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哭组词>

哭组词,哭字组词,哭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哭组词

反馈

    哭怎么组词?一年级哭字组词有那些?

    哭组词语共75个,其中哭开头的词语31个,哭结尾的词语35个,在中间的词语9个。

    哭字组词: 哭灵、 哭诉、 哭泣、 哭号、 哭嚎、 哭穷、 哭庙、 生哭人、 大哭仔、 猫哭老鼠、 啼哭郎君、 湿哭干啼、 欲哭无泪、 二黄哭板、 巷哭、 代哭、 助哭、 卒哭、 长哭、 反哭、 嚎哭、 ... 这些哭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哭字开头的组词

1、哭灵:(1)在死者灵柩或灵位前痛哭

2、哭诉:(1)哭着诉说或控诉

3、哭泣:(1)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

4、哭号:大声哭叫。

5、哭嚎:大声哭叫。

6、哭穷:(1)向别人诉说自己穷困,多指向人装穷

7、哭庙:清代皇帝死后,地方官吏士绅到万寿宫或庙宇等处哭奠,称哭庙。

8、哭脸:(1)〈方〉哭 (2)哭鼻子

9、哭鸟:啼声如哭的鸟,如鸱鸺。

10、哭丧:[kūsāng]:一种以哭的形式表达哀思的礼俗。[kūsang]:〈动〉心里不痛快,脸上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

11、哭临: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 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

12、哭嫁:旧时地方民俗。嫁女时,家人或请人哭送,表示不忍女儿离去。

13、哭奠:哭吊祭奠。

14、哭竹:相传三国吴孟宗母嗜食笋,值冬无笋,宗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

15、哭庭:春秋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16、哭踊: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

17、哭主: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18、哭腔: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行腔。

19、哭啼:哭哭啼啼kūkū-títí不间断地哭泣

20、哭谏:用哭的方式来劝导某人。

21、哭鼻:哭(含诙谐意):输了不许哭鼻子。

22、哭丧脸:形容不高兴或神情沮丧的面孔。比喻阴天。

23、哭丧棍:见“哭丧棒”。

24、哭鼻子:(1)口∶哭(含诙谐意)

25、哭丧棒:(1)旧时在为父母发丧时,“孝子”须手扶一根“孝杖”,以表示悲痛难支

26、哭昭陵: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太宗墓)哭诉。唐李洞逸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后因以"哭昭陵"为哭诉冤恨之典。

27、哭秦庭:春秋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28、哭道儿: 地方方言,俗语。哭,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哭道儿,指专门为丧事家属在出殡送葬时嚎啕大哭的人。

29、哭唧唧: 就是说爱哭闹,整天哭哭啼啼的,这个词语偏向于贬义,就是有点让人讨厌的意思。

30、哭作猫: 江、浙、沪一带方言,形容词。

31、哭秋风:(1)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哭字中间的组词

1、生哭人:1.詈词。对活着的人哭丧。意谓纠缠,找麻烦。

2、大哭仔: 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客家闽南话胖子的音译,在讲客家闽南话的地带泛指大胖子的意思。

3、猫哭老鼠:(1)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4、啼哭郎君: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5、湿哭干啼:哭哭啼啼。

6、欲哭无泪: 欲哭无泪,读音yùkūwúlèi,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想哭可是没有泪水、哭不出来。

7、二黄哭板: 京剧音韵指的是京剧独特的语音系统。有的书称京剧音韵为京剧字韵,大体都是指京剧语音系统的意思。

8、湿哭乾啼:哭哭啼啼。清赵翼《七十自述》诗:“羲之乐死从今定,湿哭乾啼总不知。”参见“乾啼湿哭”。

9、暴风哭泣:形容很夸张很大程度上的哭泣。



哭字结尾的组词

1、巷哭:在里巷中聚哭。旧时常用作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

2、代哭:谓古代举丧时,服丧者依次更替号哭,以免丧主过哀而伤身。

3、助哭: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

4、卒哭:古代丧礼,百日祭后,止无时之哭,变为朝夕一哭,名为卒哭。

5、长哭:1.大哭。

6、反哭:古代丧葬仪式之一。安葬后,丧主捧神主归而哭。

7、嚎哭:(1)大哭 (2)以痛哭哀悼或哀诉

8、啼哭:(1)放声地哭

9、号哭:痛哭。

10、行哭:放声哭;且行且哭。

11、丧哭:谓遭亲丧而哭泣致哀。

12、陪哭:(1)为他人助行哭礼。也称“代哭”

13、哀哭:悲伤地哭泣,痛哭。

14、归哭:谓回家奔丧。

15、吊哭:吊祭且哀哭之。

16、痛哭:(1)尽情地哭

17、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

18、邪哭:1.谓心伤的人无故而哭。

19、干哭:(1)没有眼泪的哭

20、叹哭:叹息痛哭。

21、抚哭:抚尸哀哭。

22、送哭:谓哀哭而送葬。

23、悲哭:悲痛号哭。

24、绝哭:悲痛哭泣。谓伤心之极。

25、惊哭:受惊而哭泣。

26、歌哭: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27、止哭:将祭时止住哭声。古代祭礼中的仪节。

28、节哭:犹节哀。

29、泣哭:哭泣。

30、恸哭:(1)放声痛哭,号哭

31、拗哭:幼儿数日内啼哭不止。

32、鬼夜哭:传说仓颉造字时鬼怕为书文所劾﹐因而夜哭。

33、杨朱哭:临歧路而哭。

34、一家哭:宋·范仲淹为相,锐意改革吏治,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

35、穷途哭: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怮哭而反。”后遂以“穷途哭”等喻指对世事极度悲观。



  • 拼音
  • 注音ㄎㄨ,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KKDU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同本义(有声有泪)哭,哀声也。——《说文》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则哭以厌之。——《汉书·王莽传》。注:“哭者所以告哀也。”又如:哭先祖歌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淮南子·览冥训》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哭/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