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秦观被贬后所写的词《如梦令》,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一首词是秦观被贬后所写的《如梦令》,以景寓情,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宋词史上,苏轼和秦观是一对很有意思的师徒,老师苏轼是豪放派词人,徒弟秦观却是婉约派的词人,据野史记载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幼时曾三戏秦观,最后还嫁给秦观,秦观也就是苏轼的妹夫了。根据诗人生平记载,苏轼天生乐观,一生中多次遭受贬谪,可无论被贬何地,他到哪里总是能结交新的朋友,发现和创意新的美食,我们知道历史流传下来的东坡肉,便是苏轼发明的美食,而他的徒弟秦观,在遭受贬谪后,却不如苏轼一样乐观。
秦观幼时便聪颖多慧,学识渊博,成人之后,只身前往拜谒苏轼门下,经苏轼举荐入仕途,前半生仕途顺利,后来遭到贬黜。他的词多是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后期主要由于被贬远地,思念家乡为主。他在词作上名望可能不及师父苏轼厉害,但秦观有一首词就尽显他的功底很深厚,便是这首《如梦令》。
如梦令
宋: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结合这首词的背景,当时词人秦观被朝廷贬到遥远的荒地,而且是一贬再贬,一次比一次荒凉偏僻,全诗虽是写春日美景,却处处透漏着诗人的凄凉心情。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描写了一幅入眼前便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片春景的景象。此时欢快的莺鸟正在用嘴啄泥筑巢,燕子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尾巴处的翅膀点动湖面荡起微微波浪,仿佛湖面起了绿色的皱纹,到处都透露着一片美丽祥和的春景。
然而词的第二句“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话锋一转,写到诗人自身。在这句词中反透露着凄凉,词人手执玉笙,手尖冰彻,玉笙也冰凉,这种情况下吹出的调子自然不会温暖如春,反而更增凄凉,而且玉笙声仿佛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冰凉。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词人拿人和河边的绿杨柳树做对比,侧面突出了词人此时因遭受贬黜,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亲人的陪伴,自己不能照顾好自己,在这荒凉的地方,饱受心里的折磨而变得形体消瘦,都有杨柳般弱不禁风的架势。
一般词人都是以杨柳比如女子,如说一个女子有扶风弱柳之姿。可一个大爷们用柳树自比,却是突出词人对于被贬的事情遭受的打击之大,也许这与词人的性格特点有关,词人很难从中乐观起来,终日闷闷不乐,十分忧愁。
整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以景寓情,表达了词人遭受贬谪后的郁闷孤苦之情。尤其最后6字十分经典,将诗人的愁闷寄于其中,令人随之叹息。
与“秦观被贬后所写的词《如梦令》,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相关的文章
纳兰性德的惊艳之作《如梦令》,这首诗的特点在哪呢?
纳兰性德的惊艳之作《如梦令》,这首诗的特点在哪呢?
纳兰性德,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纳兰容若,清朝满洲正黄旗,其父是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他是清朝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多以风格哀婉,韵格极高的词风著称,有些像北宋时期的花间词风格,但是纳兰的词更胜一筹,后人评其为“清初第一国手”!
纳兰性德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活了31岁,但是他却十一年的时间用心守护着他所爱的人。纳兰性德的很多词均是关于令他自己缠绵悱恻的爱情的,比如之前我们为大家介绍的那句著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带给多少恋人以慰藉!
