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姜组词>

姜组词,姜字组词,姜组词语一年级,姜组词2个字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姜的组词

反馈

姜字开头的组词

  • 1、姜嫄:亦作'姜原'。 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帝喾之妻。传说她于郊野践巨人足迹怀孕生稷。《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惟姜嫄。'《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一说姜嫄为高辛氏后世子孙之妃。参阅《诗·大雅·生民》郑玄笺﹑清江藩《隶经文·姜嫄帝喾妃辨》。
  • 2、姜黄:(1)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 3、姜孟:敬姜和孟母的并称。一为春秋时鲁大夫公父歜之母,一为孟轲之母。敬姜屡次匡正儿子的过失,孟母为教子曾三迁,断机。二人事见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后世奉为母教的楷模。
  • 4、姜饼:(1)一种薄而脆的饼,用姜调味且通常用糖蜜使甜 (2)圣诞节时吃的小酥饼,通常用蜂蜜、红糖、杏仁、蜜饯果皮及香辛料制成
  • 5、姜桂:生姜和肉桂。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后常以"姜桂"比喻人的本性刚直。
  • 6、姜牙:即姜子牙。太公望吕尚的别名。
  • 7、姜维:(202-264)三国蜀汉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本为魏将,后归蜀。诸葛亮死后,继掌蜀汉兵权,任大将军。屡次发兵攻魏,均告无功。蜀亡后,降于魏将钟会。后欲乘钟会叛魏之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 8、姜张:1.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的并称。张炎论词,推崇姜夔,两人作词都垣瑹雏鳱词风相近,后人因并称"姜张"。为清代浙西词派所宗。
  • 9、姜被:指亲如兄弟,咏兄弟友爱。
  • 10、姜姜:争斗剧烈貌。
  • 11、姜戎:(1)春秋时居住在晋国南部的少数民族。晋国的附庸
  • 12、姜齐:对'田齐'而言,指周太公望吕尚所传姜氏一姓的:齐国。太公佐武王灭商,封于齐,传至康公,为田氏所代。
  • 13、姜原:亦作'姜原'。 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帝喾之妻。传说她于郊野践巨人足迹怀孕生稷。《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惟姜原。'《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一说姜原为高辛氏后世子孙之妃。参阅《诗·大雅·生民》郑玄笺﹑清江藩《隶经文·姜原帝喾妃辨》。
  • 14、姜环:一名虚拟人物
  • 15、姜疗:流传于民间常见一种外敷治疗方法,此法特点是简,便,廉,易,起效快,副作用少。
  • 16、姜肱被:1.即姜被。
  • 17、姜子牙: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又称“姜太公”。名尚,传封于吕,又称“吕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傅之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时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助武王起兵伐纣,统率许多道术之士,与纣王斗智、斗法、斗力,终于完成灭商兴周的大业。最后奉命发榜封神。
  • 18、姜太公:太公望·吕尚的别名。
  • 19、姜苋方: 名称:姜苋方组成:马齿苋2两,生姜2两。
  • 20、姜粉散: 是药名,主治消中。
  • 21、姜蜜煎: 名称:姜蜜煎组成:生姜汁1合,蜜1合,生地黄汁1升。
  • 22、姜米汤: 一道主治吐多而胃气欲绝者的菜肴,主要原料是老生姜1块。
  • 23、姜梅茶: 古验方。
  • 24、姜柏散: 是药名,主治口糜。

姜字中间的组词

  • 1、娥姜水:水名。又名泺水。源出山东历城县西南,东流经章丘﹑邹平等地,至博兴合时水入海。古以发源处有舜妃娥英庙,故称娥姜水。春秋鲁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此。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嘉庆一统志·济南府·小清河》。
  • 2、般姜鼠:比喻徒费心力之人。
  • 3、孟姜女:(1)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时,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强迫修筑长城。她不远千里去送寒衣,然而却未找到。她在城下痛哭,城墙因而崩裂,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痛不欲生,投海而死
  • 4、黄姜姜:形容黄而干枯。
  • 5、香姜阁:北齐名阁。
  • 6、独姜汤: 名称:独姜汤别名:独姜汤组成:生姜自然汁1小盏。
  • 7、煨姜圆: 一种药名,主治治本脏虚,饮食不化,或成倂癖,或发心痛。
  • 8、范姜姓: 范姜,是中国不常见的姓,古代为范姜氏。
  • 9、良姜散: 药名,主治因酒毒常常泄泻者。
  • 10、魂依姜被:典出《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后以"魂依姜被"称颂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
  • 11、孟姜女调:民间曲调。即四季调。也叫唱春调。详'四季调'。
  • 12、砸姜磨蒜:1.方言。比喻说东道西,拖延时间。

