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范仲淹的诗

发布时间:2020-06-11
1

范仲淹的诗词名句精选106条

范仲淹的诗词名句精选

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古诗词经典名句,请参考。

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3、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8、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9、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16、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

17、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18、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赠刘景文》

1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21、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2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24、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2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2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2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2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1、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32、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3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4、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3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江上渔者》范仲淹

3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37、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38、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39、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千子弟。

4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41、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4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43、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4、...

查看详情>>
2

范仲淹最著名的十首诗

范仲淹最著名的十首诗
范仲淹的励志故事
范仲淹的诗

范仲淹从小失去父亲,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但是范仲淹发奋好学,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范仲淹一生的文学成就非常高,曾经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来看看范仲淹最著名的十首诗吧。

范仲淹个人简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最著名的十首诗

1、《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登表海楼》

作者:范仲淹

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开眉。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uploads/image/2020/11/13/u=2477581505,2836525437&fm=26&gp=0.jpg

3、《游庐山》

作者:范仲淹

五老闲游依舳舻,碧梯云径好和途。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簧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僧言荣辱此间无。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炉。

4、春日游湖

作者:范仲淹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

5、《河朔吟》

作者:范仲淹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

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6、《答梅圣俞灵乌赋》

作者:范仲淹

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

7、《怀庆朔堂》

作者:范仲淹

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祇托春风管句来。

8、《过馀杭白塔寺》

作者:范仲淹

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

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9、《过太清宫》

作者:范仲淹

丑石危松半绿萝,函关真相玉鹾峨。谁言仙道求难至,自愧阴功积未多。

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10、《送魏介之江西提点》

作者:范仲淹

旌旗如火浪如鸥,一路春城次第游。江上高楼欲千尺,便從今日望归舟。

范仲淹的励志故事

故事一:划粥断齑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

查看详情>>
3

范仲淹的《书扇示门人》虽是一篇打油诗,但说尽人生哲理

书扇示门人
古诗
范仲淹

读了很多唐诗宋词之后,总是忍不住想象各位文坛名匠的样子。

想到李白,脑子里出现的是一个白衣飘飘,一手持剑一手持酒的飘逸文人形象;想到杜甫,脑子里出现的是一个身着长袍,满眼忧郁却不失坚毅的夫子形象;想到苏轼,脑子里则出现一个脸上永远挂着笑容,一边大口吃着东坡肉,一边挥笔疾书的洒脱书生形象。可是,唯有想到范仲淹的时候,笔者脑子里的形象不再是一成不变的。

他的形象,有时是朝堂上的一个儒雅大臣,毕竟北宋朝臣们曾以他马首是瞻;有时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戍边大将,毕竟他曾一个能马上定乾坤的文人;有时,则是一个穿着普通长衣,在民间四处体察民情的小官员,毕竟苏州的范公堤至今仍在。

后世很多文人称范仲淹为“完人”,但在笔者看来,他更是一个智者。他把起起落落的一生,活明白了,活通透了。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就是范仲淹很有哲理的一首诗,诗名叫《书扇示门人》。这首诗通篇都是大白话,却很有禅意,值得一读再读:

《书扇示门人》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

范仲淹一生留下的诗词作品不多,词作存世的仅5首,诗作共305首。范仲淹写诗推崇孟浩然和白居易,他的诗完美地诠释了白居易推崇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基本上,他的诗都不太讲究文字本身的辞藻之美,而是更注重内容。

这首诗论意境或许只能算是首打油诗,但却写得极有特点。首句,“一派青山景色幽”由写景入手,就像一个电影的镜头从开空先降下来,由幽幽青山处移到农民耕种的田间地头。次句,“前人田地后人收”现在也成为了不少人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指的是前人的财与物为后人所得。

第三句再接着次句的“后人”往下写,后人沾了前人的光,自然很是欢喜。最后一句,再提出一个“后人”,反驳前一句。这4句诗,没有用一个生僻字,整体一气呵成,充满了禅意。

《说苑》中有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范仲淹这首诗中的哲理则显然比这寓言的道理要更深刻。它体现的是范仲淹对事物全面的理解,世间万物的归属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自然不用患得患失,不用为得到而得意,不用为失去而伤感,这与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哲学是一样的。

