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浣溪沙李清照

发布时间:2020-06-12
1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摊破浣溪沙》赏析,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句句都很伤感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晚年孀居的李清照无依无靠,还生了一场大病,写下一首词句句伤感。

有的人前半生风光无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样的人生其实最悲催,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老了又无依无靠,生活都成问题;要是换着意志不坚定,人生毕竟消极的人,很有可能会坚持不下去。当然我们还是要记住,生活生活,那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那都是要勇敢去面对。好日子可以过,苦日子一样能够熬过去。

我最佩服北宋才女李清照,正是那种前半辈子享福,后半辈子受苦,不过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个性,那就是无论生活多么糟糕,那都是能够坚持下去,很少去抱怨,即使是生活中出现了困境,也是一个人默默承受,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什么生活都能够过,只要还有一口气中,永远不会被现实所击倒。

晚年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一个人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后来的丈夫张汝舟,那也是在骗她,并不是真心爱她,只不过就是想要她手中的金石字画,这件事情让她悲痛欲绝,最后她选择离开,继续过漂泊的生活,始终是在处于悲痛之中。

李清照在江南的生活让人心痛,她的很多词里都描写了当时日常的生活,以这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来说,那就是一首感伤之作,整首词意境凄美,把晚年的悲惨生活描写得很是悲惨,读来也是令人肝肠寸断。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樨花。

这首词写于什么时候已经是无从考证,李清照没有注明创作时间,但是可以肯定是晚年的作品,上片第一句就点明了,生病了两鬓稀稀疏疏,早已是白花苍苍,可见当时的李清照已经老得不成样子,再也没有了往昔的风采,一个人躺在床上看那残月照射在纱窗上。将那豆蔻煮成水,只是强打起精神来,把这些水当成茶来喝。这里的豆蔻是一种药物名,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有记载。

下片则是描写了日常的生活,寥寥数语写得活灵活现,一个人无依无靠,倒也是清净,每天只是靠在枕头上读书,这样的生活其实我是很享受,每当看累了,放下手中的书本,去看一看门外的风景,这时看到淅淅沥沥的雨。现在整日陪伴在我身边的只有那眼前的木樨花,这种花长得很艳丽,我也是很喜欢这种普通的花。

李清照晚年的悲苦生活在这首诗中描写得淋漓尽致,而且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句句都很伤感,一个人生活在外地,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生活中很不方便,可是才女就是才女,她与常人就是不一样,生活很糟糕,可是依旧每天还在学习,以此忘记了生活中的苦难。

我们也是一样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可是当我们觉得无法坚持下去时,也可以学学李清照,对任何的事情不去关注,只想要过好眼前的生活。当时的李清照是生了一场病,这对于一个老人来说,那是更深沉的打击,不过她很坚强,每天依旧还是读书写作,过着一种很平淡的生活。这首词尽管写得很伤感,但是给我们的感受是李清照从来不把那些苦难当一回事,依旧还是从容地...

查看详情>>
2

李清照最著名的诗词《摊破浣溪沙》赏析,“枕上诗书”就是出自这里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我们所知道的李清照是“瘦”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乃“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乃“二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乃“三瘦”。

但李清照也有病中作乐的客观,枕上诗书,门前风景足矣!《摊破浣溪沙》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全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摊破浣溪沙

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萧萧两鬓华: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卧看残月上纱窗: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

“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上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

“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再次感谢大家浏览小编文章!愿大家都能如李清照一样客观。你心中的李清照是什么样子的呢?


查看详情>>
3

读李清照的词《浣溪沙》,初恋时期的她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浣溪沙李清照

李清照最俏皮一首词,无人超越,烂漫无比。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号易安,中国四大才女之一,文采斐然尤胜男儿,她的词堪称经典,被后人争相传诵。李清照的词前期词以闲情逸致,儿女情长为主,她少女时期词更是纯真,明媚,活泼可爱,从而说明了清照小时候生活非常的幸福。

李清照一生好酒,如她梦令中的"常醉西亭日暮",浓睡不消残酒"。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诉哀情中"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可以看出妥妥酒鬼转世,从侧面也说明她是性格飒爽,不拘小节,不受封建所困缚。

李清照从小时天真灿漫到少女时期情窦初开,后来又嫁给自己所喜欢之人赵明诚为妻。这个时段,是她最幸福的,也最无忧无虑的,她嫁给了自己爱情,所幸赵明诚也十分喜爱她,她比同时代女子都幸运。所以她前期词的多明快,女儿情怀多娇嗔。

