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楷书

发布时间:2020-06-19
1

唐朝科举重视楷书,看看唐朝楷书风尚演变

唐朝
楷书

唐朝科举重视楷书,铨选官吏要求“楷法遒美”,因此官员都善楷书,而目许多官员都书写碑志的经历。颜真卿42岁就 为剑南节度使郭虚已书写墓碑。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贬谪南方做官,为僧人写过墓碑。即使以狂草著称的张旭,所写楷书《郎官石厅记》,“字字入古法”。

唐朝前期的楷书名家,历来有“唐四家”之说,却有两种组合,-种是“欧虞褚薛”(欧阳洵、 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另一种是“欧虞褚陆”(陆指陆柬之)。按书法成就论,欧、虞、褚三家才是奠定唐朝书法局面的杰出人物。盛唐书家徐浩说,初唐书家传古法的书家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各有所长:“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欧得其骨。”(《论书》)欧、虞两家,欧字方严峻整,多有铭石书的遗法;虞书妍妙优雅,更显江左风流。欧、虞是人入唐朝而艺仍陈隋,仿佛前朝书风的代言人,却是隋、唐书法承前启后的人物。褚遂良是在唐朝成长起来的书家,他的书法最初游移欧、虞二家,而后归宗王羲之流派,淸俊秀丽,卓然自立,对唐朝楷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是中唐书家,柳公权是晚唐书家,并称“颜柳”。颜字笔力内含,柳体骨力外耀,北宋已有“颜筋柳骨”之称。在唐朝,柳字与颜字都很新颖,取法远近不同。颜寘卿远取篆隶古法变革楷书,柳公权近取欧阳询、颜真卿两家楷法,自开新面。但是,真正能在颜真卿之后再开生面,自树一格的书家,唯有柳公权。柳体在晚唐很有影响力,当时著名书家裴休(791-864)兼学欧、柳之法,更接近柳字。

唐朝楷书风尚,大而言之,凡有三变;初唐楷书劲健多姿,承接南朝“王书”楷书而来。中唐楷书体态宽博,趋尚丰腴;独有颜真卿,变革右军楷法,开启一代风范。晚唐楷书力主瘦挺,仿佛削肉存骨,已见拘苦凋敝之象。

查看详情>>
2

隶书和楷书的不同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它们的特点你知道吗?

楷书
隶书

隶书的结构特点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点画的连贯性

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线条形式越来越丰富,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点画,并且非常注重美饰,横画起笔重按,形成蚕头,收笔重按后向右上挑出,形成雁尾,撇画的收笔重按后回锋,捺画的收笔重按后挑出,左右对称,行同飞翼。这些华丽的美饰手法丰富了汉字的艺术表现力,但同时因为笔势不能连贯而影响了书写的流畅性,有悖于汉字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号这一实用功能。

隶书的点画不能兼顾艺术和实用两方面要求,还不是一种完美的字体,必须进一步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解决上下点画的笔势连贯问题。一般来说,横画在收笔之后,下一笔的起笔都在它的左下方,因此不能往右上挑出,必须往下按顿,向左回收。撇画如果要和下面的笔画连贯,有时应当孳生出勾、挑等形态。所有这一切连贯的结果都导致了分书点画的变异,导致楷书的发生和发展。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字体的结构性

隶书的一横左右两端粗细大致相等,撇与捺都是上细下粗,所有笔画左右两半的笔墨分量基本均等,因此,结体比较简单,只要横平竖直,就能保证分间布白的均衡和匀称。

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了。它保存了隶书的结构,去掉了隶书的波挑,把隶书的扁形,改为基本上呈正方形。后来人们常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讲的。

关于楷书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真书之变其在魏汉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日者,自吴之《葛府君碑》及元常(钟繇)之《力命》、《戎格》、《宣示》、《荐季直》诸帖始。至二王则变化...

查看详情>>
3

各种书法字体如何选择毛笔?看看你选对了没有

楷书
毛笔
行书

一、楷书用笔

楷书是为规范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而由隶书的发展而逐渐演变而成的。楷书的结体呈平稳方正、典雅端庄。其用笔归之于“永字八法”,即点、横、竖、撇、捺、挑、钩和转折八法,十分强调用笔的笔力、笔势和笔意,讲究相互之间的长短结合、曲直并举、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楷书一般来说是静态的书体,运笔速度较缓慢,注重笔压的加力,因此必须选用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所以以狼毫和羊毫制成的兼毫笔为主,兼毫笔之笔锋柔畅,笔腰有力富弹性,在于点划、转折方面,容易收放。纯羊毫毛笔的笔性较柔,除特别嘉好者,甚少人用来写楷书,欲用纯羊毫毛笔写楷书,必须功力足,运笔认真,才能达成效果。