范仲淹的这重人生境界,我们一般人确实很难达到,但我们却可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了解他,去品读他的诗词作品。或许在很多人来看,像《书扇示门人》这样的诗作论辞藻和意境写得并不高明,但这正是范仲淹一向推崇的诗风。

在范仲淹的305首诗作中,除了这首诗外,笔者还建议大家去读一读他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首诗同样写得明白如话,但却一样能令人感触颇深。


查看详情>>
4

范仲淹的这首词作,堪称他生平的绝美之作

苏幕遮范仲淹
范仲淹的诗

被宰相王安石尊为“一世之师“的范仲淹,在北宋是一个完人般的存在。论文,他能用一篇516个字的《岳阳楼记》写红一座楼。论武,他能亲率康定军,令西夏李元昊向北宋称臣。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范文正公是吃了多少苦,才成为了如此完美的男人。

之后的生活还算顺利,辛苦求学,直到有人说他不是继父的孩子,他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来的他辞别母亲去京城求学,日日夜夜勤恳读书,吃不好,穿不暖,但所有的苦难都没有成为他前进的阻碍,最终成功考中进士并成了一名官员。

范仲淹在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可以说是个全才。他做地方官,治水有方,发明了治水经画,硬是把河水引入了大海,以后的元、明都在使用它的方法;在边疆,他是智勇双全的军师、大吏,50多岁时,在宋夏会战,范仲淹率领官兵六千余人,强势出击,逼退对方大军,一战成名,嘉赏封神,战功赫赫。

范仲淹在文坛更是一出手就是精品,特别是所做的词作,虽然只有六首,但首首惊艳,句句经典。其中,《苏幕遮·怀旧》,对以后历代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一起欣赏北宋范仲淹的这篇词作。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这首词时,已年过50的范仲淹正戍守西北,作此词寄托乡愁。这是范仲淹平生绝美之作,上下片加起来共4大句,却有3个千古名句,写尽了寂寞的感觉,最后一句更是冠绝古今。词的上片,仅开篇6个字就够惊艳。诗人用大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边塞间的秋日奇景,在那里天空湛蓝,黄叶满地,水波淼淼,江上寒烟弥漫。在这15个字中,词人共用了“碧”、“黄”、“翠”三种颜色,可谓浓墨重彩。这一句也是备受后世推崇的千古名句,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曾直接化用。

在写完这首词后,范仲淹没有让北宋臣民失望,他联络当地羌人,部署得当,元昊不敢轻举乱动,当年就请求议和,范仲淹班师回朝。史上能被称为“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不多,范仲淹算一个。而他这首《渔家傲· 秋思》,也成了一首千古名篇,入选了中学课本,成为了他最该全文背诵的词作。欢迎讨论一、二。


查看详情>>
5

摘抄范仲淹十首脍炙人口诗词诗句,品味北宋名臣的佳作

范仲淹的做品
范仲淹的诗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一、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指水势浩大汹涌的样子。横,此指广阔。际涯,边际。诗句描写洞庭湖水势浩大、广阔无边的景象。

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指浮云。皓,明亮。诗句描写夜登岳阳楼所见之景:夜空无浮云、明月照千里。

三、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诗句描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时洞庭湖水天一色、宽阔无垠的景象。前句写蓝天映于湖水之中,使水天一色;后句用夸张修辞手法,极言湖面的开阔广大。两句八字所构拟的广阔气象,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

四、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晨阳光灿烂,黄昏雾霭沉沉,景色变化无穷。洞庭湖景色之美及登临岳阳楼揽胜的非同一般。

五、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跃金,金光闪动。沉璧,指月影像沉入水中的宝玉。诗句描写夜晚月光照在水面波光粼粼、明月映水犹如玉璧沉水一般的美丽景象。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出自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指塞外。衡阳雁去,衡阳有回雁峰,传说北雁飞到此处就不再南飞了。塞外秋来万物尽萧瑟、大雁往南飞的景象。以“无留意”写大雁,是比拟修辞手法的运用,意在将雁人格化,说雁不愿逗留草原,毫不留恋地飞往南方,意在强调秋天草原的荒凉。

