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未解之谜 一千余项未解之谜介绍

西周历史

发布时间:2020-06-11
1

历史上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 西周年间从来没有使用过烽火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上古年间,周幽王有一个从来不笑的妃子褒姒,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美人笑了,周幽王自己却凉了。

这个典故出自司马迁所编写《史记》之中: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

历史上,周幽王真的用烽火戏诸侯吗?西周年间,有烽火这个东西吗?

史料中,最先记载褒姒此人的是《国语》,西周大司徒郑桓公与周幽王的史官史伯的一场问答。在这场问答中,褒姒是个以王后身份干政的女人,并未有烽火戏诸侯的说法。

这场问答发生时间是周幽王八年,当时周幽王欲强行废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史官担心此举会惹怒宜臼的外公申侯,引起王室与申侯之间的战争,万一此时西戎趁虚而入,周将不守矣。

史伯是周幽王的史官,他的讲述其可信度非常高。所以,周幽王身死国灭的真实原因应该是废嫡立庶,激化了与各诸侯国的矛盾。

三年后,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死于骊山,西周灭亡。然后废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东周开始。

司马迁写《史记》的素材来源于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各王室的档案,里面的历史事件不会空穴来风。那么问题来了,周幽王戏过诸侯吗?答案是戏过,但不是用烽火。

成书于秦朝的《吕氏春秋》有这么一段记载:因为周都城镐与西狄非常近,于是周幽王在各处大路上修建高抬安置大鼓,一旦西狄来犯便传鼓相告,诸侯闻鼓声则必须立即救援天子。为了看褒姒笑,周幽王就数次击鼓戏诸侯。

后来西夷犬戎真的来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再次敲鼓却无人响应。有人说是因为周幽王戏弄诸侯,所以诸侯不来救援。

个人觉得,前几次戏弄都来了,唯独这次没来,也太巧合了。而且,一起攻打周幽王的联军中,申侯可是出了不少力的。那么,造成周幽王死于骊山的原因可能是,申侯与其他诸侯国的一次串联。

周幽王死后,申侯的外孙成了周平王,而秦、晋、齐、楚这些诸侯国则越发兴盛,其中秦国还获得了不少周王室的土地。

周王室则渐渐没落,对各诸侯的影响力趋于零,后来甚至连自己的王畿也不能保存,沦为一个高贵的乞丐。


查看详情>>
2

宗法制最早源于什么时候 西周宗法制对历史的作用

西周
西周宗法制
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宗法制不是周朝的创造,而是对历史的继承和改良,只是宗法制在周朝发扬光大,影响直到当代。宗法制的产生最早可以追述到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产生,私有制产生以后为了维持社会关系和权利、财富的继承,出现了基于血缘制的宗法制。

夏、商都实行以血缘制为基础的王位继承制,但并未明确确立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商朝“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权力的继承方式基本是对等、穿插出现的,这种继承方式的不确定性,导致商朝出现了持续近百年的“九世之乱”,国力削弱,国势衰微。周武王克商建周之后,吸取了商朝的这一教训,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且在宗法制的实际的运行中处于核心地位。

提到嫡长子继承制,就不得不说到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在宗法制的体系内和这种婚姻制度下,只有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才能称作嫡长子,正妻所生的其余儿子称为嫡子;其余妾所生的儿子称为庶子,即便是妾生下长子也只能称作庶长子。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嫡长子具有天然的、优先的法定继承权,并有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说法。

在国家层面上,以周天子为天下之大宗,周天子的儿子中除去嫡长子做为太子外,其余诸子分封在外,对周天子而言是为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王是大宗,诸侯王除去嫡长子作为世子之外,其余诸子被进一步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王而言是小宗;卿大夫之下的士和平民也是如此。在宗法制中,大宗享有政治特权和家族特权。

如此,周朝通过宗法制将男权、政权、族权、神权综合为一体,并与分封制紧密配合,建立了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准的自上而下、较为完备的宗法体系,保证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建立并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同时加强对平民和奴隶的统治。