而她后期作品多沉郁,忧怀国恨家愁,这时北宋己灭亡,南宋刚建立,而她丈夫也在战乱去世了,又加上她无子女可以依靠,孤零零的漂泊在南朝风雨中,晚景凄凉,令人伤感。

这首浣溪沙闺情就是她和赵明诚初恋时期作品,少情怀犹如小鹿乱撞,忐忑不安。此词采用比拟,衬托手法,从服饰细节和诗人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语调轻快明丽,清新可爱。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起句是写服饰和头饰细节来做铺垫,衬托出少女的明艳"。古代女子喜欢向脸贴花钿或花鸟之类的绣画,芙蓉花随着女子笑徐徐而开,特别美。

"一笑开"把静变成为动,更显女子俏皮,斜飞宝鸭是头饰衬托女子含羞的香腮,特别生动,别有风情。

如晏殊的"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如温庭均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虽然都是描写女子美丽服饰容貌,但是都没有易安这两句生动,漂亮。

紧接着"眼波才动被人猜"一位盛妆打扮的少女,巧笑倩兮又忐忑不安的神情,她在想什么呢,肯定是心上人,恋爱中的女子都是傻子,一点不错,一举一动,小心思都全写在脸上。

而又怕别人猜出来自己的心事来,而偏偏被人猜出来了,这一句把少女怀春,约会见心上人的羞怯又期待,写得很到位。作者用最平凡的字,写出不平凡的韵味来。可见她文采水平之高。

如纳兰落花时中"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如朱淑真的"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可见易安更胜一筹。如易安另一首中"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首词初见赵明诚时写的,把少女俏皮可爱和见到心上人欢喜害羞又舍不得离去场面,写得淋漓尽致,无人能及。...

查看详情>>
4

李清照的这首词尽显少女态,最后一句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词
浣溪沙李清照

李清照的十几岁,或许是世界上所有女生都渴望的十几岁。可实际上,她的少女时代,又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出生在世家大族,衣食无忧,吃穿用度都是当时的最高规格,父母开明,从小受诗歌熏陶,教育良好。小小年纪,一首词就已才名满京城,受到当时文人的欣赏和追捧。

以上所,大概就是其他女生羡慕李清照的原因,然而说她的少女时代也没有什么不同,则是因为“少女情怀总是诗”,每个少女的心中都怀着同样的,对美好爱情的憧憬;都有着同样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

只是,别人没有李清照这样的才气,能够将自己心中的美好展现在笔端。少女心思落在笔端,依旧是最美好的事物。

细腻、丰富、柔顺、单纯,以及对世间美好最真切的向往。

李清照那时候的词,一如跳脱可爱的少女,让人憧憬不已。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首词,就是属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词中的少女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梦中勇敢追求爱情的化身。

因为日思夜想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爱情,在某一天,梦中的人格就化成了具象的存在。李清照描写她的一举一动,一念一思,正是在寄托自己心中的向往。

浣溪沙·闺情 宋代: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的主题是“约会”,是青春时期少男少女的约会,从约会前的准备,到约会后的意犹未尽以至于开始“约重来”,都被李清照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词的上阕主要描写约会少女的装饰和容貌。开篇7个字,就让我们感觉到了浓浓的少女心。宋代,女生有往脸上贴绣图的习俗,主题也大多以花鸟为主,这里写“绣面芙蓉”,就是说李清照在自己的脸上贴了一朵芙蓉。

自己一笑,芙蓉花也就跟着动了,就像在脸上绽放了一样。芙蓉花本是静物,是不会动的,这里李清照用少女的一个笑容,成功地完成了静动之间的转变,自然流畅又充满着美好。

第二句也是对妆容的描述,斜斜地宝鸭映衬着少女的腮红,突出一个美字。这样美丽的少女自然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旁人的眼睛自始至终就盯在她的一举一动上。而身为少女,喜欢谁这样的情绪是藏不住的,内心的喜悦往往会绽放成脸颊上的一抹笑容,或者眼珠的流转。这里的特写就是,少女眼眸刚一动,就有人猜出了她的心思,如斯美丽的少女,究竟为谁而动心了呢?

词的下阕,就主要是描写少女的行为和心理了。第一句用来承接上文,同时也与下一句形成对比,作为全词的过渡句。少女这一面的风情呀,简直是倾国倾城,有着令人深深迷醉的韵味,写完了容貌,接起下文对心理的描绘,过渡的非常自然,富有美感。

美丽的少女在写信,信里都写了什么呢,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下一句的构思中,将信的物质地位淡化了,而信中的少女心思则得到了强调和突出。信并不是信,而是少女娇恨幽怀的寄托。

什么是娇恨,我的理解中大概就像是撒娇吧,女儿家娇羞,在爱情里不好主动,但是又日思夜想着心上人,于是就怪他没有及时的来看望自己,让自己相思成疾。就像《诗经》中说的“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寄托完自...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