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告组词>

告组词,告字组词,告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告组词

反馈

    告怎么组词?一年级告字组词有那些?

    告组词语共236个,其中告开头的词语100个,告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36个。

    告字组词: 告诫、 告诉、 告请、 告疾、 告状、 告罄、 告辞、 肉告示、 放告牌、 三告官、 红告示、 被告人、 强告化、 报告期、 广告、 讣告、 报告、 醮告、 宣告、 禀告、 祷告、 ... 这些告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告字开头的组词

1、告诫:(1)也作“告戒” (2)规劝某人勿做某事 (3)教诲劝戒

2、告诉:[gàosù]:(动)向人说出或表明:请你~他,明天开会。[gàosu]:对某人说,使人知道。

3、告请:1.申请;请求。2.请托。3.指拜谒等交际活动。

4、告疾:即告病。指古代官吏因病请求退休。

5、告状:1. 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控告或起诉。 2. 向上级或长辈诉说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或不公正待遇。

6、告罄:(1)本指祭祀礼毕。今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

7、告辞:(1)原指向主人辞别,现在通用指辞别

8、告警:(1)报告危急的消息 (2)发出警报

9、告凶:预告凶兆。《诗.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郑玄笺:"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一说"告凶"为天时不顺之谓。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10、告负:(体育比赛等)失败:甲队以0比3~。

11、告回:1.辞别,请归。2.泛指回去。

12、告禀:(1)禀告

13、告病:(1)称说有病。因病请求休息

14、告馨: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存粮~。

15、告朔:周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 指诸侯于每月朔日 阴历初一 行告庙听政之礼。 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见'告朔饩羊'。

16、告乞:求乞。

17、告语:(1)告诉,诉说

18、告别:(1)离别;辞别 (2)通知离别

19、告假:(1)请假

20、告谒:1.求见;拜谒。2.请托,求告。

21、告捷:(1)打仗、比赛取得胜利 (2)报告战胜的消息

22、告札:1.即告身。

23、告罪:(1)交际上的谦辞,表示情有未恰、理有未安的意思

24、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 告辞,告别回家。

25、告礼:1.指报帝王之丧。2.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

26、告发:(1)指由被害人或犯罪人以外的人向侦察机关报告某人的犯罪行为

27、告托:1.告诉,嘱托。

28、告送:(1)〈方〉告诉。也作“告诵”

29、告身:古代授官的文凭。

30、告讦: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

31、告竣:(1)宣告事情完成或结束(多指大的工程)