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宗法制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法制的观念融入华夏民族的血液,深入中华文化的骨髓,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历史。

宗法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对古代历史的影响:

1、在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王位的传承,大部分的诸侯和周天子的血缘关系就逐渐疏远;同时井田制的崩坏造成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造成了诸侯的崛起,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不复存在,这也是造成周代陷入长期分裂和灭亡的原因之一。

2、宗法制的实际运行中,实则是以家族男性成员为主体的,将家族的女性排斥在外。所以,中国古代自进去父系氏族社会直至清朝灭亡,实际上是父权时代,即男性掌握绝对权力,拥有绝对地位;造成了中国古代乃至现在“重男轻女”的男权思想。

父权时代下,儒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

3、进入封建社会后,封建君主们对宗法制进行改良,使之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具体表现为国家承认宗法制体系下家族的地位,通过家族制度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礼法等。

4、宗法制的广泛施行,造成了家族制度的确立和兴盛。家族制度除却维护封建统治之外,还起到了其他作用:①祖宗祭祀②维护地方安定③传承中华文化④建立了以道德、...

查看详情>>
3

西周历史并没有那么复杂,用这几件历史事件就可以概括

西周
西周历史

周人是一个后起的姬姓部族,兴起于今陕甘一带,十分重视农业。周人图腾以熊(大人)为标志,后稷的父、母系分别为陕甘一带姬姓有熊氏(尧舜时期有熊氏只是方国,已经失去数百年前黄帝的尊号)和姜姓有邰氏长期通婚之后裔。

公刘时为了发展农业又迁至自然环境优异的豳。到达豳地以后,周人开垦田地、营建房屋、并确立了一套举行祭祀、宴会的礼仪。“京”、“京师”就是源自公刘时代对国都的称谓。 商王武丁时期,周成为商的封国。古公亶父(后来被追尊为周太王)时,为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扰,周人再次迁都至岐阳周原。这时政治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王宫设皋门、应门,国都设宗庙、社稷即始于此时。

太王死后,少子季历继位。由于与太伯所建吴国、任姓诸侯保持友好,加之商朝国力衰微,周的力量不断壮大。商王武乙时期,周开始武力开拓领土,首先花了三年时间征服鬼方。之后,季历继续进攻山西地区的戎狄,在攻打燕京戎时受挫,然而接着还是攻克了余无戎。打败余无戎后,季历被商王文丁任命为牧师(一种相当于方伯的职位)。由于季历将周国的领土大大向西北扩展,受到了文丁的猜忌,终于被文丁害死。

季历死后,其长子昌继位,是为周文王,他曾被商王册命为西伯。崇侯虎向纣报告了西伯对处死九侯的不满,西伯因此被囚禁于羑里,直到西伯的属下进贡美女和财物后才被赦免。周文王一面殷勤侍奉殷王纣,一面借口征讨叛国四处开拓领土,周的势力得以大幅度扩张。文王团结诸侯,解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先后征服了犬戎、密(密须)。之后又灭掉了山西地区的黎,并攻克盂(又作于、邗)。崇侯虎所在的崇是当时的东方强国,也在激烈的攻城战之后被周攻占。文王在克崇后迁都到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仁政爱民,并建立了一套以卿士为首的官制,健全了政治机构,积聚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贵族,为周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武王伐纣

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长安区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商纣王)一度将西伯昌囚于羑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周文王(昌)长子伯邑考先于文王而死(死因未载;《封神榜》称其被纣所杀),立姬发为太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趁商朝主力征战在外之际,周武王率军东征,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盟津,(今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盟津之誓”。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会盟。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配合。

到二月五日,武王的联军就在殷都的郊外牧野与纣...

