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组词
反馈序怎么组词?一年级序字组词有那些?
序组词语共171个,其中序开头的词语52个,序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19个。
序字组词: 序数、 序幕、 序累、 序曲、 序跋、 序言、 序列、 温序须、 程序库、 程序法、 反序法、 有序相、 节序词、 无序性、 音序、 顺序、 秩序、 槐序、 节序、 胄序、 词序、 ... 这些序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序字开头的组词
1、序数:(1)像“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数,还有一些惯用的表示法像“大舅、二舅、头一次”等。此外像“一组、三级、六层”等因后跟量词或名词,可以省去“第”
2、序幕:1. 戏剧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用来介绍人物的历史、剧情发生的起因或暗示全剧的主题。 2. 比喻某件事情的开始阶段。
3、序累:谓分别高下排列。累,犹序。
4、序曲:1. 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等开场前演奏的乐段,一般由交响乐队演奏。 2. 用这种体裁写成的独立器乐曲。
5、序跋:(1)序文和跋
6、序言:(1)同“序文”
7、序列:(1)依次论述 (2)按某种档次排列 (3)档次
8、序赞:亦作'序赞'。 文体名。其形式为简述他人生平,末加赞语。晋袁宏撰有《三国名臣序赞》,北魏李仲尚撰有《前汉功臣序赞》,分别见《文选》卷四七和《魏书》本传。
9、序传: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序,亦写作"叙"。《史记》有《太史公自序》,《汉书》沿用其体,始称"叙传"。参阅唐刘知几《史通.序传》。
10、序顺:谓有序。
11、序战:战争或战役开始的第一仗。参见"初战"。
12、序第:犹次序。谓官秩品第。
13、序说: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宋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孔孟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孔孟的材料。
14、序立:按品级站立。
15、序引:序和引。二者皆为文体名。"引"大致如序而稍简短。
16、序秩:旧指按品级尊卑为序书列官职姓名。明黄佐《翰林记》有《序秩》篇。
17、序稿:起稿,拟稿。
18、序绩:排比其功绩。
19、序客:鸿胪官之别称。职掌礼宾之事。
20、序歌:列于诗歌集或组诗前的诗篇。常用以叙述事情之缘起,交代写作意图和暗示主题等。
21、序事:1.谓安排事项,使有条理。2.叙述事情。
22、序常:指官吏按常例升迁。
23、序官:《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24、序分:佛教经论,分序﹑正﹑流通三分。初为序分,述其经发生因由,即缘起部分。
25、序述:叙述。
26、序进:1.依次前进。2.按规定的等级次第升迁。
27、序班:1.官员的班行位次。2.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
28、序次:(1)顺序 (2)指篇章的排列顺序
29、序位:安排位次。
30、序成:等第,次序。
31、序论:(1)序和论。即史传文的引言和结尾的评论 (2)依次论列 (3)序言;序文
32、序志:叙述志趣。
33、序端:堂的东墙或西墙的南端近阶处。
34、序室:古代幼童就学之所。
35、序迁:按等级次第升迁。
36、序目:目次,目录。 指序言和目录。 指对读书时辑录的条目加以论述的文字。
37、序食:按顺序进食。
38、序爵:1.按等次授予官爵。2.依爵位排列座次。
39、序宾:排列宾客的位次。
40、序衔:旧指在公文上依次具列职衔﹑姓名。
41、序别:叙别,话别。
42、序定:谓依名分确立。
43、序文:1. 作者对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和写的主题和范围、宗旨和经过。 2. 别人所写的对作品的介绍或对本书内容的评论。
44、序數:(1)像“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数,还有一些惯用的表示法像“大舅、二舅、头一次”等。此外像“一组、三级、六层”等因后跟量词或名词,可以省去“第”
45、序兴:相继而起。
46、序録:1.书目的编次和说明。说明部分包括著作的源流﹑要旨等,略相当于图书提要。序,亦写作"叙"。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第一卷为"序录"。2.记叙;记录。
47、序号:序号,有顺序的号码。
48、序齿:(1)以齿(表年龄)为序。按年龄大小定宴会席次或饮酒次序 (2)也作“叙齿”
49、序词:(1)演说、表演或非戏剧的文学作品的序言或导言
50、序章:写在文章前面的话,通常是作者或是故事情节的指引及简述。
51、序数词:(1)回答“在什么序次上”这一问题的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
52、序时账: 日记账。
序字中间的组词
1、温序须:据《后汉书.独行传.温序》载,温序为隗嚣将所拘劫,令使从己,序不从,嚣将赐之剑,使自裁。"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后以"温序须"为慷慨就义的典实。
