、硬拗:善于找借口和理由,生拉硬扯,但要联系的有趣。
- 20、鼈拗:1.也可写作“鱉拗”。 2.很别扭,意见不相同。鳖,用同“彆”。《水浒传》第十四回:“倘或路上与小人鱉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