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组词
反馈学怎么组词?一年级学字组词有那些?
学组词语共300个,其中学开头的词语100个,学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100个。
学字组词: 学院、 学者、 学期、 学分、 学理、 学会、 学习、 化学式、 通学生、 科学院、 科学家、 教学法、 村学究、 女学士、 中学、 化学、 玄学、 小学、 教学、 数学、 笃学、 ... 这些学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学字开头的组词
1、学院:(1)以某一专业为主的高校
2、学者:(名)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3、学期:(1)小学、中学或大学的每年分出的两个学习阶段之一 (2)学年之春季部分或秋季部分
4、学分:(1)高等学校计算课业时间的单位。通常以一学期中每周上课一小时为一学分。学习修够学分方能毕业
5、学理:(1)科学上的法则、原理
6、学会:(1)靠实践、训练或反复体验而获得才学
7、学习:(1)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8、学生:[xuésheng]:1.在学校学习的人。2.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xuéshēng]:〈名〉指在各级学校读书的人。
9、学士:(1)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2)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10、学术:(1)有系统的专门学问
11、学问:1. 系统知识。 2. 泛指知识。
12、学校:(1)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13、学好:(1)向好人学习,以好事为榜样,努力向上
14、学风:(1)学习的风气
15、学养:学问和修养;学业上的修养。
16、学究:(1)读书人的通称。亦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17、学籍:(1)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18、学年:(1)一个教育机关的年度上课时间,通常从九月开始到第二年六月终结
19、学地:犹学田。办学用的土地。
20、学堂:(1)学校的旧称
21、学说:(1)学术上自成系统的主张、理论
22、学力:(1)学问上的造诣,学问上达到的水平
23、学位:(1)教育机构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授予的称号。一般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24、学府:(1)指高等学校
25、学阀:(1)指仗势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
26、学徒:(1)从师受业的人
27、学田:(1)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其收入作为学校经费
28、学市:1.供学生交易的市场。
29、学世:1.书香门第。
30、学伴:1.学习的同伴;学友。
31、学囿:指学术领域。
32、学长:(1)对同学的尊敬称呼
33、学等:根据学习者才能的差异而划分的教习等级。
34、学曹:国子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35、学玩:学习玩赏。
36、学识:(1)学问知识
37、学宦:1.学习做官的本领。2.学业与官宦。
38、学学:山多大石貌。学,通"礐"。
39、学龄:(1)被认为在身心上适合于上学的儿童的年龄,一般均由法律规定要儿童在这个时期上学
40、学民:指有知识的人,儒生。
41、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地方学校学官。宋元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
42、学海:1.为学当效法大海,日进不已。 2.形容学问的广大无穷,亦用以指学术界。 3.称学问渊博的人。
43、学台:清代学政的俗称。
44、学佛: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45、学割:《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后以"学割"指学问﹑经验﹑技艺尚未成熟的人。
46、学塾:旧时学校称为「学塾」。也称为「学房」。
47、学宗:指学术界的领袖。
48、学道: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3.即学政。
49、学人:求学的人。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或造诣的人。
50、学制:(1)国家对学校的组织、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2)学习年限
51、学解:犹学识。
52、学鸠:即鷽鸠。小鸠。学,通'鷽'。
53、学室:学校的房舍。
54、学宫:1.学校、学舍。 2.旧指各府县的孔庙。
55、学级:年级或班级的旧称。
56、学书:1.读书。2.学习写字。
57、学嚬:1.效颦。谓胡乱模仿,弄巧成拙。2.指美女蹙眉。
58、学廪:学校的经费。
59、学历:(1)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
60、学官:学校的房舍。 指学校。 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汉代开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开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宋以后的提学﹑学政和教授﹑学正﹑教谕等。又称教官。
61、学稼:1.学种庄稼;务农。
62、学义:犹学问,学识。
63、学蓺:(1)学问、技艺
64、学部:(1)清末管理全国教育的中央官署 (2)中国科学院各学科的领导机构,由院内外著名科学家担任的若干学部委员组成
65、学语:学习语言;学习说话。
66、学科:(1)知识或学习的一门分科,尤指在学习制度中,为了教学将之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进行安排
