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热门未解之谜 一千余项未解之谜介绍
传国玉玺的下落不明?玉玺被毁幻假幻真,上面的字是什么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国宝里,有一件具有特殊价值的宝贝。在它身上,王权得到体现,传承得到体现。这就是传国玉玺。
前生--和氏璧:
传国玉玺使用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物做成的。传国玉玺不平凡,这块和氏璧夜不平凡。在它身上,有两段故事。一件叫做卞和泣玉,另一段叫完璧归赵。
在今天的云南,盛行赌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的云南就信奉卞和赌玉为祖师,这也难怪,他于荆山得一石头,认定了是宝玉,先后献于楚厉王却遭楚厉王不信,认定欺君给予膑刑(挖出膝盖骨头);他不服,又于楚武王时再次献玉,又被认定欺君,又把另一个膝盖骨挖掉了;后来居然还不服,于于荆山日夜哭泣。楚文王听说后召见,他竟然说“臣非悲刖,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臣不为膝盖骨被挖伤心,伤心的是宝玉没人识的)”楚文王命人破开石头,果见宝玉——慧眼识玉,又执着如此,堪称赌玉祖师!因为该玉卞和所献,故名“和氏璧”。
到了战国时候,秦国听说了这块宝玉,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足见宝玉价值连城。但是当忠肝义胆的蔺相如捧出它的那一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啻使和氏璧的价值更进一步!
和氏璧遇上皇权:
秦朝一统,将这块和氏璧雕成一块玉玺,并命李斯在上边题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开启了和氏璧的权力生涯——从此以后,它就是皇权的象征,荏苒千年。
那个希望“传至二世乃至万世而为君”的秦始皇没有料到,自己的王朝不仅未能“既寿永昌”,而且就在这块儿玉玺的见证下二世而亡。当秦王子婴用脖子系着这块传国玉玺时,和氏不仅目睹了王朝的更迭,也见到了它的新主人——刘邦。从此之后,这块玉玺就叫“传国玉玺”——任何一个新王朝要想证明自己的“天命”,就必须得到这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宝玉!
传国玉玺“金镶玉”:
传国玉玺本来是遍体通透,但是,一次意外它成为“金镶玉”——但这次意外再次向所有人证明了它的尊贵。
当王莽派手下安阳侯王舜向自己的亲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传国玉玺时,老太太大怒,将玉玺扔向金柱,使得传国玉玺磕掉了一个角。但是这并不影响传国玉玺的价值,王莽将其镶上了金边。
得玉玺未必得天下
下一个于玉玺纠缠在一起的是孙坚。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孙坚率部讨伐董卓,没想到却在洛阳宫中的枯井下发现这块玉玺。玉玺再一次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魔力——忠诚的孙坚觉得天命在我,决定打自己的天下。
但可惜得玉玺未必得天下,孙坚却死于刀箭之下。相反的,当儿子孙策把这块玉玺献给袁术后,却获得了不小的发展。
朝代更变,不变的是那玉玺:
之后,三国一统于晋,晋又分西东。中原大乱,“城头变幻大王旗,唯一不变是玉玺!”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更为了宣传自己的“神性”,石勒在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他们姓石,得到宝石,以后天命不绝。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几年,玉玺随着后赵的灭国传到冉魏手中。
后冉魏又乞兵东晋...
查看详情>>大清灭亡后传国玉玺下落,溥仪说的是真是假?
