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未解之谜 一千余项未解之谜介绍

清东陵被盗

发布时间:2020-06-12
1

清东陵地宫被盗经过是怎样的?

清东陵
清东陵地宫
清东陵被盗

众所周知,历代皇陵都修建得固若金汤,甚至传说地宫还布满机关暗器。清东陵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修建于清朝最鼎盛时期,耗银两百多万两,遍选天下精工美料,陵墓美轮美奂,坚固无比。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二百二十七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陵墓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以匹敌。皇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高高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但据资料记载,陵墓的地宫“系用尺厚四尺纵横之玉石十三层建筑砌成。墓门三层,其外层门,系用尺余厚之玉石制造,第二、第三两层,系铁质包金者,墓门内又有数千斤重之石球,由门外用巨绳牵引,使其自动滚入门后之深槽内封锁盗墓者。至墓门外更有五尺厚墙一堵,以资掩护”。因此,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相当困难的。由此,我们不禁疑问,当年东陵盗墓者是如何进入地宫的?

从陵墓被盗后拍摄的照片看,起初,匪兵们确实不知道地宫入口在哪里,而是遍地乱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那么他们后来又是如何找到入口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盗墓者找到了当时建造陵墓的知情者,在其帮助下找到了入口。有的书上是这样叙述的:工兵营在陵寝各处连续挖了两天两夜找不到地宫入口。孙殿英急了,派人把当地地保找来。这个地保是个40多岁的小地主,听说是要为盗皇陵当“参谋”,顿时吓得脸色蜡黄,浑身发抖,但叉不敢得罪这个军长,只好说:“陵寝面积这么大,我也不知道入墓穴的具体位置,还是找几个附近的老旗人问问吧!”孙殿英一听,立即派人抓来了五六个老旗人。但这些老人也不知道地宫人口,孙殿英以为他们不说实话,开始还好言哄劝,渐渐失去耐心,就用鞭子抽、烙铁烙。老人哪经得起这般折腾,不大一会就死去两个,有一个实在受不了这罪,说出离此地10多公里有个姜石匠,曾参加过修筑陵墓,兴许还记得地盲入口的位置。

这个姜石匠是否知道地宫入口呢?我们知道,古时修筑皇陵,为了不让外人知道地宫入口,封墓的工匠往往都被处死,不会留下活口。如果姜石匠参与了封闭陵墓最后一关封闭隧道,他有活下来的可能吗?当年慈禧太后入葬时,的确有81人被留下封闭墓道,并被告知完事后从另一隧洞出去。工匠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姜石匠也在其中,但是他却不想就这么死了,因为他都40多岁了,几天前才听说老婆给他生了个独生子,他可不想连儿子都没看上一眼就死了。他正胡思乱想间,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恰巧被他自己搬的石头砸在身上,当场昏死过去。监工见他半天不醒,断定这家伙已经死了,就让人把他扔到了荒山上。谁知这个石匠命大,半夜时分就醒过来了。他见自己不在墓地里,连高兴都忘了就拼命跑回了家。

得到姜石匠知道地富入口的消息后,不顾深更半夜,孙殿英马上命人把姜石匠“请”到东陵。姜石匠迷迷糊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孙殿英对他说,请指点一下进入慈禧太后寝宫的墓道入口就送你回去。姜石匠知道是怎么回事后,吓得跌坐在椅子上。姜石...

查看详情>>
2

清东陵多次被盗,可是顺治帝的孝陵却无人理睬?

清东陵
清东陵被盗

清朝灭亡后不久,清西陵就遭到了疯狂的盗掘。其实,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和光绪逃亡西安,当时盘踞在东陵一带的土匪就以为大清灭亡了,于是他们就壮着胆子将东陵内苏麻喇姑的墓给盗了。这也是东陵的第一次被盗,只不过损失不大,各帝陵安然无恙。

从1924年到1926年间,奉系军阀张宗昌进入东陵陵区,悍然砍伐了东陵区域内数百万株苍松翠柏,这些古树全都被他卖给了木材商,所幸张宗昌良心未泯,没对皇陵地宫下手。毕竟,张宗昌是和大清朝还是有点血缘关系的,不愿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可到了1928年,军阀孙殿英就没那么多顾忌了,他既没有受过大清朝的恩惠,手下的数万将士又不是老蒋的嫡系,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他瞄上了东陵最富有的两个墓葬,即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随后以演习为由将地宫中的无数珍宝盗掘一空。

既然孙殿英开了头,其他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东陵地区本就是盗匪横行之地,鱼龙混杂。以张尽忠、王绍义为首的土匪盗掘了景陵、定陵、慈安陵,帝王后妃的地宫被轰然炸开,抛棺扬尸的惨剧不断上演。

可事情也蹊跷的很,军阀、土匪将东陵帝王后妃的地宫翻了个遍,唯独对东陵第一座帝王陵孝陵提不起兴趣,按说孝陵是请入关以后营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寝,无论其规模、建制都是最高的,为何就偏偏没人感兴趣呢?

