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口组词>

口组词,口字组词,口组词语一年级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口组词

反馈

    口怎么组词?一年级口字组词有那些?

    口组词语共300个,其中口开头的词语100个,口结尾的词语100个,在中间的词语100个。

    口字组词: 口淫、 口嗨、 口福、 口语、 口哦、 口译、 口信、 马口铁、 赤口日、 拗口风、 绕口令、 噙口钱、 錾口儿、 搐口儿、 人口、 出口、 赤口、 妄口、 断口、 越口、 拗口、 ... 这些口的组词更适合中小学生,点击查看解释及造句等



口字开头的组词

1、口淫:(1)用口腔刺激阴茎以获得性满足的行为

2、口嗨:口嗨是一个网络流行词,多用于吐槽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却不能履行承诺,形容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是口头上占占便宜的人。

3、口福:(1)指一个人能吃到好食物的福气 (2)饮食的享受 (3)指人的寿命

4、口语:(1)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2)属于或适于日常会话的通俗语言

5、口哦:口中吟咏。

6、口译:(1)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口头翻译

7、口信:(1)口头转告的话,口头传达的消息

8、口音:(1)带有个人、地方、民族语言特征的话音 (2)说话的声音 (3)口气

9、口径:(1)枪、炮管的内直径。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线间的距离 (2)管子的内径(如皮下注射针头或炮管的) (3)器物圆口的直径 (4)比喻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问题的原则

10、口算:(1)一边心算一边口说地运算 (2)口赋

11、口碱:指我国河北·张家口一带所产的天然碱。

12、口诀:(1)原指道家传授道术时的秘语,后多指根据事物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

13、口粮:(1)泛指食粮

14、口水:(1)唾液

15、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6、口稳:嘴紧,说话谨慎。

17、口红:(1)涂抹嘴唇使之红艳的化妆品

18、口吻:(1)嘴唇;嘴 (2)某些动物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 (3)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 (4)口音;腔调

19、口味:(1)饮食的味道;对味道的爱好;个人的爱好

20、口噤:病症名。指牙关紧闭,口不能开的症状。

21、口头:[kǒutou]:〈名〉(吃生瓜果的)味道。[kǒutóu]:(形)用说话方式来表达的。a)区别于“思想”或“行动”:改正缺点不能只停留在~上。b)区别于“书面”:~汇报|~创作。[反]书面。②(方)(名)味道(专指吃生的瓜果):这个哈密瓜的~很好。

22、口傳:(1)把见闻、意见、信仰和习俗通过口说授下去的过程 (2)通过口述来传授

23、口吃:(1)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

24、口呐:表示说话迟钝。

25、口惠:(1)口头上答应给人好处,却并不兑现

26、口号:1. 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如:《风雨口号》、《口号吴王美人半醉》等。 2. 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 3. 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 4. 口令,口头暗号。 5. 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

27、口占:谓口授其辞。谓作诗文不起草稿,随口而成。

28、口传:(1)把见闻、意见、信仰和习俗通过口说授下去的过程 (2)通过口述来传授

29、口語:(1)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2)属于或适于日常会话的通俗语言

30、口松:谓轻易透露情况或答应别人的要求。

31、口气:(1)说话中所带的感情色彩 (2)说话时人的精神状态和气势 (3)蕴含在语言形式中的意思

32、口令:(1)在看不清的时候识别敌我的口头暗号 (2)战斗、练兵或做体操时以简短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

33、口腔:(1)口内的空腔,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口腔内有牙齿、舌、唾腺等器官

34、口臭:(1)一种口腔疾病,症状为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主要由龋齿、齿槽化脓,慢性口炎引起

35、口胃:1.引申为爱好。 2.对某种菜肴、味道的爱好。

36、口碑:(1)指人们口头上的赞颂 (2)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 (3)亦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37、口哨:撮唇,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口内,使气流涌出而形成的像吹哨子的声音。哨子。用金属、竹木或塑料制成的能吹响的一种小型器物。其形制甚多,用途亦不一。

38、口舌:(1)口和舌。说话的器官 (2)口角,争吵;争执 (3)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语 (4)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39、口册:户口册子。