查看详情>>
4

西周灭亡是历史上必然的定数,并非跟这个典故有关

西周
西周灭亡

周,是我国历史上不得不一起的一个朝代。其继承了奴隶社会并开启了封建社会,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所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度,使得家国一体思想延续千年,也令西周的统治看似牢不可破,其继承并极大地拓展了前代的领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的巅峰。然而其落幕则是更仓促,一个烽火戏诸侯事件成为了其句号。那么真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烽火戏诸侯便将西周摧毁了吗?

大众所熟知的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是我国的重大典故。相传,周幽王无道,宠信爱妃褒姒。为博得美人一笑,连续多次假借狼烟,召集周围的各个诸侯率军勤王,抵御外来入侵。褒姒看到诸侯们狼狈的样子,总是莞尔一笑,而周幽王也觉得找到了秘籍,于是三番五次利用这种方法。最终,当犬戎真的入侵时,面对熊熊的狼烟,诸侯们不再前往救援,风光一时的周天子以及西周王朝伴随着犬戎军队攻入首都镐京而烟消云散了。这是我们很多人从小便知的版本,并以此告诫自身不要近女色,要审时度势,以免出大问题,那么确实如此吗?

史料记载有所不同

首先通俗的版本出于《史记》,然在成书更早的《吕氏春秋》中,明确记载是用击鼓而非烽火来传递信号。根据成书时间,往往越贴近当代越准确。因而第一个疑点出现了:西周时期可能没有烽火台。根据目前考古研究,一般认为西汉之前没有烽火台,太史公所提的烽火台乃是根据西汉时期的情况加以联想而记述的。

自然而然地根据不同信息传递方式,军队的集合速度也就成了另一个关注焦点。要知道古代受限于农业生产力水平,完全脱产的职业兵很少。大多会实施屯垦制度,半农半兵。而交通自身的限制使得要迅速集合士兵赶过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西周时期,作战是贵族的权利,但是为其后勤服务的人员只多不少,还会更慢。那么一个迟到至少3-5天的耍人游戏有什么快乐吗?褒姒会因为这样低俗的剧情而欢笑?显然不太会。

在《史记》中,有如下记载

"幽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乃与缯西夷犬戎共攻幽王。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之下,虏褒姒,尽取周之财而去。"

这是烽火戏诸侯的下半段,这段比之前可刺激多了。首先,其明确记载周幽王首先是废后,随后废长立幼,更换储君。而这,让太子的舅舅申侯不干了,直接勾结犬戎一起杀死了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影响

不论历朝历代,储君之事都是大事。这关乎无数大家族几十载的命运。可以类比为一种风险投资。大家分别下注不同的继承人,真正继承人,自然会回报拥立之功,而站错队的显然会遭到各种不幸。所以每次面对继承人变更都会引发动荡。甚至会引发内战。而申侯作为周天子的近亲本身十分高贵。也是亲上加亲,而褒姒和幼子的存在则改变了这一切。似乎一切明朗了不少。

不妨进一步分析一下。首先这里说周幽王举烽火而诸侯兵未至。这里有一个小错误。其实有两个诸侯赶上了:一个是周幽王的叔叔,郑桓公,不过兵力太少和周幽王一起殉国了;还有一个其实当时还不算诸侯,是为周王室养马的秦襄公。不过最终镐京还是沦陷,...

查看详情>>
5

这件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原来是假的,西周灭亡究竟该怪罪于周幽王吗?

周幽王
西周
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故事的来源便是司马迁的《史记》,这位史学大家很是一本正经地叙说了这个故事——可惜,他被骗了。2012年,当清华大学整理战国时期的竹简之际,发现其实根本就没有这档子烽火事,司马迁显然是收集资料时被爱讲故事的人给骗了。

那么,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又是怎么走上灭亡之路的呢?

原来,爱上褒姒的周幽王下定了决心,要废旧后、立新后,而他的“旧后”,就是娶自申国。如此一来,原本作为周室重要护翼的申国便爆了,申侯想到的办法就是拉人来一起把周幽王做掉!

做掉天子?这个任务不简单,可是申侯却有办法!

