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欧阳询

发布时间:2020-06-19
1

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出生于衡州。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他初学王羲之,用笔力求险劲,结体紧严方整,法度森严,风格高峻。在初唐就已成为学习书法的样式。他受皇帝诏命在弘文馆传授书法,通过碑刻,其手笔广为流传,传世书迹多为丰碑巨制,另有几件行书墨迹传世。碑刻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墨迹有《张翰帖》、《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

从《九成宫醴泉铭》碑中可清楚地看到欧书法度森严的艺术风格,其结体紧严险峻,以规范的笔画,瘦硬的行笔显示了欧书的艺术风范。传世的《梦奠帖》反映了欧阳询行草的书法风格。此帖为欧阳询晚年所书,笔法老辣,既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序帖》笔意,又不失欧书的风貌,被后人评为欧氏行书第一。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融合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查看详情>>
2

欧阳询书风体现了内敛之美,其书法美学表现在对法与意的不同追求中

书法美学
初唐四杰
欧阳询

欧阳询在初唐四家中,以其强烈的美学风格卓然独立。他在继承魏晋六朝书法美学特点的同时,自觉吸收北朝康健爽达的美学风气,形成重法尚意的美学思想。其书作亦表现出质妍互重、骨韵兼并的美学风格。

艺术家的美学思想深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初唐时期“,海日生残夜”,艺术亦表现出盛大宏阔之美。艺术家的气质中,道家、儒家、佛家诸种思想杂融并存;艺术形式中,书法、雕塑、诗歌、绘画、音乐皆盛极一时。仅就书法而言“,书家之盛,不减于晋”[1],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繁盛阶段。然而,“江春入旧年”,书家多尊晋宗二王,书法多继承因袭,然而,欧阳询独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力创楷书的新气度,因而形成质妍互重的美学风格。

一、欧阳询书法美学观与初唐四家之不同,首先表现在对继承与创新关系的认识上

欧阳询的晚年,进入被后世称颂的“贞观之治”时代。唐高宗继位,推行了许多新的文化政策,初唐文化呈现出别样的繁荣。在书法艺术方面,初唐统治者偏爱书风秀约典雅的王羲之,将其奉为书圣并身体力行地推扬王氏书风。因此,初唐书坛晋风犹存,古法尚在,魏晋六朝的迤逦之美深深地影响着初唐书家。当然,初唐的这种美学风尚毕竟不同于魏晋六朝的靡靡之音,更多的具有秀骨清相的审美内涵。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便是由隋入唐的欧阳询,他尽管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书家,却戛戛独造,在书论和书法创作中既主继承,更重创新,表现出更多的独创性。

初唐四家中的三家都是王氏书风忠实的继承者。而欧阳询书风却险劲凌厉,与并称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大异其趣。如果说虞世南、褚遂良等多代表了南方神韵温丽的书风,那么欧阳询则更多地从南取韵,而以北朝之规矩严整为骨。《唐书》本传中谓“询初效王羲之,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度所传,人以为法”,说明欧阳询是在继承魏晋大王温厚、妩媚的书风基础上,增添了新的美学元素。因此,他兼容的书学风格在初唐书坛上显得卓然特立。

二、欧阳询书法美学观与初唐四家之不同,也表现在对法与意的不同追求中

欧阳询这种重法尚意的美学观,体现在他对书法结构艺术的阐释和探索中。传其书论中“排叠”、“避就”“、穿插”“、向背”、“覆盖”“、朝揖”“、顶戴”等概念,是书家对书法空间意识的总结,在看似的相反中求得整体的相成平衡,在不正中求正,充满了“和而不同”的辩证思想。欧阳询在继承大于创新的初唐书坛上,孜孜不倦地追求书学气质中的“法骨”,成为有唐一代“尚法”的先驱。比起其他三家,欧阳询最突出的成就也正在于此。

初唐四家中的虞世南,更多地表现为对“意”的追求。他的书风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如果说虞世南是追求造型意味的书家,那么褚遂良展示的便是来自于笔意的华美。他用线条临摹出神似的《兰亭序》,其笔法之讲究可见一斑。至于薛稷,其《信行禅师碑》明显汲取褚书风格,自然流露清雅娟秀的神韵,完全是南派尚意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在书法创作中一直致力追求对“法”的建立,将...

查看详情>>
3

欧阳询与田英章的欧体,在继承上是否推陈出新?