40、口歹:谓说话难听。

41、口角:(1)嘴边

42、口辩:1.亦作"口辨"。2.能言善辩之才。3.口才好;巧言善辩。4.指争辩。

43、口述:(1)口头讲述

44、口袋:(1)缝在衣服上用以装东西的袋形部分 (2)一种装物用具,一般用布、皮做成 (3)比喻类似口袋的包围圈

45、口业:1.佛教语。佛教以身、口、意为三业。口业,指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懺悔,晚间纵口业駡詈人。”宋苏轼《胜相院藏经记》:“结习口业,妄言綺语,论説古今是非成败。”明李贽《与周友山书》:“况於文字上添了许多口业,平生爱国忧民上又添了许多善业。” 2.指诗文的创作。唐宋人以诗文类绮语,故相比附。唐白居易《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宋苏轼《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诗之二:“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3.藉以为生的产业。《清史稿·世祖纪一》:“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徠,给以荒田,永为口业,六年之后,方议徵租。”

46、口率:按人口比例。

47、口讷:表示说话迟钝。

48、口条:(1)〈方〉用做食品的猪舌或牛舌

49、口服:(1)口头上表示信服或佩服 (2)把药吃下去

50、口札:犹口占。

51、口齿:(1)口和齿 (2)指歌唱、说话、读书时的发音吐字 (3)口头表达能力 (4)说话的本领技巧 (5)牲口的年龄

52、口谕:(1)旧指上级或尊长口头的指示

53、口蘑:蕈的一种,有白色肥厚的菌盖。供食用,味鲜美。

54、口病:谓好用挑剔﹑指摘的言辞。

55、口涎:(1)口水

56、口筭:(1)一边心算一边口说地运算 (2)口赋

57、口谀:谓当面奉承﹑表里不一。

58、口孽:1.佛教语。佛教以身、口、意为三业。口孽,指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懺悔,晚间纵口孽駡詈人。”宋苏轼《胜相院藏经记》:“结习口孽,妄言綺语,论説古今是非成败。”明李贽《与周友山书》:“况於文字上添了许多口孽,平生爱国忧民上又添了许多善业。” 2.指诗文的创作。唐宋人以诗文类绮语,故相比附。唐白居易《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孽未抛诗。”宋苏轼《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诗之二:“口孽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3.藉以为生的产业。《清史稿·世祖纪一》:“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徠,给以荒田,永为口孽,六年之后,方议徵租。”

59、口澳:港口。

60、口罩:(1)卫生用品,用纱布制成,罩在嘴和鼻子上,防止灰尘和病菌侵入

61、口疢:谓话难听,羞于出口。

62、口调:(1)〈方〉语调;口气

63、口譯:(1)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口头翻译

64、口北:(1)长城以北的地方,主要指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也叫“口外”

65、口炎:口腔黏膜发炎的病。症状是黏膜红肿,疼痛,有时局部形成溃疡。多由消化不良,感染病菌等引起。

66、口感:(1)食物吃到嘴里时的感觉

67、口氣:(1)说话中所带的感情色彩 (2)说话时人的精神状态和气势 (3)蕴含在语言形式中的意思

68、口荐:口头推荐。

69、口龂:指口,嘴。龂,同"龈"。

70、口写:口头描述。

71、口供:(1)受审者口头陈述的供词

72、口栈:1.亦作"口刬"。2.说话刻薄。

73、口锋:(1)指说话的气势

74、口德:说话的道德。谓不出口伤人。

75、口谭:(1)口头叙说

76、口子:1. 指人。 2. 对人说自己的爱人。 3. 嘴。 4. 撕的洞或裂缝。 5. 人体、物体表层破裂的地方。 6. 有容积的器物的通外面的地方。 7. 大的豁口。 8. 先例。 9. 长城的关隘。 10. 部门;机构。

77、口紅:(1)涂抹嘴唇使之红艳的化妆品

78、口訣:(1)原指道家传授道术时的秘语,后多指根据事物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

79、口马:口北出的马。泛指良马。

80、口爽: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

81、口疳:中医学病名。指小儿疳积日久,阴液亏耗,虚火内炽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溃疡。

