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侧组词>

侧组词,侧字组词,侧组词语一年级,侧组词2个字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侧的组词

反馈

侧字开头的组词

  • 1、侧耳:(1)认真倾听的样子
  • 2、侧重:(1)偏重
  • 3、侧枝:(1)植物主干的分枝
  • 4、侧根:(1)从主根上长出来的根
  • 5、侧目:(1)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2)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
  • 6、侧门:(1)边门
  • 7、侧室:(1)旁侧之室 (2)偏室;小老婆
  • 8、侧身:(1)身体侧面向前地
  • 9、侧言:邪巧之言。
  • 10、侧倾:犹倾侧。颠簸不安貌。
  • 11、侧听:1.在旁边偷听。2.侧耳而听。3.从旁听到。4.侧身而听。表示尊敬。
  • 12、侧隐:隐居。
  • 13、侧向:(1)在应力分析中,与物体对称平面垂直的方向
  • 14、侧伫:侧身伫待。谓渴望。
  • 15、侧楸:1.用楸木片纵横侧排而成的围棋盘。2.泛称棋局。
  • 16、侧入:1.侧身而入。谓不事声张地进入。2.从旁而入。
  • 17、侧柏:(1)亚洲的一种常绿乔木,为绿化而广泛栽培 (2)亚洲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垂直面扁平
  • 18、侧臣:左右近臣。
  • 19、侧调:古乐三调中的一调。
  • 20、侧闻:从旁听到。
  • 21、侧棱:(1)〈方〉向一边歪斜
  • 22、侧心:反侧其心。谓离心离德。
  • 23、侧卧:(1)以身体一侧躺着
  • 24、侧艳:指文辞艳丽而流于浮华。
  • 25、侧视:(1)侧目斜视
  • 26、侧直:谓平正之处。
  • 27、侧睨:1.斜视。2.以形容愤恨。
  • 28、侧妃:清时皇妃中地位在元妃﹑大妃之下,庶妃之上者。
  • 29、侧聆:侧耳而听。
  • 30、侧畔:旁边。
  • 31、侧边:旁边。
  • 32、侧媚:1.用不正当的手段讨好别人。2.形容用生僻的文词来博取世俗赞赏的不良文风。
  • 33、侧记:(1)从一个侧面记叙
  • 34、侧笔:书法上指用笔取侧势。
  • 35、侧息:1.侧体呼吸。谓不敢大口出气,表示恐惧﹑不安。
  • 36、侧行:1.侧身而行,表示恭敬。2.不正当的行为。
  • 37、侧帽:斜戴帽子。《周书.独孤信传》:"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后以谓洒脱不羁的装束。
  • 38、侧微:卑贱。
  • 39、侧坐:1.旁边的座位。2.身边。
  • 40、侧背:1.侧面与背面。2.指侧后方。3.不走运。
  • 41、侧匿:1.缩缩行迟貌。古天文谓朔日而月亮见于东方。2.阴险奸诈。
  • 42、侧芽:在植物叶子和茎相连的部分生长出来的芽。又叫腋芽。
  • 43、侧翼:(1)一个队形(如战线,散兵线、行进纵队)的左翼或右翼
  • 44、侧手:旁边。
  • 45、侧阶:正室旁的北阶。
  • 46、侧足:(书)(动)①两脚斜站着,不敢移动。形容非常恐惧:~而立。②同“厕足”。
  • 47、侧庶:嫡妻外的偏房。
  • 48、侧注:1.古冠名。2.液体从侧面下注。3.在旁边写上注文。
  • 49、侧影:(1)侧面的影像
  • 50、侧出:1.旁出。2.指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3.谓妾婢所生。
  • 51、侧歪:(1)〈方〉倾斜
  • 52、侧想:思念;推想。对人自谦之词。
  • 53、侧篇:即侧辞艳曲。
  • 54、侧声:仄声。与平声相对。凡上﹑去﹑入声之字皆属之。
  • 55、侧迟:侧身等待。谓企望。
  • 56、侧击:1. 从两侧袭击。 2. 非正面地用语言、文字对别人进行的攻击。
  • 57、侧近:(1)临近
  • 58、侧杀:指古祭祀中独杀一豕牲而无羊。
  • 59、侧修:犹言触类旁通。
  • 60、侧径:狭窄的路。
  • 61、侧陋:1.处在僻陋之处的贤人或卑贱的贤者。2.狭窄简陋。3.谦词。犹言浅陋。
  • 62、侧眼:斜着眼睛。谓不正视。
  • 63、侧立:1.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2.位于旁边。
  • 64、侧生:1.晋左思《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唐张九龄《荔枝赋》:"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皆谓荔枝生于旁枝,后因以"侧生"为荔枝的代称。2.谓妾婢所生。
  • 65、侧刀:汉字偏旁名,形状是"刂",如"别"﹑"利"﹑"判"﹑"刘"等字的右边部分。
  • 66、侧面:1. 侧方那一面。 2. 构成总体的某一方面。
  • 67、侧弁:冠倾侧也。歪戴皮帽。
  • 68、侧犯:1.犹冒犯。2.词牌名。唐人以宫犯羽为侧犯。宋周邦彦创为此调。双调,七十七字,仄韵。亦有七十六字者。
  • 69、侧丽:艳丽浮华。
  • 70、侧尊:谓设尊只用酒醴,不用玄酒。是礼之简且古者。玄酒即明水,以其色黑,故称。
  • 71、侧载:独载。
  • 72、侧僻:1.偏僻。2.邪僻。
  • 73、侧脉:植物叶子从中脉向两旁横出而达于叶边的叶脉。又叫侧山脉。
  • 74、侧塞:积满充塞貌。
  • 75、侧厚:北宋时面制食品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凡饼店有油饼店﹑胡饼店……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明胡侍《真珠船.侧厚》:"今三原市肆卖饼﹐有曰侧厚者。按《东京梦华録》:'胡饼店卖宽焦﹑侧厚。'乃知其称有自。"
  • 76、侧寒:轻寒。
  • 77、侧泳:(1)游泳的一种姿势,身体侧俯水面两臂交替伸前划后不打水,两腿做剪刀式后蹬
  • 78、侧武:侧体举步,极言狭窄。
  • 79、侧附:从旁附会,有所寄托。
  • 80、侧望:侧身而望。 侧身伫望。表示十分想望。
  • 81、侧理:1.亦省称"侧理"。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万番﹐此南越所献。后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清周亮工《与张宗绪》:"竹﹐而孙﹐而龙钟﹐而斧﹐而沤﹐而粉泽﹐凡经三十五手而成侧理﹐始可供印。"
  • 82、侧首:1.旁边。2.头转向侧面。
  • 83、侧跌:倾跌;跌倒。
  • 84、侧席:单独一席。 不正坐。谓因忧惧而坐不安稳。 指谦恭以待贤者。 正席旁侧的席位。
  • 85、侧头:歪斜其头。
  • 86、侧侧:1.多貌。2.寒貌。3.象声词。叹息声。4.指其他声音。
  • 87、侧肩:1.谓侧转身体,以便挤入。2.不敢正身而立,形容驯顺。
  • 88、侧躬: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
  • 89、侧吸:从侧面吸吸取油烟
  • 90、侧缝:裤子前后身缝合的外侧缝
  • 91、侧墙:除了前后墙以外的墙。
  • 92、侧压力:在无侧向变形条件下的侧向有效应力。
  • 93、侧不楞:1.亦作"侧巴楞"。亦作"侧不棱"。2.方言。犹趔趄。
  • 94、侧不棱:1.亦作"侧巴楞"。亦作"侧不棱"。2.方言。犹趔趄。
  • 95、侧巴楞:1.亦作"侧巴楞"。亦作"侧不棱"。2.方言。犹趔趄。
  • 96、侧轮车:1.独轮车。
  • 97、侧理纸:1.亦省称"侧理"。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后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纸﹐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清周亮工《与张宗绪》:"竹﹐而孙﹐而龙钟﹐而斧﹐而沤﹐而粉泽﹐凡经三十五手而成侧理﹐始可供印。"
  • 98、侧商调:古琴调之一,失佚已久。
  • 99、侧脚里:从旁。
  • 100、侧重点: 指重点中的重点,偏重于某个方面。