67、学文:学习文化知识。 学习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
68、学览:广学博览。
69、学界:(1)指教育界或学术界
70、学则:1.学习的法则﹑规则。2.学校的规章。
71、学费:(1)办学的经费 (2)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膳宿杂费
72、学案: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清黄宗羲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唐鉴有《国朝学案小识》。
73、学区:学术领域。 根据中﹑小学分布情况所划分的管理区,目的是便于学生上学和对学校的业务领导。
74、学博:唐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75、学儿:犹学生。旧时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76、学主:学校的主持人。
77、学报:(1)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
78、学监:(1)旧时学校里监督、管理学生的人员
79、学艺:(1)学问、技艺
80、学法:学习法律。 学校的法规。
81、学涉:1.广学博览。2.指学识修养。
82、学务:1.教育事务。
83、学流:犹学派。
84、学斆:1.学校。2.犹教化。
85、学兄:对学友的敬称。
86、学差:即学政。
87、学董:旧指学校负责人。
88、学省:即太学。古代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学。
89、学守:1.学问操守。
90、学子:(1)从学的人
91、学殖:原指学问的积累增进,后泛指学业﹑学问。
92、学斅:1.学校。2.犹教化。
93、学租:旧时学田所收的地租。
94、学额: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
95、学贶:教师的酬金。
96、学侣:1.学友。2.犹学生。3.指有学识的僧侣。
97、学尚:学问高深。 学问;学识。
98、学舌:(1)学别人说话,喻指没有主见
99、学剑:学习剑术。谓学习武艺。
100、学仕:谓由读书而开始做官。
学字中间的组词
1、化学式:化学式是指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通学生:(1)走读生
3、科学院:(1)下属许多研究所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管理机构或各研究所的总体
4、科学家:(1)精通科学(尤指自然科学)的人
5、教学法:指教学理论。包括普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
6、村学究:1.旧时称乡村塾师。亦以讥学识浅陋的读书人。
7、女学士:宫中女官名。《陈书.皇后传.张贵妃》:"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土尚宫宋氏》:"女学士,尚宫宋氏者,名若昭,贝州青阳人。"后亦用以泛称有才学的女子。
8、跨学科:(1)属于、关于或涉及两门或多门学科的;学科间的
9、助学金:(1)给予或提供的以助学为目的款项 (2)政府或学校发给学生的补助金
10、大学士: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限与宰相相当。清代沿置,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
11、汉学家:指外国研究中国学问的专家。
12、老学庵:宋陆游的书斋名。陆游《老学庵》诗:"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自注:"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后亦借指读书养静之所。
13、化学镀:化学镀是一种新型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该技术以其工艺简便、节能、环保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4、光学士:即翰林学士。
15、科学诗: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诗歌。
16、晩学生:后学对前辈的自谦之称。清时礼部司官投刺内院大学士﹑吏部都察院五堂官,亦称晩学生。参阅清钱大昕《恒言录.友生晩生》﹑清梁章巨《称谓录.同官谦称》。
17、村学堂:1.乡村学堂。旧时多指乡村私塾。
18、不学好:1.谓品行不端。
19、光学钱:唐代咸通年间由宰相等大臣捐输的兴学钱。
20、陶学士:指宋人陶谷。历仕后晋﹑后汉﹐至后周为翰林学士﹐故称。他曾得党进的家姬。一天陶谷掏雪水烹茶﹐问那家姬说﹕"党家有这样的风味吗?"那家姬答道﹕"他是粗人﹐只知道在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哪有这种风味。"见《绿窗新话.党家妓不识雪景》。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21、洋学堂:旧指始于近代的新式学校。
22、大学堂:清末创办新制学校时称大学为大学堂。
23、私学馆:即私塾。
24、县学生:即生员。俗称秀才。
25、化学能: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
26、丱学家:指古生物学家。
27、官学生:1.入官学肄业的学生。2.清末民国初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即官费留学生。
28、文学家:从事文学创作或研究的专门家。
29、同学弟:旧时对同官的自谦的称呼。清费锡璜《序》后署"同学弟成都费锡璜拜撰"。
30、小学堂:清末采用欧美方式设立的初级学校。初称小学堂﹐后改称小学校﹐犹今之小学。
31、国学生:古代国学的学生。
32、小学生: [xiǎoxuéshēng]:〈名〉在小学读书的学生。[xiǎoxuésheng]:1.年岁较小的学生。2.年岁较小的男孩子。
33、同学録:记载同班或同校同学的姓名﹑籍贯﹑简历与通讯处等内容的小册子。
34、新学家:1.泛指清末到"五四"以前受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影响的人。
35、做学问:(1)从事学术研究
36、晚学生:后学对前辈的自谦之称。
37、附学生:1.明清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洪武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宣德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正统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