82、口累:1.家眷;家口。2.指生计,生活负担。

83、口授:(1)口头传授 (2)口说而由别人代写

84、口惽:口吻。口音。

85、口川:《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川'喻禁舆论之害。

86、口义:唐代明经科试士有口试,要求口头答述经义,故称。与"墨义"相对。

87、口琴:(1)一种小的长方形的管乐器,上面有许多并列的小孔,里面装着簧片,用口吹小孔发声

88、口腕:某些低等动物(如水母)生在口旁的器官,有捕食的作用。

89、口技:(1)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90、口对:随口应对;口头回答。

91、口淡:(1)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多属脾胃虚。治宜以健脾、益气为主

92、口敛:按人口征税。

93、口话:犹口风。

94、口口:1.犹言句句话。2.连声;口口声声。

95、口器:(1)节肢动物口两侧的器官,有摄取食物及感觉等作用

96、口承:1.允诺;保证。2.承认;招供。

97、口生:口的动作不熟练。

98、口疮:(1)口腔粘膜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溃疡面或口角处的糜烂

99、口误:(1)因疏忽而说错话或念错字

100、口珠:《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儒(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后以"口珠"比喻诗词佳句。



口字中间的组词

1、马口铁:(1)镀锡的薄铁片

2、赤口日:旧时阴阳家所定禁忌日之一,谓其日主有斗讼之事。

3、拗口风:受气吃亏而不能置辩。

4、绕口令:(1)一种语言游戏,用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要求快速念出,不能停顿。口齿不清者易发生读音错误。也叫“拗口令”、“急口令”

5、噙口钱:旧时放在死者口中的铜钱。

6、錾口儿:碎银子。银子用时要凿成小块﹐故称。

7、搐口儿:缚着的袋口。

8、合口呼:等韵学术语。

9、苦口师:指茶。

10、馬口鐵:(1)镀锡的薄铁片

11、闭口韵:以双唇音m或b收尾的韵母。普通话没有闭口韵。

12、鹅口疮:(1)上消化道的一种霉菌病,其特点为口腔内白色斑块形成,斑块常并合成一假膜,尤发生于衰弱的儿童、成人或鸟类,系由白假丝酵母(Candidaalbicans)所引起

13、话口儿:(1)〈方〉口气;口风

14、费口唇:犹言费唇舌。

15、禁口痢:一种禁忌进食的痢疾。

16、撮口呼:音韵学上四呼之一。

17、软口汤:原指为有所求而请人喝的酒,泛指私送的贿赂。

18、淌口水:(1)从嘴里滴下或流出口水

19、开口跳:武丑的别名。

20、拗口令:(1)绕口令。由于有成串的类似的变化微小的音(主要是辅音)而难以发好音的词、短语或句子

21、开口呼:见〖四呼〗。

22、打口哨:(1)吹口哨

23、开口笑:1.欢乐貌。语出《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2.一种油炸面食。其中部开裂﹐如开口而笑﹐故名。

24、磬口梅:腊梅品种之一。

25、瓤口儿:瓜瓤的味道。

26、绽口儿:开口。

27、对口径:(1)口径:器物圆口的直径。比喻是否合乎要求的规格、情况等

28、繞口令:(1)一种语言游戏,用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要求快速念出,不能停顿。口齿不清者易发生读音错误。也叫“拗口令”、“急口令”

29、顺口话:随声附和的话。

30、惹口舌:1.引起口角是非。

31、对口疮:(1)在颈的后部,跟口相对的疮

32、对口疽:1.见"对口"。

33、惹口面:犹惹是非。

34、缠口汤:1.茶汤名。

35、百口桥:桥名。宋顾训之五代同居于此桥左近﹐故名。

36、开口饭:旧时把以表演戏曲、曲艺等为职业叫做吃开口饭。

37、开口销:销子的一种。呈形,穿入螺栓轴等的孔中后,将穿出的部分向两侧叉开,用来固定螺栓或使轴上的轮子不至脱落。

38、讨口子:乞丐。

39、洛口仓:古粮仓名。又名兴洛仓。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筑。故址在今河南省巩县东南。因地处旧洛水入黄河处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窖三千,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攻克此仓,并增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复置洛口仓于此。

