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未解之谜 一千余项未解之谜介绍

清东陵

发布时间:2020-06-12
1

清东陵地宫被盗经过是怎样的?

清东陵
清东陵地宫
清东陵被盗

众所周知,历代皇陵都修建得固若金汤,甚至传说地宫还布满机关暗器。清东陵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修建于清朝最鼎盛时期,耗银两百多万两,遍选天下精工美料,陵墓美轮美奂,坚固无比。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二百二十七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陵墓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以匹敌。皇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高高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但据资料记载,陵墓的地宫“系用尺厚四尺纵横之玉石十三层建筑砌成。墓门三层,其外层门,系用尺余厚之玉石制造,第二、第三两层,系铁质包金者,墓门内又有数千斤重之石球,由门外用巨绳牵引,使其自动滚入门后之深槽内封锁盗墓者。至墓门外更有五尺厚墙一堵,以资掩护”。因此,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相当困难的。由此,我们不禁疑问,当年东陵盗墓者是如何进入地宫的?

从陵墓被盗后拍摄的照片看,起初,匪兵们确实不知道地宫入口在哪里,而是遍地乱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那么他们后来又是如何找到入口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盗墓者找到了当时建造陵墓的知情者,在其帮助下找到了入口。有的书上是这样叙述的:工兵营在陵寝各处连续挖了两天两夜找不到地宫入口。孙殿英急了,派人把当地地保找来。这个地保是个40多岁的小地主,听说是要为盗皇陵当“参谋”,顿时吓得脸色蜡黄,浑身发抖,但叉不敢得罪这个军长,只好说:“陵寝面积这么大,我也不知道入墓穴的具体位置,还是找几个附近的老旗人问问吧!”孙殿英一听,立即派人抓来了五六个老旗人。但这些老人也不知道地宫人口,孙殿英以为他们不说实话,开始还好言哄劝,渐渐失去耐心,就用鞭子抽、烙铁烙。老人哪经得起这般折腾,不大一会就死去两个,有一个实在受不了这罪,说出离此地10多公里有个姜石匠,曾参加过修筑陵墓,兴许还记得地盲入口的位置。

这个姜石匠是否知道地宫入口呢?我们知道,古时修筑皇陵,为了不让外人知道地宫入口,封墓的工匠往往都被处死,不会留下活口。如果姜石匠参与了封闭陵墓最后一关封闭隧道,他有活下来的可能吗?当年慈禧太后入葬时,的确有81人被留下封闭墓道,并被告知完事后从另一隧洞出去。工匠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姜石匠也在其中,但是他却不想就这么死了,因为他都40多岁了,几天前才听说老婆给他生了个独生子,他可不想连儿子都没看上一眼就死了。他正胡思乱想间,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恰巧被他自己搬的石头砸在身上,当场昏死过去。监工见他半天不醒,断定这家伙已经死了,就让人把他扔到了荒山上。谁知这个石匠命大,半夜时分就醒过来了。他见自己不在墓地里,连高兴都忘了就拼命跑回了家。

得到姜石匠知道地富入口的消息后,不顾深更半夜,孙殿英马上命人把姜石匠“请”到东陵。姜石匠迷迷糊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孙殿英对他说,请指点一下进入慈禧太后寝宫的墓道入口就送你回去。姜石匠知道是怎么回事后,吓得跌坐在椅子上。姜石...

查看详情>>
2

清东陵地宫发现百年不腐女尸,竟是清朝的皇后?

清东陵
清东陵地宫

1945年,经过全国人民多年的坚持抗战,日本人终于无条件投降。日本人投降之后,因为政权的交替,造成了河北遵化地区社会动荡不安,一些土匪、乱兵趁机壮大实力,重新出山为非作歹。这些土匪将贪婪的目光瞄准了身边的清东陵,在他们眼里清东陵埋葬的不是清朝皇帝,而是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

11月份的时候,土匪伙同盗墓贼来到了清东陵,他们挖开了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其中被毁最惨的就是同治皇帝与皇后合葬的惠陵。根据《清东陵档案》记载,盗墓贼进入惠陵的地宫之后,看见两口大棺材,其中皇后的尸体保存很完好,就像刚刚死去没多久一样。