周室动荡至此,其实许多诸侯已然放弃了对周天子的期望。其中最典型的,就数周幽王的司徒、郑桓公姬友先生。眼看着申后与太子被废,褒姒和她所生的儿子伯服上位,姬友觉得很不妙。

说起郑国,其实立国时间不长。郑桓公本人就是郑国的开国之君,他是周厉王的弟弟,据说最初受封在陕西的凤翔,后来又迁到华县,不过依旧在镐京附近。

这时的姬友,眼看周幽王的统治一天不如一天,迟早有不行的意思,他便想先走一步。

可是去哪呢?姬友先生问太史伯,太史伯倒也爽快,告诉他,最好去“雒之东土、河济之南”,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

姬友感到奇怪,为什么是这块呢?太史伯说你还不懂么,这地方靠近虢国和郐国,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贪而好利”,所以不得人心,现在你是大周的司徒,老百姓都爱戴你,你去那,送点好处给那两个国君,多少分点土地,先住下来,过不了多久,这虢、郐两国的百姓,都会成为你的臣民!

话虽如此,姬友还是想动别的念头,譬如去南方长江中游怎么样?太史伯笑,你去那里,楚国会怎么样?那地方人可野蛮得很,你能拼得过楚?

好吧,既然往南不行,那么索性朝西边走怎么样?太史伯更是冷笑,你以为那个地方的君侯好当么?其民贪而好利,那可不是久居之地。

两个方案都被否决,郑桓公姬友也想明白了,那就去河南,找虢、郐两国买地立身。

也就在姬友找地方搬迁的同一年,被废黜的前太子宜臼逃到了娘舅家申国,请舅舅申侯帮他主持公道。申侯也明白:这忙必须得帮,要不然倒霉的不但是宜臼娘俩,申国遭祸害也是迟早的事!

可是造幽王的反,这可不是件容易事,要知道他是天子,当年的周要造殷商的反,那还反复犹豫,折腾了好些年呢!申侯他要举兵,那就得找帮手。这头一个,便是与申国相距不远的鄫国。鄫侯倒也爽快,没多想这就答应了。但是申侯还是不敢妄动,因为对方毕竟是周朝天子,得找个横的帮手才有把握!

这么一来,申侯勾搭上了西方的游牧部族——犬戎,叫他相帮来教训这个抛妻弃子的周幽王。过程倒也很顺利,犬戎主几乎是一口答应,原因很简单,谁都知道镐京的繁华,可是正常情况之下,岂有犬戎染指的可能?

然而就在申侯的使者来回奔波之际,镐京城里的周幽王却先动手了,他的理由很简单,似乎也很正义,申侯身为臣子,竟然与戎狄勾结到一块了,这还得了!一声令下,号召天下诸侯,齐讨叛逆。

据说,天下诸侯未到,周幽王的皇家部队,便和申鄫...

查看详情>>
6

西周灭亡的原因看起来好像很简单,西周的历史现实告诉你其实复杂的很

西周
西周灭亡

可能关于西周的灭亡,大家的印象都停留在“烽火戏诸侯”这一事件上,大概的故事就是当年周幽王娶了一个叫做褒姒的美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个美女一直都不会笑,为此周幽王想尽办法。也不知道怎么会想到引燃烽火,博美人一笑这种事情上。事实证明,这个主意还真管用,褒姒看到被烽火引来的众人,终于开怀一笑。这种事情做一次还好,做多了就变成了“狼来了”的故事,最后被西戎人入侵杀害,最终以周平王东迁西周历史而结束。

我们咋一看,西周灭亡的原因好像很简单。但事实上,历史的现实往往没有这么简单。西周真正灭亡的原因绝对不是周幽王或者褒姒一个人的原因,所以我并不赞成用红颜祸水这个词来形容褒姒。毕竟一个朝代的兴衰并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原因而导致,如果非要找一个原因,那就是长期的积累,最终导致这个朝代的结束。