40、麦口期:麦子将熟未熟、青黄不接的时候。

41、子口税:旧中国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捐和厘金。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子口税的开征,始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规定,其目的为便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内地倾销洋货和掠夺原料。1931年,子口税与厘金同时废止。

42、飙口水:(1)瞎掰、闲扯

43、吹口哨:撮口吹气发声有如哨音,谓之吹口哨。

44、敞口船:指没有篷子的船。

45、出口税:国家对于出口货物所征的税。

46、当口儿:(1)口:事情正发生或进行的关键时候

47、道口锡:锡和铜的合金。

48、对口词:(1)一种曲艺形式,由两人表演,一说一对。具有朗诵诗的一些特点:语速较快,衔接紧密,情绪激昂,配以大幅度的动作表演

49、没口子:满口。

50、套口供:(1)设圈套让被怀疑者承认所犯罪行

51、群口词:(1)对口词的一种形式,由两个以上的人集体表演

52、说口嘴:1.谓调解纠纷。

53、鵝口瘡:(1)上消化道的一种霉菌病,其特点为口腔内白色斑块形成,斑块常并合成一假膜,尤发生于衰弱的儿童、成人或鸟类,系由白假丝酵母(Candidaalbicans)所引起

54、探口风:(1)探测别人的口气

55、一口钟:一种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即斗篷。其形如古乐器的钟,故称。

56、吃口令:一种语言游戏。汇集声母﹑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使人急速念出;如果发音错误,形同口吃,就要受罚,以此为笑乐。

57、若口引:1.复姓。

58、丁口钱:亦作"丁钱"。

59、斗口齿:〈方〉斗嘴。

60、老口儿:指老年夫妻。

61、开口子:(1)堤岸被河水冲破 (2)比喻为某事或某种行动提供方便(多含贬义)

62、入口处:(1)人、物进入的地方

63、还口愿:求神保佑的人向神口头致谢。

64、拣口儿:1.挑选可口的食物。

65、人口税:以人作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税。详“人头税”。

66、维口食:佛教所反对的"邪命自活"的方式之一。指用种种咒术﹑卜算吉凶等方法以维持生活。《大智度论》卷三载:以树艺自活为下口食以,观视天象自活为上口食,以曲媚豪利﹑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为方口食,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自活为维口食。统谓之四邪命食。

67、户口册:1.亦作"户口簿"。2.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

68、流口水:1. 任唾液或某些其它东西从嘴里流出。 2. 因想吃东西而分泌唾液。 3. 淌口水或滴口水。

69、露口信:不封口或封口后剪去信封一角的信函。

70、户口簿:(1)登记住户人员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等内容的薄册

71、金口角:1.乐器名。即唢呐。形似喇叭。因其两端以铜为口﹐故名。

72、卖口吃:宋时新年的一种民俗。谓将口吃转移给人。参见"卖蒙懂"。

73、前口儿:马嚼子。

74、有口舌:1.有口才;说话伶俐。

75、开口椒:1.唐朝监察御史的俗称。

76、蛇口结:1.绳结名。

77、甜口儿:善于说奉承话的嘴。

78、笼口戏:也称象生。清代一种由单人演员把自己笼闭在帷幕中进行口技的表演﹐是当时的相声流派之一。

79、贪口腹:贪吃,嘴馋。

80、一口气:(1)一次吸气或呼气 (2)没有中断,无间断

81、人口粥:旧俗腊月二十五日为祭祀食神而煮的赤豆粥。

82、合口椒:俗以合口椒有毒,能杀人。见《本草纲目•果四•蜀椒》引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

83、狭口袋:(1)为一种纸牌赌博用的有伸缩性的口袋,袋口很小;每次可挤出一个带有号码的小球

84、马口柴:明代宫中膳房所用之柴,其柴四尺许,两端刻两口,以绳缚之,故称。

85、上口字:戏曲中照旧读而不念北京音的字。

86、造口业:亦作'造口孽'。佛教称犯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等罪孽。

87、争口气:见“争一口气”。

88、倒口子:指江河决口。

89、谷口耕:典出汉扬雄《法言.问神》:"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后以"谷口耕"指隐居生活。