32、告勑:1.禀告整饬已毕。2.告敕。

33、告牒:1.告发的文书。2.即告身。

34、告知:(1)说给某人让他知道

35、告代:1.新王朝取代旧王朝之后,帝王祭告上天以报其功,谓之告代。2.泛指改朝换代。

36、告劾:1.揭发罪状;弹劾过失。2.指被人告发弹劾。

37、告退:1. 在集会中要求提前离去。 2. 旧指请求辞官。

38、告示:1. 以言语告诉他人,使他明白己意。 2. 政府公布的文书,如近代的布告。

39、告助:请求帮助。

40、告喝:古时官员就道,前导仪卫大声传呼,令人退避,以示威严,称为"告喝"。

41、告饶:(1)请求饶恕

42、告祝:指古代祭祀时,尸祝为主人祈福。

43、告求:1.请求。

44、告丧:1.报丧。

45、告月: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

46、告止:要求停止。

47、告荒:1.报告灾情。

48、告揖:1.敬辞。表示向对方施礼。

49、告教:1.告喻教诲。2.敬辞。指书信。

50、告飨:祝告﹑供享。

51、告俘:1.古代凯旋,献俘太庙,以告成功。

52、告籴:请求买粮。

53、告理:告状,请求处理。

54、告乏:缺乏;宣告缺乏。 谓显现困顿。

55、告扰:1.犹告发。2.客人受到款待,对主人表示感谢的话。

56、告谕:(1)明白告诉(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使公众晓谕

57、告蒇:告竣;告成。

58、告讼:1.告诉,告知。2.告状。

59、告慰:(1)表示安慰;感到安慰

60、告愬:1.见"告诉"。

61、告免:请求免罪。

62、告便:(1)礼貌用语,指向对方告诉自己要稍微离开一会儿

63、告倒:(1)状得胜诉,判对方有罪

64、告实:1.告知实情。

65、告匿:秦法律名。指告奸与匿奸。

66、告绝:(1)宣告绝迹;再不出现

67、告饥:1.告以饥饿。

68、告债:犹借债。

69、告诀:告别。

70、告幺:斗纸牌时,每人先翻一张,点数在前的人先拿牌。幺点次序最先,故决定谁先拿牌叫做"告幺"。

71、告庙: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

72、告敕:即告身。朝廷授官的文凭。

73、告猎:犹告讦。

74、告坐:(1)上级或长辈让下级或晚辈坐,下级或晚辈谦让或道谢后坐下(见于早期白话)

75、告成:(1)事情宣告完成,报告上级

76、告谴:宣示谴责之意。

77、告祢:1.谓祭告父庙或父之神主。

78、告竭:指财物、矿藏等净尽。

79、告终:(1)宣告终结

80、告借:(1)告贷

81、告聘:行聘之前,祭告祖庙。

82、告存:1.问候,慰问。

83、告宁:1.报告动乱已平定。2.古指官吏告假奔丧。宁,谓官吏亲丧,归家服丧。

84、告诵:方言。告诉,告知。

85、告难:1.犹告急。2.犹攻讦,责难。

86、告燎:1.焚柴以祭告天帝。

87、告吹:(1)宣告破灭或失败

88、告天:1.祭告天帝。2.呼天诉冤。3."告天子"的省称。

89、告奸:1.见"告奸"。

90、告言:1.揭露;告发。

91、告志:表白心志。

92、告劳:(1)指对别人诉说自己办事的劳苦状

93、告喻:1.犹晓喻,告诉。

94、告誡:(1)也作“告戒” (2)规劝某人勿做某事 (3)教诲劝戒

95、告养:旧称官吏因父母年高,告归奉养。

96、告休:1.指官吏退休,辞职。

97、告窆:旧时以下葬日期讣告亲友,谓之“告窆”。

98、告行:告别,辞行。

99、告至:1.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2.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

100、告变:1.预示灾异。2.报告发生变故。



告字中间的组词

1、肉告示:1.方言。谓到处宣扬﹐犹言活布告。

2、放告牌:旧时官府每月定期坐衙受理案件时挂出的通告牌。

3、三告官:宋代在禁中,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称为三告官。

4、红告示:旧时新官上任时的红纸公告。

5、被告人:被提起诉讼的一方当事人。

6、强告化:指强行索讨的乞丐。

7、报告期:①“基期”的对称。统计中计算指数、发展速度等动态指标时,与基期 年 对比以取得相对指标的计算时期 年份 。如以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字与 年的数字对比以计算“八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时, 年即为报告期。②生产经营活动或一般工作实际完成后作出总结所包括的时期。其资料可用以与前期对比,也可与计划期 如下一年度 对比。

8、通告费: 通告费,就是电视台综艺节目邀请艺人担任节目嘉宾,付给嘉宾的相应酬劳。这个词汇流行于台湾。台湾甚至有靠出席电视节目赚钱的艺人,被称之为通告艺人。大陆内地,没有通告费这一正式的称谓。出场费实际也等同于通告费。

9、公告牌: 用来发布公告的牌子,特指电子公告牌。

10、广告片: 是信息高度集中、高度浓缩的节目。

11、报告文学:(1)对直接观察或仔细记录的事件和情景作真实而详细的叙述的文学作品,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文体的特点

12、報告文學:(1)对直接观察或仔细记录的事件和情景作真实而详细的叙述的文学作品,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文体的特点

13、不敢告劳: 不敢向别人表示自己劳苦。

14、频频告捷:(1)胜利的消息连续不断传来

15、没头告示:旧指非官府张贴的布告。

16、求亲告友:见“求亲靠友”。

17、柴燎告天:燔柴祭告上天。

18、空名告身:1.未填姓名的补官文凭。

19、乞哀告怜:(1)向别人乞求怜悯、帮助

20、空头告身:即空名告身。

21、广告颜料:绘制图案广告、美术设计以及环境布置等用的着色剂。由颜料与胶水混合研磨而成。

22、庶女告天:指春秋时齐国一民女负冤莫申,仰天呼号事。

23、出告反面:外出和返回都要禀告父母。

24、广而告之:广告,是广而告之的简称,可以泛指一切不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告,包括公益广告、旅游广告、商业广告等等。

