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字开头的组词
- 1、借代:(1)一种修辞方式,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就是代替“少先队员”
- 2、借鉴:(1)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
- 3、借口:(1)假托某种理由 (2)假托的理由
- 4、借徣:1.借出。2.借取置办。
- 5、借路:借道。
- 6、借助:(1)凭借别人或事的帮助以达到目的
- 7、借筯:(1)喻代别人出谋划策
- 8、借单:(1)借据
- 9、借纸:借据。
- 10、借意:借同音的字表示双关的意义。
- 11、借道:征得别国同意后从其境内通过。 指盗贼买通兵弁得以自由通过其防地。
- 12、借对:1.借音为对。 2.借义为对。
- 13、借赁:租借。
- 14、借据:(1)借用别人的财物时所立的字据
- 15、借重:(1)借别人的权势、名望为己谋利
- 16、借寿:旧时迷信者在尊长或亲爱者病重时祷告于神,愿减己之寿以延病者之寿,称为"借寿"。
- 17、借光:(1)原指分沾他人的利益或荣耀 (2)现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套语
- 18、借问:(1)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 19、借账:(1)借债
- 20、借镜:见“借鉴”。
- 21、借券:1.借据。2.指国家或企业为筹款而发行的有价证券。
- 22、借榻:借人床榻睡觉。犹借宿。
- 23、借款:(1)借用的钱
- 24、借迳:谓依靠他人传递情况或意见。
- 25、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假设连词。即使,纵然。
- 26、借故:(1)假借某种原因
- 27、借一:与敌人作最后的决战。犹言借用一年。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有德政官吏。参见:借寇
- 28、借倩:暂借;借用。
- 29、借商:谓向商人借钱。
- 30、借以:(1)作为凭借,以便做某事
- 31、借装:1.假扮,装扮。
- 32、借貣:谓监守者将自己保管的官物非法送人。
- 33、借用:(1)为了当时或临时的使用而借别人的东西用 (2)引用,抄录
- 34、借箸:(1)喻代别人出谋划策
- 35、借拟:谓假如作某种打算。
- 36、借字:(1)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借“崇”为“终”
- 37、借谊:即假借义。
- 38、借约:借据。
- 39、借詞:(1)从别的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 (2)假托的理由;托词
- 40、借润:指请求别人帮助。犹借水以润物。
- 41、借翫:借取赏玩,翫,同"玩"。
- 42、借方:(1)会计“贷方”的对称账户中登记借记金额的那一栏 (2)在出租出借业务中,指借入方或承租方
- 43、借衔:利用他人的名望地位。
- 44、借贷:(1)借进贷出
- 45、借端:(1)以某件事为借口
- 46、借职:仅有虚衔而非实授的官职。
- 47、借资:1.谓利用别人的某种心理,作为自己进身之资。2.指借用,取资。3.借助,凭借。
- 48、借换:1.向人借贷。2.汉字书法。为结体美观而省并变换笔划或移易偏旁位置,称为"借换"。
- 49、借韵:五﹑七言近体诗,如首句入韵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称为借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借韵。'原注:'如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韵是也。'郭绍虞校释:'此当指宋时《广韵》或《集韵》韵目通用之例。'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借韵》:'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唐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广韵》属'东'韵;'浓'﹐属'钟'韵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李商隐《牡丹》诗。'人'﹐《广韵》属'真'韵;'君'﹐属'文'韵 ﹐始启其端。至皮 皮日休 ﹑陆 陆蒙 《松陵集》﹐则举之不胜举矣。宋人借韵尤多。近代名家以此为戒﹐此后生之胜于前贤者。'
- 50、借径:谓依靠他人传递情况或意见。
- 51、借饰:谓粉饰,美化。
- 52、借春:1.唐时皇帝于冬至日赐百官辛盘,表示迎新之意,谓之"借春"。参阅唐李淖《秦中岁时记》。2.借取春光。3.谓凭借﹑依靠春光。