侧字中间的组词

  • 1、绵侧理:1.纸名。即侧理纸。旧时南人用海苔制纸,其纹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见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 2、多侧面:(1)多方面的
  • 3、反侧子:指怀有二心的人。
  • 4、舌侧音: 舌尖顶住上齿向外弹出同时声带震动所发的音。
  • 5、偏侧法: 偏侧,即倾斜的意思。
  • 6、体侧线: 压力感受器官。
  • 7、匾打侧卓:犹言旁敲侧击。
  • 8、车侧郭门:1.《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氏侧庄公于北郭。丁亥,葬诸士孙之里,四翣,不跸,下车七乘,不以兵甲。"杜预注:"侧,瘗埋之,不殡于庙。下车,送葬之车。"后以"车侧郭门"谓用草率的方式埋棺郊外。
  • 9、横峰侧岭:形容山势纵横交错,起伏重叠。
  • 10、搜扬侧陋: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亦作“搜扬仄陋”。
  • 11、霸气侧漏: 霸气:指傲气、锐气、才华或者狂野的气势等等;侧漏:直接意思是从旁边流出来。来自流行的各种卫生巾广告词中的“不侧漏”。
  • 12、引人侧目: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的神态。
  • 13、为之侧目:表示被吸引程度之深。
  • 14、旁人侧目: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的神态。侧:斜着;侧目:不敢或不愿正视,而是斜着眼睛看人。
  • 15、令人侧目:呕:恶心,想吐。比喻使人极端厌恶。
  • 16、旁击侧敲: 侧:旁边;击:敲打。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表明观点或加以讽刺、抨击。
  • 17、君侧之恶:君子身边的佞臣
  • 18、倾耳侧听:指偏着头,转过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亦者指认真听别人的话。
  • 19、大侧大悟:形容彻底醒悟。