姜字结尾的组词

  • 1、生姜:(1)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形状粗而不规则,极辣而有芳香,广泛用作香料,有时入药
  • 2、猴姜:药名。相传唐玄宗以其治折伤、补骨碎有奇功,更名骨碎补。参阅《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下•骨碎补》。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草名,蔓生石壁,味辣,据说猴用以为姜,故称。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
  • 3、干姜:(1)中药名。别名白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要产于四川、贵州等地。辛,热。入心、肺、脾、胃、肾经。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治胃腹冷痛、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本品能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
  • 4、桂姜:肉桂与生姜。常用的调味品。
  • 5、齐姜:借指名门官宦人家的女儿。
  • 6、伯姜:舜臣子伯夷的别称。伯夷姓姜,能明礼仪以佐尧舜,因用以代称名门望族。
  • 7、孟姜:1.春秋时齐为姜姓,故称齐君之长女为孟姜。亦泛指世族妇女或美貌女子。 2.即孟姜女。3.传说为孤竹君的侍女。因被献给殷纣王而投井自尽。
  • 8、恭姜:春秋卫世子恭伯(一作共伯)之妻。世子早死,恭妻不再嫁。后泛指誓不再嫁的寡妇。
  • 9、苗姜:1.嫩姜。
  • 10、黄姜:姜黄。根茎入药,又可以做黄色染料。
  • 11、大姜:周太王妃﹐文王之祖母﹐姓姜。
  • 12、廉姜:即葰。一种香菜。
  • 13、三姜:汉之姜肱与弟仲海﹑季江,以孝友着闻,常共卧起,见《后汉书.姜肱传》。后世因称其兄弟三人为"三姜",并用作兄弟情笃之典。
  • 14、玉姜:传说中的毛女名。
  • 15、庶姜:指姜姓众女。《诗.卫风.硕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高亨注:"庶,众也。庶姜,齐国陪嫁和送嫁的一些姜姓女子。"后用以称同宗众女。
  • 16、周姜:1.宋代词家周邦彦与姜夔的并称。二人皆精于音律,自创新调,为格律词派的代表。2.指太姜。
  • 17、茈姜:即紫姜。嫩姜。
  • 18、洋姜:(1)口∶菊芋
  • 19、贞姜:春秋齐侯女,楚昭王夫人之谥号。
  • 20、姜姜:争斗剧烈貌。
  • 21、山姜: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其根、种子和花均可供药用。术的别名。参阅《尔雅•释草》宋·邢昺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术》。杜若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 22、蜀姜:1.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
  • 23、子姜:初生的嫩姜。
  • 24、不姜: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 25、姬姜:春秋时,周王室姓姬,齐国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为贵族妇女之称。 称美妇女的宗族。 泛指美女。
  • 26、共姜:1.周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不再嫁。后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实。
  • 27、紫姜:'紫姜又叫''子姜'',即生姜,因尖部发紫而得名,味带辛。可用于烹饪。去腥味。'
  • 28、乾姜:姜之乾者。
  • 29、高良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细毛,花白色。块根可制健胃剂。
  • 30、鬼子姜:方言。菊芋的别名。
  • 31、黄姜姜:形容黄而干枯。
  • 32、麦句姜:天名精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天名精》。
  • 33、緑须姜:中药材细辛之别名。见宋陶穀《清异录·药谱》。
  • 34、鼠衔姜: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竹轩》:"﹝徐本﹞独嗜书,每得一书,手自披对,缺板脱字,则界乌丝栏纸,乞善书者补之。笑谓人曰:'吾犹老鼠搬生姜,劳无用也。'"后以"鼠衔姜"形容劳而无用。
  • 35、山砂姜: 山砂姜为兰科植物绿花阔蕊兰的块根。
  • 36、绿须姜:中药材细辛之别名。见宋陶谷《清异录.药谱》。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姜组词,姜的组词,姜字怎么组词,姜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姜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姜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4个,姜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2个,姜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6个。
  • 拼音jiāng
  • 注音ㄐㄧㄤ,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GV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形声。从女,羊声。本义:水名。姜水)同本义岐水经姜氏城为姜水。——《水经注·渭水》注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国语》姓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说文》又如:姜太公钓鱼(姜子牙世称姜太公,即吕尚。曾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齐侯。传说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的时候,钓绳端的直钓不设饵。歇后用法,愿者上钩,指事情出于自愿)∶通“咧”。强。如:姜姜(逞强争斗的样子。)姜:通“咧”〈名〉生姜楠梓姜桂。——《史记·货殖列传》一种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Zingiberofficinate),作一年生栽培。须根不发达,根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灰白或黄色,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调料,亦入药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