38、同学究:即同学究出身。
39、奬学金:(1)给予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的奖金
40、太学生:在太学里就读的学生。参见'太学'。
41、四学士: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
42、留学生:(1)正在或曾在外国学习的学生
43、中学生:(1)在中学读书的学生
44、南学会:清末维新派在湖南讲求新学、宣传变法的团体。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月在长沙成立(各县设分会)。每次开会,由黄遵宪、皮锡瑞、谭嗣同等人轮流主讲,宣讲新学,讨论湖南新政,曾与守旧派展开激烈斗争。在戊戌政变中被破坏。
45、太学体:宋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
46、小学子: [xiǎoxuéshēng]:〈名〉在小学读书的学生。[xiǎoxuésheng]:1.年岁较小的学生。2.年岁较小的男孩子。
47、私学堂:1.即私塾。
48、文学史:记载论述各个历史时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及作家作品的著作。
49、大学生:(1)在大专院校注册入学的人 (2)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但尚未获得任何学位的人
50、老学究:(1)年老迂腐、缺乏想象力、狭隘空谈的人或在陈述或运用知识时过分强调细节的人
51、生学家:1.生物学家。
52、奖学金:(1)给予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的奖金
53、转学生:(1)中途转换学校就读的学生;转校生
54、三学士:谓唐代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
55、张学良:(1901-)国民党爱国将领。字汉卿,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1928年张作霖死后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南京国民党政府。曾任国民党政府委员、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6年4月与红军达成联合抗日协议。12月12日与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进行“兵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陪蒋飞返南京,被扣押。1946年被解往台湾。
56、词学科:宋代科举名目之一。此科只试文辞﹐不贵记闻﹐与博学宏词科稍异。
57、直学士:官名。
58、舆学家:指旧时善于观察风水的人。
59、作学问:(1)同“做学问”
60、哲学家: 哲学家的英文是philo—so—pher,意思是一个爱智慧的人。从科学学与科学史的意义上来说,哲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有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与哲学体系的哲学学人。哲学学者是以哲学为研究对象、对哲学有很高造诣的哲学学人。有没有自己的哲学范式和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是哲学家与一般的哲学学者的根本区别。
61、化学键:化学元素huàxuéyuánsù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因而电荷数也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碳就是一种化学元素,因为碳不论以单质形式或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它的核电荷数总是 。现在已经发现的化学元素有 种,简称“元素”
62、升学率: 升学率指的是从本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中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进行学习的学生人数占全部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的比率。
63、同学录:记载同班或同校同学的姓名、籍贯、简历与通讯处等内容的小册子。
64、哲学系: 暂无解释。
65、双学位: 一个人同时具有的学科不同、等级相同的两个学位。
66、数学课: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即术数。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问
67、老学菴: 宋陆游的书斋名。陆游《老学庵》诗:“穷冬短景苦悤忙,老学菴中日自长。”自注:“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菴。”后亦借指读书养静之所。清赵翼《哭洪稚存编修》诗:“赐环归后脱征衫,十笏新营老学菴。”
68、文学社: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11年1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fc2e武任社长。借“研究文学”为名,在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吸收社员五千余人。后与共进社组成起义领导机关,发动了武昌起义。
69、学学半:虽有嘉肴
70、通学路: 日本为了保证上学和放学的安全,上学和放学的路径是预先选好的,称为“通学路”。学校尽量选择危险较少、上学管理较容易的道路作为“通学路”。请利用“通学路”。
71、初学者: 刚开始学习的人
72、力学时:力学时: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星历是根据天体动力学理论的运动方程而编算的,其中所采用的独立变量是时间参数T,这个数学变量T,便被定义为力学时。
73、医学官: 掌管医学事务的衙门官吏。
74、光学波: 晶格振动中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模式是声学波),它是复式晶格振动中频率比较高的、而且频率随波矢变化较小的那一支格波;对于长光学波,它表示着相位相反的两种原子的振动,即表示着两种格子的相对振动[但质心不变]。