溥仪,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注定是悲惨的的,他三岁登基,但是当时的大清王朝已经不像是“康乾盛世”那样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了,当时西方列强的炮火早已将清朝的江山炸的千疮百孔,而且国内上演着各种革命,此时接手这样一个国家,注定是不会有好运气的。
溥仪从小就被监禁在紫禁城内,名义上是个皇帝,但是其实他的大清王朝早就不复存在了,后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在日本人的哄骗下逃往沈阳,他一心想着复辟,于是在日军的协助下当上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成为了真正的傀儡皇帝。
作为皇帝,有一件东西对他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传国玉玺,那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的象征。传国玉玺在每次新王登基的时候才会从上一代帝王手中传到下一代帝王手中,所以非常神秘,也很重要。
虽然当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溥仪在皇宫中仍然享受帝王的的待遇,但是他出了紫禁城以后就什么也不是了,溥仪与太监和宫女在皇宫中过了一段吃喝不愁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冯玉祥派人来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溥仪接受了大清灭亡的事实,老老实实地签了一份协议,承诺自己将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公民,不再享受帝王待遇。其实在溥仪心中,他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所以他之前偷偷地将皇宫中的奇珍异宝慢慢地转移了出去,所以皇宫中没剩下什么东西了。
在将溥仪赶出去前,那些人问溥仪传国玉玺在哪里,毕竟那个东西平常人没见过,所以大家都想大饱眼福。因为大家觉得虽然溥仪退位了,但是作为曾经的统治者,传国玉玺一定在他的手上,毕竟那是个无价之宝。
溥仪听到这个问题,就指了指外面,说自己把东西都放在了交泰殿里面,让他们自己去找,但是那些人听到这个答案,就知道溥仪口中说的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个玉玺,溥仪说的那个玉玺是刻着他名字的那个皇帝玉玺,而他们要找的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传国玉玺。
后来溥仪知道了他们所说的是什么东西了,便笑了笑,说:你们是要找那个传说中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吗?那些人说是,溥仪后来说自己也没见过那个东西,自己的祖辈也没有见过。
当时那些人听了非常吃惊,虽然不知道溥仪说的是真是假,但是以前的皇帝都说没见过了,他们也没办法了啊,于是就没再询问下去。所以到底有没有这个东西谁也不知道。
与“大清灭亡后传国玉玺下落,溥仪说的是真是假?”相关的文章
传国玉玺的下落是什么,最初刻制的被秦始皇扔进河里了?
真正的传国玉玺去哪里了?历史上传国玉玺曾出现在哪些朝代?
传国玉玺的下落,一直以来都非常神秘,毕竟史书上所记载的传国玉玺诞生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面人人争夺觊觎的武林秘籍一样,觊觎传国玉玺的人只会是更多,而且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什么都发生了,玉玺下落不明也是很正常。但是翻阅史料却发现,真正的传国玉玺,很有可能一早就被秦始皇给扔进河里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后汉书•徐璆传》引卫宏注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据称玺钮雕如龙鱼凤鸟,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传国玺”。
“传国玺”诞生,从此便成为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无数野心家将之视如一统天下的象征。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将传国玉玺珍藏于长乐宫,号称“汉传国玺”。
西汉末,王莽篡权夺位,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玺。王太后气恼之下,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王莽登位,命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从此玉玺留下了美中不足的瑕痕。王莽败亡,绿林起义军从王莽的尸身上找到传国玉玺,献给了新拥戴起来的更始帝刘玄。
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就落到了由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手里。赤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刘盆子只是个放牛娃,投降了建立东汉的刘秀。传国玉玺由此重新成为了汉朝的玉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汉少帝仓皇出逃,混乱中遗失了传国玉玺。十余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西逃之前,放火焚烧了洛阳宫廷。率先入洛阳救火的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
孙坚惊喜若狂,欲将之据为己有。袁绍哪会让孙坚得逞?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袁绍兄弟虽得玉玺,不过曹操眼中的“冢中枯骨”,很快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给打败。传国玉玺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复归汉家所有。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收取了传国玉玺,并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国祚不长,未已,八王乱起,中原板荡。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部、前赵刘聪攻陷洛阳,俘获晋怀帝,收缴了玉玺。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也模仿曹丕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
不久,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国号魏,史称冉魏,接管了玉玺。北方鲜卑慕容早有觊觎玉玺之心,于公元352年南下攻魏。冉闵兵败虽被擒杀,冉魏大将军蒋干等人却拒不肯降,辅佐太子冉智坚守冉魏都城邺城,苦苦支撑,同时向东晋求救。
东晋据江东立国,一直以丢失玉玺为憾,而东晋皇帝也一直被民间讥称为“白版天子”,得到冉魏的求援,要冉魏交还传国玉玺以作为出兵援助的条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传国玉玺被送入东晋首都建康,重新成为晋王朝号令天下的象征。
而冉魏虽然交出了玉玺,...