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出自宋·范仲淹《渔家傲》。诗句描写边塞关城日暮时分的情景:千峰壁立、烽烟直上的远景之下,一轮红日冉冉西下,秋风萧瑟,马鸣萧萧,号角四起,一座边塞孤城的城门徐徐关闭。其所勾勒的边塞晚景,就像一幅生动的图画,有声有色,虽然格调有些苍凉,但意象却扩大悲壮,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八、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怒号,怒吼。隐耀,指日月星辰都隐去了光辉。潜行,形影不见。诗句描写连月阴雨时节洞庭湖风高浪急、日月无辉、山岳遁形的景象。

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自宋·范仲淹《渔家傲》。诗句描写守卫边塞的将军与战士的深切思乡之情。为了表现这种情感,作者除了以将军的“白发”与征夫之“泪”来作特写外,还以羌管的悠扬之声与霜满地的视听觉形象予以铺垫。写羌笛的悠扬之声,意在反衬将士听不到家乡之音的悲伤之情。写霜满地,意在突出强调“塞下秋来风景异”的意蕴,以此与将士的家乡风景形成对比,从而说明将士之所以“不寐”的原因。

十、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出自宋·范仲淹《苏幕遮》。望不见故乡的痛苦之情。但诗人却不直说,而是先写“山映斜阳天接水”之景,以苍茫辽远的意境衬托“更在斜阳外”的“无情”芳草更为辽远,从而借“芳草”喻故乡,由芳草的“无情”反衬...

查看详情>>
6

范仲淹这首《渔家傲》短短20个字,就完美展现了北宋名臣的风骨

渔家傲范仲淹
范仲淹的诗

范仲淹是一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曾经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但是文学作品中也表示出了浓浓的政治倾向,范仲淹还是一个出名的政治家,因为朝代制定的发展方式落后而不符合时宜,所以他借助皇帝的支持曾经组织过庆历新政的改革,在他眼里关注普通百姓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而上层人民更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生活,也应该多和百姓接触交流。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首诗简单易读,整篇仅仅只有20个字,但是却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内心对诗中人的同情。这首诗看上去清新明丽,实则触碰到了百姓和贵族之间的矛盾,贵族和普通百姓将何去何从?这篇范仲淹最有良心的诗,短短20个字,诠释北宋一代名臣的风骨,这首诗就是《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江上有很多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他们看着水里想到的只是那鲈鱼的肉味鲜美。但是还是关注一下那些驾着小船在水中捞鱼的人吧,他们才是最值得关注的,是他们每天在水中的劳动才能换来这些食物。

这首诗用平白无华的语言先是描写了江上那些人的内心想法,看到鲈鱼心中想到的只是它的美味,却难以想象到捕鱼人的辛苦,整首诗的语言都运用朴素的格调,并没有华丽辞藻的雕琢,但是却依然深入人心表达真情。整首诗不过才二十个字,简单的描写反倒令人觉得画面丰富,读完整首诗就能想到江边来往的人和在一边擦着汗一边划着船的打鱼人,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让人心生怜悯。

诗中的主角到底是谁呢,是在江上看鱼的人?还是在划船打鱼的人?不同人读出不同感,有的人认为是江上看鱼之人,他们虽然内心想的是鲈鱼的肉嫩鲜美,但是作者却是要借他们之口表达上层人民对普通劳动百姓的关注;而有的人认为主角是打鱼之人,不论鱼肉多么鲜美,没有他们却也没有鱼肉的存在,他们才是最值得歌颂的老百姓。这两种说法各有其特点也有其共同之处,那就是关注百姓,不论如何范仲淹用20个字将这种诗人的苦辛表达的淋漓尽致,可谓是隐形的精雕细琢啊。


查看详情>>
7

解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从没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一篇文章?