75、文学界:文学作品wénxuézuòpǐn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
76、小学鸡: 指行为幼稚的中学生或成人。
77、乐学堂: 互联网快乐学习品牌。
78、导学馆: 导学馆教育服务系统,是以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科研课题[生本课程]为核心展开的系列教育服务。
79、科学学:科学学是研究科学和科学活动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影响)的综合性新兴学科。
80、贷学金: 政府通过银行以贷款方式借给贫困学生上学用的钱。
81、多学科:多种学科
82、科学史: 和预测产生了身体。
83、博学家: 在多个范畴都表现出色的人。
84、心学宗: 明方学渐撰。
85、游学卡: 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形式的游学卡,一种是中国科教在线游学卡,一种是汇智博创游学卡。
86、农学院: 暂无解释。
87、男学生: 一般指6-23岁的在校男学生。
88、同等学力:没有在某一等级的学校或班级毕业,但具有相等水平的知识技能。非本科和非硕士生毕业者,以及不具备硕士生、博士生学位的人员必须具有同等学力,才能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大专学历毕业后工作两年,且通过本科段课程才能报考。
89、民办学校: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90、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91、业余学校: (少shào)在业余、课余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体育运动训练的学校。分普通和重点两种,前者的学生分散在普通中小学上学,课余时间集中到业余体育学校训练;后者的学生集中住宿,在一起进行文化学习和训练。
9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93、文学革命:指我国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展开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文学革命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起点,进而反对以封建主义为内容的旧文学,提倡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
94、化学变化:化学元素huàxuéyuánsù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因而电荷数也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碳就是一种化学元素,因为碳不论以单质形式或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它的核电荷数总是 。现在已经发现的化学元素有 种,简称“元素”
95、化学分析:研究分析物质成分的学问。
96、文学遗产:苏联不定期文学资料集刊。
97、博学鸿儒:学问丰富、见识广博的读书人。
98、科学卫星:科学卫星(scientificsatellite)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人造地球卫星。
99、光学玻璃:制造光学仪器用的高级玻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如摄影机、经纬仪、望远镜等的镜头都用光学玻璃制成。
100、仵作学士:指宋·蒋彝。
学字结尾的组词
1、中学:(1)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
2、化学:(1)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转化的学科
3、玄学:(1)形而上学的另一译名。凡涉及超物理的或超经验的东西的某些事物,如深奥难懂的哲学科学 (2)中国魏晋时代,向秀何晏、王弼等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揉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潮
4、小学:(1)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5、教学:[jiāoxué]:教书。[jiàoxué]:(动)教书。
6、数学:(1)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 (2)即术数。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问
7、笃学:(1)专心好学
8、道学:(1)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思想 (2)形容迂腐守旧
9、督学:(1)旧时主管教育的部门中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是提督学政或督学使者的简称
10、理学:(1)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
11、二学:指国学与太学。佛教语。指读诵、禅思两种修行方式。即读诵大乘经典,一心如理思维。
12、哲学:(1)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3、就学:(1)从师学习。今指进学校学习
14、科学:(1)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15、种学:1.培养学识。
16、文学:(1)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2)学问
17、同学:(1)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的人 (2)对在校学生的通称
18、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19、心学:犹言思想修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即所谓良知之学。为学主'明本心'﹑'致良知'。认为心为宇宙的本原。 即心理学。
