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字开头的组词
- 1、徵象:(1)征候
- 2、徵实:(1)指田赋征收实物
- 3、徵士:出征的士兵。
- 4、徵候:(1)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 5、徵文:(1)公开征集诗文稿件 (2)以成文为依据
- 6、徵债:收债。《魏书·释老志》:“徵债之科,一準旧格。”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上》:“韩干,蓝田人,少时常为貰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未遇,每貰酒漫游,干常徵债於王家。”
- 7、徵辞:1.证验其言辞;责问。《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杜预注:“言语相恨,当明徵其辞以审曲直。”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荷兰大惊,徵辞於成功。”2.引证古人言辞。唐韩愈《送牛堪序》:“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旁出入他经者,又诵数十万言。”
- 8、徵言:验证言辞。
- 9、徵亡:招致败亡。
- 10、徵数:表示数目。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今羌胡徵数,负贩记緡,其遗风歟!”
- 11、徵喻:引证比喻。
- 12、徵索:索取;征派勒索。
- 13、徵乞:求取。
- 14、徵婚:公开征求配偶。
- 15、徵痛:谓受惩罚,遭痛苦。征,通"惩"。
- 16、徵贲:意思是征召诸侯聘问。
- 17、徵发: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晋干宝《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宋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三:“自五代来,契丹岁压境,及中国徵发,即引去。”清杭世骏《质疑·诸史》:“观《周礼·大司徒》比閭族党之法,以及车马甲兵力役追胥,种种徵发,皆出於井田。”巴金《长生塔》:“就从这天起征发的命令下来了,成千成百的‘贱民’络绎不绝地象囚犯一般从山中、从海边给押到京城里来。”
- 18、徵命:1.征召﹑命令。2.指征召的命令。
- 19、徵祥:征兆。亦特指祥兆。
- 20、徵集:(1)寻求收集 (2)国家依法调集
- 21、徵信:考核证实;取信,凭信。
- 22、徵请:谓朝廷以礼聘请出仕。清吴敏树《与杨性农书》:“今之世,朝庭设科举以待士,士或伏处巖穴,养高名以待徵请。虽近於古,究之於义,则未然也。”
- 23、徵起:征召起用。
- 24、徵儥:招买。谓招徕顾客。《周礼.地官.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征儥,以质剂结信而止讼。"郑玄注:"征,召也。儥,买也。物有定价,则买者来也。"贾公彦疏:"儥买之物贾定,则召买者来。故云征儥也。"一说卖货不相欺。见清俞樾《群经平议.周礼》"司市"。
- 25、徵贵:1.谓寻找可卖高价处出售。《史记·货殖列传》:“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司马贞索隐:“徵,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2.预示物价将高涨。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申屠蟠》:“物贵极徵贱,贱极徵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復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
- 26、徵考:考求征信。
- 27、徵授:征召授官。
- 28、徵逐:(1)指朋友频繁交往、相互宴请
- 29、徵问:征召询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淮南王孙建,材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迁常疾害建。建父不害无罪,擅数捕繫,欲杀之。今建在,可徵问,具知淮南阴事。”
- 30、徵拔:征召选拔。
- 31、徵稿:(1)征集稿件
- 32、徵募:(1)征招;召募
- 33、徵拜:征召授官。
- 34、徵使:征召的使者。
- 35、徵书:1.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后汉书·千乘贞王伉传》:“初,迎立灵帝,道路流言悝恨不得立,欲钞徵书。”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后汉书·郎顗传》:“闻徵书到,夜县印綬於县廷而遁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汝父昔罢豫章,徵书朝发夕至。”唐白居易《策林三·议井田阡陌》:“於是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明刘基《送李子庚之金陵》诗:“也知使者徵书急,莫厌轻舟出郭频。”
- 36、徵怪:1.亦作"征怪"。2.怪异的征兆。
- 37、徵收:(1)政府依法向人民或下属收取