25、昭告天下:古时候君主下诏通告天下。

26、广告诉求:方言。指商店的女服务员。日语用汉字造的词。指吸引顾客的美貌女店员,招牌女店员。

27、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用公开宣告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经过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即视为送达。

28、广告合同: 什么是广告合同广告合同是指广告客户与经营者之间、广告经营者与广告经营者之间确立、变更、终止广告承办或代理关系的协议。

29、广而告知: 把信息告诉每一个人,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宣传、告诉。几乎让每个人都知道。

30、或告之曰:有的人说,有另一种声音。

31、诸事告罄: 指所有的事都结束了。

32、不告而终:不告诉一声就结束了。比喻来不及预先准备好就已经结束了。

33、广告后测:指在整个广告活动结束后对广告效果进行的测评。

34、初战告捷:首战告捷shǒuzhàngàojié第一仗就取得胜利

35、杨可告缗: 征收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产税。

36、恋情告急: 恋情出现了危机。



告字结尾的组词

1、广告:(1)付费在报章、杂志、广告牌、传单、广播或电视上作商业性介绍

2、讣告:(1)报丧;通告某人去世的消息

3、报告:(1)向上级或群众就某人某事、事件、事态的观察、调查而作的正式陈述

4、醮告:谓道士设坛祭祀祈祷。

5、宣告:(1)宣布,告知

6、禀告:(1)旧指把事情报告上级或长辈

7、祷告:(1)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8、赠告:指古代官员和家属死后被朝廷追封爵位和称号。

9、劝告:(1)拿道理劝人

10、谕告:(1)告示 (2)告诉

11、电告:(1)用电报通知或报告

12、報告:(1)向上级或群众就某人某事、事件、事态的观察、调查而作的正式陈述

13、忠告:(1)诚恳地劝告 (2)也指忠告的话

14、警告:(1)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 (2)告诫,使警惕

15、控告:(1)申述,告诉 (2)向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告发

16、央告:(1)恳求

17、诰告:1.告诉。

18、求告:(1)恳求

19、谒告:请假。

20、密告:1.秘密地报告;秘密地告诉。2.秘密地告发。3.不让人知道的告发信。

21、班告:布告。

22、徧告:犹通告。

23、抱告:明清制度,原告可委托亲属或家人代理出庭,称抱告。

24、默告:默默申告。

25、柴告:祭祀之一种。燔柴祷告。

26、飨告:祭献而祝告。飨,通'享'。

27、原告:(1)诉讼中提出诉讼的一方

28、嘱告:(1)叮咛;嘱咐

29、颁告:布告。

30、禱告:(1)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1、呈告:上报。

32、谎告:诬告。

33、恳告:1.犹恳求。

34、拦告:谓撤回诉状。

35、买告:买嘱;买通。

36、逆告:预告。

37、捏告:1.亦作"揑告"。2.诬告。

38、哀告:(1)苦苦央求,告免

39、戒告:如诫。

40、愬告:1.诉说,告发。

41、投告:投奔告助。

42、责告:训诫。

43、電告:(1)用电报通知或报告

44、符告:唐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

45、官告:即告身。古代官吏的委任状。

46、休告:1.官吏呈请休假。2.指休假。

47、奏告:奏陈﹐上奏。

48、纶告:1.见"纶诰"。

49、进告:犹禀告。

50、祈告:祭神时的祷告。

51、签告:经检覆后发给的授职证书。告﹐告身。

52、晓告:告知;晓谕。

53、昭告:明白地告知。

54、旁告:普遍告知。

55、刁告:犹刁讼。

56、函告:(1)用书信告知

57、类告:谓祭祀以上告天帝。

58、请告:请求休假或退休。

59、上告:(1)原指向天呼吁,诉之于上帝。现指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 (2)向上级报告

