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安史之乱爆发主要原因在哪?其实唐王朝在当时就有诸多问题
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当中的佼佼者,它所取得的成就在历代王朝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却因为一场叛乱而走向了衰落。"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在这场叛乱当中,一代明君唐玄宗走下了神坛。
事实上,早在"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就已经不在神坛之上了,甚至还得为这场叛乱负主要责任。
这场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叛乱起因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唐玄宗晚年的施政昏暗。早年的唐玄宗是一位励精求治、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明主,在他的治理之下,开创出了唐王朝的繁荣景象,唐王朝到达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但是这样一个勤于政事、政治清明、广开言路的明君,到了统治后期却变得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任用奸佞之臣。在生活上也失去自检,追求安逸享乐,并对神仙符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史载:"玄宗御极多年,尚长生轻举之术,于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兴,焚香顶礼。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练习礁祭,相继于路,投龙奠玉,造精舍、采药饵,真诀仙踪,滋于岁月"。
到了开元二十八年,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入宫,此时已经不再有所作为的唐玄宗彻底沉迷于女色,赏赐无度,史载:"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选,又数百人,贵妃姊三人岁给钱千贯,为脂粉之资,每构一堂,费千万计"。为了满足唐玄宗的物资享受,唐王朝只得收刮民脂民膏,这一做法使得底层老百姓日益不满,社会矛盾一触即发。
安史之乱爆发主要原因在哪?
除了唐玄宗的个人原因之外,当时唐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也面临着复杂繁多的问题。这些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问题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那样,唐玄宗个人的改变,给盛唐的政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唐玄宗执政后期,朝纲败落,官僚阶级高度腐败。再加上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导致了将相不和、朝内不稳、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奸佞之相掌权(主要是"口有蜜,腹有剑"的奸佞之相李林甫),使得吏治腐败,社会风气日益堕落,谗佞之风日益猖獗。
在李林甫任相的十九年里,他只会排斥异己,培植党羽,费尽心思讨好皇帝。为了巩固丞相之位,不停地打压文臣任用不谙政治的藩将,安禄山正是李林甫一手提拔的。也正是在李林甫的帮助之下,安禄山慢慢地掌握了边防的兵权,为日后的叛变积蓄了强有力的力量。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了严峻的经济民生问题。王公百官放肆掠夺民田,扩展庄园,底层老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曾经让唐王朝走向成功的均田制封建小农经济被畸形的大地主垄断经济所取代。生产力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国家经济的腐化,而作为统治根基的底层老百姓则是深受其害,为唐王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府兵制是唐王朝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兵制,却因为均田制的破坏、贫富分化严重,导致了其地位...
查看详情>>与“安史之乱爆发主要原因在哪?其实唐王朝在当时就有诸多问题”相关的文章
农民战争给唐王朝以致命的一击,唐朝从此走向灭亡
唐朝是被灭的。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帝自立,改国号“梁”,建都开封,朱温就是梁太祖。
但是因为黄巢覆亡后,唐朝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割据局面已经存在,“后梁”并没有继承唐的全部国土,只继承了唐能够控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中国开始进入又一个分裂局面,直到才统一中原及江南。元统一全国。
唐朝后期,由于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连年战争,向百姓增加赋税、徭役,掌权的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到懿宗、僖宗时期,连年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而朝廷仍然加派赋役,于是,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爆发了。起义的领导者是王仙芝与黄巢。
起义爆发于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黄巢先后起义,后协同作战,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河南、湖北一带。不久,王、黄又分兵作战。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其众投奔黄巢,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
此时,黄巢决定东攻洛阳,而唐朝派来大军,打消了黄巢的计划。之后,黄巢率军转战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发展、壮大农民起义军。广明元年(880年)7月,黄巢利用淮南节度使高骈与中央相猜忌并畏惧起义军的形势,迅速北渡长江,于同年11月占领东都洛阳,12月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这次农民战争,给垂死挣扎的唐王朝以致命的一击,唐朝的统治瓦解了。叛变投降的朱温,成为左右唐末政局的人物。天复三年(903年),朱温将内侍省数百名宦官全部杀掉,出使在外的宦官也就地正法,局面结束。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而自立,改国号梁,定都开封。唐朝灭亡了。
查看详情>>武则天即位后,做了哪几件事延续李唐王朝?
武则天称帝后,李唐王朝中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这位女皇帝的存在!位置坐稳了,自然就要开始做事情了!
首先武则天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她的心中有很多理想和抱负,登上皇位只是第一步!剩下的才是施展抱负的开始!然而狄仁杰等人就是他施展抱负的依赖!
事实证明,武则天上台以后,做了这几件事,延续了唐朝的寿命。
第一,在政治上十分清明!!她提倡科举,能够破格用人.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第二、经济得到发展。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
第三,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四,承上启下,中宗懦弱局内、睿宗无心理政,虽然改了国号,但要不是武则天及时担起政治重担,恐怕唐朝等不到“大唐盛世”就会香消玉殒了,直到玄宗长大并能够独当一面时,才功成身退似的归天西去。
所以说是武则天不小心延续了李唐王朝的寿命!