纳兰词颇类似北宋花间婉约名家,后更有纳兰词集《饮水词》流传于世。从原来的“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变成了“家家争唱饮水词”,当时纳兰性德一有新的词作问世,便传遍街头巷尾。
纳兰性德所作之词很多,比如《虞美人》、《梦江南》等,其中《如梦令》是纳兰最擅长做的词牌之一。说到《如梦令》,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的是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一首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首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可是,除了这两首,能够成为经典鲜见纸上,其实苏轼苏东坡和秦观秦少游都有过该词牌的作品,虽然也属佳作,但还是少了些许李清照词中的意境和惊艳。
可是,惊艳之作不是没有,比如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一首纳兰性德的《如梦令》。此词名为《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一首高明这作,仅用33个字就写出了一场绝美的梦中重逢。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康熙二十一年,此时的纳兰已被封为三等御前侍卫,伴随康熙出巡北行,一天夜里辗转反侧多时才得以入睡,梦中与那位“佳人”相逢,醒来就写下了这首词。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首句讲明了“相逢”的时间和地点:在围着栏杆的金井边,落花满阶的暮春时节,经过一夜的风雨侵袭,满阶已经落满了花瓣。首句给整首词营造了一种“冷”的氛围,也奠定了词的基调——凄婉绝美。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这一句则是与恋人相逢的场景。在这样一个春雨过后的清晨,落满花瓣的金井边上“我”和她蓦然相逢,“我”对她一见钟情,即使这样,“我”也没能明白她那迷离的眼波背后所暗藏的心事。
从首句能够看得出来,这样的相逢是没有经过相约的偶遇。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如梦令》的特点就是如果刚开始留有疑问,一般会在最后的十个字中得到答案,接下来则是对答案揭晓的时刻。
谁能明白呢?谁能明白呢?从此以后,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无论是在簟席上彻夜难眠的时候,还是独对孤灯、独自院中徘徊之际,我都会想念她。
可是,她的内心为什么会忧愁呢?是否是和自己一样在思念彼此,还是在宫中受了欺负,谁又能知道呢?在这场春雨后的重逢中,彼此谁也没有说话,只有通过眼神就能交流,但却足以让纳兰在孤灯下思之成狂。
有人则据此猜测这是写给...
查看详情>>与“纳兰性德的惊艳之作《如梦令》,这首诗的特点在哪呢?”相关的文章
纳兰性德的一首爱情词《如梦令》,他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纳兰性德的一首爱情词《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他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纳兰性德也是一位多情之人,关于他的爱情故事民间有许多的版本,特别是他的初恋,有很多的评论家认为纳兰性德的初恋是府中的丫环,出身名门贵族的纳兰性德与普通人一样,他爱得深沉,也爱得轰轰烈烈,还与府中的丫环相恋,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不过这段恋情并没有结果,最终还是无疾而终。这是比较主流的说法,认为他的初恋是丫环。
还有另一个版本那就是与表妹,据说他有过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个人郎才女貌,可是这段恋情同样没有结果,后来表妹入宫,成为了康熙的妃子。现在的影视剧采用的是这一说法,还拍成了电视剧。纳兰性德还一度入宫去见表妹,这很显然是一种想象,皇宫并不是谁都可以进,所以说这一说法,不太靠谱,有杜撰的成分,只是后人一种美好的想象。
我个人更倾向于丫环一说,纳兰性德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尽管他是富家公子,但是对待爱情,他也是和普通人一样,只要遇到了心爱的姑娘,那也是会怦然心动,最终展现追求。所以丫环说比较靠谱一些,这也是比较合理的说法,至少与丫环接触的多,两个人走得近,最终相恋也是有可能。
纳兰性德的初恋虽然是轰轰烈烈,但是并没有结果,这也就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毕竟人生中第一段爱情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那都是记忆犹新,终生难以忘怀,而纳兰性德又是一位多情之人,自然是会时刻想起。他在多年以后,还写下了《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一词,无非是在诉说相思之苦,把自己对于爱情的坚守,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在这首词描写得淋漓尽致。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如梦令》这一词牌很多的大词人都写过,其中最经典的要数李清照的那几首,纳兰性德也正是模仿了李清照的文风,从而在这首词诉说相思之苦,把自己的一片深情,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就使得这首词处处充满了忧愁,每一句都感人肺腑,爱人不在身边,早已是没有了音信,彼此此生再也不可能相见,可是纳兰性德依旧还是在思念着恋人。
一位富家公子爱上丫环,这样的爱情自然是不可能会有结果,古代不像我们今天,可以自由恋爱,只要你单身与任何人都可以谈恋爱,但是古代不行,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特别是大家族里的富家公子,他们的爱情是没有得选择,父母一定是会娶有一定地位的人家,一个小小的丫环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
那这首词也是比较好理解,通篇写得生动有趣,同时又有着淡淡的忧伤,井台边响起了打水的声音,经过了一夜的风雨,那地面上落满了残花,天气也还有一些寒冷。我们正是在这里相逢,彼此一见钟情,看着她迷人的眼神,我已经是看上了她,这可能就是爱情。心事有谁明白?心事有谁明白?从此之后心里有她,孤枕难眠,在夜里不停地想念着她。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写得感人肺腑,每一句都很深情,读来让人感慨万千,而他正是爱得轰轰烈烈。但是他的初恋又是没有结果,最终初恋...
