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之一郑板桥的咏竹诗,怎样才能画好竹子呢?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首诗是小学生必背古诗之一郑板桥的咏竹诗,怎样才能画好竹子呢?
历来古代文人墨客都偏爱竹子,爱竹子的清高淡雅,爱竹子的坚韧不拔。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竹子身上有文人的风骨。竹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是书法家吟咏的对象。在先秦时期,竹子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格。在魏晋时期,竹子代表了清雅脱俗。
自唐宋以来,竹子已成为一种顽强的人格追求和生活态度。一言以蔽之,文人爱竹。他们众多的写竹咏竹的作品,都是中国古典诗歌长河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竹子这种植物在古代也是非常手人们欢迎的,不光经常用来吟诗作对,很多的大户人家家里也会栽种上一篇竹林,用来陶冶情操。
如果说画竹子谁是天下第一,这个答案一定毫无争议——郑板桥!郑板桥的“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心中之竹”不知道让多少人茅塞顿开,却原来,画竹可不简简单单是画竹本身。那到底怎样才能画好竹子呢?画竹到底有没有什么要诀呢?郑板桥有一首诗,解答了世间之人的这些疑问。这就是那首著名的《竹石》:
《竹石》
清代: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是小学生必背古诗之一。诗的大意是说:竹子咬住青山那一点微薄的土壤和肥力,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无论狂风暴雨如何击打,它依然巍然屹立,任凭酷暑严寒的东南西北风,绝不低头!
郑板桥写这首诗,其实也是自己真实经历的写照。郑板桥出身寒门,自幼随着父亲卖画为生,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但是最终,却因为官场的黑暗而弃官归隐。但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从未苟且,从未低头,正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所以他才能将这首诗写得如此潇洒和深入人心。
竹子在郑板桥心目中,早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植物,而是一种带有精神生命和高尚气节的灵动的生命。这首诗正是礼赞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或者说就是写作者自己。郑板桥一生崇尚种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全在这28字的诗中,要看懂他的画,先要读懂他这首诗。这首诗托物言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铁骨铮铮。难怪郑板桥画的竹子,无人能企及!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便将竹子人格化了,这是一个极具力量的动作,不仅为我们表现了翠竹挺立在青山的情景,更表现了竹子那种不畏艰难,与大自然抗争,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也正因为有这种顽强的生存精神,诗人才用了一个“咬”字。
“立根原在破岩中”写出了翠竹能够傲立挺拔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将根茎深深地扎入了破岩之中,根基牢固,所以才能如此笑傲一切,这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根基深厚,才能更有力量;另一方面,这也表现了翠竹的顽强和韧劲。竹与石,浑然一体,无石竹不牢固,无竹山不青翠,竹与石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
点睛之笔在最后一句,“任尔东南西北风”,何等潇洒,何等气魄。东南西北风不仅指的是自然的严苛和环境的恶劣,更指的是人间的各种磨难。此外,还...
查看详情>>与“小学生必背古诗之一郑板桥的咏竹诗,怎样才能画好竹子呢?”相关的文章
郑板桥的诗,谷雨时节的竹子是怎样?
谈到郑板桥,就绕不开一个“竹”。郑板桥的画,郑板桥的字,郑板桥的诗,都离不开“竹”。就连写谷雨,也要扯上心爱的“竹”,才好下笔。
总共两首,每首都写“竹”。仿佛郑板桥喜欢的松萝茶,不是为好友准备的,倒像是为笔下的竹子准备的。竹子,是郑板桥一辈子的挚爱。它赋予郑板桥艺术上的灵感,培养正直清高的性格,摆正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文人品格。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郑板桥诗中谷雨时节的竹子是怎样的吧!
《七言诗》
清代·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译文:无风也无雨,正是晴朗温和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寂静。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首联上句从天气写起。无风也无雨,正是晴和天气。出去踏青正当时。
下句,诗人却笔锋一转,去观赏竹子了。你看,那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的样子多好看,比在外头瞎转悠强多了。
可一个人看竹子,终归有点独乐乐的意味。如果,天晚凉的时候,恰好有客来访,听我说道这竹子的好,那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竹子呢?
