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字开头的组词
- 1、估计:(1)对事物做大致的推断 (2)估量或确定…的货币价值 (3)预测,推想
- 2、估衒:犹卖弄。
- 3、估摸:(1)猜测,推测
- 4、估量:[gūliáng]:(动)估计:~损失|无法~。[近]估摸。[gūliang]:大概地推断。
- 5、估价:(1)估计商品价格 (2)对人或事物给以评价
- 6、估评:1.估价。
- 7、估楫:指商船。
- 8、估舶:商船。
- 9、估贩:经商,贩卖。
- 10、估客:贩卖货物的人。
- 11、估税:古代的一种市场税。
- 12、估捣:计议;拨弄。
- 13、估校:1.亦作"估校"。2.谓官府评定物价。3.评议;评价。
- 14、估人:商人。
- 15、估衣:(1)收卖的旧衣
- 16、估较:1.亦作"估校"。2.谓官府评定物价。3.评议;评价。
- 17、估喝:旧时买卖,商人将货物估定价钱,当众喊出,称"估喝"。
- 18、估度:估计,估量。
- 19、估市:商场;市集。
- 20、估猜:猜测。
- 21、估逼:催逼;强迫。
- 22、估船:商船。
- 23、估倒:搞;弄;收拾。
- 24、估算:(1)对事物的数量作大致推算
- 25、估产:(1)对财产进行正式的评价或估价 (2)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气候条件估计或预测单位面积的产量
- 26、估舟:商贾载货的船。
- 27、估産:(1)对财产进行正式的评价或估价 (2)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气候条件估计或预测单位面积的产量
- 28、估客乐:乐府西曲歌名。南朝齐武帝始作此歌,后世多有仿作,又名《贾客乐》。内容为描写商人谋利与享乐的情景。参阅《乐府诗集》卷四八。
- 29、估堆儿:(1)估计成堆商品的数量或价格
- 30、估衣行: 出售旧衣或做工粗糙的店铺。
估字中间的组词
- 1、公估局:1.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银炉所制宝银﹐须经公估局鉴定﹐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才能在当地流通。外地流入宝银﹐仍须改铸重估。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上海﹑汉口﹑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收入全靠批费。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
- 2、大估摸:大约﹐约计。
- 3、粗估法: 一种近似的探矿权价值评估方法。
- 4、无偏估计: 无偏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时的一种无偏推断。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参数的真实值,则称此此估计量为被估计参数的无偏估计,即具有无偏性,是一种用于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准则。无偏估计的意义是:在多次重复下,它们的平均数接近所估计的参数真值。无偏估计常被应用于测验分数统计中。
估字结尾的组词
- 1、料估:估计;揣测。
- 2、抄估:旧时主人侵吞奴仆财产的一种手段。
- 3、搉估:1.亦作"搉估"。2.专卖。
- 4、评估:(1)评价估量 (2)〈方〉评价
- 5、踩估:方言。压低,贬抑。
- 6、高估:高价。 过高地估计。
- 7、官估:谓官定价格。
- 8、低估:(1)不恰当地,过低地估计
- 9、大估:大贾﹐大商人。
- 10、定估:指物品的定价。
- 11、豪估:大商人。
- 12、酌估:1.估计。
- 13、擡估:抬高估价。
- 14、海估:海贾,海上商人。
- 15、蛮估:古代指南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贾。
- 16、赃估:1.赃物的价值。
- 17、绢估:1.宋代赋税的一种。
- 18、捏估:(1)进行中间活动,使凑合在一起 (2)暗地里替人出主意
- 19、较估:比较估计。
- 20、输估:东晋﹑南朝时对买卖行为所征的税。类似后代的契税和营业税。
- 21、推估:(1)推测,估计
- 22、散估:晋及南朝各代杂税名。
- 23、商估:1.商贾,商人。2.指商业。
- 24、物估:1.物价。
- 25、本估:原价。
- 26、驳估:1.亦作"驳估"。2.对估价持不同意见而互相辩驳。
- 27、三估:指区分书体价值的三种等级。
- 28、预估:(1)预先估算
- 29、平估:1.公平的价格。2.抑价。
- 30、游估:1.行商。
- 31、台估:抬高估价。
- 32、盐估:盐价。
- 33、书估:同“书贾”。
- 34、抬估:抬高估价。
- 35、封估:查抄拍卖。
- 36、市估:1.即估税。东晋﹑南朝税名。对入市交易的商品按其值抽税百分之四。2.市价。3.商贾。
- 37、加估:加价。
- 38、章估:1.衡量;估价。
- 39、碑估:以售卖碑帖为业的商人。
- 40、凡估:比喻人世间的众生。
- 41、测估: 测算估计;预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