查看详情>>与“纳兰性德的一首爱情词《如梦令》,他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相关的文章
李清照的诗词精选十首《如梦令》,简简单单的词,却找到了最本真的自我
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夜深人静独处时,触景生情时,经历困苦时,甚至是开心快乐时,我们会不自觉的陷入回忆。回忆里的光彩总是吸引着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到过去找寻自己的影子。哪怕只是最平常的小事,躺在青草绵绵处的白日梦,都让人忍不住去回忆那时的美好与欢喜。让我们来品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看看那画面般美好的生活场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告诉我们她还是孩童时,再一次去溪亭游玩的时候,因为玩得太过投入开心,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回家的路。前两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仅仅两句就告诉了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沉醉于玩耍之中,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切身经历和感受的事情吗?我们小时候与小伙伴们一同玩耍,兴致勃勃的样子是不是立刻就浮现出来?小孩子都贪玩,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玩耍之中。本就没有什么时间概念的我们,兴致一来,便什么都抛之脑后了。忘了回家的路,也忘记了那香喷喷的饭菜。爸妈不扯着嗓子喊几遍或者"逮"回家,是不会记得回家这件事的。
一直玩到了兴致消耗殆尽才决定要坐着小舟回家,却不料在那藕花丛中迷了方向,反而一不小心驶入了藕花池子的最深处,被层层绿色和粉色宝贝。这不就是一副绝美的面吗?伴着夕阳洒下的落日前的那最为动人的金红色光辉,柔和的光照在每个孩童的脸上,温柔至极。孩童开心的笑脸在柔和的余晖的照耀下更加红润可爱,充满童真,不由得让人嘴角上扬。误打误撞进入了藕花池深处不正是孩童调皮不识路的生动体现吗?这红黄绿粉想融合的画面让人只读词,便已融入这向往的生活。
最后,迷了路的孩童,要一起划出这绿色迷宫。一起使着劲,努着力,为了此刻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划桨。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之下,小舟迅速向前驶进,加油声,呐喊声,嬉笑声,还有浆的划水声,把躲在荷叶底下休息觅食的鸥鹭吓得赶紧四处逃命。
每一句词都是一个清新活泼的画面,静静的文字却让人读之倾心于里面的热闹场面。一首简简单单的词,不仅让你身临其境不能置身事外,还让你闻到了藕花香,看到了色彩纷呈的自然画面,找到了最本真的自我。这便是李清照词的厉害之处。
与“李清照的诗词精选十首《如梦令》,简简单单的词,却找到了最本真的自我”相关的文章
李清照的词作品《如梦令》的灵感来源与韩偓?为什么这么说
李清照是中华文化诗词界最为著名的女文学家。李清照的婚姻和爱情还有李清照的思想观念,更是甚至于李清照的家庭背景,还有李清照的个人心情都在我们的知识文化里源远流长。我们都渴望从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中探究她的喜与乐,悲与苦,还有李清照诗词里的刚与柔,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读过《如梦令》后,突然觉得少女李清照的心中偶像肯定有韩偓这个人。这首词就是从韩偓的里脱胎而出的,只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那前浪早就拍死在沙滩上了。韩偓是谁呢?李清照这首词又是如何从他的诗里脱胎而出的呢?
李清照的时代能读的书估计也不多,而且,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此,那时的读书人要想学诗词必得秉承这一宗旨,李清照显然不止读了三百首唐诗。从她诗词的风格和用典来看,她比较中意的还是李商隐、韩偓、李煜这等言情派诗人,韩偓的《香奁集》估计就曾一度是她的枕边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懒起》
韩偓
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枕痕霞黯澹,泪粉玉阑珊。笼绣香烟歇,屏山烛焰残。暖嫌罗袜窄,瘦觉锦衣宽。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有仔细观察过这两首诗的小伙伴们,是否会发现李清照的灵感来源或多或少地取决于唐代诗人韩偓的词汇里的一片叶和一朵花之间李清照领悟着文学底蕴的内涵,然后加之转化为自己生活的诗词汇。
韩偓的《懒起》主要风格是闺中的香奁体,在描述闺阁生活中体现自己的情感。但是两相对比之间,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的诗词似乎更胜一筹,因为李清照的语言更为通俗,描白易懂,而且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诗词中透发着自身的气质和书香门第的高雅。让我们在读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幻想中的氛围是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中,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呈现于自己的脑海。
李清照的诗词当中表现自己的伤感,伤感于昨天的风雨打落了海棠花,伤心于那些海棠花是否还如当初那般的多,虽然李清照词汇伤感,但是在李清照的词中依然用最为清新浪漫的语句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很多人会羡慕才华横溢的人,拥有天赋异禀的才能,但是尽管天赋异禀的人学习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厉害,领悟力也超于凡人,但是他们对于自身的知识基础积累应依然乐此不疲,我们这身为普通人,对于诗词的理解和领悟依然需要不断的跟进,才能让自身的气质和文学素养更加深沉。
生活,也许要经过泪水的彩绘,才能变得更加丰富。她仍然是那沉醉的芳香,四溢着一种真实。把自己的心凝成一粒纯粹的泪水,为一个爱人,装进心里,放入梦里。把自己浸泡一生的爱,拿出来款待了那个人。但在她心中,那是一种索取。不败的青春,因为词语,长成深情的诉说。情感在词语中荡漾,怒放的伤感,褪色的容颜,不老的诗情。生命中到底有多少次圆缺,可以让她看见也许,所有的一切,终将在慢慢失去的时候,被尘埃渐渐隐没。但她用一次次的付出,亮丽了她的人生。雨水如织,织...