2、程序库:汇集在一起的经常应用的程序。主要有:(1)标准子程序。如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对数和指数函数、开平方和开立方函数等子程序。(2)标准程序。实现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如解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数值积分、解代数方程式等程序。(3)服务性程序。如复制卡片、磁带、磁盘及调试用的各种程序等。
3、程序法:为实现实体法所定的抽象的权利义务,辅助之严密且公正的实行,而订定其程序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4、反序法: 是从已知结果探求未知条件的工作程序。
5、有序相: 在某些替代式固溶当温度甚低时,不同种类的原子在晶格上呈有规律期性排列。
6、节序词: 以时令节日、民俗风景为表现对象的一类诗词作,如描写节日胜景,描写风俗文化的诗词。
7、无序性: 具有无法重复实验、重复试验后无法得出同样结果或者无法运用科学手段找到规律性原理的现象或者特征,比如电子的运动规律,空气中烟雾的形状和流动方式等。
8、原子序数:一个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
9、东序西胶:1.见"东胶西序"。
10、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11、秩序井然:(1)经仔细整理或安排的
12、程序控制:通过事先编制的固定程序实现的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控制各种生产和工艺加工过程。
13、分班序齿: 比喻根据年龄的不同来分先后次序。
14、程序设计: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5、有序增长: 有序增长又称有组织的增长。
16、粒序层理:粒序层理又称粒级层理、递变层理,是韵律层理的一种类型。
17、程序分析:对计算机程序行为进行自动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策略。
18、顺序调用:顺序调用于将程序的执行交给其他的代码段,通常是一个子例程,同时保存必要的信息,从而使被调用段执行完毕后返回到调用点继续执行。
19、带电序列:不同物质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定是一种物体带正电荷,另一种物体带负电荷。
序字结尾的组词
1、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就是以汉语拼音为顺序。它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词排列。它的顺序为:A,B,C,D,E,F,G,H,I,J,K,L,M,N,O,P,Q,R,S,T,U,W,X,Y,Z。其中少了V(因它v不能做音序,而且读不出来)。不过在音节中,韵母ü可以代替V。
2、顺序:(1)次序,也指顺着次序 (2)适宜;和谐 (3)〈方〉指平安顺利
3、秩序:(1)次序(秩侧重于有条理、不混乱;序侧重于有先后、不颠倒) (2)整齐而有条理的状况
4、槐序:指夏季。因槐树于夏季开花,故称。
5、节序: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6、胄序:1.古代贵族子弟就学之所。
7、词序:(1)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中,词序是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不很好”跟“很不好”,“了不得”跟“不得了”,“房子比树高”跟“树比房子高”,词序不同,意思就不一样
8、礼序:本谓礼仪的次序得以实现。语本《礼记.礼运》:'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孙希旦集解:'故君必正身立于无过之地,而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礼序而民治也。'又:'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孙希旦集解:'礼者,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后以'礼序'泛指礼仪制度。
9、倡序:指开头的序。
10、次序:(1)排列的先后 (2)安排事物的式样、方式或方法 (3)结果;眉目
11、程序:(1)数字计算机的编码指令的次序 (2)处理业务(如审议机构的业务)既定方法 (3)事情办理的先后次序
12、第序:1.次第;次序。
13、有序:1. 具有按规律接连起来的元素;特指具有每对不同元素以不对称的传递关系相连系着的性质。 2. 有指定的首元素。 3. 溶剂和溶质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为特征。
14、鳣序:学校。
15、冠序:在书前加序言。
