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师从“二王”,黄庭坚书法在创新中落笔从容不拘一格
学习书法,由临摹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法字开始,先烙以深刻的印象,将临摹技艺彻底熟练之后,再全部打散,融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不断创作。能写出好书法的,难以避免要将他人的成功转化成为自己的作品,而各家书法字体也就是在这样不断重组的工程中,日益丰富多彩。黄庭坚写书法,由学习王羲之的字体而来,又成功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
右军名迹,合有数首。而黄庭坚就是极其痴迷于王羲之字体,为学好“王体”,黄庭坚深练临帖,日后更是形成了高超的“黄体”。黄庭坚学习书法,运用的就是书法“异变”的方式。找准一家书体,取其精华,结合自身手法有所提炼,集百家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黄庭坚的书法以其行书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上扬,草书剑拔弩张、字态轻狂、疏阔洒脱为特色,深受书家追捧。
黄庭坚学“王体”究竟是怎样演变出自己的神韵的呢?原因有三。一是从点画上跌宕起伏,组建不受束缚的书写体。黄庭坚较为注重书法点画纵横舒展,改变传统的书写风格,极力突出书法的疏密布局,空间结构的整合。二是运用线条的提按收放,形成有节奏的书写韵律,使书法既有流动性,又具有连续性。三是学有所长,又有所改。黄庭坚学书法,由古代经典开始,学古、用古、改古,敢于创新改变,为创作书法注入新的精华。
王羲之书法布局排列紧密,字字利落,点画圆润,尽显飘渺洒脱之意。黄庭坚书法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且自成一家,虽比不上王羲之出神入化,但也别有一番风味。黄庭坚书法亦可以闲情淡雅、落笔从容,也可以折戟沉沙、刚毅沧桑,这种绝不拘泥于一格的神采,愈加迷人。
有关黄庭坚的书法特点,自然不仅如此,身为北宋著名书法家的黄庭坚与苏轼齐名,有着“苏黄”的称号。黄庭坚所“变”的书法特点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极大的舒展笔画的长度、字形变化多样不受束缚、三点水的最后一点不挑起、突如其来的缩短和上收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既不拘泥于古法,也能够使书法作品整体和谐。
查看详情>>黄庭坚书画以韵为主,学书法须要胸中有道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晩号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书法家。
黄庭坚的书学理论,大多见于他的题跋、书札中,其论述精辟客观、视角独到,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令人大开眼界。我们总结出了他经常论及的三个方面,即临摹、用笔、韵。
临摹:他认为这是书家的基本功,临摹可以得形似,可以通过临摹向古人借鉴学习书法的要旨。但是,临摹仅是一种手段,不能当成学书的目的,目的是为了学得古人的神韵,因而他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人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视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用笔:黄庭坚曾说:“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它异,但能用笔耳。”由此可见其对用笔的重视。并且,他还认为用笔应该“锋在笔中,意在笔前",要做到沉厚而不轻浮,爽快而又利落,这样才能达到“落笔奇伟,丰劲多力”。另外,“笔意”也是黄庭坚经常提到的字眼。点画的姿态、字体的结构都能体现书家的意趣与气韵,即笔意,这决定着一幅作品的好坏。因此,应多向古人学习,去体验古人的笔意。
韵:即气韵、神韵,这是黄庭坚书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他说:“书画以韵为主。”从他师从周越20年,后来认为俗气太多而尽废前法即可看出其对“韵”的重视。“韵”是黄庭坚对书法进行评价的一个主要标准,他在《题东坡字后》中说:“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所以称东坡书为宋朝第一。并且,他认为要达到韵的上升阶段,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广博的学识,他在《论书》中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查看详情>>与“黄庭坚书画以韵为主,学书法须要胸中有道义”相关的文章
黄庭坚草书一改唐人旧法,形成迥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书法《廉颇蔺相如传》白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此卷为黄庭坚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 “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此卷是传世黄书中的名迹,《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草书发展到盛唐,狂草成熟,在流动中求得笔法、节奏、线条、结构的丰富变化,成为草书不可移易的定则。黄庭坚是钦服唐人狂草的,对张旭、怀素都有会心之论,自言“得藏真(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谛观数日,恍然自得,落笔便觉超异”。
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以黄庭坚的颖悟与才力,不至领会不到唐人草书的要义,然而他的草书却一改唐人旧法,速度放慢,略加顿挫,在许多地方放弃线条的连续而着意于空间的摆布,结果形成与唐人迥然不同的一种风格,“草书之法,至此又一变矣”(姜夔语)。黄庭坚的草书,线条中奔放的气势当然不能与唐人相比,但空间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气度和变化的丰富性,却不让于唐人。
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有学者评:“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黄庭坚所作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查看详情>>与“黄庭坚草书一改唐人旧法,形成迥然不同的书法风格”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