查看详情>>与“李清照的词作品《如梦令》的灵感来源与韩偓?为什么这么说”相关的文章
读懂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李清照之才确是世间少有
李清照诗词太过直白?读懂“应是绿肥红瘦”,才知她才华世间少有。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基本都是男性占主导地位。不管是一朝之君还是掌权大臣,甚至在文坛上都鲜少有女性的身影出现。因此,任何一个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性都会被后世所铭记,其中就包括北宋的大才女李清照。更是有人称,古代才女分为李清照和其他才女两类,可见人们对李清照的才气的认可和赞誉。
李清照是一个难得的受到很多男人赞赏的古代女性,头号粉丝就是她的丈夫赵明诚。《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当时她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让收到信的赵明诚抓耳挠腮了三天三夜,这期间他几乎完全不见外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忘乎所以地写下五十多首词作,就是想要超过妻子的这一首词。可惜,文学功力不如妻子的赵明诚最终还是失败了,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赵明诚任何一句都无法比拟的。
另一个被征服的人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范仲淹的真爱粉王世贞。作为北宋的大文学家和政治家,很多的文人墨客都以范仲淹为榜样,将其视为真理,不容许别人说范仲淹一句坏话,王世贞更是粉丝里的典型。所以当范仲淹写了《御街行·秋日怀旧》之后,不少人也纷纷模仿,李清照也仿着写了一首,名为《一剪梅》。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而对于李清照的仿写王世贞可谓是推崇备至,甚至第一次放下了对偶像范仲淹的“粉丝滤镜”,称范仲淹的原作“类易安而小逊之”,承认范仲淹的词作比比李清照略逊一筹。对于李清照的词作,很多人都觉得妙在对意境的渲染。她非常擅长用白描手法来写词,虽然很多词句看上去不慎讲究,甚至有很多是非常直白的,但是却依然瑕不遮瑜。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不过在《如梦令》里却能够感受到李清照炼字之绝妙,这首作品是她早期所作,大约在十六岁前后。词的内容写的也就是李清照一觉醒来,和自己的两个丫环的一段对话。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其中的“绿肥红瘦”却一点也不简单。按照现在的审美来看,红配绿实在是再艳俗不过的搭配,但是在古代审美中却有不同的意境。
以往很多文人描写花和叶多是将花朵和叶子分开描写,花朵是“压枝低”,绿叶则是“叶纷纷”,可李清照却巧妙地用一个“瘦”字和一个“肥”子简练生动地描绘出花和叶之间的差异。“绿肥红瘦”这四个字千年来也一直备受好评,其中更是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绿叶茂盛花朵凋零的季节应有的模样,第二层是指昨夜的雨水堆在叶子上使其变得更为肥厚,而花朵却因为雨水的打击变得单薄。
一“肥”一“瘦”两个字虽然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却内涵丰富。将季节的变化,一夜的风雨都包含其中,将李清照对春的感慨也暗藏其中,令人读完便心悦诚服。不得不说,李清照之才确是世间少有。
与“读懂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李清照之才确是世间少有”相关的文章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如梦令》,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李清照水平最高的一首词,最后四个字令人叹为观止!