查看详情>>与“武则天即位后,做了哪几件事延续李唐王朝?”相关的文章
中国历史上最顽强的帝国,李唐王朝
李渊创建的大唐(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假如单纯的比较统治时间长短的话,在中华帝国时代当中,肯定不是最长的,但是,如果拿韧性来比较的话,李唐王朝绝对是实至名归的第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唐王朝的国势在将近三百年历史中的跌宕起伏。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此为大唐王朝国势的第一个波峰。
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记唐太宗的遗训、遗嘱,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由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当时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到现在的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唐高宗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使得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然而,高宗后期饱受疾病的折磨,又宠信武则天,后权渐渐凌驾帝权,大唐国势开始下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前后统治了十余年,由于她一度采用恐怖手段压制朝臣,又宠信面首为祸宫廷,国势继续下降,历经中宗和睿宗短暂的统治后跌落至第一个谷底。
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任用人品和能力超群的姚崇,宋璟等人为宰相,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得天下大治。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商业十分发达,而对外贸易同样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史称“开元盛世”,不但是大唐王朝国势的顶峰,而且单就国家的综合实力而言,是中华帝国时代的顶峰。
玄宗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且过度宠爱杨贵妃,为此铺张浪费,生活腐化奢靡,加上政策失误,引发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随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迅速下降到新的谷底。
但是在大唐王朝的中后期,李唐皇室面对极度不利的局面力图拨乱反正、东山再起,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不但成功的遏制住了藩镇的分裂势头,而且重塑了中央政府的威信,除了河北三大镇:魏博、成德和幽州的节度使不是完全由朝廷任命之外,其他节度使完全听命于朝廷——大唐的国势稍微上升,形成又一个高峰。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到884年结束,前后持续了十余年时间,由于起义军采取的是流动作战的方式,途经并破坏了唐朝的经济重地江南和中原,且一度占据了都城长安,从而彻底的摧毁了大唐王朝的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之外的大一统王朝,国势通常是在王朝的建立之初即达到顶峰,然后便无可挽回的向谷底滑落,即便是有所谓的中兴,也无法跟开国之时相提并论,比如说,汉朝的“光武中兴”,实际上是在一个已经灭亡的王朝(西汉)的废墟上创建了新的王朝(东汉...
查看详情>>与“中国历史上最顽强的帝国,李唐王朝”相关的文章
朱聿键在监狱里蹲了23年,为什么一年内却当了皇帝?
崇祯皇帝自缢后,明朝灭亡,福王、唐王、鲁王、桂王等明朝宗室在文臣武将的拥立下,先后建立起割据一方的南明政权,这些明朝藩王里,最有传奇色彩的当属唐王朱聿键,他从囚犯逆袭为皇帝,仅用了1年时间。
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为朱硕熿,父亲为朱器墭。
朱硕熿为唐王时,厌恶世子朱器墭,偏爱小妾生育的庶子,为了能让庶子在自己死后顺利世袭唐王爵位,朱硕熿竟然丧心病狂地派人世子朱器墭和年仅12岁的孙子朱聿键囚禁在承奉司内,不提供饮食,打算将他们饿死。
这是朱聿键第一次入狱。
幸运的是,唐王府中有一个名叫张书堂的小吏不忍,偷偷地送一些食物给朱聿键父子,他们才得以生存下来。
这一关就是16年,期间,朱聿键没有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济,而是埋头读书,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儒家典籍,这对一个身处监牢中的十几岁孩子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到了崇祯年间,唐王朱硕熿年事已高,疾病缠身,随时有撒手人寰的可能。
他的庶子看在眼里,十分着急,因为按照明朝规制,藩王由长子世袭,所以,只要世子朱器墭还在世,自己就没资格承袭爵位。
但他不愧是朱硕熿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心狠手辣,找人将哥哥朱器墭给毒死了。
朱硕熿闻讯,反而很高兴:现在长子死了,只要自己再废除长孙朱聿键继承的资格,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唐王爵位传给庶子。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多位明朝地方官出席朱器墭的葬礼,其中一个名叫陈奇瑜,他拉着朱硕熿私下说道,现在世子死因不明,你又想废除长孙的袭爵资格,事情传到北京,朝廷派人来调查,你当心吃不了兜着走。
朱硕熿闻言,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敢再轻举妄动,几年后病死,爵位顺利地由朱聿键继承。
朱聿键始终没有忘记父亲被毒死一事,在崇祯九年找到机会,将两位叔父杖杀,其中,福山王朱器塽被打死,安阳王朱器埈被打成重伤,差点死掉。
崇祯皇帝在位时期,明朝并不太平,清军多次绕过关宁防线,取道长城一线,攻入北京城附近。
这一年的八月,清军在阿济格的带领下,再次逼近北京,崇祯下令京城戒严。
消息传到南阳,唐王朱聿键主动上书,请求组织兵马北上勤王,但崇祯担心藩王带兵入京,有人趁机效仿当年燕王朱棣“靖难”,那麻烦可就大了,于是,不允许他入京。
朱聿键勤王心切,竟然在未得到皇帝准许的情况下,私自带着王府护军和招募的兵马约一千余人北上,走到半路,接到崇祯斥责诏书,严令他们立即返回南阳。
几个月后,崇祯下旨,夺去朱聿键的爵位,将他贬为庶人,送到凤阳专门关押宗室子弟的监狱囚禁。
这是朱聿键第二次入狱。
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朱聿键拒绝了狱中官员索贿后,被他们反复用墩锁法折磨,几乎丧命。
七年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而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众臣拥立为帝,第二年改元弘光。
弘光帝大赦天下,在大臣的奏请下,朱聿键也被释放,封为南阳王,但被要求到广西乐平居住。
前往广西途中时,清军南下,攻破南京,弘光政权灭亡,朱聿键只好改道去福建避难。
到了福建之后,朱聿键在郑芝龙、...