摹各家字体亦需选笔,写柳体字,最好用狼毫毛笔,其次用兼毫毛笔,欧体字用笔亦以狼毫毛笔、兼毫毛笔较适宜,若选用笔锋笔颈部位较细直的更易发挥字韵。颜体字大都藏锋圆浑、厚重,以兼毫笔较宜表现,如使用狼毫笔则必须选笔锋、笔项较丰盈饱满者,只要轻按即可,若以细直的笔锋毛笔写颜体,必须加重用力,在落笔、转折、收笔之间,有深厚根基者方能达成,否则写出的字往往枯涩单调,无法显露颜体之美。

二、行书用笔

有人以为行书是从楷书中衍生而来。其实不然。行书和章草都是在正楷创立之前就已发明了,是与楷书并行不悖的书法。行书的结体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则称“行楷”‘近草者则称“行草”。而楷书的每一种类型在行书中都有对应的形式。行书用笔比楷书活泼,而又没有草书的放纵,运笔生动灵活而富有生气。

行书的运笔速度较快,有缓急的变化,笔划的抑扬变化较多,笔顺也稍改变,而笔划由一笔进入另一笔时,往往以线连贯,仅具脉络,而不清楚分界线。为了把握住字体的气韵、高雅,除书家的用心外,选用的毛笔以狼毫、兼毫毛笔较适宜,因其较易把握住顿、挫、停、收、放。如使用兼毫毛笔,则以混合狼毛及其它加健物所制者,亦相当好用,但所表达风味不同,文字的优美较柔畅、圆润。纯羊毫毛笔在书写行时,往往不易控制,非有深厚功力者很少尝试,若深知笔性,运笔速度快,喜好多项变化,增加浮沉或抑扬者,以纯羊毫毛笔来写行书可谓顺畅流利,另有一番风味。

三、草书用笔

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而行草又因间于行书与今草之间,故一般又附于今草之中。

章草是从汉隶演化而来的。章草的结体较为简约,其运笔既有草书的笔画,又有隶书的笔意,其主要特征是上下独立而不连写,字与字间也连接不多。

今草是从章草演进而来。结体也由章草的扁方趋于长方,但字与字之间仍少连接。其运笔加强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并将带有隶意的章草捺笔完全去掉,显示出书法演变中形体和用笔方面的一大变化。

狂草是草书中最为放纵的一种,其结体更为放逸奔放。运笔跌宕起伏,运转自如。字与字多连绵,即使笔与笔之间有时不连贯,但也显得笔断意连,一气呵成。

草书字体,在造形上颇有自由感,每一点每一划都具有节奏。所产生的美感与趣味必须轻松流畅。所以书写草书者,都...

查看详情>>
4

《多宝塔碑》是楷书吗?它属于“写经体”你了解多少

写经体
多宝塔碑
楷书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艺术首先满足的条件就是美,要么形式之美,要么思想内涵之美。书法亦如此。前不久在一位书法家的作品研讨会上,大家就“写经体”这种书法形式进行了研讨。这种书体在一般的书法展览中很少被单独拿出来提及,也有书法家认为这只是众多书体中的一个小众分类。但写经体是中国书法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大家都有经典作品传世,在新时期,如果从艺术角度反观这种书体,你会发现,这个传承两千多年“粗而不美”的书体在艺术家的演绎之下,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美感。

写经体是两千多年前即存在的一种书体。写经体也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古时抄写佛经的一种书体。据资料显示,最初的经卷出自汉代,汉哀帝寿元年间,西域的一些僧侣已经开始翻译经卷,并大量传入中原。随着佛教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兴盛局面,社会上也相应地产生了一些专门抄写佛经的人,这便是在敦煌遗书中常见的经生、写经生。抄写经卷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活动,其书体也被称作写经体。

写经体多为隶楷正书字体书之。汉魏之时的写经卷子多为隶书,在此之前,这一段历史时期,后人们多以“抄经”来定义该种书体,当然和现在所说的“写经”有一定的差别,这里强调的抄经不能融入个人思想感情,亦不能随便变化风格,由于抄经者并非现在所理解的文化名人名家等才会从事的职业,当时的抄经者只能保证抄写内容僧侣们看得清楚和明白,所以也不存在今天研究者在讨论书法风格时的严谨。

