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审组词>

审组词,审字组词,审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审组词

反馈

    审怎么组词?一年级审字组词有那些?

    审组词语共217个,其中审开头的词语100个,审结尾的词语95个,在中间的词语22个。

    审字组词: 审核、 审读、 审察、 审查、 审拟、 审理、 审实、 陪审制、 陪审员、 公开审判、 末日审判、 陪审制度、 公开审理、 人工审核、 奏审、 评审、 编审、 饬审、 陪审、 熬审、 靓审、 ... 这些审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审字开头的组词

1、审核:审查核定:预算已报上级审核|审核物理,辨析事非。

2、审读:(1)审阅

3、审察:(1)仔细地察看 (2)审查

4、审查:(1)检查、分析、核对有关情况

5、审拟:审问拟罪。

6、审理:(1)审查和处理案件

7、审实:1.真实;详实。2.核实。

8、审谛:(1)仔细地看

9、审酌:仔细斟酌。

10、审校:(1)审查校对并加以改正

11、审勘:1.查看核实。2.审讯查问。

12、审改:(1)审查并进行修改

13、审注:仔细观察,细看。

14、审听:1.细听。2.指听讼﹑审案。

15、审视:(1)仔细地看

16、审然:1.明白无误。2.犹果然;确实是这样。

17、审势:审察形势。

18、审罚:谓刑罚分明。

19、审的:1.确切,确凿。

20、审处:(1)审判罪犯并加以处理 (2)对事情进行审查并加以处理

21、审刑:亦省称'审刑'。 宋代于禁中设立的官署,其职务是检查大理寺所审理的案件,并上报中书省。

22、审细:详细﹑仔细。

23、审饰:注重修饰。

24、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

25、审赏:奖赏分明。

26、审諟:(1)仔细地看

27、审判:(1)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加以判决

28、审稿: 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原稿)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对于译稿的审稿,主要是鉴定译文的质量),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

29、审阅:(1)审查阅读

30、审辨:审慎辨别。

31、审声:1.古指辨别宫。商﹑角﹑征﹑羽五声。2.辨别金鼓之声。3.通晓声韵﹑格律。

32、审省:详细省察。

33、审虑:仔细考虑。

34、审定:(1)审查决定

35、审责:1.明确责任。2.犹审问。

36、审音:1.辨别音调。2.通晓诗的音韵。3.审定字的读音。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37、审思:慎重考虑。