欧体
欧阳询
田英章

中华民族的书画艺术发展至当代,正以广阔的视野和多元化的价值形态拓展它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书画艺术家和他们所从事的书画艺术,则显得更加丰富和繁杂。因此,我们用“系列”研究的方式开始从他们的“关系”中来探讨他们的不同之所在,以期待能为中华文明的艺术进程默默地做一些工作。

欧阳询与田英章二人都是欧体楷书的代表人物,一位是创立者,一位是继承者。

众所周知,欧阳询是初唐时期一位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书法大家,他所写的楷书体被后人确为“欧体”,直到今天也没有几人能够超越,他的楷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田英章是当今一位欧体楷书继承者和勤于研习与探索者,由于他不断的实践与融会,书法成就也就令人刮目相看,堪称“当今欧体楷书第一人”。

欧阳询的“欧体楷书”到田英章的“欧体田楷”已历时一千三百六十九年。从“书学”定位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妨对田英章的“欧体楷书”称为“欧体田楷”。

欧阳询的“欧体楷书”应从唐贞观6年(公元632年)所刻石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为时间坐标点,此年欧阳询76岁。虽然前面有《化度寺》等碑刻,但世人均认为最能体现欧体“险劲严谨、刚劲挺拔、规矩端正、瘦健俊美”显著特征的则是后者,以至于被其后历代书家奉为“楷模”。

田英章的“欧体田楷”以公元2001年为时间坐标点,此年田英章51岁,正值人年龄的第三个黄金阶段,他的作品才有了明显的风格和特征。此前他写的“欧体楷书”还未臻于完美,不能用“欧体田楷”四个分量很重的字来做以学术性的界定。观此前他的“毛笔书法”作品,虽然很美,也很令人兴奋,但细察之,则是拘束多有,不能超脱“欧体”习惯性的藩篱。进入新世纪后,或许因时代风气与社会思潮的激荡,艺术市场与艺术价值的革变,他的“楷书”才显得颇有生机,比原来的作品更“活些”。他的作品,章法气韵贯通,不拘束于规矩而守规矩,在险劲中不显得生涩,结体中宫内敛处不显得气弱,并且加重了欧体的“婉润”成分。分析其因,他是受到赵体用笔和“二王”风格的影响过多,致使他的“欧体楷书“有了“欧体田楷”的明显风格。这也是最能表现“活些”的地方。因此也引起当今不少的书法爱好者聚焦其处,訾言美语不断。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田英章对欧阳询是一位忠实的继承者和跟随者,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却有推陈出新的意向和趋势。他将二王气韵与赵体笔法柔和在不失去“欧体楷书”本有的特征前提下开创新的欧体书写笔法,敢于在严谨中越雷池而开创新的欧体章法与结构,敢于对“欧体楷书”进行大胆的创新。正如孙过庭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大家可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做以对照和比较。

另外,我们见到欧体楷书大部分是“碑刻”拓本及影印本,也就是说见到的并非“欧体”的原貌。用毛笔蘸朱砂书写在石头上并用刀刻之和用毛笔蘸墨写在纸上的“字”,以及翻印、拓印等原因,同样是欧体字,但在视觉、感官、质感上有多种差异。譬如用毛笔写...

查看详情>>
4

他以楷书名世,有谁知道他的草书竟然惊艳无比?

楷书
欧阳询
草书

唐朝不仅仅是楷书的成熟时期,而草书也有不俗的表现,出现了一大批草书大家,诸如怀素和尚、张旭、孙过庭等等,其实除了他们之外,我们熟知的楷书大家欧阳询也是一位出色的草书大家,他笔下的草书也是精绝无比,让人拍案叫绝,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他的传世之作《草书千字文》,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草书世界,一同来感受这缠绵的艺术。

据史料记载,欧阳询学习书法最初以王羲之为宗,为了学习王字,曾经重金购买王羲之教子习字所用的《指归图》,得此宝典后,是不舍昼夜,认真刻苦专研,日夜揣摩,一度到达忘我的境界,而他的传世作品《草书千字文》就充满了“大王”味,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在草书方面也有着惊为常人的表现,身姿矫健,灵活多变。

欧阳询的《草书千字文》中,行笔飘逸潇洒,自然大方,在笔势上还略带一丝含蓄委婉,点画犹如行云流水一般,欧阳询的草书在结体上“大王”味尤浓,骨骼清秀,遒美,点画安排十分巧妙,既又相互穿插,又有揖让,点画之间牵丝引带,顾盼生姿,虽然为草书作品,但是笔断意不断,字与字之间是断开,没有黏连,字字独立,线条优美,粗细对比也非常之明显,缠缠绕绕,连绵不断,章法布局精巧无比,密处不透风,疏处亦可跑马。

虽然欧阳询以楷书名世,但是其草书也是如此地精绝,在有些点画中还可以看到其楷书的用笔之处,尤其是转折之笔,偶见方笔,这是在其他大家的草书中是很难见到的,这也是欧阳询最大的特点,能够将楷书用笔之法灵活巧妙地应用到草书,纵观整个书法史,能有几位大家能及,恐怕我们一提到欧阳询,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他的楷书,岂不知,他的草书却如此精绝。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