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未解之谜 一千余项未解之谜介绍

吉卜赛人

发布时间:2020-06-11
1

探索吉卜赛人的原住地,追溯他们的故乡

吉卜赛人

在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种族还未被人发现,他们早在原始时代就已形成,有的种族生活在世界各地,连自己的故乡都没有,吉卜赛人就是这种。关于吉卜赛人的故乡在史记上没有任何的记载,他们游荡在世界各地,一起来看看吉卜赛人的故乡在哪里。

祖居在印度北部。

在浩大的世界中有很多科学家还未发现的原始村落,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存在着很多的未解之谜。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而吉卜赛人是从哪里来的无人知晓,吉卜赛人的故乡在哪里是科学正在探讨的谜团之一。

吉卜赛人是以游荡生活为特点的一个民族,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到处流浪,几遍世界各地。该民族能歌善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遭法西斯主义的迫害和残杀,人口锐减。现约有200余万人,多已定居在世界各地。

吉卜赛人是一个聪明智慧、能歌善舞但社会地位很低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他们备受歧视和惨遭迫害,但他们战胜重重困难,在漂泊流浪的过程中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性,真正吉卜赛人的故乡在哪没人知道。

吉卜赛人,本名多姆人。世界各国对他们有不同的称呼,在英语国家中称吉卜赛人,在法语国家和前苏联称茨冈人,在西班牙语国家中称吉坦人或茨冈人,等等。联合国现在统一采用的名称为吉卜赛人。吉卜赛人的故乡祖居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一带。这是19世纪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们通过多次科学考察后才得出的答案。

传说很久以前在印度最大的河流恒河两岸有一个体格健壮而俊美的人群部落,他们的歌声甜美悦耳,他们的舞蹈婀娜多姿,他们的音乐节奏分明。不知什么原因,他们触怒了天神。天神施展法术,在他们背后刮起一阵狂风,吹得他们连人带马飘荡到异国他乡。

在古代印度史籍中,找不到有关吉卜赛人的故乡记载。但据考察认为,吉卜赛人在古代的印度是属于低级种性的民族,处于受歧视的地位,当时的文人作者只对神仙和皇帝感兴趣,并记载他们的活动,很少注意多姆人的情况。所以,从印度的古典文献中难于找到有关吉卜赛民族的文字记载就不足为怪了。

到16世纪末,葡萄牙也把大批吉卜赛人输送到它的殖民地。巴西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是殖民的好地方。英国的航海事业后来居上,不久成为海上霸主。于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吉卜赛人便被强制送到中美洲的岛国牙买加和巴巴多斯的种植园去劳动。

法国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国力比较强盛,根据国王的命令,将被判处监禁的吉卜赛人释放,强制送往美洲的法国殖民地。这样,在加拿大,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以及纽约和芝加哥的郊区,在墨西哥、中美洲各国以及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地,都有了吉卜赛人的足迹。吉卜赛人的故乡在哪里,你现在知道了吗?


查看详情>>
2

吉卜赛人流浪了千年之久,出生时是起点,死亡时是终点

吉卜赛人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在世界流浪了千年之久,他们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他们用流浪抒写着一代一代的历史,出生时是起点,死亡时是终点。他们就是欧洲最大的少数民族吉卜赛人!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对吉卜赛人了解不多,只有在西方的歌剧以及小说中才能看到,他们是传统的流浪者,是欧洲各国底层组成之一,没有固定家庭和资产。在很多的小说中,他们都是一群可怜人,或许说成可怜并可恨的人群,因为流浪与贫穷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与求生方法而长期遭受歧视和迫害。吉卜赛人犯罪率的确较高,至今有许多人对吉卜赛人仍保有极其反面的印象,认为吉卜赛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人贩子。

那么真实的吉卜赛人到底是哪国人,他们为何要这样流浪?

吉卜赛人最初的时候生存在现在的印度北部,在公元一千年开始,吉卜赛人向外迁徙,经历了中亚和中东各国,从波斯到土耳其,最后达到了欧洲,这次迁徙一共用了数百年,自十六世纪的时候,吉卜赛人已经遍布欧洲。

至于吉卜赛人向外迁徙的原因,有学者称,吉卜赛人的祖先是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应征入雇佣兵军队后,升为刹帝利(即战士)种姓,同时被派往西面以抵制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

还有说法认,穆斯林征服印度北部后,其俘虏沦为奴隶并发展出自身独特的文化,成为吉卜赛人的前身。

吉卜赛人在开始的时候,就是作为底层的印度教徒,因为在战争中被伊斯兰帝国俘虏,于是首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开始了融合,而吉卜赛人的思想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变的。