38、审期:1.确切的日期。2.审核或审讯的日期。

39、审画:1.慎重筹划。

40、审备:周密准备,充分准备。

41、审人:明白人。

42、审物:详察物情。

43、审守:谨慎地守护。

44、审当:周密而确当。

45、审敌:审察敌情。宋苏洵有《审敌》篇。

46、审慎:(1)谨慎;慎重

47、审编:编审biānshěn编辑和审查确定编审biānshěn∶高级编辑 ∶担任编审任务的人

48、审曲:见“审曲面埶”。

49、审议:(1)审查评议

50、审批:(1)对下级呈报上级的公文进行审查批示

51、审己:省察自己。

52、审顾:1.仔细察看。2.引申为前瞻后顾。3.谓仔细观察自己。

53、审质:审问。

54、审求:仔细探求。

55、审结:(1)审判结案

56、审鞫:审讯。

57、审谋:周密谋划。

58、审订:(1)审查修改

59、审覆:审查;审察。

60、审正:1.明察正直。2.精审而正确。3.犹审定。

61、审识:察知。

62、审择:审察选择。

63、审数:讲究统治方法。

64、审详:1.仔细审察。2.熟知,知道。3.审理上报。

65、审礼:明礼,识礼。

66、审览:仔细阅读。

67、审信:审慎而有信。

68、审度:(1)认真察看并估量

69、审鉴:1.审察借鉴。2.仔细鉴别。

70、审释:审查释放。

71、审量:考察衡量;估量。

72、审稽:详细考查。

73、审交:1.慎于交友。唐孟郊有《审交》诗。

74、审报:详细的报告。

75、审别:审察辨别。

76、审问:(1)详细地问;仔细询问

77、审合:审查验证。

78、审尔:果真如此。

79、审悉:详细了解。

80、审名:审定名分。

81、审观:仔细观察。

82、审练:审慎精细。

83、审行:行为审慎。

84、审计:(1)审查核定财政收支、预算、决算等

85、审发:审慎于始发之际。

86、审说:详细解说。

87、审端:1.检查修正。2.详尽公正。

88、审参:审核参酌。

89、审知:由审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确知。

90、审案:审理案件。

91、审断:审判;裁决。

92、审覈:(1)审查核定

93、审谨:犹谨慎。

94、审语:审判结论。

95、审办:审查办理。

96、审克:犹审核,察实。

97、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

98、审考:犹审查。

99、审分:1.审定名分﹑职分。2.谓审核是否符合标准。

100、审乐:审辨乐曲。



审字中间的组词

1、陪审制:1.公民参与法院审判案件的制度。

2、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的简称。

3、公开审判:指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在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

4、末日审判:又称最后审判。基督教谓耶稣将于世界末日,审判古今全人类,分别善人恶人,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亦泛指在灭亡时受审。

5、陪审制度:由法官以外的公民作为陪审员参加法院审判工作的制度。各国的陪审制度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陪审员的职权不同。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在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与法官有同等权利。

6、公开审理: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在我国,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一律由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仍公开进行。

7、人工审核:人为的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核实与审批。

8、利润审计: 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果、利润总额、利润分配和会计处理等方面所进行的审计。

9、三审定谳: 在多次审理以后再定罪。“三”不是实指,指多次。谳:定罪、议罪。定谳:定罪、定案。

10、包公审驴: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5单元课文。

11、质量审核: 质量审核,是指由具有一定资格而且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专家),为确定质量活动是否遵守了计安排,以及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所做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定。它与传统的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检查,无论在性质上、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不同的。

12、事先审查:对法律文件产生过程进行监督审查

13、媒体审判:“媒体审判”指的是:媒体因为具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其对案件的预测性报道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其一,影响舆论,并通过舆论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案。比如,1998年曾任郑州市某公安分局局长的张金柱因情节极为恶劣的交通肇事罪而被判死刑,这一判决是否受舆论影响,至今还争议不断;其二,就是媒体的不实、不公正报道在法院判决之前和判决之外,直接给案件当事人造成不良的社会评价,或者伤害他们的隐私权。

14、纳税审计: 指对企业的纳税业务所实施的审计。

15、工程审计: 是依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规定,对工程概、预算在执行中是否超支,有无隐匿资金、截留基建收入和投资包干结余,以及有无以投资包干结余的名义私分基建投资的违纪行为等。

16、定期审计:每到一定时间都要进行的审计

17、新闻审判: “新闻审判”又名“媒介审判”,原初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概念,意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多数是发生在刑事案件报道中。

18、口头审理:在无效宣告程序中,有关当事人可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进行口头审理的请求,并且说明理由。

19、资格审查:指对潜在顾客是否存在对推销产品的真实需求做出审查与结论。

20、信用审计: 审计人员为有关利益关系者所办理的一系列有关于信用方面的审计。

21、持续审计: 独立审计师用以对委托项目的相关事项以一系列实时或短时间内生成的审计报告,对其提供书面认证的一套审计方法,是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将审计投入到整个组织运行流程中的一种实时审计。

22、毛茶审评: 对各类初制茶叶进行的感官审评。



审字结尾的组词

1、奏审:奏请君上审定。

2、评审:(1)评议审查

3、编审:(1)高级编辑 (2)担任编审任务的人

4、饬审:严加审讯。

5、陪审:(1)陪审员到法院参加案件审判工作

6、熬审:严刑审问。

7、靓审:精密周详。靓﹐通'靖'。

8、送审:送交有关方面审查。

9、参审:参与审理。

10、重审:(1)原审法院的判决在第二审程序中被上级法院撤消而重新审理

11、唤审:传唤审讯。

12、开审:1.开庭审问。

13、判审:犹审判。

14、鞫审:审问。

15、驳审:1.驳问审讯。2.驳回再审。

16、恩审:谓皇帝下令复审案犯。

17、清审:犹明察。

18、沈审:亦作“沉审”。

19、朝审:明清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把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嗣'等类﹐上呈皇帝裁决。

