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王昌龄最出名的闺怨诗《西宫秋怨》,同样是写闺怨,与李白的有什么不同?
两首宫怨诗,李白与王昌龄的对决,一样的氛围,不同的感慨
俗话说,文如其人。李白和王昌龄都是盛唐时期超一流的诗人,李白的诗风浪漫夸张,就如他的为人风流潇洒。王昌龄的作品含蓄曲折,也似他的性格深沉随和。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无酒不成诗;王昌龄虽然也喜欢喝酒,却总在清醒时才开始创作。下面欣赏两首宫怨诗,李白与王昌龄的对决,一样的氛围,不同的感慨。
长门怨
唐代:李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这首诗着重言情,通篇以“我”观物,缘情写景。诗人一开头就揭出“愁”字,后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揭示出宫人们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使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减这种愁怨。由于愁怨难遣,她们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
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作者含蓄地指出屋内到处都积尘,却写得很美。金屋虽好,却没有人住,所以满屋生尘;又因正逢“萤火流”的季节,所以“起秋尘”。后两句依然写景,却暗表诗人的感叹,“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读者仿佛也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这位宫中佳人对季节、环境和月光的感受与众不同,“不记春”,表明春天似乎久已不到人间;起秋尘”,好像屋中的尘土只属于秋季,给人以萧瑟的季节感。而明月本来高悬天上,普照众生,这里却说“独照”,仿佛明月也有意制造相思之苦。正所谓无理而妙,伤心人别有怀抱。
西宫秋怨
唐代:王昌龄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也是描写宫怨的高手,这首诗也是在秋夜,依然是月光皎洁,但诗人描写的角度去有所不同。全诗大意是:芙蓉花虽美,也不及盛装的美人好看。水殿旁和风吹来,珠翠散发的香气四溢。谁正用秋扇遮掩面容,默默哭泣,已是朗月高悬,却还不见君王的到来。
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遭受着煎熬,却没有丝毫的反抗意识,即使一年到头见不到君王,也只会掩面而泣。这位佳人也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竟让人人皆夸的芙蓉也不敢与之比美。可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个个都是闭月羞花,岂是谁都能得到宠幸!
一句“空悬明月待君王”,饱含了无数宫女的悲愁,也寄托了她们很多的期望。虽然无奈又凄凉,也明知是一种奢望,但对于水深火热中的她们,又能有什么其他办法。
纵观这两首宫怨诗,李白的诗活用《长门赋》中的句子,却另成境界,虽然以《长门怨》为题,却并不抱泥于陈皇后的故事,而是展现了深宫中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王昌龄诗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宠幸,却只是消极地等待,任凭他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同样是明月下的愁怨宫女,李白希望她们可以早日与家人团聚,摆脱困苦的局面。可见诗仙放浪不羁的性格,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
与“王昌龄最出名的闺怨诗《西宫秋怨》,同样是写闺怨,与李白的有什么不同?”相关的文章
王昌龄很出名的诗《闺怨》赏析,写了女子的什么心情?
