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组词>仄组词>

仄组词,仄字组词,仄组词语一年级,仄组词2个字

组词

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仄的组词

反馈

仄字开头的组词

  • 1、仄步:行走歪斜貌。
  • 2、仄足:1.侧足。
  • 3、仄声:(名)指古汉语四种声调中除平声外的上、去、入三声。
  • 4、仄仄:狭窄。
  • 5、仄韵: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 6、仄輮:古代一种特制的车轮。其外周的内侧柔软而外侧坚硬,供行山路用。
  • 7、仄隘:狭窄。
  • 8、仄目:斜着眼看。多表示畏惧﹑忌恨等情绪。
  • 9、仄兀:歉疚不安。
  • 10、仄媚:以不正之道讨好奉承。
  • 11、仄径:狭窄的小路。
  • 12、仄室:侧室。借指庶子。
  • 13、仄狭:狭窄。多指地域或心胸不宽广。
  • 14、仄身:置身。
  • 15、仄歪:1.指倾斜不稳的样子。 2.方言。倾斜摇晃。
  • 16、仄影:羽扇名。
  • 17、仄悚:惶恐不安。
  • 18、仄道:狭窄的小路。
  • 19、仄微:1.卑贱,社会地位低。2.指社会地位低贱的人。3.指社会的下层或不为人所重视的鄙陋之处。
  • 20、仄慝:1.指农历每月初一早晨,月亮在东方出现的天文现象。
  • 21、仄席: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 22、仄小:窄小,狭小。
  • 23、仄崿:倾斜的山崖。
  • 24、仄起:倾斜突起。 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 25、仄陋:狭窄简陋。 卑微。 指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 指不为人所注重的社会下层或鄙陋之处。
  • 26、仄气:怨气。
  • 27、仄不楞:方言。形容倾侧摇晃,不稳定。
  • 28、仄注冠:冠名。
  • 29、仄韵诗: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 30、仄韵格: 即以仄声为韵脚的词。

仄字中间的组词

  • 1、赤仄钱:古代一种外沿为赤铜的钱币。
  • 2、平平仄仄: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 3、仄仄平平: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 4、平声仄声: 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
  • 5、逼仄局促: 主要形容空间的狭窄,时间的短促或者是拘谨、拘束、不自然的状态。

仄字结尾的组词

  • 1、平仄:(1)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 2、逼仄:(1)狭窄
  • 3、偪仄:1.亦作"逼侧"。 2.窘迫;相迫。 3.狭窄。 4.密集;拥挤。 5.匆迫;短暂。 6.迫近。
  • 4、仄仄:狭窄。
  • 5、欹仄:1.同"欹侧"。2.倾斜;歪斜。
  • 6、狭仄:狭窄。
  • 7、纤仄:1.亦作"纤侧"。2.谓文辞纤巧,文风不正。
  • 8、碕仄:弯曲逼窄。
  • 9、攒仄:参见:攒仄,[[?仄]]
  • 10、欑仄:聚集貌。
  • 11、湫仄:低下狭窄。
  • 12、旁仄:近侧;左右。
  • 13、歉仄:(1)遗憾;抱歉
  • 14、倾仄:(1)倒向一侧,倾斜
  • 15、惭仄:羞愧不安。
  • 16、窄仄:狭隘。
  • 17、反仄:辗转不安。 动荡不定。
  • 18、幽仄:微贱;卑陋。 指隐居之士。
  • 19、险仄:崎岖而狭窄。 比喻艰难险阻。 阴险邪恶。 犹生涩﹐不常见。
  • 20、蹇仄:1.犹曲屈。
  • 21、赤仄:1.亦作"赤仄"。2.古代一种外边为赤铜的钱币,汉武帝时始铸。3.泛指钱币。
  • 22、悚仄:惶恐不安。
  • 23、转仄:1.向侧面转身。2.婉转曲折。
  • 24、斜仄:倾斜。
  • 25、日仄: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
  • 26、深仄:深而狭窄。
  • 27、没平仄:方言。犹言没谱儿,没有定数。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仄组词,仄的组词,仄字怎么组词,仄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仄字组词的组词,其中仄字在开头的组词有30个,仄字在中间的组词有5个,仄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7个。
  • 拼音
  • 注音ㄗㄜ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DWI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同本义仄,侧倾也。——《说文》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众畏其口,见之仄目。——《汉书·息夫躬传》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后汉书·光武纪》又如:仄歪(方言。倾斜摇晃);仄日(夕阳,斜阳);仄席(不敢正座,侧身坐在席上。形容忧心的样子);仄起(倾斜突起);仄目(斜着眼看);仄步(行走歪斜貌)内心不安衷怀歉仄,自叹无缘。——《红楼梦》又如:仄悚(恐惧不安);仄兀(歉疚不安)置。如:仄身(置身)〈方〉∶仰,抬起她仄起头儿,眨巴着眼睛瞅江涛。——梁斌《红旗谱》〈形〉狭窄险道倾仄,且驰且射。——《汉书》又如:人多地仄;仄小(狭小,窄小);仄陋(狭窄简陋);仄狭(狭窄);仄径(狭窄的小路);仄道(狭窄的小路);仄仄(狭窄)社会地位或政治地位低下的明明扬仄陋。——《书·尧典》又如:仄微(卑贱,社会地位低)〈名〉通“侧”(cè)。旁边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汉书·段会宗传》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汉书·鲍宣传》。颜师古云:“仄,古侧字也。”又如:仄足(侧足);仄室(侧室)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如:仄韵(凡上、去、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仄韵诗(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