60、在告:官吏在休假期中。告,古时官吏休假。

61、诏告:祷告。 诏示。 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告示。

62、赴告:1.春秋时各国以崩薨及祸福之事相告。前者称"赴",后者称"告"。2.专指报丧。3.奔告。

63、斋告:斋戒祝告。

64、状告:递状控告。

65、陪告:陪着小心诉说。

66、首告:(1)出首告发别人的犯罪行为

67、吁告:呼吁求告。

68、豫告:事先告知或通告。

69、放告:(1)旧州县衙门定期挂牌准予告状的做法

70、归告:回报。

71、普告:广为告示。

72、诉告:告诉﹐向人诉说(苦难﹑冤枉等)。

73、捕告:1.逮捕罪犯,申报上官。

74、燎告:犹燔告。

75、赐告:汉律,官二千石者病满三月当免。'赐告'谓皇帝优赐其假,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 给假;准予告假。 宋代皇子纳妻的一种仪式。见《宋史.礼志十八》。

76、讦告:揭发控告。

77、披告:犹陈述。

78、被告:(1)被指控犯法的人。尤指刑事案件中的被指控犯法的人

79、讽告:1.以委婉的话语告知。

80、罗告:1.罗织罪名而告发之。

81、入告:谓以事上闻。

82、预告:(1)预先告知 (2)事先通知的

83、燔告:古祭天时焚柴祝告。

84、谢告:1.谓辞官。

85、论告:1.论列罪状上告。2.论着和告身(授官文凭)。

86、言告:1.上位者告諭下位者。《易經•姤卦•象曰》 :“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2.文體名。古代用來告誡他人的文字,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 :“康誥”、“洛誥”、“酒誥”。

87、参告:指官吏休假期间参与政事。

88、荐告:祭祀告神。

89、与告:准假。

90、策告:以简策相告。

91、皇告:皇帝的命令。

92、排告:排挤诬告。

93、谥告:1.亦作"谥告"。2.赠谥的制诰。

94、通告:(1)公开通知的文告

95、自告:犹自白;自首。

96、仰告:1.谓仰首上告。2.犹言央告,求助。

97、风告:1.犹通告。

98、取告:1.告假。2.报告。

99、辩告:1.遍告﹐通告。辩﹐通"徧"。

100、播告:1.布告﹐遍告。



  • 拼音gào
  • 注音ㄍㄠ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FK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同本义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乃告太王王季文王。——《书·金滕》告公用圭。——《易·益》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以告于乡先生君子。——《仪礼·乡射礼》告,请也。——《尔雅·释言》敢以告于先君。——《吕氏春秋·赞能》敢敬告天子。——《书·康王之诰》予誓告汝。——《书·甘誓》诞告万方。——《书·汤诰》不告而娶。——《列子·杨朱》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资治通鉴·唐纪》又如:告事(报告情况);告报(报告;禀报);告变(报告发生变故);告荒(报告灾情)把话说给别人听,告诉告,语也。——《玉篇》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史记·滑稽列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又如:转告;电告;正告(严正地告诉);告讼(告诉);告称(告诉;告说);告托(告诉,嘱托)揭发,告状,控告点纸连名,我可便直告到中书省。——《陈州粜米》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红楼梦》又如:上告(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诬告;控告;告首(告发);告引(互相告发;牵连而出)请求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礼记》(曹操)佯怒夏侯杶,亦欲斩之。众官告免。——《三国演义》又如:告致(官员告老退休);告饮(请饮);告籴(请求买粮);告请(申请,请求);告命(请命)谕告,宣告。后作“诰”告,教也。——蔡邕《独断》燕居告温温。——《礼记·玉藻》。注:“谓教使也。”天子告朔于诸侯。——《谷梁传·文公十六年》又如:告誓(宣誓;祷告);告教(告喻教诲);告匮(宣告物质短缺);告谴(宣示谴责之意)告别,辞行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三国演义》又如:告诀(告别);告行(告别,辞行)〈名〉向公众通知情况、事件、规定、法令等的书面形式。如:文告;通告;广告;告敕(委任状);告词(委任状上的文词)姓〈形〉通“皓”(hào)。光亮,洁白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楚辞》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告/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