- 53、借秦:借秦朝乱亡为喻,以论治政之道。语出《汉书.贾山传》:"贾山,颍川人也……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
- 54、借名:借用某一名义或名称。
- 55、借喻:(1)比喻 (2)为了活跃或强调一个意思使用与原意上不相同的一个词或一种表达
- 56、借取:(1)征得别人同意暂用别人的财物
- 57、借读:(1)通常由于户口等原因不能作为正式接受的学生在学校同其他正式接受的学生一起上学
- 58、借债:(1)借钱
- 59、借麾:旧指大臣自请出任州郡长官。
- 60、借亲:犹借吉。
- 61、借补:1.用补充缺额的名义授予某种官职。2.指候补官员因本职额满,暂以高品之官衔补低品之缺。
- 62、借音:指通假字改变声调以从本字的读音。
- 63、借言:犹借口,假托的理由。
- 64、借力:1.借用其力。
- 65、借誉:借重他人或其他事物以博取声誉。
- 66、借兑:1.借支。
- 67、借词:(1)从别的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 (2)假托的理由;托词
- 68、借巧:借用技巧。
- 69、借或:即或,即使。
- 70、借与:借给。
- 71、借筹:指为人谋划。
- 72、借宠:利用别人的宠荣。
- 73、借契:(1)借用别人财物时所立的契约
- 74、借枢:把全局的关键交给别人去掌握。
- 75、借寇:《后汉书.寇恂传》载恂曾为颍川太守,颇着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 76、借宫: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耍孩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 77、借观:1.借阅。2.犹借鉴。3.犹言试看,有引以为例之意。
- 78、借绯:唐宋时规定官员的服色,四﹑五品服绯,未至五品者特许服绯,称为'借绯'。绯,大红色。
- 79、借宿:(1)借别人的地方暂时住宿
- 80、借住:(1)借他人的地方暂住
- 81、借位:(1)减法中被减数中一位数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化成本位的数量,然后再减,这种运算法叫作借位
- 82、借命:(1)偷生
- 83、借留: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 84、借势:(1)依靠别人的势力 (2)乘机;乘势
- 85、借如:1.假设连词。假如,如果。2.即如,例如。
- 86、借听:1.借别人的耳朵去听。2.指按照别人的话行事。
- 87、借胎:迷信说法,谓神仙鬼怪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间。
- 88、借若:犹假如。
- 89、借训: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 90、借孝:旧指在服丧期间因故暂时穿着吉服。
- 91、借定:谓臆测加以断定。
- 92、借索:以借的名义索取。
- 93、借条:(1)便条式的借据
- 94、借令:1.假设连词。即使。2.假设连词。假如。
- 95、借办:1.借取。2.明代都城居民的杂项科派之一,即按规定向官府无偿地供应某些器物用品。
- 96、借便:1.犹得便,得到方便的机会。2.官吏因地方急需而就便支借官库钱物。
- 97、借火:(1)抽烟时向别人借点火东西或用别人的火来点火
- 98、借紫:唐宋时规定官员的服色,三品以上服紫,未至三品者特许服紫,称为"借紫"。
- 99、借票:借据。
- 100、借交:亦作“借客报仇”。亦作“借身报仇”。亦作:借客报仇借身报仇
借字中间的组词
- 1、租借地:一国以租借名义在他国暂时取得使用、管理权的地区。租借地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国,租借期满交还。
- 2、通借字:1.即通假字。
- 3、长借马:1.指唐代翰林学士初入翰林院时﹐官府所赠的马。
- 4、假借义:借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文字而表示的意义,叫假借义。如“而”原意为胡须,借用为连词义;“来”原意为小麦,借用为来去的“来”的意义。
- 5、建借间: 是日本的神话传说之一。
- 6、租借法: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火和物资上援助盟国的法律。1941年3月实施。此法授权总统向与增强美国国防有重大关系的国家出借或出租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战后清帐。到1945年10月1日止,对反法西斯的盟国提供租借援助总额达四百余亿美元。