从前他们阶级分明的种姓制度是他们身上的枷锁,而相比于伊斯兰宗教文化,两者之间的冲突剧烈。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当遇到开放的思想之后,自由和被奴役之间很好选择。

不过信念总是很容易被理解,而信仰的改变却没有那么容易,于是接受新思想的吉卜赛人一方面不想待在印度被奴役,另一方面他们接受了自由的思想之后,也不想加入伊斯兰这种制度严格的宗教国家,于是向着西方开始了探索和迁徙。

他们坐着大篷车,从印度西北部地区进入波斯(现在的伊朗),经过亚美尼亚,到达东罗马帝国。其后继续西迁,到十五世纪时,他们到达了巴尔干半岛和匈牙利。1322年前后,曾经有五名弗朗西斯科教会的修士朝圣时,在爱琴海中间的克里特岛上发现过一群住在洞里的吉卜赛人。16世纪,一批吉卜赛人和殖民者一起,登上了美洲大陆。

吉卜赛人也曾出现在中国,名为啰哩回回,经常盗窃,地方官指他们有近亲相交之嫌,理由是他们人数不多,不与外人通婚。

遭受迫害,吉卜赛人因为皮肤黝黑、文化不同而受到歧视,曾被欧洲人奴役。吉卜赛人被描绘成狡猾,神秘的外乡人,他们偷了一个地方的财宝之后就跑到下一个地方。根据npr的说法,“gypped”一词可能就是gypsy的缩写,意思是“狡猾,不道德的人”。

迫于生计,吉卜赛人不断流浪。他们以游牧生活方式和高度孤立的文化而闻名。由于他们的外来移民性质,吉卜赛人很少上...

查看详情>>
3

吉卜赛人有来过中国吗?中国的吉卜赛人是什么

吉卜赛人

吉卜赛人发祥于印度北部,10世纪时,由于突厥人的入侵开始外移,到处流浪。他们先到东欧、南欧一带,14世纪时一部分又到了西欧,现在几乎遍布世界各地。那么,他们是否也来过中国?

20世纪4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甘肃省永登县一个叫薛家湾的村落发生兴趣。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以男占卜看卦、女看手相而流浪为生,在西北几省名气很大,甘肃、新疆、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和自治区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区域,甚至还有人到了江浙、广州一带。

薛家湾人出游,主要靠卜卦算命和为人禳灾祛祸来换取报酬维持生计,常用的占卜技术有课巾(推八字)、交合昭盘(观面相)、交合托罩(看手相)、鸟占、解梦、神机敕等;常用的禳解术有桃花镇和聚星镇。成年人中约有百分之八十于此身手不凡,因此“生意”还很不错。薛家湾人的职业技术十分神秘,父传子、母传媳,绝不外传他人。

为此,以往的薛家湾人一直不与外人通婚,在村里“亲套亲”。他们供奉的神灵虽属道家真人(无量祖师、周公、桃花娘娘等),但供祭神秘,外人很难看到他们的神祇。他们还使用一种隐语,叫“绍句”,如把炕叫“文台”,开水叫“滚轮子”等,外人绝对听不懂。他们至今信奉一种说法“不出门就会天火烧”,所以,除了春种、夏收和过年,他们都在外面流浪。

奇怪的是,与薛家湾咫尺而邻的周围村子都是寻常的汉民族生活方式,薛家湾人的长相、食物也与他们毫无二致,可就是有着不擅农耕、惯于流浪、精于占卜、使用隐语、不与外人通婚等奇特习俗。这一罕见的人文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40年代就有人撰文称薛家湾人是“中国的吉卜赛人”。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学者对薛家湾的历史进行考证,断言薛家湾人是吉卜赛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蒙古帝国西征时流徙进来的。

《元史》有记载:大德六年九月,“中书省臣言:罗里等扰民,宜依例决遣置屯田所,从之《明史》又载:明秦州(今天水)有罗哩户,汉人不与通婚姻,自相嫁娶。这里的“罗哩”和“罗里”就是吉卜赛人,波斯称他们为“罗哩”,以算卦为业流浪为生的薛家湾人就是元代从波斯来的罗哩。同意此说的学者不少,他们认为,13世纪蒙古军西征的时候肯定有一部分吉卜赛人来到中国。

但是,持异议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有人提出,薛家湾人是苗族的后裔,他们的袓先是舜帝带领三苗去敦煌三危一带的时候路过而遗留此地的。有人认为,薛家湾人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熒人的后裔。又有人提出,薛家湾人是白族的后代等等,不一而足。

20世纪90年代,为揭开“薛家湾之谜”,民俗学家组织了“薛家湾民俗调査小组”,进驻薛家湾进行重点考察。他们的结论是:薛家湾人的族源和民俗传承与汉民族无大异,他们使用的“绍句”是特殊的职业隐语而不是少数民族语言,他们是由于各种原因不断迁徙、最后

因有共同的职业及习俗而集合于一处的特殊的民间职业集团,他们的不与外人通婚、技术不外传、使用隐语等习俗只说明他们职业的神秘性,他们信奉的神祇、占卜运用的手法等还是土生土长的——都与道...