地宫中陪葬品丰富,前室摆放有四个架子,分别放在墓室的两旁。一边放有皇帝宝印一颗、皇后宝印一颗,一边放的都是古书、字画等文玩。在地宫的后室,盗墓贼用斧子劈开了同治皇帝与皇后的棺材,里面珠宝、金银、玉翠等宝物不计其数,盗墓贼找来许多大麻袋,一口袋一口袋的往外背。将所有财宝都拿出地宫之后,盗墓贼找来一个大香炉,用来分盗出来的财宝。

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 ——《清东陵档案》

消息传出后,当地政府派警察局长前往探查,这里摘抄一段其在惠陵内的所见:

“当时景陵、惠陵均已被盗,先去景陵,发现洞口里有水和乱条石,就没下去,又去惠陵地宫,手执着火把,一道钻进地宫的有唐建中、李和民、赵蔚(均为警员)等,地宫过道里空空荡荡,几道石门前一无所有,进到最里面,看到两具棺椁。同治皇帝居右,只剩一把骨头了,也没有什么衣物,皇后居左边,皇后尸体没烂,有长发,衣服被扒光,俯身躺在棺内,棺前还有一些黄色的丝织碎片。我们出来时,让当地民兵、干部将洞口堵上。”

1946年、1948年,惠陵又遭到两次盗掘,在最后一次被盗之后,地宫的盗洞一直没有被回填。由于洞口长期敞开着,周围有大胆的村民钻进地宫查看,发现里面有一具女尸保存很好,一点没有腐烂。光着身子躺在角落,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听说地宫中有清朝的皇后,其它村民们也都抢着进入地宫查看。

至于为什么皇后会被人剖开肚子毁尸?民间传说皇后是吞金而死,盗墓贼为了寻找肚子中的金子,才将皇后肚子剖开。这个盗洞口直到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成立,才被彻底回填上。


查看详情>>
3

清东陵地宫发现女尸,百年不腐的那具会是谁呢?

清东陵
清东陵地宫

清朝期间,由溥仪统治之时,在清东陵的地宫中发现3具女子的尸体,而且其中一位竟已经一百多年了,身体竟有很小程度的腐烂现象。东陵一直都是皇家的陵墓,这名女子会葬在这里,她会是谁呢?

东陵是皇家陵墓,清朝自从努尔哈赤打进来之后,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一直到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一共持续了约276年,共有过12位皇帝在位。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清朝最早的皇帝毕生没能在北京的紫禁城里的龙椅上坐坐,因此他们死后是葬在“关外”,这个关外主要是指“山海关以外”。

顺治皇帝入关后,除了做好皇帝,和董鄂妃上演了帝后痴情绝恋的故事外,还为后世子孙选定了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作为陵寝,即我们现在都非常熟悉的清东陵。

怎么会发现女尸?

这样从1928年的春天开始说起了,清朝虽然国泰民安,但四周依然有着悍匪在蠢蠢欲动。当时孙殿英身为朝中主力人员,奉命去东部地区平息匪患。

当孙殿英路过清东陵时,见东陵建设得富丽堂皇,开始被权贵冲洗着大脑。孙殿英此时眼睛一红,就打起了歪主意,一直对东陵虎视眈眈。

由于孙殿英急切的心理,东陵是皇室子孙的陵墓,里面不可能没有宝物。于是他假借军事演习为名,带领一伙人对东陵进行了一顿扫荡,这就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东陵盗宝”事件。

消息传到溥仪耳朵里,令溥仪非常气愤。东陵乃是溥仪祖上陵墓,竟被孙殿英等人大胆破坏,这件事如果传了出去影响肯定十分恶劣。

溥仪无法忍受东陵遭到巨大破坏,屡次下令要将孙殿英等人依法严惩。东陵不仅被损坏,大量文物被流失掉,甚至会造成经济失调等严重后果。

随后溥仪便召集满清大臣们进行商议,溥仪决定派宝熙、耆龄、载泽等人,去东陵完善好陵墓,以及被毁坏的部分重新修整一下。

宝熙等人来到清东陵后,发现东陵已经被盗贼糟蹋得不像样子。尤其是多个陵墓已经遭到洗劫,陪葬物品几乎所剩无几。来到乾隆地宫时,竟意外发现有三具女尸,而且其中有一位女尸穿着已经破旧的龙袍。皮肉几乎完好,只有失水,且面部和颈部皮肤有少许褶皱,牙齿还没有完全脱落的样子。

这名女子是谁呢?