16、排序:又称“分类”。按关键字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次序,对文件中的全部记录重新排列的过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运算。分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两大类。内部排序中常用的方法有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等。
17、霜序:指晚秋季节。
18、不序:不守次列。亦指叛逆者。
19、花序:(1)指花在轴上的发育和排列方式
20、笃序:切实而有条理。
21、庠序:(1)泛指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22、黄序:虞舜的别称。一说,指黄帝。
23、语序:(1)语言里语词的组合次序 (2)由一个或多个汇编语言的语句序
24、标序:标列叙述。
25、策序:录用。
26、齿序:按照年龄长幼所定的礼节。 年龄的次序。
27、黉序:古代的学校。
28、工序:1. 制造、生产某种东西或达到某一特定结果的特定步骤。 2. 组成整个生产过程的各段加工,也指各段加工的先后次序。
29、东序: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孔颖达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钥于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于中养老。'清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百余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后亦为国学的通称。 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 泛指东厢房。
30、贯序:序次;按顺序排列。
31、连序:依次连属。
32、荣序:指官吏行列。
33、鹓序:朝官站立的次序。
34、校序:古代称学校。
35、腊序:1.谓腊冬时节。
36、衰序:1.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
37、历序:历法。
38、承序:顺序继承。
39、诞序:1.生日。
40、鸿序:飞鸿的行列。比喻朝官的班行。
41、改序:谓季节改变。
42、诠序:1.形容有条理有次序。2.编排次序。诠﹐通"铨"。
43、散序:隋·唐燕乐大曲的开始部分。散板,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不歌不舞。
44、麦序:指农历四五月麦子成熟期间。
45、拍序:唐代《霓裳舞曲》中段始有拍,称拍序。
46、禊序:晋王羲之《兰亭序》的别称。
47、叶序:(1)叶子在茎上排列的形式,常见的有互生、对生、轮生等
48、党序:古代指学校。
49、铨序:考核官员的资历、功绩等,以定其官职的等第和升贬。
50、元序:最根本的秩序,指礼仪。
51、赞序:1.指史书作者为传主所作的赞语和为各"志"所写的引言。多附于传文之末。2.论述治国道理的一类文章。
52、陈序:1.陈设的次序。
53、胶序:1.殷学名序﹐周学名胶﹐后即用为学校的通称。
54、治序:1.亦作"治序"。2.谓根据才能大小授予官职。
55、差序:等级。
56、乖序:次序错乱。
57、后序:文体名。犹跋。刊于卷末的序文。宋曾巩有《后序》。
58、列序:谓依次排列。
59、班序:1.依次排列。2.按官爵或年齿排列的次序。3.朝官的行列。
60、倒序:颠倒次序。
61、官序:官吏的等级次第。
62、阶序:1.台阶与中堂两侧的厢屋。借指殿堂。2.专指台阶。3.官阶的次序。
63、失序:亦作'失叙'。 谓次序混乱;失去常规。
64、述序:犹叙述。
65、星序:指官阶位次。
66、辰序:星辰运行的次序。
67、端序:头绪;条理。
68、华序:1.显要的官阶。2.美好的时节。
69、积序:1.谓时序消逝﹐年岁增高。
70、旻序:秋为旻天,故称秋季为“旻序”。
71、首序:指季节的开端。
72、随序:1.谓依照自然的次序。
73、应序:顺应时序。
74、惇序:1.亦作"惇序"。2.谓按次序,使之敦睦。
75、守序:遵循正常的位次。
76、鸳序:犹鸳鹭行。
77、襃序:谓按等级﹑功绩褒奖迁升。
78、参序:共同编排。
79、詞序:(1)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中,词序是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不很好”跟“很不好”,“了不得”跟“不得了”,“房子比树高”跟“树比房子高”,词序不同,意思就不一样
80、调序:1.谓使四时调和有序。2.乐律名。即太簇三十四律之一。
81、贺序:1.文体名。贺人升迁之文。
82、式序:1.亦作"式叙"。2.按次第;顺序。
83、代序:(1) (2)代替序言或引言的文章 (3)代,更代;序,次序。代序,递相更代
84、寿序:祝寿的文章。明中叶以后开始盛行。
85、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86、修序:依照次序。
87、甄序:分别叙述。犹铨叙。
88、自序:(1)作者自己写的序 (2)自述生平阅历的文章
89、布序:依次展布。
90、革序:谓变革序第。
91、记序:1.见"记叙"。
92、遵序:依次,顺着次序。
93、继序:1.继绪。2.先后承接的序次。
94、清序:指朝官的班列。
95、蚋序:1.犹言蚊类。多用作谦词。
96、雁序:(1)雁行
97、敦序:亦作“敦叙”。
98、简序:甄别次序。
99、伦序:流辈;等类。 有条理,顺序。
100、暮序:岁序之末。指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