西周真正灭亡的原因我们要追溯很久,如果非要追溯到底的话,那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周穆王了。那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时代,那个时候周穆王可以说是十分风光,也因为周穆王的原因,西周国力达到了最巅峰。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穆王武力鼎盛,四方臣服。可谓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因为常年征战的原因,最终导致国库入不敷出。

这是西周从鼎盛走向衰败的导火索,作为周穆王的继承者周共王,他面临着这种局面,也是非常无奈。没钱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搞钱,方法也十分的简单,无非就是开源或者节流。节流导致西周军队实力大大减弱,虽然节约了大量的军费,可是导致国力衰弱。而在开源方面,他废除了原来的土地国有,承认土地私有,这样西周就有了大量的额外财政收入。

开源跟节流本来没有错,但是也因为这个原因,诸侯的实力开始疯狂扩张,人口跟土地都快速发展。而西周王室却自废武功,削弱了自己的国力,还默认了诸侯对额外领土的占有权。而当西周王室发现不对的时候,西周王室想要遏制诸侯发展的时候,因为这个原因,西周王室成为了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西周就这样慢慢失去自己的统治权,而诸侯们也因为这个原因,势力得到飞速发展,最终超过周王室,成为新的掌权者。

查看详情>>
7

这才是真实的西周历史,带你探索西周礼乐制度的由来

西周
西周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历史久远,但却不容忽视,这个朝代就连孔子的诸多思想都是受其影响,而孔子追求的一些儒家学派的正统思想以及奉行的礼乐制度,都是来自于这个朝代。

这个朝代就是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诸如商代或者西周这些王朝其实它们的前身都是部落。关于西周王朝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学家做了很多的考证,但因为时代的久远性,对西周人们还是不够了解,或者说了解西周的人物和历史都是来自于神话传说。

我们熟知的《封神演义》就是讲述西周的建立以及武王伐纣,进行封神的一个神话传说,在这个神话小说里,西周和商代的人以及历史真相被过多的神话所影响,我们以为的,看到的历史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被后人改编或者加工过的历史。

在《封神演义》这部神话小说里,有说到商代的灭亡是因为纣王迷恋妲己,而妲己的罪行以及她的残忍,才导致了商朝的灭亡。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妲己在《封神演义》里被过度的妖魔化,而她本身是人,她只是一个女人 ,但历史却让她一个弱女子背负了这样的亡国的名声,不得不说历史对女人从来不会善待。

在周朝,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然而真正的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褒姒固然美貌,但周幽王并不是昏庸至此。烽火戏诸侯其实就是把褒姒这个女人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让她去承担亡国之罪,她和妲己的命运一样,红颜祸水,红颜是否真的祸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周幽王宠爱褒姒,想让褒姒为后,但奇怪的是当时的皇后并没有错,相反皇后很有势力,但周幽王依然我行我素,让褒姒为后。

其实周幽王的作为并非他的爱有多深,而是他也有自己的算计,来达到自己的目得。历史真相都是有惊人的相似性,帝王的爱向来廉价,对女人宠幸多半是有政治目得,所以为了一个女人烽火戏诸侯,这种事情更是不可能发生,因此历史传说,只能当做传说,而不能当做正史来看。

真正的历史,是严谨而且考究的,想要真正去了解一个朝代的历史,那么正史是必须要看的。但市面上的正史相对枯燥,而且琳琅满目,想要找一本有趣而又相对解读精准的历史书,是非常难得。

就比如我们想要看西周王朝的历史,想要解开历史真相,那么看一本适合我们的书,是非常难的。在众多的西周历史书中,今天推荐的这本《简说西周史》却是一本通俗易懂,却又妙趣横生的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西周王朝的历史由来,讲到西周的发展,以及历任皇帝的事情,真实而又有观点的,将缠绕在很多人心中的历史真相解析出来,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西周历史。

一.《简说西周史》到底还原了哪些历史真相

西周王朝是一个被神化的王朝,在这个王朝诞生的神话足够让后世之人吃惊。历史的很多典故都来自西周。就比如“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孟津观兵”、“受命称王”、“成周大会”等等事件都来自于西周王朝,而这些事件在《简说西周史》这本书中都有体现。

在《简说西周史》这本书中,作者对西周历史的叙述和历史真相的洞悉以及讲解,都让我们对西周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说这本书虽然是简说西周的历史,...