经专业人氏考证之后,考证人氏是这样记载的:“午后于石床西边两棺之间发现后妃玉体一,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貌,颏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

经过研究探讨,以及多方面资料共同论证之后,才得知这名女子就是乾隆皇帝的妃嫔,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距离她去世之时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竟百年不腐。

提到魏佳氏,早年入宫后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后被封为皇贵妃,在后宫中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地位十分的显赫。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魏佳氏为何百年不腐?

溥仪得知原来这名女子竟然是她,魏佳氏也算是溥仪的老祖宗了。让溥仪想不透的是,为何已过百年之后,尸身竟如此完好。后来经过专门人氏研究过,可能是乾隆为她做了特别的防腐措施。

经猜...

查看详情>>
4

清东陵多次被盗,可是顺治帝的孝陵却无人理睬?

清东陵
清东陵被盗

清朝灭亡后不久,清西陵就遭到了疯狂的盗掘。其实,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和光绪逃亡西安,当时盘踞在东陵一带的土匪就以为大清灭亡了,于是他们就壮着胆子将东陵内苏麻喇姑的墓给盗了。这也是东陵的第一次被盗,只不过损失不大,各帝陵安然无恙。

从1924年到1926年间,奉系军阀张宗昌进入东陵陵区,悍然砍伐了东陵区域内数百万株苍松翠柏,这些古树全都被他卖给了木材商,所幸张宗昌良心未泯,没对皇陵地宫下手。毕竟,张宗昌是和大清朝还是有点血缘关系的,不愿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可到了1928年,军阀孙殿英就没那么多顾忌了,他既没有受过大清朝的恩惠,手下的数万将士又不是老蒋的嫡系,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他瞄上了东陵最富有的两个墓葬,即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随后以演习为由将地宫中的无数珍宝盗掘一空。

既然孙殿英开了头,其他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东陵地区本就是盗匪横行之地,鱼龙混杂。以张尽忠、王绍义为首的土匪盗掘了景陵、定陵、慈安陵,帝王后妃的地宫被轰然炸开,抛棺扬尸的惨剧不断上演。

可事情也蹊跷的很,军阀、土匪将东陵帝王后妃的地宫翻了个遍,唯独对东陵第一座帝王陵孝陵提不起兴趣,按说孝陵是请入关以后营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寝,无论其规模、建制都是最高的,为何就偏偏没人感兴趣呢?

有人说了,因为康熙帝在为父皇营建孝陵时,替他树了一块碑,上面写着一段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其大意是说,父皇临终前有交代,死后地宫不让陪葬珍宝,因此我遵照先皇遗诏,实行了薄葬,以后要是有盗墓的看到这块碑的话,我劝你们就别费那个力气了。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汉文帝死后也是说自己要薄葬;唐太宗也这么干过。可是没人信啊,最终这两座帝陵都被盗了,结果是地宫陪葬了无数的珍宝。所以说,立块碑说地宫中没有陪葬品这样的话盗墓贼是不会相信的。

可是顺治帝的孝陵就是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清初的丧葬文化和顺治帝相关史料中去找寻答案。

第一种说法认为地宫是空的。

了解顺治皇帝的人都知道,他是在爱妃董鄂氏去世万念俱灰的情况下病逝的,加上顺治帝生前一直有遁入空门的想法,还请和尚为他剃度。这段故事在民间文艺作品中被渲染的神乎其神,甚至说顺治帝去了五台山当了和尚。因此,他死了之后,地宫里自然不会有的尸骨,更不会有值钱的宝贝了。

第二种说法认为地宫只是衣冠冢。

民间传说,顺治帝的地宫之中不是空的,但是顺治帝里面埋葬的是他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鞋子。这种说法在当时还很有市场,想想也是,费了半天劲把地宫打开,就为一把扇子和一双鞋,这买卖指定不划算。

第三种说法认为顺治帝是火化的。

这一点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清初时实行的都是火葬制度。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是这样做的,真正开始效仿中原执行土葬的是康熙皇帝。关于顺治的葬礼史料中也有不少记载,尽管他死后也陪葬了很多珍宝,可是在下葬时全部都被烧成了灰烬,既然都成...