- 38、徵选:征召选拔。三国吴韦昭《博奕论》:“技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唐沉佺期《送卢管记仙客北伐》诗:“庙堂盛徵选,戎幕生光辉。”
- 39、徵敛:亦作“徵歛”。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唐元结《舂陵行》:“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明刘基《送别灯和尚还乡序》:“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歛之无厌。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参见“徵收”。||见“徵敛”。
- 40、徵歌:谓征招歌伎。
- 41、徵赋:征收。《韩非子·显学》:“徵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饉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
- 42、徵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清方文《送刘孔安北上》诗:“大云起幽壑,徵车来何迟!”清顾景星《<楝亭诗钞>序》:“不佞徵车来长安,晤子清如临风玉树。”
- 43、徵须:求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徵须福佑,亦为不少矣。”
- 44、徵招:征召,征聘。
- 45、徵理:召见审问。
- 46、徵租:征收租税。
- 47、徵贱:1.谓寻找物价低贱处购货。《史记·货殖列传》:“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2.预示物价将低落。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申屠蟠》:“物贵极徵贱,贱极徵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復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
- 48、徵聘:(1)招聘;用公告的方式聘请
- 49、徵咎:灾祸的征兆。
- 50、徵取:征收索取;征求取得。
- 51、徵剥:征收剥削。唐韩愈《顺宗实录一》:“比年旱歉,先圣忧人,特詔逋科悉皆蠲免。而实敢肆诬罔,復令徵剥。”
- 52、徵迹:迹象。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而《卜辞》中则确有多父多母之征迹。”
- 53、徵创:犹惩戒。徵,通“惩”。黄药眠《五月歌》:“他们起来徵创了昏愦的官僚,演成了壮美的暴动。”
- 54、徵讯:召问。《国语·晋语八》:“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徵讯也。”韦昭注:“徵,召也。讯,问也。”
- 55、徵酒:谓行令饮酒。
- 56、徵兆:(1)事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征候
- 57、徵应:犹证验,应验。《汉书·叙传上》:“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三曰神武有徵应。”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温媪者……乡里咸谓之龙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徵应。”明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二世皇帝》:“吕后望气,老嫗哭蛇,英雄欺人耳。然徵应之事,理自应有,莫作奇怪看。”明叶盛《水东日记·文字等语谶宜避》:“文字著述,官制称谓,器物名号,以至歌謡讖语,戏謔之言,多有徵应,亦皆有当讳避者。”
- 58、徵庸:谓被征召任用。
- 59、徵验:1.证据;事实根据。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钟会《檄蜀》,徵验甚明;桓公《檄胡》,观衅尤切。”2.应验;证实。宋徐铉《稽神录·建州狂僧》:“建州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其所言动,多有徵验。”清张惠言《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余往尝疑郑君笺《诗》,以婚期尽仲夏以前,於经无所徵验。”黄人《<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
- 60、徵辟: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 61、徵藏史: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征藏,藏名也。'一云:'征,典也。'"成玄英疏:"﹝征藏史﹞犹今之秘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老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
- 62、徵信録: zhengxinlu徵信録(征信录):有关经手公益款项收支情况的报告书。第十五回:“究竟他收了款,就登在报上,年年还有徵信録,未必可以作弊。”《霜叶红似二月花》二:“大家别性急。听说赵守翁正在赶办十多年来第一回的征信录呢!”