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诗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

查看详情>>
8

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极致地描绘了秋天的美

苏幕遮范仲淹
范仲淹的诗

转眼间,又是一年秋天到了。秋天,四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然而万物开始凋零,所以,秋天既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北宋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怀旧》,既有秾丽秋景,又有羁旅愁思,读来一气呵成,感觉美不胜收。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千年前,塞外的一个黄昏,一个人伫立在风中,徘徊良久。他就是朝廷重臣、文坛大家范仲淹,奉朝廷之命,他来到了这边塞,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他骑着马,走在漫天飞舞的黄叶中,从容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仿佛在欣赏一幅秋日山水画。

接着,他登上了小山头,放眼望去,遍地的黄叶向远方徐徐铺展开来,仿佛与蓝天相接。

旁边汩汩流淌着的小河,在落日的余晖中,泛起了一阵阵略烟雾,带着丝丝寒意。而那代表离别的芳草,却一直蔓延到了画面之外。

蔚蓝的天,金黄的地,澄澈的水,芳草萋萋,在暖暖的落日衬托下,构成了一幅美丽温馨、诗情画意的秋景图。

可是,它们毕竟都是无情之物,怎么知道我这个游子的思乡之情呢?

边走边思,天色已晚,他于是躺在旅舍中,辗转反侧。每个这样行军的夜晚,他都会思念起让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倚着栏杆,酌着小酒,望着朗月悬空,愁绪万般仍难解。渐渐地,一丝凉风掠过,四周寂静无声,两行思乡泪已挂在脸庞。

词的上阕,作者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秾丽秋色图,向人们展现了寥廓高远的秋日意境,笔触宏大,气象空灵。元曲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直接将“碧云天,黄叶地”,改为“碧云天,黄花地”。

词的下阕 ,作者睹景思乡,情从心中起。这种情不同于普通的儿女情长,是对一种对故土、对亲人的真挚情感。

范仲淹一生为国为民,他冒死直谏,即便屡遭谪贬,亦不改初心。

他将满腔的爱国之情,几十载的奔波之苦,都寄托在了塞外壮丽的秋景中,谱写了一首低回婉转又雄浑刚健的思乡曲。


查看详情>>
9

细品范仲淹《渔家傲》,体会范仲淹的爱国忧民思想

渔家傲范仲淹
范仲淹的诗

最近发现范仲淹的这首词在历史上颇有争议,如欧阳修说“穷塞外之词”,指责他作为主帅不应有这样思乡的渴望,扰乱军心,但也有力挺范仲淹的,下面我来说说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能提点建议。

首先,咱们来看下范仲淹这首词的原文: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主要内容写的是边塞荒凉,生活艰辛,将士们思家的渴望不言而喻,可以说,这在当时是非常接地气的,也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的,同时,这也是判断一篇作品是否优劣的标准之一。

“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个“异”字统领全文,奠定写景抒情的基础。到过西北地区的朋友都知道,在夏天生活尚可,但秋风一起,风景大变,极端的干燥寒冷,非常不适合户外活动了,所以词中说“衡阳雁去无留意”,其实不止是人,塞外的苦寒连大雁都不能承受,早早逃离。

其次,我觉得范仲淹作为政治家来说,其所著《岳阳楼记》阐述了他“先忧后乐”的伟大思想,那么他“忧”的是什么?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实际上忧的是老百姓啊,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从这点上来看,范仲淹的确是一个有作为有担当的好官,所以他写出将士思归的愿望,引起了共鸣。

那么写将士思乡是不是扰乱了军心呢?士兵们是不是纷纷逃离,造成城池不攻而破呢?从历史记载来看,西夏是对范仲淹诸多忌惮的,甚至说“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范就是指的范仲淹。“今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夏人称知州为“老子”,小范指范仲淹,大范指范仲淹的前任范雍。所以从记载来看,不仅没有扰乱军心,反而将士齐心,最终成功迫使西夏缔结边界和平条约。

最后,和唐朝诗人比较一下,再来看下范仲淹的爱国忧民思想,也许能悟出点什么,如唐诗人杜牧诗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这首诗里,杜牧建功立业的渴望溢于言表,而大发感慨生不逢时,这种思想能和范仲淹比吗?这种小众思想考虑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利益,你冷静下来思考思考,拿什么建功立业?还不是要牺牲许多无辜的生命?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