查看详情>>
5

雍正为什么不在清东陵?清朝皇帝建陵是模仿明朝的吗

清东陵

清朝,自从努尔哈赤发迹,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一直到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一共持续了约276年。这两百多年的时间中,共有12位皇帝在位。

他们生前发生的事儿,被如今的清宫剧传的是神乎其神,比如最近热播的某剧,康熙皇帝和纳兰性德之间的故事,简直虚构的毫无下线。

不过,皇帝们死后的事儿却是没什么人愿意写,这确实没啥可写的,死了不就成一把黄土了,有啥故事可说呢。

今天,宫殿君就想碰碰这还没人“涉足”的领域,给大家说说清朝12位皇帝死后的故事,当然,不是编瞎话,搞迷信,主要是想给大家讲讲这些皇帝死后都葬在哪儿,给大家涨点皇帝陵园的知识。

总的来说,清朝皇帝建陵的原则主要还是模仿明朝。

一、关外陵

咱们都知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清朝最早的皇帝毕生没能在北京的紫禁城里的龙椅上坐坐,因此他们死后是葬在“关外”,这个关外主要是指“山海关以外”。

这关外陵主要有三座:

1、永陵

主要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

2、福陵

这座陵墓地理位置非常好,葬着咱们的努尔哈赤和他的皇后。

3、昭陵

这里葬着皇太极和他的皇后,这座陵墓有点打破风水格局,一般来说,风水宝地都是依山傍水建立的,叫前有水,后有山,但是这座陵墓却是没山没水,就建在一个平地上。

二、清东陵

顺治皇帝入关后,除了做好皇帝,和董鄂妃上演了帝后痴情绝恋的故事外,还为后世子孙选定了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作为陵寝,即我们现在都非常熟悉的清东陵。

其位于河北省遵化镇马兰峪镇以西,背靠着昌瑞山,据说当年顺治皇帝来到此地时,不禁被这里绝佳的风水格局所震撼,当即大赞:“朕死后一定要葬在此!”从这可知,顺治原来还是位“风水先生”。

自此,顺治的子孙们都葬在清东陵,不过,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

雍正皇帝这里出“岔子”了,本来雍正皇帝也要葬在清东陵的,结果他生前去往清东陵时,和自己的祖父看到的不同,他认为为他选址的这块地儿风水不行,叫“穴中之土带着砂石”,实为不吉,因此,他放弃了清东陵,转而另寻吉处。


查看详情>>
6

清东陵和清西陵都有哪些历朝皇帝?

清东陵
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代四位皇帝及其皇后嫔妃的陵园,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保定易县以西15千米,在当年荆轲前往刺秦王时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提到的易水河畔,就能看到一片苍松翠柏,在永宁山下,占地共达8300公顷。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所以虽经多年战乱,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

易县人的口音类似保定,并受临近山西口音影响,惟独西陵周围几个村庄的当地人,是操一口北京土话的满族人,都是当年护陵八旗兵的后代。 清代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在沈阳老家(盛京三陵),从顺治起,历代皇陵都安放到唐山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雍正帝发现永宁山下风水很好,离北京较近,尤其是距离出产石料的曲阳县非常近,明清两代修建皇宫和陵墓所需用的汉白玉石料都是产自曲阳太行山区,因此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可以节省许多人工。由于雍正在位时厉行改革,虽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许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间相传,认为雍正是谋杀了他父亲篡位,死后不敢去见他父亲,才在西陵另建坟墓。 雍正的泰陵是西陵最宏伟壮观的陵园,雍正生前曾下诏,决定不为自己的陵墓修建石像生和神道,但他好大喜功的儿子乾隆帝,不仅为泰陵补建了石像生,长达2.5千米的神道,还在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三座石牌坊。但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不愿意埋葬在西陵,在东陵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可是又不能将自己的父亲孤零零地放在西陵,因此他下诏,命令今后的皇帝“昭穆次序,隔代埋葬”。  