到了南北朝及唐代则完全以楷书书之。从写经体的用笔特征上来看,魏晋南北朝时写经与唐代写经虽都概括为楷书书写,但却存在较大差距,换言之,此时期,书法家的风格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华人德在《论六朝写经体—兼及“兰亭论辩”》中指出:“故写横画都是尖锋起笔,不用逆锋,收笔处重按,转折处多不是提笔转换笔锋,而是略作顿驻后再调锋,以取劲疾。”

到了唐代,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写经制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备,从事抄经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而且层级纷繁复杂,比如,当时有官方写经手、文人士大夫写经手,还有民间写手以及僧尼和学生等均有参与,但水平最高,数量最大者莫过于官方写经手,他们的写经书作水平与状态足可以反映唐代写经的大势与水准。对此,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元军在《唐代写经书法的审美属性》中指出:“这些官方写经手大体是秘书省和口下省的‘楷书手’(又称书手、楷书、群书手)。……这些政府抄经书手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写手。”唐代的抄经体,笔画端庄,充满虔敬,颇有颜真卿《多宝塔碑》的风格。

查看详情>>
5

他是当代欧体楷书第一人,除了悟性和天赋还有一个赏识他的“伯乐”

卢中南
楷书
欧体

如果有人问:谁是当代欧体楷书第一人?我相信了解书法的人大多数都会说,是卢中南。卢中南先生的楷书是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本,参以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张猛龙碑》、近代的华世奎等,受到过李铎、康殷、启功、林岫、欧阳中石等先生的指点。

学习书法,不仅要有悟性和天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赏识并指导你的“伯乐”。林岫先生就是卢中南的伯乐,卢中南先生1985年在林岫先生的建议下和田英章一起报考北京师范学院教育所举办的书法大专班,没想到一下子就补录取了。从1985年到1987年,他师从欧阳中石先生系统地学习了书法知识,在此之前, 卢中南先生从五六岁开始受父亲影响开始学书法,一直坚持练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参军以后,兴趣使然,同时也是为了工作需要,他又自学了楷书、隶书、新魏书、仿宋体字的书写技巧。

有一次李铎先生看了卢中南写的字,认为他在书法方面有天赋,是个好苗子,于是李铎先生就帮助卢中南,把他调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工作,这样一来,卢中南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书法学习。卢中南在军博负责展览版面说明文字的书写工作,每天写两三千字楷书简直是家常便饭,慢慢的,他的楷书功法越来越深厚。

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卢中南还学习了隶书、魏碑。在得到朱寿友先生指点和提醒以后,他又开始学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1986年,卢中南获得了中国书协和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一等奖,同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在当代书坛的欧楷名家中,卢中南先生的欧楷最得精髓。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因为卢中南先生的欧楷写得最像,恰恰是因为他笔下的欧楷,融入了虞世南、颜真卿等人的笔意,颇得智永和魏晋之风,博采众长,既不失欧楷底蕴,又能将欧楷写“活”,殊为难得。

卢中南先生为人处世比较低调,尽管也在书法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影响力远不及同为欧楷名家的二田。当然,卢中南先生的书法水准也没有像田楷那样面临诸多争议。在我看来,田楷虽然也源于欧楷,但是经过诸多规范、美化处理后,书风与欧楷差之甚远,成为了更为方便书法教学和普及的“田楷”。也正因为如此,田楷的艺术水准一直饱受争议,大众点评莫衷一是。

相比之下,卢中南先生的欧楷更好地传承了欧楷平正中蕴含险绝的书风特点,融入各家之长后,笔画和结体变化也更为丰富。这一点从卢中南先生的小楷书法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魏晋书风跃然纸上,沉稳却不失灵动,俊逸洒脱,颇有王献之《洛神赋》的风采。当代书坛乱象丛生,受到商业化和功利心的袭扰,能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写字的书法家已经越来越少了。作为一个军人,卢中南始终扎根于传统书法的研习,并融会贯通,大胆突破创新,可谓成绩斐然。在当代书坛无论是书法水准还是审美能力都全面沦陷的情况下,卢中南先生应该是少有的一些能坚持书法艺术本真的书法家之一。

查看详情>>
6

楷书笔画特点与书写,书法是有筋骨血肉的

什么是的书法筋骨肉
楷书

楷书书写笔法完备,有提按、快慢、轻重变化,初学者最适宜练习楷书。

点画是一些长笔画的浓缩,如一个字的眼睛,是一个字的精神所在。短小的点画书写要轻捷,轻入重收,不可粘滞太久,迅疾转入下一个笔画,这样点画才能写出神采;长点运笔相对要慢一点,这样才显得沉稳一些;如一个字有几个点画,那就要注意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用笔宜快,一气呵成。