查看详情>>
8

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红颜祸水之说被推翻

西周历史
西周灭亡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又逢连年大旱,渭水枯竭,接着又是地震跟岐山崩裂。中国最早的一位哲学家老子,见国势颓废,叹息到周要亡了,打赌不会超过十年。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作为奴隶主贵族的总代表周幽王毫无办法。只会用荒唐的生活方式来打发日子。一天幽王到了后宫寻乐,见一宫女无比宠爱。她就是褒姒生一子叫做伯服,从此就再也不问政事了。

  幽王非常信任一个叫虢石父的人,这个人十分擅长阿谀奉承,一肚子坏主意,幽王让他当大夫管理国事,老百姓怨恨不已。幽王非常宠爱褒姒但她总是闷闷不乐为得她的欢心幽王废掉了原来的申皇后和太子姬太臼,立她为皇后,伯服为太子,但这也没能给褒姒带来快乐,原来她从小就苦命据说她是一宫女的私生女,出生后就被丢到宫外的野地里。有一对夫妇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从野地经过,听见了婴儿的哭声并将其救起,一路艰难跋涉逃到了褒。

  褒姒长大后,就遇到了幽王带兵攻打褒国,战后带回珠宝和女人褒姒被作为战利品带回到了宫中。有这样的悲惨遭遇她那能高兴得起来?幽王从来没有听到她的笑声跟看到她的笑容。虢石父整天都在揣摩幽王的心思,便给了他一个荒唐的建议带褒姒游骊山散心,燃烽火让褒姒看看诸侯救驾的热闹场面。而昏庸的幽王居然连声称赞,这天幽王带着褒姒一行人在骊山游乐一阵后来到了半山腰的行宫。幽王下令燃起烽火,只见山顶烽火台上狼烟直冲云霄。诸侯们以为幽王有难,立即率军马赶赴镐京,跑到城门一问才知道大王在骊山。

  诸侯们又急忙带兵赶往骊山,一个个汗流浃背,喘着粗气,来到了骊山脚下却没有看到敌军,只听见一阵喧闹声从山中飘过。原来幽王,虢石父等一行人正在半山腰行宫中饮酒作乐,他们看到山前一片混乱哈哈大笑,将士们见了都非常气愤。而褒姒并不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事,经虢石父一说不眠冷笑了一声说:亏你想的好主意,幽王看到了褒姒笑了,就赏了虢石父千金。

  申后的父亲见女儿和外孙被废,非常恼怒便联合西部的少数名族西戎进犯镐京,幽王慌忙燃起烽火却久久不见诸侯带兵前来相救。幽王不敢久等,领着褒姒逃向了骊山,此时西戎兵已经破城,但是不见幽王便一直紧追不舍,到了骊山便把幽王杀害了,同时也罢褒姒俘虏了。申候和西戎兵回到了镐京立原太子姬宜臼为王,而他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平王害怕西戎再犯,便迁都洛阳,就这样西周灭亡了。

  可能关于西周的灭亡,大家的印象都停留在“烽火戏诸侯”这一事件上,大概的故事就是当年周幽王娶了一个叫做褒姒的美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个美女一直都不会笑,为此周幽王想尽办法。也不知道怎么会想到引燃烽火,博美人一笑这种事情上。事实证明,这个主意还真管用,褒姒看到被烽火引来的众人,终于开怀一笑。这种事情做一次还好,做多了就变成了“狼来了”的故事,最后被西戎人入侵杀害,最终以周平王东迁西周历史而结束。

  我们咋一看,西周灭亡的原因好像很简单。但事实上,历史的现实往往没有这么简单。西周真正灭亡的原因绝...

查看详情>>