按照乾隆的意旨,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嘉庆时代清朝的国力大不如“康乾盛世”,所以昌陵的规模远不如泰陵。根据乾隆的旨意,嘉庆的儿子道光帝本应该埋葬在东陵,但他刚为先死的皇后建陵时,地宫就渗漏地下水,道光认为不吉利,决定迁移到西陵。 由于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儿子咸丰帝就得安葬到东陵,咸丰的儿子同治帝年青丧命,由慈禧太后做主,仍然安放到东陵,慈禧为自己在东陵修建了豪华的陵墓,根本就没有顾及光绪帝的事,但他们同时辞世时,光绪尚没有陵墓。光绪在西陵的陵墓崇陵在光绪去世以后才开始动工,不过三年后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西陵中泰昌穆三陵保存完好, 并未被盗, 崇陵和珍妃墓曾被盗, 陪葬物已然流失。 目前崇陵地宫已被打开,成为博物馆。


查看详情>>
7

清东陵被盗是什么原因?

清东陵
清东陵被盗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不光有悠久的文化,更为人间积累了宝藏无数。一些大富之家,在尘世间享用不尽的财富,想尽办法被带到了墓穴中。而皇族的墓穴,历来是盗贼“开发”的重点目标,封建时期无尽的宝藏随着帝王驾崩埋进了地下,从古至今中国历朝历代大量的墓穴群被挖掘,为了求财很多盗墓贼不惜搭上性命。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为了养兵就得囤积粮饷,花钱如流水。军阀一般教育程度不高,哪有心思和能力去开发当地经济?像东三省那样的奉军是少数,没有多少军阀有张作霖的韬晦之术。

军阀来钱最快的办法,一是贩毒,二是盗墓。像著名的西北二马,广泛的在西部戈壁地区种植鸦片,再进行贩卖,赚取了大量的经费;而臭名昭著的孙殿英,挖掘了清东陵,也就是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墓穴,得到的金银财宝更是一辈子都花不完,他用这些钱来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成了北方的大军阀。

不要以为挖了皇帝祖坟是让人拍手称快的事,中国传统观念里,不管什么人死了,去挖他的祖坟都是伤天害理的。所以当时的孙殿英并不好过,为了保住一条命用大量的金银财宝维护蒋介石政府的关系,以免遭受盗墓的处罚,过的也是提心吊胆的日子。

其实在关内,清朝的皇陵并不只有清东陵,在河北省还有一处大型的墓穴群,就是与东陵齐名的西陵。尽管在1938年也曾遭到过盗墓贼的光顾,但是损坏并不大,像一些主要的帝王墓穴,雍正皇帝,道光,光绪等,都安然无恙。这难免让人有些纳闷,为什么都是清朝皇陵,盗墓贼却“厚此薄彼”,只偷东陵,不理西陵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西陵的财宝远没有东陵那么丰富。都知道乾隆年间经济发达,朝廷的财政收入比历朝历代都要高,加上乾隆爷爱收藏,死后的陪葬珍宝不计其数;慈禧那就更不用说了,生前是极尽奢华的女子,修颐和园的钱都可以给李鸿章再建设四五个北洋舰队了,要是把这些钱用在正道上,两个日本也打不赢甲午战争。反观西陵葬的几位皇帝,要么没有实权没有地位,要么穷的叮当响,像道光和雍正,都是出了名的忧国忧民,自己能省一分是一分的皇帝,死后陪葬物品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奇珍异宝。陵寝里面的机关、毒气都是致命的,盗墓贼在下去之前都会先做一番风险评估,看值不值得赌上性命去开发。所以西陵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还有一点,民国时期河北军阀云集,是多个势力的交界处,上面我们讲了挖皇帝祖坟是缺德的事情,有可能带来大量收益,所以军阀们互相盯着对手,看看谁敢先下手。前面已经有一个孙殿英打样,再出手的军阀可是要被口诛笔伐,甚至大动干戈的。所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不管有没有人打过西陵的主意,至少没有人动手开挖。

现在的西陵已经被国家开辟为旅游景区,很有历史价值。中国历史上的遗产,应该好好的保护起来,子孙共享,而不是被非法盗走据为己有,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国家的文明与财富。


查看详情>>

搜索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