横画是汉字使用率最高的笔画。横画是一个字的大梁,一般略有点左低右高,起笔可轻可重,行笔较快,收笔较重。笔画写得要有弹性。几个横画在同一个字里出现,不能写得一样,可以在长短、方向上做点变化。例如:“土”,上横略斜,下横略鼓;“三”,三横绝不能写得一样长,用笔的轻重也有变化。

竖常常在一个起支撑作用,特别是中竖、长竖宜挺直有力,长竖又垂露竖、悬针竖之分,一般起笔较重,行笔向下,略轻,垂露收笔较重;悬针则顺势而下,出锋收笔,收笔宜尖。只有当一个字最后一笔为竖画的时候,才可以用悬针竖。

竖不完全是垂直的,也不容易写得垂直,这如同人站立时,不可能总是站得笔直的,只要站得正就行。在书写时要果敢下笔,过分“认真”,反而适得其反。而有些竖画,特别是一些短竖、侧竖本身就应该写得斜一些,如:“中”的侧竖,“五”的中竖。

写法同悬针竖,只是在练习时,注意观察笔画长短、方向的不同。例如:“后”字两撇,就不能写错,否则,张冠李戴,极其难看。

捺又称作波画,,顾名思义,是有起伏的笔画。分斜捺和平捺两种。

斜捺,下笔较轻,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出顿笔再向右水平方向提笔出锋,收笔要尖。

平捺,写法同上,起笔时先写一短横,然后向右下(略平一些)行笔。

还有一种变异,在同一个字出现几个捺画时,往往只保留最后一个捺画,其他捺画改为长点,如“这”。

写法同短横,起笔较重,然后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出锋收笔,写得要有力。

这是组合型笔画,关键在折处,宜放慢书写,先顿再折。如同汽车转弯,不能太快,也没有必要刻意描摹,要一气呵成。

也是组合性笔画,在写好其他笔画的基础上,钩笔要钩出有力,其中有些弯折笔画----到底写成什么样子才够美观,需要自己多揣摩。

查看详情>>
7

楷书与行草书迥异,学楷书必须推荐的作品

楷书
楷书作品

楷书是最实用的书体,学习书法往往从楷书入手打基础。

楷书与行草书迥异。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跑。”楷书法多于意,但也不能写成“算子书”式的馆阁体即使法度极其严谨的唐碑,也是各有风格,如欧阳询的险劲,虞世南的醇雅,褚遂良的潇洒,颜真卿的宽博,柳公权的遒丽,各有千秋,但总体上说是平正之中寓飞动之势。

楷书从风格上可分为二个系统:一是南北朝碑,其中以北魏楷书最为著名,简称“魏碑”;二是唐代碑刻,简称唐楷。自唐代以后,就只有元代的赵孟頫在楷书上可称大家。

与唐楷不同的是,魏碑中有不少作品刻工粗劣,这虽然一方面使作品增加了刀刻的味道,增加了率真野逸的风致,一方面也使一些作品显得草率粗劣,笔法不辨。所以魏碑中除了张玄墓志、张猛龙碑等极少数刻工较细的作品外,大部分魏碑作品只可供书法学习进阶提高的参考,而并不适合初学者作范本,这是应该注意的。

我们将以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欧阳询及《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颜勤礼碑》、北魏《张黑女墓志》为例,详细讲解楷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楷书推荐碑帖: 魏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石门铭》、《泰山金刚经》。

唐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褚遂良《阴符经》、《雁塔圣教序》颜真卿《颜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小楷: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赵孟頫《道德经》、《汉汲黯传》 文徴明《醉翁亭记》。

查看详情>>
8

浅谈楷书四大家,收藏起来看看你最喜欢哪一位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的代表作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楷书四大家,是对中国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查看详情>>
9

楷书四大家的字体傻傻分不清?教你一招快速识别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的书法特点

中国古代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合称为“楷书四大家”,他们分别是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朝的赵松雪。

欧阳询的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结构独异,代表为《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书法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宏大,代表作为《勤礼碑》;柳公权的书法体势劲媚、结构严密、笔法清秀、内敛外拓,骨力遒劲;赵松雪的楷书圆润清秀、扁长严谨、飘逸俊秀,代表作为《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他们的书法在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后世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筋强骨健,给人信赖和依托之感。赵松雪五岁习书,临死前仍在有观书作字。欧体楷书瘦劲奇崛,运转灵便,它与筋强骨健的颜柳书体有着较大区别。那么,欧阳询、柳公权、赵松雪几家书法的长横有什么区别?