查看详情>>传国玉玺下落不明,传国玉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什么时候,历史上的传国玉玺又是怎么消失的呢?在一些史料发现历史上的传国玉玺是在五代的时候彻底的消失的,但是在唐朝末年传国玉玺又重新出现了,那么肯定有人会问了,传国玉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传国玉玺会莫名其妙的消失呢?传国玉玺又是为何消失的呢?接下来就跟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把。
五代时期的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关于真正的有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言最多的一个就是被明朝的朱元璋给拿走了,朱元璋原本想把传国玉玺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可是这个孙子不争气,居然把传国玉玺给弄丢了,最后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因为传国玉玺这件事情造反才导致朱允炆被杀死。
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传国玉玺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为知国家至宝,没有出现道什么传说。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厄运迭起。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回年就被后唐给取代了。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答玺从此下落不明,从各种历史资料来看传国玉玺落在皇室的可能性可能会比较大,因为契丹族把传国玉玺拿回来的概率我想几乎卫0把,如果传国玉玺不出现那么后果可能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关于传国玉玺的典故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玉玺上方雕刻着五条相互缠绕的龙作为印纽,正面刻有李斯写的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流传最广的关于传国玉玺上刻的什么字的传说版本。传国玉玺上刻着的字的意思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在传国玉玺上刻着的字的周围还环刻着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代表大海,这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
传国玉玺被视作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因此历代想要谋求皇帝之位的人都费尽心机争夺传国玉玺,该传国玺屡易其主,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既然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已经不被人知,那么所谓的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其实也无处可寻,只有爱好者们自己根据传说复原的所谓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只图一乐,千万不要当真。
前207年沛公刘邦领军攻入灞上,秦王子婴跪下捧出传国玉玺献给刘邦,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派弟弟王舜找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愤怒地将传国玉玺扔在地上,玉玺摔破了一个角,王莽命工匠用黄金修补。王莽兵败被杀后,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了传国国玺,献给更始帝刘玄。
与“传国玉玺下落不明,传国玉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相关的文章
传国玉玺的下落,最后一次露面不慎落入大海?
传国玉玺其实并没失踪,民国时还最后一次露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他丢失”传国玉玺“的故事。
现藏于台北故宫的清代玉玺:
这事还要从两千年前的秦朝说起,始皇帝嬴政为彰显天子威严,特意用和氏璧镌刻一方玉玺,其上用鸟篆书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自此这方玉玺成为了历代政权的正统象征。随着帝王之位的更迭,“传国玉玺”屡易其主,在华夏大地辗转两千余年后最终销声匿迹。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鸟篆,现代人镌刻:
1948年,随着战局愈发悲观,各界精英、富豪都收到了行政命令,要求他们尽快迁往上海、福建等地,随后再转移至台湾。铁宝亭身为北平珠宝大王,自然也在被“钦点”的名单之中。不过他并不打算动身,因为他已通过他的女婿与组织建立了联系。
陈道明在《1942》中饰演的“蒋介石”:
然而一架来自银川的专机使事态发生剧变,铁宝亭的好友——“宁夏王”马鸿逵邀请他共商大计。此时马鸿逵手下只有区区几个旅的兵力,已无法同解放军抗衡。虽然有关方面多次保证其安全,但马鸿逵却始终心存疑虑,一直在谋求退路。
“宁夏王”马鸿逵旧照:
铁宝亭劝说马鸿逵投降未果后,只得答应亲自南下为他“铺路”。此次行程铁宝亭带了8箱珍宝,其中就有上文提到的“传国玉玺”。由于从天津到浦口的铁路中断、航班稀少,铁宝亭乘“万里”号轮船南下,不过他却没料到这艘看似普通的轮船隐患重重。
“万里”号轮船:
由于局势混乱,轮船公司为赚钱超额卖出了500多张票,出发前夕军方又要求增加200张票以转移士兵,结果额定载客430人的“万里”号硬是搭载了1200余人。此外货运长还和码头方面勾结,偷偷运载了大批货物,导致“万里”号超载更加严重。
第二日,轮船行至渤海湾一带时突遇狂风,在成山角附近偏离航道并不慎触礁。眼见着进水越来越多,无奈之中的船长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上午9时许轮船一侧搁浅在浅滩上,而另一侧正缓缓倾斜,全船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
接到求救信号后,我军派出8艘大船前往驰援,直到下午14:00才将船上人员营救上岸。在卸载货物的时候,由于船身严重倾斜、场面极度混乱,从特等房间抛出的一份蓝色包裹不慎落入水中,而其中装着的“传国玉玺”。就这样,现世不久的国宝彻底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与“传国玉玺的下落,最后一次露面不慎落入大海?”相关的文章
传国玉玺下落不明?不只有一个传国玉玺吗
现代的电影电视剧中,经常会演到皇帝在诏书上盖玉玺的场面,这个玉玺就相当于皇帝本人的指印,只有加盖了玉玺的才叫做圣旨,才能得到大臣们的认可。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皇帝的玉玺并不只有一个,明太祖朱元璋刚登基之初,就给自己一口气刻了16个玉玺。
“玺”和“印”其实是一种东西,不过在秦始皇登基称皇之后,为了跟普通百姓区别开,他将自己平时使用的印鉴改称为“玺”,这就跟皇帝都不自称为“我”,而是自称“寡人”和“朕”是一个道理。