20、穷审:1.彻底审问。

21、对审:到庭受审。

22、二审:第二审的简称。

23、热审: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

24、政审:(1)政治审查

25、证审:验证审察。

26、报审:(1)打报告送给上级审批

27、初审:(1)初步审讯

28、问审:犹询问。

29、译审:寻绎细察﹐弄明白。译﹐通"绎"。

30、秋审:(1)明清两代在秋季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由司法部门审核案件,奏请皇帝裁决

31、拘审:拘捕审问。

32、听审:(1)等待审判

33、研审:1.研究审查。2.勘问;审讯。

34、公审:(1)公开审判

35、庭审:(1)法庭正式开庭审讯

36、详审:1.安详慎重。2.周详审慎。3.详细审察。

37、甄审:(1)鉴别审定

38、批审:对下级呈报上级的公文进行审查批示。

39、体审:体察。

40、端审:稳重谨慎。

41、矜审:谨慎详审。

42、诘审:审问。

43、面审:亲自审问。

44、省审:仔细审阅。

45、再审:(1)对已经审查过的重新审查 (2)对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重新审理

46、质审:质对审讯。

47、预审:(1)预备性的审讯,在法院正式开庭审判前对刑事被告人进行

48、吊审:(1)提审

49、原审:(1)移送上级法院时的下级法院审理终结的案件

50、凝审:庄重谨慎。

51、稳审:1.稳妥安详。2.犹详察。

52、查审:核实对错、是否妥当(一般指计划、提案、著作等)。

53、议审:审议。

54、阅审:1.审核。

55、大审:明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

56、解审:解送审讯。

57、检审:验明。

58、谘审:1.论议辨察。

59、调审:调节审辨。

60、慎审:1.仔细审察。

61、贞审:清高而审慎。

62、寒审:明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

63、真审:犹言确知﹐真正明悉。

64、提审:(1)提出犯人进行审讯 (2)因为案情重大或其他原因,上级法院把下级法院尚未判决或已经判决的案件提来自行审判

65、附审:1.附带审理。

66、引审:犹审查。

67、终审:(1)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

68、不审:不察;未审察。不知。指不清楚。问候语。不准,不确。不慎重;不周密。

69、询审:询问审查。

70、覆审:再次审核。

71、明审:1.明察精细;精明仔细。2.明确周密。3.开朗而审慎。

72、革审:革职并审讯。

73、候审:(1)原、被告等候审理

74、传审:法院发出传票,通知当事人到庭听候审讯。

75、谛审:1.详审﹐仔细审核辨认。2.正确切实。

76、严审:严加审讯。

77、闲审:1.亦作"闲审"。2.文雅谨慎。闲,通"娴"。

78、会审:(1)会同审理或审判 (2)会同审查

79、刺审:谓深入审理。

80、谨审:1.慎重审察。2.谨慎精细。

81、申审:反复审议。

82、复审:1. 重复审查。 2. 对已审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

83、究审:查究审讯。

84、一审: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在中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广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85、突审:突击审讯的简称。

86、受审:(1)接受审问 (2)处于审查中

87、盲审: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

88、监审:监督,审查,负责监审的人。

89、收审:(1)收容审查;拘留审查

90、精审:(1)(文字、计划、意见等)精密详尽

91、閲审:审核。宋曾巩《相制三》:“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92、第一审: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在我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重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93、第二审:上级法院按上诉程序对下级法院的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审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就是终审。

94、法律审:诉讼当事人不服第二审的判决,并以其判决违背法令为理由,上诉于第三审,因第三审并不调查事实,而以第二审判决确定的事实为基础,予以法律上的审查,故称第三审为「法律审」。

95、事实审:法院审判诉讼案件,注重证据的调查及事实的认定,所审理者兼括事实问题及法律问题,



  • 拼音shěn
  • 注音ㄕㄣ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JH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同本义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知道,知悉审,知也。——《类篇》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君子审礼。——《史记·礼书》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又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又如:审悉(详细了解)审核,审查,检查核对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贾谊《过秦论》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审讯;审判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方苞《狱中杂记》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询问,打听清楚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副〉真实;确实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详尽,仔细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刘开《问说》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形〉慎重,小心谨慎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又如:审练(审慎精细)确切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正,不偏斜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固定;安定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审/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