查看详情>>
4

流浪的吉卜赛人是什么样的?他们经历了什么

吉卜赛人

吉卜赛人四处流浪,居无定所,永远随着颠簸的大篷车辗转于四方,他们成群结队的身影代替了国家的组织形式。在某些社会的传统中,他们曾被视为小偷和不祥的象征,因为“游牧”的身份,他们得不到社会公正的对待。那么,吉卜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来自何方,哪里是他们的故乡?

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有许多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取自吉卜赛人的原型。《巴黎圣母院》中美丽善良、命运凄惨的爱斯梅拉达;《叶塞尼亚》中能歌善舞、聪明勇敢的叶塞尼亚;《卡门》中热情奔放、敢爱敢恨,为追求爱情不惜牺牲生命的卡门。吉卜赛人健康奔放,自由热情的个性构成了世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全世界一共有大约1200万吉卜赛人,其中约有1000万分布在欧洲。吉卜赛人有独特的传统,他们不与外族通婚。尽管吉卜赛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们居住得比较分散,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吉卜赛人“部落”。在伊朗他们被称为卡拉奇人;在俄罗斯被称为留立人、波沙人;在法国被称为波希米亚人;在巴尔干半岛诸国以及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波兰,人们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或者茨冈人。

吉卜赛人离开故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或者更早一些,因为从公元5世纪起,当地就有一些部族告别了家园,踏上了流浪的旅程。他们越过埃及、北非到达西班牙。但是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股吉卜赛人则主要是在12世纪至15世纪形成的。他们的迁徙路线呈波浪状,大致有三条:一条是经伊朗北上到高加索、俄罗斯再到东欧各国;一条是经伊朗跨过阿拉伯到埃及,以后再渡过地中海到希腊,进而遍及全欧;再一条是经伊朗到阿拉伯、埃及,之后又沿北非前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再北上分布于全欧。

15世纪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部分吉卜赛人渡过大西洋到达中美洲,以后又逐渐分布到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亚洲的吉卜赛人则集中在印度、西伯利亚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吉卜赛人在流浪的过程中,自有一套谋生本领。他们有的是吟诗者,有的是雇工、铁匠,还有的是算命师和佣人。由于当时人们对他们的身世来历还不甚了解,许多欧洲人把他们称为伊吉普坦斯人,后简称为吉卜赛。许多吉卜赛活动家喜欢称自己为“罗姆”,在罗曼尼语中的意思是“人”,但是其他人还是称自己为吉卜赛。

自从吉卜赛人14世纪出现在欧洲以后,他们就受到了各国的敌视。如同历史上犹太人的遭遇一样,他们受到了很多苦难。教会方面因为他们到处预言算命而视其为异端;政府方面因其到处流浪而认为其行为反社会,所以他们很快遭到了迫害。

在个别国家,他们还沦为奴隶。16世纪,吉卜赛人每到一个国家几乎都被看作是小偷、纵火犯或者密探,在捷克斯洛伐克以及邻近国家的边境上,还曾经竖起标识,上面画着吉卜赛人在绞刑架受死的场面,以此来警告吉卜赛人不得过境。

17世纪,西班牙还对外公布,如发现流浪的吉卜赛人,将一律处以死刑。意大利也曾制定过相关法律,将游走的吉卜赛人一律驱逐出境。第...

查看详情>>
5

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既不是埃及那是哪?

吉卜赛人

吉卜赛人,长脸有点方,脸形上宽下窄,下巴有点尖,长眉毛,眼睛大而长,很明亮,占据上半脸的大部分比例,鼻梁额外长、高和直,嘴巴有点宽,表情沉着神秘有些冷漠感。

吉卜赛人也叫茨冈人。以过游荡生活为特点的一个民族。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茨冈语属印欧语系新印度语族。吉卜赛人现以改说各所在地的语言,信奉当地流行的宗教。擅长歌舞。

茨冈人,人种名。茨冈人一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国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而吉卜赛人则自称为多姆人(rom),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多姆”的原意是“人”。吉卜赛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吉卜人(gypsy或gypsies)是从英语埃及人(egyptian)一词演变而来的,这是英国人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他们的传统称呼。这是由于15世纪时欧洲人对于流浪到他们那里的异乡人不太了解,误以为他们来自埃及,所以就称他们为“埃及人”,慢慢就变成“吉卜赛人”了。吉卜赛人自称罗姆人(rom),这个名字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1965年成立的吉卜赛人国际组织——罗姆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internation rom)就使用了罗姆人一词,而且现在正得到国际的承认和尊重。不道由于习惯和传统的称谓,多数仍称他们为吉卜赛人。