在扫六合,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命令当时的丞相李斯制作传国玉玺,要将这个玉玺视作皇位正统的标志,代代传给自己的秦国后人。李斯不负所托,很快就将传国玉玺制作出来了,玉玺底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代表皇帝权威上天赐予,千秋百代。
这个传国玉玺只有秦始皇的这一个,自此之后,历朝历代皇帝都以得到传国玉玺为荣,有了传国玉玺,就等于君权神授,受到了官方认可,如果没有,就是长虫装角——硬装真龙。历史上刘邦、袁术、曹丕、晋朝司马氏、唐太宗李世民等,都先后获得过传国玉玺。
史书上记载的传国玉玺最后一次献身,就是在后唐时期。当时的后唐末帝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大火烧毁了整座楼阁,也烧尽了传国玉玺的踪迹。
所以宋朝皇帝登基,其实是没有传国玉玺的,按照迷信的说法,没有玉玺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也是从宋朝开始,皇帝开始自己篆刻玉玺,用意当然是为了转移百姓的注意力了,毕竟普通百姓只知道天子有玉玺,但是玉玺长什么样子并不清楚,只要有就可以了。
到了明朝朱元璋称帝,这个风气更是严重。朱元璋的16个玉玺,有16种不同的作用,比如说平时用在诏书上的玉玺,称作“皇帝之宝”;用于调兵遣将的玉玺,叫做“皇帝信宝”;用于赏赐大臣的玉玺,叫做“皇帝行宝”,还有一个名字萌萌的玉玺“皇帝亲亲之宝”,专门用来册封藩王,可以说涵盖了皇帝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明世宗时期,更加变本加厉,他在朱元璋的基础上增加了八枚玉玺,成功的将明朝皇帝玉玺数量增加到了24个。
跟明朝相比,清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爱新觉罗氏是从关外入关,但是对于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也是耿耿于怀,于是清朝皇帝也是大量的生产玉玺,清朝的玉玺使用满文、汉文两种语言,一朝皇帝日常使用的玉玺数量更是超过了明朝,达到了25个。所以,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中,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强夺玉玺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皇帝有十几、二十个玉玺呢,到底抢哪个?
传国玉玺下落是什么?真真假假的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名用和氏璧打磨雕刻而成,被视作是中国皇帝正统的凭证。几千年过去了,历史浮沉中,人们仍然在努力追寻着传国玉玺的一切信息,传国玉玺上刻的什么字小编相信中国人都知道,但是可能更多人好奇的是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是什么,传国玉玺最有可能在哪儿,让小编为你们揭秘吧。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玉玺上方雕刻着五条相互缠绕的龙作为印纽,正面刻有李斯写的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流传最广的关于传国玉玺上刻的什么字的传说版本。传国玉玺上刻着的字的意思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在传国玉玺上刻着的字的周围还环刻着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代表大海,这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
传国玉玺被视作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因此历代想要谋求皇帝之位的人都费尽心机争夺传国玉玺,该传国玺屡易其主,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既然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已经不被人知,那么所谓的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其实也无处可寻,只有爱好者们自己根据传说复原的所谓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只图一乐,千万不要当真。
前207年沛公刘邦领军攻入灞上,秦王子婴跪下捧出传国玉玺献给刘邦,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派弟弟王舜找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愤怒地将传国玉玺扔在地上,玉玺摔破了一个角,王莽命工匠用黄金修补。王莽兵败被杀后,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了传国国玺,献给更始帝刘玄。
赤眉军杀掉刘玄后立刘盆子为帝。刘盆子兵败后将传国玉玺献给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幼帝出逃,玉玺失踪,这被认为是可信的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
汉献帝时,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天早晨一个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就派人下井,发现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颈上系着一个小匣子,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小编认为这个传说不可信,毕竟当时天下大乱,人人都想称帝,都想得到传国玉玺证明自己是正统。
孙坚得到传国玉玺中将它藏在妻子吴氏那里,袁绍抓起吴氏得到了传国玉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带传国玉玺到了许昌,这时刚好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然而这不是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让位给曹丕建魏,曹丕令人在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
此后,传国玉玺历经了晋、前赵、冉魏、东晋、宋、齐、梁、陈等朝皇帝的手中,直到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事实上,这段时间内传国玉玺的真实性非常值得商榷。
隋炀帝杨广被杀后,萧皇后带着太子元德与传国玉玺逃到漠北突厥。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将传国玉玺献给唐太宗。后来唐朝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这很有可能是真正的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
北宋哲宗时,有一名叫段义的农夫耕田时发现传国玉玺,献给了皇帝。宋靖康元年,金兵攻入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被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