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字开头的组词
- 1、夔门:指瞿塘峡。因地当川东门户,故称。为长江三峡之一。
- 2、夔夔:戒惧敬慎貌。
- 3、夔头:夔为舜乐官。唐韩会﹑崔造﹑卢东美﹑张正则善音乐,自以为有王佐之才,号为四夔。韩会在四人中居首,故称夔头。
- 4、夔旷:夔与师旷的并称。夔,舜时乐官;旷,春秋晋乐师。
- 5、夔峡:即瞿塘峡。
- 6、夔魖:泛指神话传说中的山怪。
- 7、夔魍:指夔和魍魉。皆为传说中的山林精怪。亦用以泛指精怪。
- 8、夔牛:传说中一种高大的野牛。
- 9、夔跜:跳动。
- 10、夔襄:夔与师襄的并称。夔,舜时乐官;师襄,春秋鲁乐官。
- 11、夔龙:1.相传舜的二臣名。 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 12、夔乐:借指庙堂雅乐。夔为舜时乐官,故称。
- 13、夔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 14、夔鼓:《山海经.大荒东经》:'﹝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后因以'夔鼓'作为战鼓的美称。
- 15、夔契:亦作'夔卨'。 帝舜二贤臣之名。夔典乐,契为司徒。
- 16、夔律:即夔乐。
- 17、夔牙:舜时乐官夔与春秋时精于琴艺者伯牙的并称。借指精通音乐的人。
- 18、夔皋:亦作'夔皋'。 夔和皋陶的并称。夔,舜时乐官;皋陶,舜时刑官。两人居官皆有政绩。后因以借指贤明的辅弼大臣。
- 19、夔卨:指帝舜二贤臣之名。
- 20、夔子:春秋时夔国的国君。
- 21、夔纹: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盘曲的夔龙组成的图案。盛行于殷和西周。
- 22、夔臯:亦作'夔皋'。 夔和皋陶的并称。夔,舜时乐官;皋陶,舜时刑官。两人居官皆有政绩。后因以借指贤明的辅弼大臣。
- 23、夔一足:《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于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参见'一夔已足'。
- 24、夔龙纹: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 25、夔凤纹:古代青铜器上的夔凤形纹饰。也称夔凤。
- 26、夔纹禁: 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
夔字中间的组词
夔字结尾的组词
- 1、皋夔:亦作'皐夔'。 皋陶和夔的并称。传说皋陶是虞舜时刑官﹐夔是虞舜时乐官。后常借指贤臣。
- 2、夔夔:戒惧敬慎貌。
- 3、后夔:人名。相传为舜掌乐之官。
- 4、山夔:传说中的山中独脚怪兽。
- 5、龙夔:舜时贤臣龙与夔的并称。后泛指贤士。
- 6、灵夔:传说中的奇兽。
- 7、四夔:夔,舜时贤臣,舜命以为典乐之官。见《书.舜典》。后因将同时而贤能出众的四人美称为"四夔"。
- 8、蟠夔:指盘曲的夔龙形装饰。
- 9、首夔:比喻最知音者。夔,尧舜时乐官。
- 10、钟夔:指精辨乐音的人。锺﹐春秋时锺子期﹔夔﹐舜乐正。
- 11、伊夔:伊尹和夔的合称。
- 12、伶夔:传说中黄帝时乐官伶伦和舜时乐正夔的并称。
- 13、一夔:夔相传为尧(一说舜)时乐正,仅有一足。
- 14、独脚夔: 独脚夔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