把罗姆人称作吉卜赛人,既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这个民族的起源、历史不了解所致,同时,在对吉卜赛人的研究过程中,又缺乏足够的文字资料。因此,对其起源、迁徙及其他历史的探讨中,总是以某些设想为依据,或先入为主地离不开前人所得出的错误结论。

除英国人认为他们源出于埃及之外,法国人认为他们很可能来自波希米亚,就叫他们波希米亚人(bohemian),同时也称他们为吉卜赛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余今名字;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波希米亚人的同时,还称他们茨冈人(atsigano)或希腊人,认为他们来自希腊,原苏联也称他们为茨冈人。总之,吉卜赛人有许许多多的名称,但这都是其他民族强加给他们的,而且根据主观臆断确定了他们的族源,编纂了他们的历史。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直到18世纪末期,对于吉卜赛的研究工作才有了突破。

各国学者在对吉卜赛人的起源进行研究、推测和探讨了几百年之后,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考证出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既不是埃及,也不是波希米亚、希腊或波斯,而是印度。作出这一杰出贡献的是18世纪末期的两位德国学者鲁迪格和格雷尔曼,以及英国学者雅各布·布赖恩。他们三人都是语言学家,在18世纪80年代通过对吉卜赛人方言的研究,他们各自而几乎又是同时期考证出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来自印度,其中很多...

查看详情>>
6

最后的吉卜赛人是哪群人?

吉卜赛人

电影《巴黎圣母院》中那个美丽、性感、善良的女主人公艾丝美拉达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可能是最早知道的吉卜赛人形象。吉卜赛人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大的民族。虽然世界各地对吉卜赛人的称呼各异,但英国对这个民族的称法基本被中国人所接受。关于这一民族的起源,各国学者众说纷纭。但据最权威的考证,可以肯定的说,公元1000年左右,吉卜赛人最早生活在现印度的西北部。

吉卜赛人后来分为两支,一支游牧到今埃及、北非一带。一支向北,经巴尔干半岛在13世纪中期分散到欧洲大陆。到十六世纪,欧洲各国都出现了吉卜赛人。同时,英国移民把吉卜赛人带到了美洲。到二十世纪中期,吉卜赛人几乎遍及包括大洋洲的世界各地。但有趣的是,在中国历史至今也没有成规模的吉卜赛人群落出现。原因就是强大的中国文化融合了几乎任何外来民族。一些新闻上所说的中国吉卜赛人后裔村落其实并没有历史依据。吉卜赛人的历史是一部非常悲惨的历史。尤其在欧洲,吉卜赛人的待遇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十六世纪的英国法令规定,可以肆意屠杀吉卜赛人,即使与吉卜赛人有过来往的人都可以判处极刑并不经法庭就可以查抄他们的土地和财产。二十世纪,德国纳粹对吉卜赛人的灭绝政策达到了顶峰。被屠杀的吉卜赛人占到了全世界吉卜赛人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

受所在国文化的影响,除印度外,世界各地的吉卜赛人已经大多失去了原来的习俗。在印度的吉卜赛人由于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因此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最后的吉卜赛人”。在印度,城市里吉卜赛人多从事驾驶三轮车工作和建筑工人工作。农村的则从事传统的耕作,一部分依旧过着游牧生活。吉卜赛女人依然喜欢着传统服饰,戴在手臂上兽骨做成的镯子是她们最珍贵的首饰。吉卜赛女人在生产中和男人一样,需要下田耕作和外出放牧。传统的吉卜赛人有着奇特的风俗。牛对他们来说就是神明,因此吉卜赛人的牛既不能宰杀,也不能耕地拉车。总之世界其它地方牛要干的活,吉卜赛的牛都不能干。吉卜赛人迁移时,队伍最前面总有一头披红绸戴铜铃的牛。牛走人走,牛停人停。哪怕这头牛几天都在原地悠闲吃草,人也得奉陪。而牛一旦突然走了,不管何时何地,白天黑夜,人都要立刻跟随。

吉卜赛人有自己信仰的神明,也建有自己的寺庙。不过没有统一的宗教节日和仪式。经过庙宇时,向庙宇扔块石头就是他们的祈祷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吉卜赛人大多已改信其它宗教。可现实情况是,由于历史所经历的迫害,改信其它宗教只是吉卜赛人应付其它民族敌视的方法而已。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