第一,起笔劲洁。

欧阳询的笔画是很有特点的,欧体之所以被认为是以方为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棱角。就长横的起笔来看,欧体的起笔多切笔直入,棱角分明,坚劲洁净、干净利落,如金刀裁玉。柳体起笔方形最明显,且顿笔较重,几乎是直的,像刀切的一样90°,起收处多有小疙瘩。赵体的起笔常空际逆入,起伏曲折,外露锋芒,顿笔处以圆为主,流畅自然。颜体起笔多藏锋,兼用露锋,顿笔较重,圆势为主,方圆并用,有些横起笔较为外露,多不似柳书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

第二,收笔温润。

欧体的收笔相对湿润,与虞世南近似。书写时提锋上拱,折锋右下顿笔圆笔下顿,折锋收笔将笔锋弹直,圆中有方,质地坚劲。柳体的顿笔较重,看起来方劲沉着,有角有楞,下凸明显。赵体的收笔不刻意顿挫回锋,整体圆润自然。欧体的两头都是干净的,头不要翘起来,尾不要凸出,否则就背离了欧体的特征。颜体长横的收笔要重按,向下耷拉的圆弧疙瘩像一根骨头。

第三,行笔较细。

书法运笔可以分为起、行、收三个部分,行笔处一般都是相对较细,楷书四大家的长横都是中间细两头粗。不过颜体的长横中间要细得多,因为颜体本身横的起笔和收笔都顿笔很重。书写时要注意没有提按、僵直无变、起收草率,形同光杆折木;也不能没有分寸,尖嘴垂尾、形如哑铃、弯似柴担。长横的特征:左低右高;起收笔见方并呈斜坡状;两头重、中间稍细;起笔轻收笔重;上边线平直、下边线呈弓形。

欧体上承魏晋,瘦劲险绝,法度森严。就形态而言,欧体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挺拔,笔力凝练。长横中间较细,悬针竖、撇画出锋前稍有加力,收笔含蓄有力。整体结构上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柳体书法风格融合了颜体、欧体、褚遂良。横画大多上都是方起圆收,骨力遒健,短横粗,长横细且修长,神采飞扬。竖画顿挫感十足,挺劲瘦长。撇画较为锐利,捺画十分粗短,撇捺搭配时经常撇低捺高,左倾明显是一大特色。柳体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伸展,舒朗开阔。

就肥瘦而言,欧柳偏瘦,颜体偏肥,赵体适中。欧体奇崛、柳体瘦瘦、赵体劲媚,都有一种健...

查看详情>>
10

楷书四大家这样排名是有原因的,看完就知道了

楷书四大
楷书四大家排名

楷书到了唐朝,走上了一条非常成熟的道路。出现了很多楷书大家,初唐就有欧阳询和虞世南等人,其中欧阳询的结构最好,也被称为“唐楷第一人”。后来又出现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等楷书大家。后世的书法家将这些写楷书的大家们做了一个排名。其中最优秀的四个人被称为“颜、柳、欧、赵”楷书四大家。

“颜、柳、欧、赵”分别指的是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的赵孟。让很多人疑惑不解的是,作为“唐楷第一人”的欧阳询为何排名老三呢?而颜真卿凭什么排在第一位?

关于这个问题,这个排名源自于古代的考试。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要求考生用工整的楷书做答,这里面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占格问题。而颜真卿的字非常饱满,在占格上处理的非常好。比如“白天”两个字,白字就该小一点,天字大一点,占格就非常好看了。后来写颜体的人发现,这个楷书容易“发福”,缺乏骨感美,于是开始写柳公权的楷书,柳体重骨力,写出来的字有精神。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不怎么好!

很多就想到了结构大师欧阳询,于是欧阳询的楷书就排在了第三位。然而,欧体的结构固然很好,也比较平稳,但是呢笔画上缺少了变化,没有姿态美。甚至有人将欧体字写成了印刷体的样子,点画像算盘珠子一样整齐排列。于是书法家开始学习姿态妩媚的赵体楷书。但是,赵体因熟而俗,比较柔软,趋于流滑。没有精气神。我们发现,在整个排名过程中,都是围绕着科举考试的目的来进行的,各种书体之间相互弥补,最终按照实用的顺序排名,排出了楷书四大家。

相信大家都发现了,写这四种楷书,都是为了适应古代的考试。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不需要这种考试的,也就是说,这种书法有点过时了,学书法要顺应时代,“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学书法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从魏碑和晋楷入手,他们作为楷书的源头,更具有学习的价值。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