如果你来,那么我就为你煮一壶黄山松萝茶。让你一边看竹子,一边喝好茶。这样的日子,你说够不够幸福呢?
人们总是喜欢追逐名利,总是希望生活在声色犬马之中。
殊不知老子早说过,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郑板桥守得住寂寞,心静如水,正是从竹子里领悟出的养生智慧。
他看明白了,所以当嘉宾来家做客,他很高兴地为他作画,以此表达他对于竹子的深刻理解。
郑板桥画竹,讲究一气呵成。别人画竹喜欢一节一节的画。郑板桥不这样。他说,你见过竹子都是一节一节长得么。
所以,郑板桥画竹,是把竹当作一个整体来画。他更看重的是竹子的“神韵”。至于,画得有多像,并不特别重要。最主要是能画出他的内心世界,这比什么都重要。
也正因为这个,所以大多数人看不懂,不能理解他的竹子画,最后一张也卖不出去,几乎无法靠画竹子维生。
他的竹子画,是后来当县令后名气大了,才卖得出去的。
所以,世间好多画家都是孤独的。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在当时不被人理解,现在却价值连城。屡受打击的画家,35岁就割耳疯了,36岁开枪自杀,一辈子只卖出一幅画。
36岁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同样带着几分萧索、孤傲、淡泊,一幅也卖不出去,却不屈服于命运,勇敢走向了扬州谋生。这都是竹子留给他的人生智慧,为他日后画出名作“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石》打下了基础。
第二首,首联上来就用了“萧萧”二字。这二字,一下子就点出了郑板桥的...
查看详情>>与“郑板桥的诗,谷雨时节的竹子是怎样?”相关的文章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书画真迹少之又少
在书画收藏和投资中,古代书画是门槛最高的,所以也成为造假最为猖獗的一大“灾区”。目前国内拍场上的古书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迹尚不及十分之一”。尤其近些年,郑板桥的书画市场迎来了高峰期,随之而来的便是造假的高峰期,是一个最泛滥的时代。而相对郑板桥这样的名家仿品更是不用说。今日老陈带大家聊聊郑板桥大师。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的书法,独具一格,人称“板桥体”。除了书法和绘画,他还擅长作诗,世称诗书画“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也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的书画因格高绝俗,颇受文人、商贾的青睐。他曾说:“索书索画,积纸盈案,催促之函,来如雪片,如欠万千债负,未识可有清偿之日否?”郑板桥去世后,造假者颇众,其中有名的要属山东潍坊的谭子犹和江苏兴化的刘敬尹;但二人气格低俗、笔力怯弱,尚难与真迹比肩,后世对郑板桥书画稍有研究的均不难加以分辨。清中期后,板桥书画曾一度泛滥,对此清人的著作多有提及。桂馥《丁亥烬遗录》载:“惟先生书画,赝本颇多。”又云:“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
从2016年春季拍卖会上可以发现,关于郑板桥的书画被拍卖的就达到六件,分别为《竹石兰蕙图》2530万元,《红桥修禊诗卷》782万元,《竹石图》724万元,《怀潍县二首》589.9万元,《行书四屏立轴》506万元成交,《六分半书立轴》258.7万元。近些年在看看市场上被拍卖的那些作品,其中多半为赝品,仿品也占据了大多数。近年来关于板桥的《竹石图》也泛滥起来,各种粗枝烂叶的造假手段让拍卖市场不再是那个高雅令人信任的拍卖会场。
纵观近年拍场上成交的郑板桥书画,可谓赝多真少,其中尤以当代的仿品最多。这一两年,市场上的伪作以《竹石图》、《兰石图》居多,也有相当比例的书法,特别是《竹石图》几近泛滥成灾之势。至于国内外拍场上郑板桥的书法伪作就更比比皆是,主要是自作诗、大字联两类,时有高价出现。近年来,拍场上郑板桥的书画伪作数量只增未减,有些还打着著录、回流的旗号,花样翻新,不一而足。
查看详情>>与“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书画真迹少之又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