90、黄口儿:幼儿。指年轻无知。雏鸟。

91、焰口经: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有《焰口饿鬼经》﹑《焰口仪轨经》﹑《焰口施食仪》等。

92、两口子:(1)口∶夫妇二人

93、火口湖:火山口洼地中积水而成的湖。

94、一口中:即一口钟。

95、京口酒:《晋书•郗超传》:“时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后用为名酒的典实。

96、谗口铄:1.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谓足使金石为之熔化。

97、谷口隐:典出汉扬雄《法言.问神》:"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后以"谷口隐"指隐居生活。

98、马口钱:汉代向牧民征收的马税。

99、勺口儿:(1)厨师烹调出的食物的滋味可口性

100、造口孽:亦作'造口孽'。佛教称犯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等罪孽。



口字结尾的组词

1、人口:1. 人民或居民总数。 2. 人。

2、出口:(1)围起或封闭的地方或空间通向外面的通道、门或口儿 (2)某些东西通过它可出去的地方或开口 (3)一条水流流入另一条(通常为更大的)水流的地点 (4)地下竖井或通道的地面的口 (5)逃逸或通过的道路

3、赤口:1.谓谗毁者之口。 2.旧指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 3.旧时阴阳家所定禁忌日之一,谓其日主有斗讼之事。

4、妄口:乱开口;信口。

5、断口:(1)矿物的破裂面。不同的矿物有不同形状的断口,可以利用来鉴定矿物的种类

6、越口:1.横越田塍或小路的流水沟。

7、拗口:(1)说起话来别扭,不顺口

8、堞口:(1)女儿墙(即堞)上的洞口

9、嗽口:用水洗涤口腔。

10、藉口:(1)假托某种理由 (2)假托的理由

11、弄口:1.谓拨弄口唇。 2.搬弄口舌。 3.玩弄言辞﹐巧辩。 4.出入弄堂的地方。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他们三人同走到弄口。”

12、谤口:毁谤人的嘴。

13、帮口:(1)旧时各地方或行业中结起的帮派、集团

14、踧口:1.犹合口。踧,通"蹙"。

15、迭口:1.谓连声。

16、缄口:《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17、头口:丁口,人口。指骡马驴牛之类大牲畜。

18、借口:(1)假托某种理由 (2)假托的理由

19、开口:(1)张口说或笑 (2)新刃磨、抢,使之锋利 (3)河水冲破堤防

20、彪口:1.比喻险恶之地。

21、档口:意思是指事情发生或进行的关键时候。档口多在广州口语中使用,即形容小生意的商店。

22、海口:(1)海湾内的港口 (2)多用于“夸海口”,漫无边际地说大话 (3)海南省省会

23、卡口:1.用卡、夹的方式连接或固定另一物体的构件。 2.有防守和检查设施的出入口。

24、伤口:1. 创伤的部位。 2. 外科手术或操作时所作的皮肤或粘膜上的切口。

25、决口:(1)堤岸被水冲出缺口

26、豁口:(1)缺口

27、袖口:(1)袖子的边缘

28、箝口:闭口。谓不言或不敢言。

29、动口:(1)诉诸于言辞

30、袴口:1.亦作"裤口"。2.裤管的边缘。3.裤管。

31、筻口:(1)地名。在湖南省岳阳县

32、弓口:1.方言。步弓两足间的跨度。引申指土地面积。

33、巷口:里巷的出入口。

34、创口:(1)由外来强力所致的皮肤及其附近组织的破裂 (2)伤口

35、隘口:(1)狭窄的山口

36、港口:(1)有码头设施、供船只停靠、人货上下的地方 (2)又如:通商港口

37、夸口:(1)说大话;自夸

38、牲口:(1)牲畜的俗称。专指供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39、随口:(1)没仔细考虑就说出