古代的诗人往往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是这个原因,也使得他们的作品深入人心,也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只要能够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会有帮助;其实说到底,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精神世界是最重要,所以关注心理的变化,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调整,这样才能活得更为真实。而唐诗就是关心人的心理,尽管看似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句,可是真正读懂了,也就明白了什么是人生,什么才是生活。
唐诗它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文学的代表,在这一千多年来,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些作品可能看似很普通,但是只要细细品来,则又是会发现别具一格,譬如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闺怨》,那就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而且这首诗意境凄美,写得很是真诚,字里行间也是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
《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那么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闺怨诗,对于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来说,也都希望自己可以荫妻封子,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当时的女子,也都支持丈夫,所以无数的男子,他们远离故土,去到边塞从军,希望可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而王昌龄这首诗并没有直面描写,而是以另一种表现手法,从而描写了女子的心理变化,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使得此诗充满了忧愁。
大部分的诗人他们是直面描写现实的世界,以及边塞残酷的战争,但是王昌龄并没有这样去描写,而是通过对于贵妇心理变化来描写,从而也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使得我们在这首诗中立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一片真诚,还有女子内心的悲痛的世界,正是由于丈夫常年在外,也令这些女子其实是很后悔,不应该让他们出门,美好婚姻是彼此时刻相守在一起。
第一二句则是写出女子天真灿漫的一面,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正是为下面的两句做铺垫,“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那生活在深闺中的女子,她们是不可能懂得忧愁,毕竟她们也没有经历过,每当到了春天之后,每个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兴高采烈地登上翠楼春色。这两句看上去写得很一般,可是结合下面的两句,则是会发现充满了诗意。
第三四句又是直入主题,把内心的忧愁之感,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贵妇心中的无奈,“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些女子突然发现那外面柳树枝头,重新生长出了嫩芽,有了浓浓的春意,只是后悔让丈夫从军去了边塞,为得是建功立业,只是现在想要出门在外的丈夫才发现内心其实是很是后悔。
王昌龄的诗也是充满了忧愁,而这首《闺怨》正是描写了贵妇的心理变化,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让人们感受到女子内心最真实的心理变化,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感知,还有骨子里所流露出来的一片深情。诗人正是由于给予了那些女子同情,毕竟战争很残酷,很多的人出门征战,可能再也回不来,所以那些女子很明显是后悔了,从而写得很...
查看详情>>与“王昌龄很出名的诗《闺怨》赏析,写了女子的什么心情?”相关的文章
王昌龄的这首《闺怨》仅用28个字就将贵妇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古代的诗人往往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是这个原因,也使得他们的作品深入人心,也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只要能够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会有帮助;其实说到底,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精神世界是最重要,所以关注心理的变化,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调整,这样才能活得更为真实。而唐诗就是关心人的心理,尽管看似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句,可是真正读懂了,也就明白了什么是人生,什么才是生活。
唐诗它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文学的代表,在这一千多年来,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些作品可能看似很普通,但是只要细细品来,则又是会发现别具一格,譬如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闺怨》,那就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而且这首诗意境凄美,写得很是真诚,字里行间也是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
《闺怨》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那么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闺怨诗,对于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来说,也都希望自己可以荫妻封子,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当时的女子,也都支持丈夫,所以无数的男子,他们远离故土,去到边塞从军,希望可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而王昌龄这首诗并没有直面描写,而是以另一种表现手法,从而描写了女子的心理变化,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使得此诗充满了忧愁。
大部分的诗人他们是直面描写现实的世界,以及边塞残酷的战争,但是王昌龄并没有这样去描写,而是通过对于贵妇心理变化来描写,从而也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使得我们在这首诗中立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一片真诚,还有女子内心的悲痛的世界,正是由于丈夫常年在外,也令这些女子其实是很后悔,不应该让他们出门,美好婚姻是彼此时刻相守在一起。
第一二句则是写出女子天真灿漫的一面,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正是为下面的两句做铺垫,“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那生活在深闺中的女子,她们是不可能懂得忧愁,毕竟她们也没有经历过,每当到了春天之后,每个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兴高采烈地登上翠楼春色。这两句看上去写得很一般,可是结合下面的两句,则是会发现充满了诗意。
第三四句又是直入主题,把内心的忧愁之感,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贵妇心中的无奈,“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些女子突然发现那外面柳树枝头,重新生长出了嫩芽,有了浓浓的春意,只是后悔让丈夫从军去了边塞,为得是建功立业,只是现在想要出门在外的丈夫才发现内心其实是很是后悔。
王昌龄的诗也是充满了忧愁,而这首《闺怨》正是描写了贵妇的心理变化,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让人们感受到女子内心最真实的心理变化,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感知,还有骨子里所流露出来的一片深情。诗人正是由于给予了那些女子同情,毕竟战争很残酷,很多的人出门征战,可能再也回不来,所以那些女子很明显是后悔了,从而写得很...
查看详情>>与“王昌龄的这首《闺怨》仅用28个字就将贵妇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