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大唐盛世的衰败到底是因为宰相李林甫擅权还是李隆基晚年的昏庸?
大唐国势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而身为胡人的安禄山之所以能够被委任为节度使,是因为宰相李林甫为巩固自己的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玄宗用胡人为节度使。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建议,慢慢把节度使替换成胡人,整个大唐只剩下四川的剑南节度使还是汉人,以安禄山为代表的胡人节度使得以拥兵自重。
于是乎,后世便将大唐由盛而衰的责任归罪于李林甫的“妄为”,进而称其为奸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唐玄宗晚年的昏庸和懒政才是真正和直接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林甫是个什么样的人,做了哪些事情。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字哥奴,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时期宰相,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出身唐朝宗室郇王房 ,起家千牛直长,历任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之,成为宰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封为晋国公,迁尚书左仆射。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显而易见,李林甫出身于李唐皇族的远支,本身与王朝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主观上并不存在危害王朝统治的动机,同时也没有取而代之的可能。再者,李林甫与唐朝的很多宰相不同,是靠皇族的身份入仕的,而不是通过科举,从其接连不断的升迁和处理政务的具体经历来看,绝对是个精于朝政的实干型政治家,既有能力,又狠辣无情,以近乎独裁的方式,将整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安禄山等手握重兵的边将,在李林甫病死之前,没有一个敢有所举动,便是最明显的例证。
综上所述,实际上是李林甫用自己的威势压服桀骜不驯的边将,并在自己有生之年确保了大唐的安全。
我们再来看看唐玄宗,这位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他的晚年,是如何酿成大祸的。
唐朝的制度当中,虽然宰相为百官之首,负责处理具体的政务,但宰相通常有很多位,最少的时候也有两位,这样就能够达到制衡的目的。由于宰相的任免和选拔,只能并且必须由掌握皇权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本人来决定,其中自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反复权衡,可唐玄宗晚年既昏庸又懒政,为了省心省事,任由李林甫在宰相的位子上干了十九年,后者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势和地方,自然想方设法排除异己,于是乎,等到李林甫病死之后,有能力有资格担任宰相的高级官员已经所剩无几。
最终,当李林甫病逝之后,唐玄宗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依然故我,将李林甫的权柄全部赐予接替李林甫的杨国忠,可后者与李林甫相比,除了能力和见识上有天渊之别外,其政治手腕堪称幼稚,从而不可避免的与手握重兵的边将产生了矛盾。
与“大唐盛世的衰败到底是因为宰相李林甫擅权还是李隆基晚年的昏庸?”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