侧字结尾的组词

  • 1、两侧:两边;两旁。
  • 2、逼侧:1.亦作"逼侧"。 2.窘迫;相迫。 3.狭窄。 4.密集;拥挤。 5.匆迫;短暂。 6.迫近。
  • 3、欹侧:1.倾斜;歪斜。2.歪倒摇晃貌。
  • 4、颇侧:偏侧,不正。
  • 5、赤侧:1.亦作"赤仄"。2.古代一种外边为赤铜的钱币,汉武帝时始铸。3.泛指钱币。
  • 6、敧侧:偏在一边;倾斜。
  • 7、边侧:边沿,旁侧。
  • 8、攲侧:倾斜。
  • 9、朓侧:谓月行疾缓合度。比喻行为规范。
  • 10、旁侧:(1)左右;旁边
  • 11、庳侧:低下偪侧。
  • 12、陫侧:隐痛﹐忧伤貌。
  • 13、谄侧:阿谀奉承﹐不正派。
  • 14、轩侧:高出和倾斜。
  • 15、翼侧:(1)一个队形(如战线、散兵线、行进纵队)的左翼或右翼 (2)也说“侧翼”
  • 16、倾侧:(1)倒向一侧,倾斜
  • 17、体侧:(1)人、动物身躯的右侧或左侧
  • 18、幽侧:隐僻鄙陋之处。
  • 19、僻侧:偏;倾斜。
  • 20、偏侧:1.犹倾侧;偏斜。2.谓偏颇;片面。
  • 21、平侧:平仄。
  • 22、纤侧:1.亦作"纤侧"。2.谓文辞纤巧,文风不正。
  • 23、倒侧:向一旁偏倒。
  • 24、右侧:(1)右边
  • 25、反侧:1.翻来覆去。形容睡卧不安。 2.反复无常。 3.违背法度。
  • 26、棱侧:1.形容草书运笔的变化。棱喻挺举﹐侧喻蟠屈回旋。
  • 27、日侧:1.犹日昃。
  • 28、悚侧:惶恐不安。
  • 29、挣侧:挣扎。
  • 30、左侧:(1)左边
  • 31、丘侧:山坡。墓旁。
  • 32、外侧:(1)在外部的某一位置
  • 33、舷侧:(1)在吃水线上面的船的两侧的外表面
  • 34、偃侧:犹翻覆。低俯倾斜。或仰或侧。谓举止随意。
  • 35、户侧:门边。
  • 36、侍侧:1.陪侍左右。2.指侍寝,伴眠。
  • 37、侧侧:1.多貌。2.寒貌。3.象声词。叹息声。4.指其他声音。
  • 38、充侧:充斥左右。
  • 39、转侧:(1)转换角度、方向 (2)翻动身子;辗转反侧
  • 40、枕侧:1.傍近。
  • 41、帝侧:天帝﹑天子的近旁。
  • 42、危侧:犹偏颇。危殆。
  • 43、君侧:(1)原指在君主身边,后指亲信
  • 44、山侧:山的侧面。
  • 45、近侧:旁边,附近。
  • 46、邻侧:犹邻近。
  • 47、险侧:1.险恶邪僻。2.谓用语用韵险怪冷僻。3.偏颇﹐偏激。
  • 48、轻侧:轻靡险怪。
  • 49、碑侧:石碑的左右两个侧面
  • 50、一侧:特指某事物的一个方向。
  • 51、鹤脑侧:鹤伫听时把头侧转。因用以比喻专心听讲。
  • 52、鹤头侧:犹言鹤脑侧。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侧组词,侧的组词,侧字怎么组词,侧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侧字组词的组词,其中侧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00个,侧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9个,侧字在结尾的组词有52个。
  • 拼音cè,zè,zhāi
  • 注音ㄘㄜˋ,ㄗㄜˋ,ㄓㄞ,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MJH
  • 五行

基本释义

侧〈名〉(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同本义。亦用作谦词侧,旁也。——《说文》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立于侧阶。——《书·顾命》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有泉侧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边缘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动〉向旁边歪斜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靠近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又如:侧近(临近,最近)〈形〉不正,邪辟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另见zhāi;zè侧〈形〉〈方〉∶斜着,不正。如:帽子侧歪在一边;侧棱;侧歪另见cè;zè侧〈形〉倾斜。古字为“仄”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宴》无反无侧。——《书·洪范》同“仄”。“平仄”也作“平侧”另见cè;zhāi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