查看详情>>与“朱聿键在监狱里蹲了23年,为什么一年内却当了皇帝?”相关的文章
鹿鼎记唐桂之争 历史上真正有唐桂之争吗?
在金庸先生小说《鹿鼎记》中,天地会和沐王府都是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江湖势力,但两者却在“拥唐拥桂”方面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天地会隶属于延平郡王府,拥立唐王,即隆武帝,而沐王府则拥立桂王,即永历帝,双方成员因此而大打出手,甚至还闹出了人命。
在双方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之时,有人提起当年唐桂两派在广东同室操戈一事,更是让气氛紧张到极点。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历史上真正的唐桂之争。
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唐王、桂王等人先后称帝,但唐王称帝在前,桂王称帝在后,两人建立的政权并未同时存在,不存在阋墙之争,而且桂王称帝时,唐王早已遇难。
倒是唐王的弟弟朱聿鐭被人拥立为帝,建立绍武政权时,与永历政权同时存在,两个政权为正统之争而互相攻伐,自相残杀,《鹿鼎记》中的唐桂之争指的就是这次冲突。
南明隆武二年,清军南下福建,隆武政权实力派人物郑芝龙投降,导致福建门户大开,清军长驱直入。
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死,他的弟弟朱聿鐭和一部分官员乘船逃到广州,与此同时,桂王朱由榔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支持下,在广东肇庆监国。
朱聿鐭在苏观生等人的拥立下,在广州继位,即绍武帝,消息传到肇庆,朱由榔惊怒交加,立即称帝,即永历帝,不过比绍武帝登基晚了4天。
短短几天之内,广东一下子出现两个明朝政权。
永历帝自认为是正统,派兵科给事中彭耀、兵部主事陈嘉谟出使绍武政权,以藩王的礼仪朝见绍武帝,让他自动去除帝号,退位归藩。
彭耀等人的言语中,有斥责朱聿鐭擅自称帝的意思,使绍武朝首席大学士苏观生怒不可遏,下令将他们斩首。
永历帝闻讯,龙颜大怒,立即派兵部侍郎林佳鼎率领军队进攻广州,绍武帝毫不示弱,马上派督师陈际泰领军迎战。
当年十一月,双方在三水县城西,展开了一场大战,最终,陈际泰获胜,绍武帝洋洋得意,下诏继续进攻,同时在广州城祭天,阅兵,与大臣饮宴庆祝胜利。
就在绍武帝忙着庆功之时,邵武政权一位叫谢尚政的官员,将广州防御空虚的情况透露给清廷。
清廷大喜,立即派出佟养甲和李成栋率军奔袭广州,攻占潮州、惠州等地后,清军令当地官员向广州报平安。
所以,当清军兵临广州城下时,绍武帝和苏观生等人全然不知,还去军营检查军队训练情况。
有人发现清军赶来报告时,苏观生根本不信,认为是谎报军情,将报信的人杀了,报信的人陆续赶来,苏观生终于相信了,亲自率领部队与清军交战,打退清军多次进攻。
佟养甲和李成栋见奇袭失败,准备撤退时,广州城内的谢尚政带领一部分士兵趁机叛乱,打开城门,放清军入城,广州沦陷。
绍武帝朱聿鐭被清军俘虏后,拒绝食用李成栋送来的食物,昂然说道:“我如果喝你一勺水,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随后自缢而死。
首席大学士苏观生,跑到好友家里,在墙上写下“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后,上吊而亡。
绍武政权从建立到灭亡,仅仅41天,从绍武帝继位后行为来看,确实难称好皇帝,甚至比之前的隆武帝和鲁王朱以海也相差甚远,但他被俘后誓死不降,比吴三桂、尚可喜、钱谦益之流品格要高...
查看详情>>与“鹿鼎记唐桂之争 历史上真正有唐桂之争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