徵字中间的组词
- 1、文徵明:人名。(西元1470~1560)初名璧,以字行,别字征仲,号衡山,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
- 2、象徵派: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 3、陆徵祥:陆征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字子欣,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
- 4、旁徵博引:(1)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
- 5、选舞徵歌:征招歌伎。
- 6、横徵苛役: (横今读héng)谓滥收捐税,徭役严酷。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夫以始皇、二世之横徵苛役,淫刑以逞,以汉高较之,仁暴自相天壤。”
- 7、无徵不信: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郑玄注:“徵,或为证。”明李贽《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夏礼、殷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 8、选妓徵歌:指放荡的生活方式。语本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輦,徵歌出洞房。”明冯梦龙《楚江情·歌筵买骏》:“选妓徵歌惟买醉,只愁回首岁华虚。”参见“选色徵歌”。
- 9、三徵七辟:谓累次征召。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
- 10、燕梦徵兰:《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儵。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后以“燕梦徵兰”为妇人怀孕生男之典。唐元稹《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诰》:“﹝吴氏﹞鲁文在手,燕梦徵兰,道以匡夫,仁而训子……宜受进封之恩,用表贯霜之节。可封齐国太夫人。”
- 11、遣将徵兵: 见“遣兵调将”。
- 12、魏徵讽谏:魏徵唐初重臣。
- 13、酒食徵逐:谓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 14、咀徵含商:谓讲求音律,反复吟咏。
徵字结尾的组词
- 1、病徵:(1)疾病在外面显示出来的征象
- 2、特徵:(1)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 (2)作为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的
- 3、清徵:省察;审察。清澄的徵音。征,五音之一。
- 4、象徵:(1)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
- 5、流徵:音调名。
- 6、鼓徵:谓击鼓召众。
- 7、纳徵: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郑玄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贾公彦疏:“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徵也。”《晋书·礼志下》:“江左以来,太子婚,纳徵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準况。”《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参见“纳币”。
- 8、宫徵:1.古代五音中宫音与徵音的并称。汉刘向《说苑·善说》:“雍门子周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三国魏嵇康《琴赋》:“羽角俱起,宫徵相证。”唐杜牧《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清赵翼《偶书》诗:“两耳未甚聋,已难辨宫徵。”2.泛指乐曲。宋秦观《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清洪昇《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3.泛指声调。南朝齐陆厥《与沉约书》:“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唐房玄龄《谏伐高丽表》:“文锋既振,则宫徵自谐。”
- 9、少徵:运气学说术语,是指不及之火运。
- 10、就徵:1.接受朝廷﹑官府征召。
- 11、寿徵:长寿的征兆。《诗·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卑尔寿而富,黄髮台背,寿胥与试”汉郑玄笺:“黄髮、台背,皆寿徵也。胥,相也。寿而相与试,谓讲气力不衰倦。”
- 12、变徵:(1)传统音乐术语。古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的一个音级。以此为主调的歌曲,凄怆悲凉
- 13、灵徵:祥瑞的征兆。
- 14、摊徵:摊派征收。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一:“旧重之处,流亡益多……有流亡,则已重者摊徵转重。”宋李骘《徐襄州碑》:“至於补累摊徵,有加无减。”
- 15、表徵:1.揭示,表明。2.显露于外的征象。
- 16、美徵:吉兆。
- 17、义徵:谓自愿应征。唐初与府兵制兼行的募兵的一种,其身份高于一般募兵。《旧唐书·职官志三》:“其义徵者别为行伍,不入募人之营。”《旧唐书·刘仁轨传》:“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徵。”
- 18、急徵:1.紧急征召。2.急诏赴狱。
- 19、暴徵:(横今读héng)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 20、催徵:催促征收田赋租税。
- 21、浮徵:超额征收。
- 22、遐徵:1.远行;远游。2.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 23、休徵:吉祥的征兆。
- 24、抽徵:征收。
- 25、延徵:招请。
- 26、激徵:1.指激扬高亢的乐音。征,五声音阶之一。2.雅曲名。
- 27、诏徵:皇帝下令征召。《后汉书·丁鸿传》:“永平十年詔徵,鸿至即召见。”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又欲面言事,上书求詔徵。”
- 28、嚼徵:谓调弄音律。
- 29、派徵:摊派征收。
- 30、考徵:考求。
- 31、六徵:1.亦作"六证"。2.考察﹑识别人臣的六个方面。征﹐验证。
- 32、吉徵:幸运的征召。 吉祥的征兆。
- 33、梦徵:犹梦兆。
- 34、八徵:1.谓为识别人才进行的八种考查。2.谓生活中所接触的八个方面。
- 35、应徵:1.接受征召。 2.泛指响应某种征求。如:应征稿件。
- 36、太徵:运气学术语。
- 37、庶徵:各种征候。
- 38、蔡徵:陈朝官员。官至吏部尚书。
- 39、调徵:谓收取税赋。明徐渭《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跨两省一京之地,当诸夷数道之衝,机务浩繁,调徵阔远。”
- 40、险徵:危险的征兆。《汉书·贾谊传》:“见细德之险徵兮,遥增击而去之。”颜师古注:“言见苛细之人,险阨之证,故重击其羽而高去。”
- 41、副性徵:人和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来的与性别有关的特征。如男子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低;女子乳房发育、声调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