40、带口:犹顺口。

41、髯口:(1)表演中国传统戏剧时演员口上所挂的假髯

42、住口:(1)停止说话;不要讲下去

43、杜口:闭口。谓不言。

44、放口:谓恣意而言。

45、可口:(1)食物适合口味的

46、吃口:亦作'吃口'。 犹吃的。 吃饭的 人口。

47、柑口:闭口不敢说话。

48、利口:(1)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2)爽口

49、给口:口才敏捷。

50、侈口:大口。 饶舌,多嘴。 夸口;大言。

51、赶口:1.方言。犹过瘾。

52、老口:1.年老的人。2.指说话办事老练。3.指牲口年龄老。

53、弱口:1.人口中之幼小者。2.不善言谈。

54、鹅口:即鹅口疮。病名。系指满口皆生白斑雪片,咽间叠肿,舌上有白屑如米的病证。

55、爽口:(1)指食物味美,入口清爽

56、门口:(1)进出房间的地区或通道口 (2)在围墙、篱笆或栅栏上的洞口;尤指可以用活动框架或门来关闭的洞口 (3)门跟前,进入建筑物或场所的入口处的近旁

57、净口:(1)中国曲艺术语。指不带黄色淫秽的语言和表演的曲艺演出

58、餬口:(1)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

59、率口:随口;顺口。

60、糊口:(1)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

61、嗑口:1.斗嘴。

62、泼口:犹破口,满口。多用以形容骂人时的凶相。

63、当口:(口)(名)事情发生或进行的时候:正在他们紧张施工的~,突然停电了。

64、绕口:不顺口。

65、刃口:(1)刀剪等的刃儿;刀口

66、谗口:说坏话的嘴﹔谗人。

67、两口:指夫妇二人。

68、脉口:(1)即寸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69、籋口:即燕口。因其口似箝籋之形﹐故称。

70、切口:[qiēkǒu]:(名)旧时帮会或某些行业中的暗语。[qièkǒu]:帮会或某些行业中的暗语。

71、趁口:1.亦作"趂口"。2.随口。3.顺着别人的口气;趁机开口。4.糊口;混饭吃。

72、撮口:即撮口呼。 聚口使成圆形。 犹言弄唇吻。 中医学病症名。指口唇收缩撮起﹐不能吮乳。多出现于初生小儿所患的脐风﹑惊风等病。

73、龠口:锁口;缄默。

74、防口:谓制止人民批评。语出《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75、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76、袜口:(1)机织长统袜的上边或卷边用较粗纱线织成

77、觃口:(1)地名,在浙江省

78、谄口:谓满足口腹之需。

79、唱口:1.指歌唱者。2.歌唱。3.指杂剧。

80、樊口:1.唐白居易有家妓樊素善歌。后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2.地名。在湖北鄂城县西北。因当樊港入江之口,故名。

81、鹤口:称隐逸者家中的人口。

82、活口:(1)命案发生时在现场而没有被杀、可以提供情况的人 (2)可提供情况的罪犯或俘虏 (3)维持生活;糊口 (4)较活动的口气;活话

83、聚口:1.犹齐声。

84、骗口:夸口。

85、辋口:1.地名。唐诗人王维蓝田别业所在地。2.用以借指退隐之地。

86、边口:犹边关。

87、挡口:犹时候。

88、讷口:1.谓不善于说话。

89、土口:洞口。语出《文选•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90、顺口:(1)词句念起来流畅 (2)随口 (3)食物味道好

91、炮口:(1)大炮的射出口

92、闭口:(1)闭住嘴不说话,不表态

93、话口:方言。口气﹔口风。

94、群口:曲艺表演形式之一。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演员表演。如三个或三个以上演员合作表演的相声、快板,也称“群口相声”、“群口快板”。有些曲艺,如评弹等,三人合作的称“三个档”。

95、郑口:黄河在郑州的河口。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黄河在郑州决口。

96、岔口:(1)道路的分岔处

97、对口:(1)相声、山歌等文艺形式的一种表演形式。两个人交替着说和唱 (2)互相联系的两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上相一致 (3)中医指生在脑后,部位与口相对的疮,俗称对口疮 (4)适口合味

98、哆口:张口。

99、挂口:1.亦作"挂口"。2.犹言提及,谈到。

100、较口:争吵。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出入通过的地方山有小口。——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宋·苏轼《石钟山记》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洪亮吉《治平篇》又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又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言语。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口才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指牲口的年龄。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关口。指长城的关口。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通商码头,港口。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刀口不捲。——《水浒传》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如:碗口;杯口〈形〉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量〉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zuci/口/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