- 7、三班借职:宋代武臣的最低职级。详“三班奉职”。
- 8、译形借声: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现象。谓改易字形﹐同声假借。
- 9、民间借贷:主要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 10、好借好还: 就是比如你借别人钱了,说好了啥时候还。然后还了,那下次再借钱就不难就是,人只有有信用,才可以立足社会,否则时间久了没有人愿意帮助。
- 11、龙宫借宝:告诫人们不能贪婪
- 12、以资借鉴: 以这个来提供借鉴,资的解释五种。
- 13、可资借鉴:借鉴jièjiàn[benefitfromsth ;drawlessonsfromcertainexperiences;useforreference]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借鉴外国的经验
- 14、马借之电: 是凯奥斯的双从人格中的残暴面。
- 15、担保借款: 有一定的担保人作保证或利用一定的财产作抵押或质押而取得的借款。
- 16、拆借资金: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在经营过程中相互调剂头寸资金的信用活动。
借字结尾的组词
- 1、赁借:租借。
- 2、周借:周转性的借贷,没有利息。
- 3、假借:(1)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2)六书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义的词 (3)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容忍 (5)宽容
- 4、不借:草鞋。丝制者称履,麻制者称不借。不顾;不惜。
- 5、庇借:保护帮助。
- 6、撮借:1.借取。
- 7、叚借:犹假借。
- 8、筹借:设法借用;筹划借款。
- 9、凭借:(1)依恃;用…的手段
- 10、息借:1.出利息借债。
- 11、雇借:1.雇用。
- 12、括借:搜括征借。
- 13、卡借:谓故意刁难,卡住不借。
- 14、求借:(1)求人借给
- 15、挪借:(1)暂时借用别人的款项
- 16、仰借:依靠,借助。
- 17、贷借:1.借贷;借债。2.宽恕。
- 18、祈借:求借。
- 19、邑借:1.古代辰韩国官职名。
- 20、恩借:1.谓帝﹑后给予的恩惠和宽容。
- 21、饶借:1.宽容,容让。
- 22、襃借:奖许推重。
- 23、称借:1.称许。
- 24、宠借:谓给予荣宠和奖励。借,奖借。
- 25、关借:谓行文征借。
- 26、容借:宽容。
- 27、告借:(1)告贷
- 28、阿借:逢迎宽容。
- 29、垫借:垫付,暂借。
- 30、劝借:1.明初用以代替徭役的一种额外征收的杂税。2.告借。
- 31、宽借:宽容;宽纵。
- 32、推借:推许荐引。
- 33、下借:假借,宽假。下,通"假"。
- 34、拆借:(1)按日计息的短期借贷
- 35、赊借:犹赊贷。
- 36、商借:商量借用。
- 37、换借:借贷。
- 38、豫借:预先借贷。
- 39、探借:预借。
- 40、优借:1.优待,借重。2.宽容,宽假。
- 41、揭借:1.借贷。
- 42、薄借:即不借。一种麻制的草鞋。
- 43、奬借:勉励推许。
- 44、出借:(1)可供借用;把东西借出去
- 45、抵借:以财产货物等作押向人贷款。
- 46、通借:1.互相借用。2.犹通假。
- 47、租借:(1)租用 (2)出租 (3)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盟国提供战争物资(如飞机、坦克、卡车等)以及其他补给(包括食品和劳务)的方法
- 48、乞借:求借。
- 49、枝借:犹寄居,栖身。
- 50、预借: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代成为加税之一。 指预支谷物﹑俸钱等。
- 51、资借:凭借,借助。
- 52、醵借:1.筹借。
- 53、举借:(1)borrow(largesums)money借贷;借进巨额款项
- 54、浮借:指时借贷。
- 55、那借:挪移借贷。
- 56、摘借:(1)因急用而临时借钱
- 57、转借:托请他人借取。 谓另外找人借取。 把借来的东西借给别人。
- 58、流借:暂借。即现代所谓货币流通。
- 59、支借:借用。借贷;预支。
- 60、趁借:趁机,借助。
- 61、一借:后汉·寇恂为河内太守,征入朝为金吾。时光武至颖川,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事见《东观汉纪》、《后汉书》本传。后因以“一借”为百姓留恋好官之典实。
- 62、续借:(1)准予或获得新的使用期
- 63、慰借:安慰。
- 64、典借:(1)以财产作抵押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