20、美学:1. 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 美术的哲学或科学;特指主题是描述和解释美术、美术现象和美学经验并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和重要的有关方面的科学。
21、声学:(1)研究声音的产生、控制、传输、接收和效应以及听觉现象的科学
22、放学:(1)学校里结束半天的课程后,放学生回家
23、地学:(1)地球科学的简称
24、官学:旧时官府设立的学校。官方奉行的学说。
25、汉学:(1)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2)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
26、隶学:谓隶书之学。
27、辍学:(1)中途停止上学
28、游学:(1)旧指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即“留学”
29、逃学:(1)学生无故不上课
30、新学:1. 初学;亦指初学的人。 2. 特指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又指北宋王安石的经学。
31、散学:(1)〈方〉放学
32、邃学:指精深的学识。
33、家学:(1)书香世家中相延续的学问
34、后学:(1)学问居于人后的学者、读书人(多作谦词)
35、治学:(1)做学问;钻研
36、博学:(1)知识渊博
37、钝学:谓天资虽愚笨﹐但能刻苦学习。
38、躐学:1.《礼记.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后以"躐学"指不按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
39、好学:[hàoxué]:〈动〉喜爱学习。[hǎoxué]:〈形+动〉容易学。
40、末学: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指浅薄的学者。犹后学。指非正统之学。
41、缀学:谓从事编辑前人旧文之学问。
42、自学:是指没有其他人的指导和教育,通过个人的方法学习到一定的技能或知识。
43、洛学:指宋儒程颢﹑程颐的学说。因其是洛阳人,故名。
44、大学:(1)古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2)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 (3)大学的校舍
45、复学:(1)中途停学一段时间后又重返学校上学
46、画学:1.宋代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2.绘画学问。
47、敦学:勤勉学习。
48、拟学:1.犹仿效。
49、肤学:1.学识浅薄。亦指浅学之人。
50、翰学:翰林学士的简称。
51、蒙学:(1)蒙馆。也指学童启蒙的功课
52、两学:1.国学和太学的合称。2.指国学及太学的学子。
53、脑学:心理学的旧称。
54、求学:(1)在学校学习;上学 (2)探求学问
55、问学:1.求知;求学。2.犹学问。
56、幸学:皇帝巡幸学校。
57、鄦学:指文字学。东汉许慎着有《说文解字》,故称。
58、做学:学着做,模仿。
59、番学:古代供外国留学生就学的学堂。
60、历学:阴阳历数之学。
61、群学:各种学派或学说。 社会学的旧译名。 各级各类学校。
62、儒学:1.儒家的思想教义。 2.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 3.指儒家学者。
63、韵学:即音韵学。
64、冬学:农民在冬季农闲时学习文化的组织。
65、海学:博学。
66、课学:1.考求学问。
67、懒学:逃学。
68、停学:(1)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停止上学 (2)暂停学籍
69、抱学:胸怀学问。
70、睿学:圣明的学识。
71、白学:1.僧侣服缁﹐称世俗为"白"。因称儒家之学为"白学"。
72、辈学:共同学习。
73、积学:谓积累学问。 犹博学;饱学。 渊博的学识。
74、闽学:1.宋代理学以朱熹为首的学派。朱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路的建阳,故称。
75、晚学:(1)后辈学生 (2)〈方〉指下午的课业
76、衒学:卖弄学识。
77、训学:(1)学校对于学生德性的训导和教育
78、罢学:放弃学业。
79、赖学:犹逃学。
80、宋学:主要指宋儒理学,同汉学相对。汉学专重训诂,宋学以义理为主,亦称理学。《宋史》为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特立道学传,故又称道学。后来元﹑明﹑清的理学也称宋学。宋学以"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虽标榜孔孟之道,但亦参以佛﹑道之说。其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
81、太学:(1)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
82、显学:(1)著名的学说、学派
83、典学:1.《书·说命下》:"念终始典于学。"孔颖达疏:"念终念始﹐常在于学。"这是傅说勉励高宗学习的话﹐后因称皇子或帝王致力于学为典学。2.指经常勤学。
84、独学:谓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
85、拘学:拘泥偏执之学。
86、老学:年老饱学之士。
87、力学:(1)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能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
88、北学:1.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2.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
89、疾学:1.努力学习。
90、名学:(1)逻辑学的旧称
91、郑学:1.指经学中的东汉郑玄学派。2.泛指经学。
92、颁学:谓分别学生才艺高下。
93、策学:1.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
94、眈学:好学。
95、浩学:博学。
96、受学:1.谓从师学习。
97、訞学:1.怪诞不经之学说。
98、诣学:指清朝帝王亲临太学视学。
99、政学:犹政教。
100、读学: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