李清照,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李清照以自己独具一格的词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无数好评,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今天小编要向大家推荐的一首词,便是李清照最为经典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虽然仅有短短六句三十三个字,却是奠定李清照“才女”地位的一首词,据说当时这首词,一经流传,便轰动朝野。全词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栩栩如生,以对话的方式来推动这首词的词意发展,可谓是独树一帜,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非常高,尤其是对最后四个字“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词的开头两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因为李清照昨夜喝醉酒了,导致第二天醒来,酒还没有完全醒。但若是从深处看,这里还有着一层另外的意思,那便是词人的惜花之情。因为不忍看到第二天海棠花就此凋谢,所以昨夜才会在海棠花下饮了过量的酒,直到第二天还尚有余醉。
接下来词的三、四两句,则描写了李清照惜花心理的真实反映。尽管词人喝醉了酒,并且清晨还没有完全醒来,但第一件事就是担心园中的海棠花,是否被昨夜的那场骤风疏雨所摧残,因为不忍心亲眼目睹,便试着问正在卷帘的侍女,海棠花到底怎么样了?
一个“试”字,可以说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矛盾心理,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听到“海棠依旧”的回答后,词人内心又疑惑了,经过昨夜的“雨疏风骤”之后,园中“海棠”怎会“依旧”呢?因此,便顺理成章的引出了结尾两句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结尾两句既像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词人自己的自言自语。总之,这句对白,写出了本该道不明的,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是传神之笔。
最后四个字“绿肥红瘦”,更是李清照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用“绿”代替叶,“红”代替花,这是颜色上的对比;而“肥”特指雨后的叶子因补充了水分而显得茂盛肥大,“瘦”则是形容被雨摧残后,凋谢稀少的花朵,这是两种自然状态的对比。
可以说非常平凡的四个字,经过李清照这么一搭配,就显得色彩非常鲜明,非常生动形象。此外,“红瘦”又可以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绿肥”则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来临。综观这种概括性极强的语言,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每个人观点不一样,你觉得李清照的那首词写得最好呢?
与“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如梦令》,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相关的文章
好一首《如梦令》!道出婉约词人李清照的惜春情怀
前段时间一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可你知道吗?电视剧的这个名字就来自李清照的《如梦令》词,而李清照这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竟然“偷”用了诗人韩偓的《懒起》诗,而韩偓则是李商隐的外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的词调源于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忆仙姿》,后苏轼改名为《如梦令》。而千古《如梦令》中最好的,无疑就是李清照的这首。尤其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知收获了多少赞美之词,甚至到了天下称之的地步。它既显示了李清照非凡奇绝的想象,又不失自然清新的格调,真可谓独具匠心,人工天巧。
早晨起来,因为昨晚吃了酒,头还是有些晕。词人慵懒地靠在床上,看着侍女卷起门帘。她突然想到,睡觉前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也不知道院里开得正好的海棠花怎样了?会不会受到风雨的摧残呢?于是她就问了一句。侍女把头探出去看了看,然后回答道,还好,还好,海棠花还开着好好的呢!听了侍女的回答,词人叹了一口气说,唉!你知道什么呀?经过一夜的风雨,海棠花一定是“绿肥红瘦”的了!
这“绿肥红瘦”当然是指海棠花的叶子在雨水的滋润、冲刷下,更加翠绿浓密,而红色的海棠花朵,却凋零的差不多了。
词人此时还没有起床,她并没有亲眼看到海棠花的样子,可她却断定海棠凋谢了很多,这是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植到了海棠花身上,她是感叹自己“一朝春尽红颜老”呢!
晚唐诗人韩偓的《懒起》,里面有这么几句: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韩偓是李商隐妻姐的儿子,少年天才,李商隐赞他“十岁裁诗走马成”,“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清照的词与韩偓的原诗比起来,语言更加新巧别致,情绪更加起伏错落。韩偓的诗“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花是花,我是我,意境虽美,却情意平乏;而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试绿肥红瘦”,一个“应”字,点出了词人看重的不是实景,而是心情。她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海棠花,却将心比心地想:那么柔弱的花儿,怎经受得住一夜的风雨呢?而一个“瘦”字,更道出了词人和花的心心相通。在词人的眼里,花瘦就是人瘦,人瘦又怜惜花瘦,而花儿正是词人自己呀,在她心里,自己就是那经受风雨的海棠花呀!
这种意境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但在这首词里,李清照更加霸道。她连“观”这个过程都省了,她已经超越了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因为她根本无需去看,她的心就是花的心。她不是要把“我”强加于物,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纤细洞察力,让“我”和花儿之间的那个障碍物——“帘”,在心灵交汇当中不复存在了。
这就是婉约词人李清照的惜春情怀。
与“好一首《如梦令》!道出婉约词人李清照的惜春情怀”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