有人说了,因为康熙帝在为父皇营建孝陵时,替他树了一块碑,上面写着一段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其大意是说,父皇临终前有交代,死后地宫不让陪葬珍宝,因此我遵照先皇遗诏,实行了薄葬,以后要是有盗墓的看到这块碑的话,我劝你们就别费那个力气了。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汉文帝死后也是说自己要薄葬;唐太宗也这么干过。可是没人信啊,最终这两座帝陵都被盗了,结果是地宫陪葬了无数的珍宝。所以说,立块碑说地宫中没有陪葬品这样的话盗墓贼是不会相信的。

可是顺治帝的孝陵就是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清初的丧葬文化和顺治帝相关史料中去找寻答案。

第一种说法认为地宫是空的。

了解顺治皇帝的人都知道,他是在爱妃董鄂氏去世万念俱灰的情况下病逝的,加上顺治帝生前一直有遁入空门的想法,还请和尚为他剃度。这段故事在民间文艺作品中被渲染的神乎其神,甚至说顺治帝去了五台山当了和尚。因此,他死了之后,地宫里自然不会有的尸骨,更不会有值钱的宝贝了。

第二种说法认为地宫只是衣冠冢。

民间传说,顺治帝的地宫之中不是空的,但是顺治帝里面埋葬的是他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鞋子。这种说法在当时还很有市场,想想也是,费了半天劲把地宫打开,就为一把扇子和一双鞋,这买卖指定不划算。

第三种说法认为顺治帝是火化的。

这一点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清初时实行的都是火葬制度。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是这样做的,真正开始效仿中原执行土葬的是康熙皇帝。关于顺治的葬礼史料中也有不少记载,尽管他死后也陪葬了很多珍宝,可是在下葬时全部都被烧成了灰烬,既然都成...

查看详情>>
3

清东陵被盗是什么原因?

清东陵
清东陵被盗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不光有悠久的文化,更为人间积累了宝藏无数。一些大富之家,在尘世间享用不尽的财富,想尽办法被带到了墓穴中。而皇族的墓穴,历来是盗贼“开发”的重点目标,封建时期无尽的宝藏随着帝王驾崩埋进了地下,从古至今中国历朝历代大量的墓穴群被挖掘,为了求财很多盗墓贼不惜搭上性命。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为了养兵就得囤积粮饷,花钱如流水。军阀一般教育程度不高,哪有心思和能力去开发当地经济?像东三省那样的奉军是少数,没有多少军阀有张作霖的韬晦之术。

军阀来钱最快的办法,一是贩毒,二是盗墓。像著名的西北二马,广泛的在西部戈壁地区种植鸦片,再进行贩卖,赚取了大量的经费;而臭名昭著的孙殿英,挖掘了清东陵,也就是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墓穴,得到的金银财宝更是一辈子都花不完,他用这些钱来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成了北方的大军阀。

不要以为挖了皇帝祖坟是让人拍手称快的事,中国传统观念里,不管什么人死了,去挖他的祖坟都是伤天害理的。所以当时的孙殿英并不好过,为了保住一条命用大量的金银财宝维护蒋介石政府的关系,以免遭受盗墓的处罚,过的也是提心吊胆的日子。

其实在关内,清朝的皇陵并不只有清东陵,在河北省还有一处大型的墓穴群,就是与东陵齐名的西陵。尽管在1938年也曾遭到过盗墓贼的光顾,但是损坏并不大,像一些主要的帝王墓穴,雍正皇帝,道光,光绪等,都安然无恙。这难免让人有些纳闷,为什么都是清朝皇陵,盗墓贼却“厚此薄彼”,只偷东陵,不理西陵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西陵的财宝远没有东陵那么丰富。都知道乾隆年间经济发达,朝廷的财政收入比历朝历代都要高,加上乾隆爷爱收藏,死后的陪葬珍宝不计其数;慈禧那就更不用说了,生前是极尽奢华的女子,修颐和园的钱都可以给李鸿章再建设四五个北洋舰队了,要是把这些钱用在正道上,两个日本也打不赢甲午战争。反观西陵葬的几位皇帝,要么没有实权没有地位,要么穷的叮当响,像道光和雍正,都是出了名的忧国忧民,自己能省一分是一分的皇帝,死后陪葬物品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奇珍异宝。陵寝里面的机关、毒气都是致命的,盗墓贼在下去之前都会先做一番风险评估,看值不值得赌上性命去开发。所以西陵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还有一点,民国时期河北军阀云集,是多个势力的交界处,上面我们讲了挖皇帝祖坟是缺德的事情,有可能带来大量收益,所以军阀们互相盯着对手,看看谁敢先下手。前面已经有一个孙殿英打样,再出手的军阀可是要被口诛笔伐,甚至大动干戈的。所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不管有没有人打过西陵的主意,至少没有人动手开挖。

现在的西陵已经被国家开辟为旅游景区,很有历史价值。中国历史上的遗产,应该好好的保护起来,子孙共享,而不是被非法盗走据为己有,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国家的文明与财富。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